蛛网膜下腔出血患者的护理体会

2012-01-23 06:16
中国实用神经疾病杂志 2012年16期
关键词:蛛网膜下腔医嘱

张 博

河南商丘市中医院 商丘 476000

蛛网膜下腔出血(subarachnoid hemorrhage,SAH)通常为脑底部或脑表面的病变血管破裂,血液直接流入蛛网膜下腔引起的一种临床综合征[1]。做好SAH急性期护理对制止出血或减少复发、缓解血管痉挛、改善预后有重要意义。

1 临床资料

30例SAH患者,男12例,女18例;年龄30~75岁。所有患者均经CT证实确诊。临床表现为急骤起病的剧烈头痛、恶心、呕吐、面色苍白、全身冷汗、意识障碍和脑膜刺激征。经过积极止血、抗纤溶、止痛,防治脑血管痉挛及防治并发症,患者症状均得到不同程度缓解。

2 护理

2.1防治再出血SAH患者应绝对卧床休息,避免一切可能使患者血压及颅内压增高的因素,第1天给予5%葡萄糖250mL+止血芳酸0.3~0.5g静滴,持续7~10d。

2.2解除SAH引起的脑血管痉挛使用微量泵将尼莫地平10mg(50mL)/d,前2h设定注射速率为0.5mg/h,2h后注射速率可增至1mg/h,最大剂量2mg/h,持续7~10d。在药物护理中,尼莫地平有轻微的光敏感性,使用时应避免太阳光照射,并用黑色或不透光的材料将输液泵和输液管包裹完好[2],在此期间要严密观察病情变化,观察患者有无血压下降、心率增快、头晕、头痛、恶心、呕吐等症状,有异常变化要及时调节输注速度并做好记录,立即向值班医生汇报。

2.3饮食护理蛛网膜下腔出血患者需绝对卧床休息,从而使肠蠕动缓慢,食欲差,应少食多餐,避免过饱,以高热量、高维生素、优质蛋白质、清淡易消化食物为宜。多食蔬菜、水果等,可食瘦肉、鱼类、豆制品类等,不宜食蛋黄、动物内脏、肥肉、动物油等。对神志不清、吞咽困难者应在发病72h后行胃管插入,注入足够的水分和富于营养的流质饮食以保证患者的营养,提高机体抵抗力,忌辛辣食物。

2.4保持大小便通畅蛛网膜下腔出血患者需绝对卧床休息4~6周,因此要做好解释工作,使其在床上大小便,多食粗纤维食物、蔬菜,多饮水,保持大便通畅。嘱患者早晨起床后喝一杯蜂蜜水、淡盐水或每天早晚服一勺香油,以达到润滑肠道的作用。若出现便秘,嘱患者勿用力排便,以防再出血。可遵医嘱给予缓泻剂,如果导、番泻叶,必要时遵医嘱给予通便药(开塞露),疗效不佳可用0.2%肥皂水200~400 mL灌肠。昏迷患者出现反射性尿失禁时,可留置导尿,注意保持尿管通畅、外阴部的清洁、尿道的护理及膀胱冲洗,避免尿路感染及排尿困难。

2.5心理护理蛛网膜下腔出血患者常有烦躁不安、恐惧、焦虑、紧张、精神兴奋等症状,因此做好患者的心理护理能有效促进疾病的早日康复。护理人员对患者要做好的解释工作,如:头痛是因为出血、脑水肿所致的颅内压增高,血液刺激脑膜或脑血管痉挛所致,随着出血的停止、血液的吸收、头痛会逐渐缓解。同时给予精神安慰及心理指导,消除紧张、恐惧等心理,使患者了解疾病的病因、临床表现、诊断治疗及临床症状等,对患者的提问及合理要求应尽量满足。使患者保持轻松愉快的心情,积极配合治疗和护理,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和勇气。

2.6并发症的护理防止蛛网膜下腔再出血,严密观察患者的病情变化,如果患者出现剧烈头痛、头晕、恶心、呕吐,要及时向医生报告,并遵医嘱给予止痛、降低颅内压、消除脑水肿等药物,可用20%甘露醇150mL快速静滴等[3-4]。并避免一切可能使患者血压和颅内压增高的因素。

2.7并发症预防保持呼吸道通畅,及时清除呼吸道分泌物或呕吐物,防止肺部感染。伴有意识障碍的重症蛛网膜下腔出血患者,由于口腔分泌物或呕吐物易被误吸入肺部,常合并肺内感染,对呕吐频繁的患者应采取侧卧位,及时清除呕吐物;痰多时随时吸出,定时帮助患者翻身、拍背,使气流震动肺部,松动痰液,以利咳出,必要时可先给予雾化吸入(α-糜蛋白酶2.5~5mg,地塞米松2~5mg,庆大霉素4万~8万U,加入生理盐水10~20mL以达到祛痰、平喘、消炎的功效),再叩背。遵医嘱早期、合理、适量使用抗生素,防止吸入性肺炎。

3 健康教育

3.1饮食指导以清淡、易消化、无刺激性、高蛋白、高维生素饮食为宜,多食蔬菜水果,养成良好的排便习惯,戒烟酒。进食速度不可过快。嘱患者进食时要细嚼慢咽,避免呛咳,以防因呛咳导致患者再出血。

3.2保持稳定良好的情绪使患者明白保持情绪稳定的重要性和必要性,指导病人学会自我控制情绪的能力。向患者家属及意识清醒的患者说明卧床休息与疾病康复的利害关系,以取得配合,使患者渡过纤溶酶活性高峰期,以利于自然止血,使破损处血管得以修复,减少再出血。部分病人发病初期不习惯床上大小便,坚持起床排便,要耐心反复说明起床排便的危害性,并指导病人床上使用便盆的方法,最终养成床上排便的习惯。

3.3避免不必要的搬动及剧烈活动必须做检查时,要轻移轻放,务必有医护人员陪同,密切观察病情变化。指导患者家属掌握翻身的技巧,避免头部震动,以防再出血。蛛网膜下腔出血一般在首次出血3周后要进行脑血管造影检查,护理人员要讲述相关知识,取得患者或家属的配合,尽早检查病因,解除隐患,提高患者的生存率。

3.4出院指导严格遵医嘱按时服药,定期门诊复查。加强营养,增强自体抵抗力,注意预防感冒。保持情绪稳定,学会自我调节,做到遇事不急躁、不恼怒、不使情绪大起大落,对可能引起不愉快的人和事,可采取回避的应对方式。不看刺激性强的电视节目、小说、报刊杂志等,减少情绪波动,防血压升高再次出血。提高患者自我保健意识和防病知识,防止再出血,保持大便通畅。保持良好的心态,促进康复。

[1]史玉泉主编 .实用神经病学[M].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2000:649.

[2]张宝英,林芬,曾淑花,微量泵静脉注射治疗蛛网膜下腔出血、脑梗死95例效果观察[J].齐鲁护理杂志,2008,14(10):38.

[3]薛相芝 .蛛网膜下腔出血的护理体会[J].实用医技杂志,2008,15(31):4 481-4 482.

[4]孙凤英.50例蛛网膜下腔出血患者的护理体会[J].山东医药,2004,44(32):74-75.

猜你喜欢
蛛网膜下腔医嘱
综合护理对蛛网膜下腔出血后早期脑损伤的临床干预分析
内蒙古林业总医院静脉用药调配室不合理医嘱分析及对策
蛛网膜下腔出血后为什么容易再出血?
改良序贯法测定蛛网膜下腔注射舒芬太尼用于分娩镇痛中的半数有效剂量
医院H IS 系统下电子医嘱的规范管理
遵循医嘱
面对“口头医嘱”,护理人员须谨慎
16排螺旋 CT 诊断外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的应用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