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的延续 象的转换——湘西少数民族银饰图案与产品设计本土化之价值

2012-01-29 10:53怀化学院艺术设计系成雪敏
中国艺术 2012年4期
关键词:银饰纹饰湘西

怀化学院艺术设计系 成雪敏

意的延续 象的转换
——湘西少数民族银饰图案与产品设计本土化之价值

怀化学院艺术设计系 成雪敏

EXPANSION OF MEANINGS,TRANSFORMATION OF SYMBOL

2010年湖南高校省哲学社会科学基金项目:湘西少数民族服饰元素与区域性经济发展研究 编号:2010YBB262

2010年湖南省教育厅一般项目:湘西少数民族银饰图形文化与纹饰应用研究 编号:10C1077

湘西少数民族银饰图案是苗族族群文化与变迁的载体,其品种、图案设计、图纹构建都具有丰富多彩的文化内涵和很高的文化品位。银饰图案元素极具内涵的视觉符号,在传承和弘扬湘西少数民族优秀文化的同时,为这一民族基因寻求新的立足点,提供新的研究视角和方法,才能实现湘西少数民族银饰图案元素设计的艺术形式创新与增值。

本土化 设计 银饰图案 湘西

一、解读图案,揭示图纹内涵

图案,诠释着一个氏族、部落的民族情感和记忆。湘西少数民族银饰图形纹饰多以象形的动物、花卉、自然图纹为元素,以社会现实生活、民间传说、宗教为题材。主要的图案包括牛、龙、凤、蝴蝶、鸟、鱼、蜻蜓、蝙蝠、老虎、蟾蜍、马、花卉、生产劳动工具、几何纹样等。由于特殊的民族历史情结、自然环境和受巫觋文化的影响,湘西少数民族银饰这种民间手工艺术的图案中积淀了深刻又耐人寻味的文化内涵,其千般寓意和万种风情的图文符号和装饰元素,有着丰富的艺术价值。[1]

如“水牯牛角”图案,苗族认为,水牛是具有神性的动物。贵州的西江、施洞、排吊等地苗族的银角是牛角的图样造型,以“牛”造型显示“组灵意象”、“生殖意象”和以富为美的观念,同时它还可以表示威武和抵御强敌,向爱人显示魅力,向精灵显示魔力。

湘西少数民族银饰中龙的图案具有双重属性:一是因受汉文化的影响,寓意神圣和尊贵,因此龙纹样多见于头饰,大多为双龙戏珠、龙凤呈祥等吉祥图样。二是从很多纹样中可见,龙去除了神秘的面纱,龙图纹变成了可以与各种动物嫁接的一个符号。项圈上龙纹图案比较普遍,多与植物纹样或动物纹样搭配,形成新的别致纹样。

关于银饰中的“蜻蜓”图案,有一个神奇的传说故事。传说苗地过去毒蚊很多,不少人被叮咬后丧生,一个叫“榜香”的妇女由此失去了心爱的孙女,悲愤之下,她毅然变成“由”(蜻蜓),消灭万恶的毒蚊,使苗家子孙得以兴旺繁衍。为了纪念这位奋勇献身的祖母,后人特意制造蜻蜓形耳环,并称为“榜香由”。[2]因此,人们赋予“蜻蜓”美好的寓意,并作为吉祥图案来装饰银器。

湘西少数民族银饰中有一种形状如同铜锁的银牌,银牌雕刻着各种花纹图案,图案中兼刻有“长命百岁”“长生保命”“清吉平安”等字样,这反映了制作银牌的主要目的就是祈求神灵保佑,“锁”住佩戴者以防被魔鬼抓走,寄托苗民的美好愿望。[3]

因为湘西独特的民俗民风、独有的族群心理诉求,形成了其银饰艳丽无比、璀璨多姿的造型特点,具有独特魅力。因此,深刻解读银饰图案的内涵和民族性特征,有助于我们开拓新视角,实现图案新的创新与增值。

二、提炼图案元素,拓展视觉美感

一件精美的湘西少数民族银饰,就是一件绝世的民族工艺精品。银饰图案从内容上看,基本以再现自然界物象和族群图腾、传说题材为主,内容丰富,题材多样。从表现形式上看,图案中形象、文字图形、植物形态、几何纹理有机地拼置在一块,异形共生,具有无限想象力和奇特的视觉效应。从装饰手法上看,图案最具特色的就是幻想与客观理念共融,抽象与具象手法并举。因此,银饰图案组构严密、井然有序,疏密、聚散、粗细、动静构思巧妙,点、线、面等元素和谐得体,图形纹饰构成所形成的视觉效果简洁概括,形象生动,将装饰性与艺术性整合到了极致,凝练着浓郁的民族意味与情感。银饰图案是湘西少数民族族群精神、民俗民风和审美心理的综合载体,蕴藏着巨大的物质和精神价值,是艺术的物质与精神世界中“永恒”的题材。同时,银饰图案这种带有原生态的生活色彩和情结的艺术需要与时代对接、碰撞,注入现代时尚性元素,形成新的审美视角,才能实现这一艺术形式的创新与增值。时下人们的生活呈现个性张扬与多元化的势态,银饰图案元素与时代审美需求结合,诠释时代性生活节奏和心理诉求、审美需求,使人们在现代视觉美感中享受银饰图案元素的粗犷与豪放、纯情与魅力。

三、产品设计“本土化”之价值

设计本土化,关键是设计元素本土化。

产品设计由文字和图形两部分元素组成,怎样使设计元素实现传统与现代的对接,实现民族性与时代性的碰撞,这是设计艺术值得关注与把握的命题。就文案而言,如“三源美乳霜”的广告词“做女人‘挺好’”,以及De Beers钻石系列的广告语“钻石恒久远,一颗永流传”,这几个成功的范例就是极力寻求文案“本土化”成功的典型。它们或是运用谐音的手法,或是运用“押韵”的手法使之妙趣横生,朗朗上口。在有效的时间内留住大众的目光,引起大众的注意力,从而使大众产生阅读兴趣,并接受广告所传达的正确信息。

湘西少数民族产品设计在坚守自身的地域特色优势的同时,又超越狭隘的意识形态情结和地域偏见,使地域性产品设计以一种强大的文化价值体系成长在自己坚实的土地上,让相关产业依靠自身生态圈的不断滋养而蓬勃发展。多数没来过湘西但仍然想来这里看看的人,对这个历史悠久的民族抱有一种“民族想象”:吊脚楼、银器、刺绣、蜡染、高高的丝帕头巾再加上“三月三”和赶苗节等。但是,当地缺乏展示环境和氛围,湘西少数民族特色文化和民族艺术的展示与收藏大都依赖个体力量或外部环境,因此,相关传播信息增加了刻意迎合外来某些对湘西民族文化和艺术的歪曲性想象,或突出“民俗化”,或掺杂某些商业符号,难与湘西少数民族生活现实建立良好的对视与对接关系。如大多数的民族产业商业广告,设计主题大多是“身着苗族盛装,佩戴银饰的美女”,久看生厌。这就是一种典型的迎合及猎奇心态的献媚表现。湘西少数民族产品设计若不挖掘自身民族特色文化的特点和优势,不依靠自身的建设加以完善,不建立自身具有发展潜力的机制,不形成一种本质上能够自我更新的系统,那么“相关产品”只能去充当人家宴席上一盘小小的点心。

四、湘西少数民族银饰图案元素在产品设计中创新

华丽、灵动的力量是湘西少数民族银饰装饰元素造型的显著特征,诠释着生存理念、民俗风情、民间信仰,热情而奔放。图案有一种与生俱来的审美意识和形式上的协调、节奏感,在图形与纹饰汇集与交融的过程中,彰显着民族质朴而憨实的精神特质,彰显着神奇的心理诉求——律动而欢快,生命力和想象力被推到了极致。

如何在湘西民族产品设计中创新,运用银饰图形与纹饰元素?营造民族文化和民俗氛围?笔者认为:

1.银饰图形与纹饰在产品的广告与标志设计中的嫁接、移植于相生

相关产品能否激起大众的好奇心理,关键取决于产品的外观形态设计、标志的图形与包装图形纹饰运用上的独特性。图形相生,是将银饰图形与纹饰图形进行嫁接、移植,使图形中许多具有一定内在联系及无任何联系的物象,通过拼置、共生等形式,以巧妙的形态组构在一起,从而形成一种新形态。其特点是图形的形与色构成协调、创意新颖,有民族文化的韵味,有较强的艺术性和美感,直述主题。

2.产品设计风格与银饰图形特征及民俗内涵协调统一

具有丰富民族文化内涵的银饰图形与纹饰,其华丽、灵动的视觉效应,显得如此亮丽;那充满原生态神润的个性色彩,彰显神奇。如银饰图案中的龙凤图纹,其神圣而尊贵、龙凤呈祥的深刻寓意,给了产品设计无限的灵感,与此同时,银饰图形纹饰浓郁的民族韵味在现代产品设计中,很好地把民族与时尚审美特征进行对接,使其审美心理即碰撞又协调,诠释出一种新奇的视觉美感。《孔雀》是以沈从文《边城》中的翠翠与傩送的凄美爱情故事为背景的作品。故事里的苗族姑娘翠翠以渡船为生,等待着傩送的归来。也许傩送永远回不来了,也许明天就会回来。吉祥如意的寓意是让这个凄美的爱情得到一个完美结局。

作品《龙凤呈祥》灵感来源于凤凰县的“凤凰”二字和银饰中“凤”的图形。凤凰,是中国古代传说中的百鸟之王,是雌雄统称,雄为凤,雌为凰,常用来象征祥瑞。作品将“凤凰”二字设计成中国风格的图腾,分别作为吉祥和如意的底座设计,吉祥和如意的底座既可以分开,也可以组合在一起,寓意深刻。人物形象采用苗族特征的结婚服饰设计而成,其形象卡通可爱,富有美感。旅游纪念品设计的精巧便携、富有地域特色和民间工艺品礼品的特色,让人铭记于心。有人比喻旅游纪念品是一个城市的名片,这张名片唯美动情,有极高的收藏鉴赏价值。

此产品在主图形“凤”的统帅下,使各图形与纹饰形成形态与色彩上的强弱、起伏、层次、轻重等变化,空间韵律协调一致,使产品设计风格与银饰图形特征及民俗内涵在空间混合中达到统一。

3.银饰图形与纹饰在产品设计中的视觉形态转换

在设计实践中,切、凿的动作本身就具有无限的可能,然而,类似浮雕艺术形态的造型手段,不仅仅只是设计形式的简单需要,也在设计艺术化的征途中展现了艺术的广阔前景。在产品设计实践中,我们可以根据不同的产品材料选择切、凿及浮塑、立塑的造型技法,用这其中熟悉的动作语言将设计的时间语言在追寻中无限延伸。

[1]柳小成.《论贵州苗族银饰的价值》.《中南民族大学学报》.2008年第4期

[2]罗义群.《苗族牛崇拜文化》.中国文艺出版社.2005年.第124页

[3]宋科新.《苗族服饰图案艺术的社会功能》.《南宁职业技术学院报》.2006年第2期

猜你喜欢
银饰纹饰湘西
纹饰艺术在石材装饰中的应用
蜡染的纹饰探讨
高浮雕银饰
雕漆纹饰的修复
银饰
欢乐湘西
吉利永长——中国传统纹饰之回纹
走进湘西凤凰城
湘西 国画
如何使氧化的银饰翻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