盐酸西曲酸酯生产中钯碳循环使用的研究

2012-01-24 06:47宋宜志
中国药业 2012年12期
关键词:失活氢化活化

宋宜志,戴 华

(湖南洞庭药业股份有限公司,湖南 常德 415001)

盐酸西曲酸酯生产中钯碳循环使用的研究

宋宜志,戴 华

(湖南洞庭药业股份有限公司,湖南 常德 415001)

目的探索盐酸西曲酸酯生产中失活钯碳的活化方法。方法将失活钯碳用2 N盐酸浸泡,经甲醇回流后过滤,室温放置5 d。结果活化后的钯碳吸氢速度和吸氢量与新制备钯碳相当,可循环使用300余次。结论此方法用于盐酸西曲酸酯生产,能最大程度地延长钯碳使用寿命,节约了成本。

盐酸西曲酸酯钯炭;催化剂;失活;活化

盐酸西曲酸酯主要用于急性胃性、慢性胃炎的活动期及胃溃疡的治疗[1]。盐酸西曲酸酯合成路线较多,本方法以氨甲环酸为起始原料,经两次成酯,钯碳催化氢化,再经碱化后成盐即得。工业生产中,由于使用了氯化亚砜,容易使钯碳催化剂失活,生产能力下降,成本上升。结合文献[2-3]和专利[4],通过大量试验研究所建立的本方法,无需高温、高压即可活化催化剂,使其活性与新制备的催化剂相当,且操作简单。

1 仪器与试药

500 mL三颈瓶;250 mL烧杯;玻璃皿;电磁搅拌器。盐酸(长沙精良高纯试剂厂,分析纯,批号为HG1102064);纯化水(反渗透法制备);甲醇(新龙化工公司,批号为HG1102114)。

2 方法与结果

2.1 钯碳催化机理及失活原因分析

钯碳是微晶型催化剂,金属钯以微晶方式分布在有许多细微皱褶和孔隙的活性炭表面。其催化氢化的反应动力学属扩散控制。其反应过程为,双酯中间体与H2从溶液中向催化剂表面扩散吸附,被钯活化并进行反应,生成物从催化剂表面脱解吸附后扩散到溶液中,反应方程式如下。

据报道[3],钯碳正常使用过程中活性下降的主要原因包括钯晶粒长大,钯流失过多,比表面下降,微孔堵塞等;非正常失活情况包括钯中毒,沉积失覆盖,催化剂的磨损和破碎。其中,烧结是钯晶粒长大的原因,反应温度及许多金属(如Fe,Ni,Al等)和非金属(Cl,P等)均能引起烧结而使催化剂失活。表1为钯碳失活原因的X射线光电子能谱(XPS)分析[5],新制备的钯碳平均粒径为40~65 Å,当钯微晶因各种原因烧结成长到粒径为150 Å以上时则失去活性[3]。张伟红等[6]用X光微区分析催化剂表面沉积的元素组成,证明原料中的杂质、设备的腐蚀及体系中的离子均会沉积在钯碳催化剂表面,致其活性下降。

表1 XPS分析的钯晶体大小及微晶含量

综上所述,本生产路线钯碳失活的主要原因为钯晶粒的长大和杂质的沉积。

2.2 失活钯碳的处理

将工业化生产中失活的钯碳,经相应的工艺用溶剂回流过滤后干燥,用5倍量(W/V)2 N盐酸常温搅拌2 h,静置4 h后过滤,滤饼用纯化水洗涤至中性(pH=7),抽干,低温减压干燥,用12倍量(W/V)甲醇回流1 h,稍降温热滤,用纯化水洗涤至滤液无色,抽干,置搪瓷托盘中,自然晾干,间隙翻动。24 h后试验表明其活性部分恢复,5 d后试验表明其活性与新制备的钯碳活性相当。

2.3 活化钯碳应用情况

将中间体、甲醇加入到1 000 mL氢化瓶中,加热搅拌溶解,于40~50℃条件下加入活化后的钯碳及纯化水,维持上述温度,按常压氢化操作规程进行氢化反应,吸氢至理论量(2 700 mL)后再维持20 min。得到的成品符合质量标准,收率稳定。

2.4 生产应用及结果

生产用氢化装置为300 L搪玻反应罐,投入中间体20 kg,加入甲醇、活化钯碳和纯化水后,按常压氢化操作规程进行氢化反应,每批耗时约1 h出料,循环使用3批料后,活性有所下降,需用甲醇回流1次后再使用。循环使用5~6批料后,按上述方法活化,共可循环使用约300次。

3 讨论

新钯碳采用氯化钯自行制备,制备方法和过程处理对保证钯碳的活性及活化套用次数至关重要;中间体制备中带有硫化物及许多其他杂质,须经严格的预处理才能进行氢化,否则催化剂中毒后难以恢复;此外,应规范加氢反应的操作,严格进行氢化前处理,否则会减少钯碳套用次数。本方法简单易行,无需特殊设备或高温高压条件,活化钯碳的活性相当于新制备钯碳,节约了生产成本,提高了效率。

[1]姚 瑶,唐旭峰,谢 亮,等.盐酸西曲酸酯的合成方法研究[J].中国制药信息,1998,14(4):21 -22.

[2]张卓绝,王振新.Pd/C催化剂失活原因及探讨[J].聚酯工业,2001,14(6):5 -8,44.

[3]陈筱金.Pd/C催化剂失活原因与改进措施[J].化学反应工程与工艺,2002,18(3):275 -278.

[4]汪 洋.一种失活钯/碳催化剂的再活化方法:中国,ZL20071002062 6.9[P].2007-08-29.

[5]张永福.Pd/C催化剂失活原因的XPS分析[J].金山油化纤,1994,13(4):12-17.

[6]张伟红,韩淑梅,王海涛,等.EDS表面分析研究Pd/C催化剂的失活原因[J].山东化工,1999,1(5):14-16.

TQ460.6;R975

A

1006-4931(2012)12-0037-02

宋宜志(1965-),大学本科,工程师,主要从事化学原料药的生产合成及研究工作;戴华,大学本科,工程师,主要从事药物的分析检验工作,本文通讯作者,(电子信箱)501768300@qq.com。

2011-06-17;

2011-11-06)

猜你喜欢
失活氢化活化
无Sn-Pd活化法制备PANI/Cu导电织物
中科院物理研究所等发现钠通道快速失活新机制
论非物质文化遗产“活化”传承
小学生活化写作教学思考
钽锭氢化工艺的研究
如何积累小学生活化作文素材
一种多孔钛膜专用钛粉末或钛合金粉末的制备方法
研究揭示哺乳动物高温保护机制
工业装置MTP下线催化剂的分析测试
X染色体失活的研究进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