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高如东县马塘镇生猪产业竞争力的战略研究

2012-01-25 09:11
中国畜牧兽医文摘 2012年2期
关键词:养猪效益规模

何 娟

(江苏省如东县马塘畜牧兽医站,如东 226401)

如东县马塘镇有悠久养猪历史和养猪习惯,是“皮梅”二元母猪和“长皮梅”三元商品瘦肉猪的发源地。近年来,随着各级政府对养殖业的高度重视和培植力度,生猪产业发展势头迅猛,效益逐步提升。但长期以来,养猪产业一直受市场因素的困扰,破解生猪产业发展的制约瓶颈,提高生猪产业发展竞争力,成为摆在畜牧兽医工作者面前的任务。通过如东县马塘镇生猪产业发展现状调查分析,提出发展思路和对策,为有关政府决策部门提供参考。

1 发展现状

1.1 生猪产业规模大,占大农业比重高

多年来,马塘镇生猪饲养量一直居全县前列。全镇生猪年栏存达20万头左右,其中能繁母猪约3.42万头,年出栏商品猪达20万头左右,生猪饲养总产值达3.2亿元左右,占马塘镇农林牧副渔总产值的50%左右。

1.2 规模养殖效益高,成为农民增收主要途径

近年来,在规模养殖示范点的带动下,马塘镇的规模养殖已初步成形。据生猪养殖规模户反映,养猪上规模按规模、标准化养殖,同样饲养1头猪,效益要多100多元,农村住户家庭经营收入中有1/3以上来源于生猪养殖业。

1.3 市场需求和价格优势,刺激了生猪生产

2010年以来,由于国际、国内生猪市场需求增大,活猪价格大幅攀升,长期保持高位运行,供不应求的市场极大刺激了养猪积极性,尤其近年国家先后出台了一系列扶持生猪发展的优惠政策,农民养猪积极性空前高涨,为我镇生猪产业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

2 存在问题

2.1 规模养殖户比例偏小

养猪是马塘镇的传统产业,农户以户为单位的饲养畜禽方式已延续多年。近年来,由于散养畜禽的养殖效益下降和各级政府对畜牧业生产规模户的大力扶持,全县生猪散养户的户数逐年减少,规模养殖户数逐年增加,生猪生产向规模化集约化方向发展。但从总体上看,马塘镇生猪生产的集约化程度还比较低,规模户所占比重还偏小。千家万户的分散饲养模式既不利于动物疫病防治工作的开展,也不利于标准化生产技术的推广和产品质量的提高。

2.2 产业化水平低

当前,马塘镇生猪生产虽然规模较大,但产业化水平不高。一方面,生猪生产龙头企业相对较少,另一方面,现有的龙头企业对全县生猪生产的扶持带动作用不够强,龙头企业带动农户的能力没有充分发挥,龙头企业通过扩大加工规模带动养猪产业发展的空间还很大。成立的养殖协会、行业组织运转程序还不够规范,制度不够健全;流通体制不畅,机制不活,都不同程度地制约着我镇生猪产业的健康发展。

2.3 服务体系不够健全

发展生猪产业,效益是核心、市场是关键。面对千变万化的市场,全县还没有建立起与市场经济相适应的服务体系。千家万户的小生产与大市场的矛盾越来越大,弱小的社会化服务体系不适应生猪生产的快速发展。由于缺少龙头企业带动,产品销售难以保证,受市场影响因素较大,使得生猪市场价好时,大家都抢着生产;市场价低时,又都放弃生产,从而造成产品的“短缺”和“过剩”交替出现。一体化服务机制不全,抗御市场风险能力差,生产者收益难稳定,缺乏最低保护价收购政策,严重影响产业快速稳步向前发展。

2.4 产品质量缺乏竞争力

目前,国内市场最关心的动物疫病、畜产品药物残留和生猪品种问题,要求生猪在生产过程中必须防疫好、用药规范,无动物传染病,生产无瘦肉精等违禁药物残留的瘦肉型猪。国际社会对生猪产品无污染、无残留、无病菌的要求越来越严格。而我镇的生猪生产的标准化程度还不够高,饲养环境条件较差,散养户饲喂方式简单、科技含量少、养殖规模化水平跟不上国际市场的要求等因素,直接导致我镇生猪产品难以打进国际市场。

3 对策及建议

3.1 因地制宜,在发展规模上力求突破

(1)制定好规划。根据镇内各个行政村的不同自然条件,因地制宜,科学制定生猪产业发展中的中长期规划,实行区域布局、分类指导、多元养殖、以短养长、分区域考核。走现代畜牧业发展之路,扩大生猪规模饲养。引导农户积极发展生猪生产,扩大生猪饲养总量,提升生猪养殖的质量和效益,真正把生猪产业做成富民强县的当家产业。(2)坚持适度规模经营。没有规模就没有效益,但如果养猪户饲养规模过大,疫病风险相对就会增加,再加上资金和管理等服务跟不上,就会出现经济效益衰减效应。因此,养猪户规模要适度,只有规模适度,才能实现成本最小化、效益最大化。可以按照“小规模、大培训群体”的小区养殖模式推进生猪产业适度规模发展。通过农业科技入户工程选准具有一定资金、一定文化水平的养殖户,培养成饲养生猪的规模大户,强化大户示范带动作用,以大户群带动养殖强村发展,从而扩大养殖规模、提高养殖效益、降低疫病风险。对一些传统散养户,搞好宣传引导、示范带动,提高农户养殖积极性。

3.2 培育发展生猪产业经纪人队伍和专业协会,完善利益联结机制

以生猪养殖场、生猪强村和生猪养殖大户为龙头,组建各类专业协会,按照“民办、民管、民收益”的原则,走自我发展、自我服务、自我壮大的路子。协会组织负责与政府、银行、保险、市场等协调联系,并对养殖户提供技术和销售服务,切实解决养殖户在生产过程中遇到的资金、技术、销售等各种困难和问题。同时,教育和引导生猪经纪人树立诚信意识,实行“风险共担、利益共享、互利双赢、共同发展”的做法,真正形成一个合理的利益链条机制,共创市场。

3.3 完善服务体系,真正发挥畜牧兽医工作者的公益职能作用

(1)加强畜牧兽医队伍建设。保障畜牧兽医工作者的日常经费支出,做到从防、检、医等各个环节的配套服务工作。尤其要重点抓好村级防疫员队伍建设。俗话说“养猪成败在防疫、效益高低在管理”,要充分发挥各级防疫体系作用,做到“生猪生产发展到哪里,防疫工作及时跟踪到哪里”保证防疫工作做实、做细、做好;(2)加快生猪良种的推广力度。要提高生猪良种推广普及率,做到宣传、发动、与后续服务三到位;(3)推广养殖保险,有效防范疫病风险,养殖风险;(4)政府要加大生猪发展的一系列扶持政策,保证扶持政策及时兑现到户。

3.4 推广科学养殖技术,力求最大化节本增效

要实现生猪产业真正从“结构、规模、技术、效益”四个方面转型升级,技术方面的转型升级是重中之重。要努力达到畜禽良种化、养殖设施化、生产规范化、防疫制度化、粪污处理无害化、监管常态化的“六化”要求,加快推进畜牧生态养殖,积极探索畜禽生态养殖模式,注重推广环境友好与生态循环的可持续发展畜禽生产模式,促进我镇生猪产业转型升级。大力推广“发酵床”养猪,这是根据生态学原理,将微生物工程技术、发酵技术、养殖技术用于现代养殖业的一种综合性技术,投入低、见效快,生态环保,我镇要大力推广此项生态养殖技术,从猪场结构设施、技术等方面全套跟踪服务、同时给予资金扶持,真正实现最大化的节本增效。

猜你喜欢
养猪效益规模
草粉发酵 喂羊效益高
莲鱼混养 效益提高一倍
科学创新人才的适度规模培养
冬季养猪防病四注意
2020年我国机器人产业规模达1000亿元
养猪
养猪谨防六大误区
冬棚养虾效益显著,看技术达人如何手到“钱”来
果园有了“鹅帮工” 一举多得效益好
规模之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