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现代畜牧业发展状况的思考

2012-01-25 09:11郝亮亮
中国畜牧兽医文摘 2012年2期
关键词:畜产品畜牧业畜禽

郝亮亮

(山东省昌邑市卜庄畜牧兽医管理站,昌邑 261313)

党的十七大报告中明确提出“统筹城乡发展,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新农村建设的核心在于建设现代农业,建设现代农业重要内容之一是建设现代畜牧业。现代畜牧业,是指在传统畜牧业基础上发展起来的,立足于先进的畜牧兽医科技、基础设施完善、营销体系健全、管理科学、资源节约、环境友好、质量安全、持续高效的产业。当前,畜牧业已成为我国农村经济的重要支柱、农民增收的重要来源。因此,要想推进新农村建设,必须把建设现代畜牧业摆在更加突出的位置。

1 现代畜牧业发展现状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畜牧业发展取得了巨大成就。畜牧业进入生产平稳发展、质量稳步提高、综合生产能力不断增强的新阶段。第1,畜牧业综合生产水平显著提高;第2,畜牧业增长方式开始良性转变;第3,畜牧业结构布局逐步优化;第4,畜产品质量安全水平稳步提升;第5,饲料工业加快发展;第6,草原生态保护步伐加快、意识加强;第7,重大动物疫病防控能力有所增强。

2 畜牧业发展存在问题

2.1 信息闭塞

少数地方的市场信息闭塞,一般规模的养殖户和散养户没有拓展外销渠道,畜禽产品主要依赖于本地屠户收购,其价格完全由屠户掌控,致使其产品收购价格低,严重影响养殖户积极性,从而制约了生产的发展。

2.2 畜牧业生产结构单一

第1,长期以来,,农村养殖都是传统习惯,普遍存在“重养轻食”的问题,不合理供料,不注意畜禽的生长环境,致使生长慢,疾病多;第2,在畜牧业生产经营中养殖户的组织化程度低,“龙头”企业少,不能有效带动养殖业的发展,主导产业、产品存在有势无优,有量无质,品牌效益差等问题,缺乏市场竞争力;第3,牲畜品质普遍退化,由于各养殖场长期高度分散经营,畜群近亲繁殖,种畜更替难,不能有效进行家畜品种改良,家畜品种单一,呈逐渐退化状态,直接影响畜禽的个体生产性能、抗病能力和畜牧业生产效益。

2.3 疫病严重

由于缺乏科学的养殖知识,加之畜禽生长环境差,导致畜禽发病率高,有的农户甚至存在侥幸心理,认为自己的畜禽不会生病,从不搞防疫,一旦疫病发生全村遭殃,而且发病后不及时治疗。

2.4 加工滞后

畜牧业的大发展,需要加工业做坚强后盾,更需要加工龙头企业的带动。当前几乎全部乡镇级屠宰场都是屠宰后卖白条肉的初级加工企业。不仅产品档次低,附加值低,科技含量低,竞争力弱,而且产品不能外销,只能当地及时销售,严重阻碍了生猪产业的做大做强。

3 现代畜牧业发展模式

我国各地畜牧业生产条件和发展水平存在很大差异,现代畜牧业发展模式和实现形式也必须根据不同地域采取不同形式。

3.1 农区现代畜牧业发展模式

农区是我国重要的商品粮生产基地,农作物副产品及秸秆资源非常丰富,为发展畜牧业提供了丰富的饲料资源,饲养畜禽种类繁多且数量巨大,是我国现代畜牧业发展的主体。由于我国农区面积大,不同饲养方式并存,中、东、西部地区间畜牧业发展极不平衡。各地现代畜牧业发展模式也有所区别。

3.1.1 东部“外向型”现代化畜牧业发展模式

东部地区地理位置优越,畜牧业生产组织化、规模化、标准化程度比较高,一直是我国主要的畜产品出口基地,但劳动力和土地资源相对紧张,饲料资源相对缺乏,应大力发展外向型畜牧业,充分利用地区优势,努力提高畜产品质量,扩大出口规模,率先在全国实现畜牧业现代化。

3.1.2 中部“农牧有机结合型”现代畜牧业发展模式

中部地区是我国主要的粮食主产区,同时还有大量草山和草坡,饲料资源丰富,是我国重要的畜产品生产和加工基地,是满足国内畜产品需求的主力军,但在转变畜牧业生产方式和提高产业化发展水平等方面还亟待提高,应大力发展“农牧有机结合型”畜牧业,充分发挥资源禀赋优势,逐步实现畜牧业现代化。

3.1.3 西部“特色型”现代畜牧业发展模式

西部农区地域辽阔,资源丰富,但畜牧业发展相对落后,随着西部大开发战略的实施,畜牧业发展环境得到很大改善,特色畜牧业发展态势逐步显现。

3.2 城郊现代畜牧业发展模式

城郊畜牧业指在城市郊区和大型工矿区周围地区,主要满足城市和工矿区居民对肉、蛋、奶等畜产品需要而发展起来的畜牧业。城郊畜牧业生产条件较优越,饲料来源广且丰富,劳动力充足,科学技术力量雄厚,以肉、禽、蛋、乳等商品性生产为主,集约化、专门化经营程度比较高,商品量大,商品率高,但饲料和人力成本较高,随着城市郊区的开发,城郊畜牧业提出较高的环保要求,土地成本和环保费用大幅提高,所以应稳步推进优质鲜活畜产品生产的现代化,大力发展资本技术密集型的畜牧业,同时结合城市化推进,积极发展景观畜牧业。

3.2.1 优质鲜活型现代畜牧业发展模式

发展优质鲜活型城郊现代畜牧业,是为了充分满足城市居民日益增长的对某些鲜活畜产品需求,是一种高投入、高产出、高效益环保型畜牧业。

3.2.2 高科技现代畜牧业发展模式

各城市郊区要充分发挥城市资金和科技的优势,积极发展畜禽良种繁育、新型兽药和饲料添加剂和畜牧生产加工设备,对全国现代畜牧业发展起支撑、引领作用。

3.2.3 都市型现代畜牧业发展模式

发展都市型畜牧业,主要是为城市居民提供休闲旅游的场所,为中小学生提供教育基地,满足城市居民的精神文化需要。发展都市畜牧业,第1,要突出特色,明确都市型畜牧业在都市农业中的功能定位和发展方向;第2,需因地制宜,充分发挥各地的自然资源良好、文化独特、特色畜牧业发达等优势,与城市化进程相结合,开展各具特色的景观观光旅游;第3,以丰富的畜牧业科研、教育和技术推广资源为依托,积极展示国内外优质畜禽品种和现代畜牧业科技。

3.3 牧区现代畜牧业发展模式

我国牧区多为海拔1 000~5 000m的高原和山地,一般冬春枯草期长,夏秋青草期短,冬春牧草缺乏,造成牲畜冬瘦春死亡,严重影响牧业的稳定发展,草场产草量和载畜能力也存在地区差异,且丰年和歉年变化很大,同时我国牧区大多地处偏远,经济文化发展落后,交通运输、水电等基础设施薄弱,畜牧业产业化发展受到极大限制。由于牧民超载过牧和环境恶化,草原“三化”日益严重,而我国牧区的地理位置非常重要,多处于大江大河的源头,如果继续恶化,将影响我国生态安全,为此各地必须大力发展生态型草原,适度发展经营型草地畜牧业。

3.3.1 生态型草原畜牧业发展模式

对于草地生态环境严重恶化的牧区,其草地畜牧业必须要尽快由经济功能型向生态功能型转变。所谓生态型畜牧业主要是指效益优先型畜牧业,其主要特点是以加强草原保护和合理使用草原为目标,以实施以草定畜、舍饲圈养等手段,以追求生态效益为主、经济效益为辅的畜牧业。

3.3.2 经营型草原畜牧业发展模式

在草原保护和建设有一定基础,草地资源比较丰富,生态环境相对较好的地区,要适度发展经营型草原畜牧业。经营型草原畜牧业是指龙头企业以畜产品加工产业链为纽带,向牧民提供资金、技术和营销等服务,进而带动草地畜牧业生产,尽快实现由粗放经营向集约经营转变,由数量型牧业向质量效益型牧业转变的一种发展模式。发展经营型草原畜牧业,第1,加强草原基础设施建设,大力发展饲草料基地、草场围栏封育、家畜越冬棚圈建设。第2,大力发展高效舍饲畜牧业,建立无公害畜产品生产基地。第3,大力发展以农畜产品精深加工为重点的龙头企业,带动草原畜牧业组织化、产业化发展。第4,加快建立肉食、皮毛、畜禽等系列加工体系,搞好畜产品的延伸加工,全方位推进产业化发展。

猜你喜欢
畜产品畜牧业畜禽
映像畜牧业
畜禽夏季喂野菜 防病快长真不赖
菌株出马让畜禽污染物变废为宝
夏季养畜禽 驱蚊有妙招
上海祥欣畜禽有限公司
畜牧业也要打好“翻身仗”
春节畜产品供应面较为宽松
映像畜牧业
映像畜牧业
畜产品价格多数上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