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首语

2012-01-29 10:53
中国艺术 2012年4期
关键词:艺术史女性主义专辑

卷首语

Foreword

本期“群体意识与个体精神”是由著名美术理论家贾方舟先生担纲学术主持,介绍中国当代女性艺术家的专辑。中国的女性艺术90年代活跃起来,历经对外在世界群体性的文化对抗后转向至内在的自我关照。相较于早期的女性艺术强调造成两性差异的社会原因并加以质疑,积极诉求女性自身政治文化地位,当代的女性艺术家更倾向以多元化的艺术语言展现这种差异,并试图超越宏大叙事进入对个体周身环境的研究之中。随着女性艺术实践的转向,对女性艺术的艺术史研究也从群体特征的概括转入具体的个体研究。

当下,中国女性艺术家的身份和创作立场日趋多样化。肖鲁、陈羚羊、兰子仍不讳言自己的“女性主义”倾向,但表现手法呈现出更多的婉转意味;还有许多女艺术家拒斥被笼统纳入“女性主义”的框架内。在当代女艺术家丰富的创作现象中,我们既可看到喻红、陈曦、杨文萍等对自我成长和记忆的表达,也可看到吴洋、陈芸、储婷作品中细腻、优雅、 丽的特殊意象所流露出的女性意识,还有如王琪、栗子等把或鲜明或隐现的自我横亘于对象与艺术表达之间。收入本期专辑的女性艺术家,既有崔岫闻、向京等早已取得盛名者,也有如王田田、齐鹏等日趋成熟的优秀青年艺术家,还有吴洋、兰子这样有海外生活经验的艺术家。贾方舟先生对中国当代女性艺术创作多角度多层次的介绍,使得本期专辑在“女性艺术”这一既定主题下呈现出了当代中国女性艺术家创作的多元面貌。

女性艺术出现于60年代晚期的欧洲,这一时期,带有明确女权主义特点的作品和议题纷纷被提出。琳达·诺克林被视为西方女性主义艺术史研究的奠基人,她的理论影响了许多艺术史学者。本期“域外传真”专栏选取她为女性艺术家珍妮·萨维尔撰写的评论《移居者》,为大家展现女性主义研究的一家之言。文中诺克林从图像出发,用与传统艺术史研究不同的全新方法解释女艺术家作品中对身体的表现及对既有秩序的挑战。珍妮·萨维尔是英国当代最出色的女艺术家之一,她常以自己为模特,作品中以强劲笔触塑造巨大体量的女裸体甚至是雌雄同体、人兽同体的生物,对西方传统的古典主义女性唯美形象进行颠覆,体现了鲜明的女性主义立场。随着当代语境的变化,女性主义更为自觉地采用多种理论进行艺术史研究,女性艺术家的创作形式也产生了变化。配合本期“女性艺术家群体”主题,我们精心挑选了全球多位女性艺术家的作品,以“外国女性艺术”为题,为读者呈现当代女性艺术活跃的创作现象。

此外新书——理论家邹跃进论文集《立场》和画家刘溢、油画修复专家司徒勇合著的油画技法书《六胖子油画技法》出版情况介绍亦是本期值得特别关注的一页。

猜你喜欢
艺术史女性主义专辑
陶瓷文化传承创新专辑
两张专辑,你更喜欢哪张? 区瑞强《致敬 Beyond》/张玮伽《你最珍贵》
以女性主义视角解读《苏吉尼玛》
纸的艺术史
毛扎扎艺术史
狮子与西方艺术史 下
狮子与西方艺术史 上
SNH48组合7SENSES推出第三张迷你专辑《天鹅(SWAN)》
阿特伍德小说中的女性主义身体批判
多维需求中的女性主义叙事策略:《一小时的故事》再解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