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语文教学中快乐机制的引进

2012-01-29 18:26张玉英山东省济宁学院附属中学
中华活页文选·教师版 2012年11期
关键词:蜘蛛陶行知师生关系

■ 张玉英(山东省济宁学院附属中学)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语文课程必须根据学生身心发展和语文学习的特点,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和不同的学习需求,爱护学生的好奇心、求知欲,充分激发学生的主动意识和进取精神,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教学内容的确定,教学方法的选择,评价方法的选择,都应有助于这种学习方式的形成。”其实,语文课堂教学只是缺乏一种快乐机制,缺少一种寻找快乐的途径而已。

语文教学应该是个快乐的过程。语文教学中的阅读是汲取和审美的愉悦,而写作则是表达和宣泄的畅快。教师能尽享教的快乐,学生能饱尝学的快乐,是教育至善至美的境界。华中师范大学教授杨再隋说:“要建构一种新型的教学生活,把教学过程还原为生活过程,把教学情境还原为生活情境,把教学活动还原为儿童的生命活动。”特级教师李吉林说:“孩子的创新活动是在宽松的无拘无束中进行的。教师的期待、激励,师生间真情的交融,小伙伴的合作互动,都是为了让孩子自己手执金钥匙去开启智慧的大门。在这样亲和、互助的环境中,培养起创新的勇气,乐于创新的热情,‘我能创新’的自信,最终使创新潜能得以激活。”那么,我们能不能把快乐机制引入教学领域,去实现和达到这种美好境界呢?毫无疑问,答案是肯定的。我认为,应该从如下两方面进行实际操作:

一、转变传统教学观念,构筑新型的师生关系

要想引进新的机制,必须要有新的理念。人们的思维方式决定其行为方式。21世纪的教师应该用最新的教育教学观念指导自己的教学工作,摒弃唯师独尊的思想,和学生建立真挚的情感,共同投入到生活和学习中,构筑一种新型的师生关系。特级教师李吉林说:“真情的交融,使师与生双方都同时感受教与学的无穷的趣味与自身的无法估量的潜力,使教学活动进入师生对话、充满生命活力的完美的境界。”作家魏巍在《我的教师》一文中回忆了这样一位可爱的教师:她和学生一起学习,一起游戏。他们建立了一种友好、平等、和谐的师生关系。学生们热爱她、依恋她、崇拜她,甚至连她写字的姿势都急于模仿。教育家陶行知先生在半个世纪前就提出了构建民主、平等、和谐、科学的师生关系的主张,这正是新世纪新型师生关系的目标,也是引进快乐机制最根本的前提。语文课堂上,师生只有相处融洽,才能对文本产生情感的共鸣,彼此心领神会、共享快乐。

那么,在语文教学的课堂上,怎样才能构筑这种民主、平等、和谐、科学的师生关系呢?我的体会是热爱、理解、宽容与善待。

别林斯基说:“爱应该是教育的工具,又是鉴别教育的尺度。”汪幼芳也说:“教师通过爱表达对学生的期望和信任;学生意识到教师对自己的期望和信任,心灵的窗户无保留的敞开。师生间架起情感的桥梁,形成某种‘心心相印’的默契,无言的无形的教育通过爱的对流,产生潜移默化的效果。”在十几年的教学生涯里,“爱”就是我的主题曲。因为爱学生,我才会全身心地投入到语文教学中去;因为爱我,学生才更爱语文、更爱班级。爱的交流与合作让我们体验着人间真情、享受着语文课堂,师生相处总是倍感轻松与快乐。

理解、宽容与善待都是爱的延伸,也是爱的具体表现。陶行知先生认为,教师应该“真诚地在情感方面和小孩子站在一条战线上”,就是希望教师能从学生的角度去理解他们,宽容善待他们。我有一个学生,曾经非常不喜欢上语文课,究其原因,是语文成绩一直不好,很自卑。以后的语文课堂上,我就对他多了一些关注和鼓励,多了些善意的提醒和友好的建议,结果自然是重塑了他学习语文的信心,激发了他学习语文的热情。

二、制造宽松的学习氛围,创办快乐的学习机制

长期以来,我们的语文课堂教学中存在一个普遍现象:教师满堂讲,学生满堂听。整个课堂,都是教师在唱独角戏,学生没有说话的权利和自由。人们形象地称这种教学为填鸭式教学。

殊不知,这种死气沉沉的课堂缺少的正是飞扬的想象和创造的活力。陶行知说:“解放小孩的嘴,使小孩得到言论自由,才能更充分发挥他的创造力。”叶圣陶说:“教师之为教,不在全盘授予,而在相机诱导。”爱因斯坦也指出:“想象力比知识更重要。因为知识是有限的,而想象力概括着世界上的一切,推动着进步,并且是知识进化的源泉……”

因此,我们必须快速转变观念,大胆地革新课堂,把“不允许”的教育变成“允许”的教育:允许学生发问,允许学生争论;允许他们去想,允许他们去做。这时的教师,不是一位训导者,而是“一名顾问,一位交换意见的参与者”,他“必须集中更多的时间和精力去从事那些有效的和创造性的活动,让师生之间、学生之间互相影响、讨论、激动、了解、鼓舞……”在这样一个民主、自由、宽松、愉快的学习气氛中,我相信,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能够得到空前发挥;我更相信,他们是充实而且快乐的。

其实,我的快乐学习机制早已付诸实践了。我作为引导者,引导学生从课堂、家庭和社会中体味学习的快乐。我和学生一起去丰富知识储备,而后在课堂上相互交流。在教授《蜘蛛》这篇课文时,我首先问学生一个问题:“你们想从这篇文章中获取什么?”他们有的说想了解蜘蛛,有的说想学习一些说明事物的方法,还有的说要通过对此文的阅读来认识鲁迅先生的弟弟周建人……当学生明确自己的阅读目标之后,我就让他们参考资料进行自由阅读,有问题大家相互请教,一起解决。结果,学生都能达到自己的阅读目的。在听取别人发言的时候,学生们还能有意外的收获。我说:“看,你本来是去买一包饼干,结果呢,还获赠牛奶和橘子,难道你不为此而快乐吗?”这时,一位女生站起来说:“老师,我的确很快乐。只是我有一事不明:蜘蛛用嘴咬住猎物,作者为什么要给‘嘴’字加上引号?”真是一石激起千层浪,学生们纷纷议论起来,但最终也没有一个科学合理的解释。我说:“这个问题提得很好,这里面一定藏着蜘蛛的小秘密。课下,请学生们自己想办法解决这个问题,看谁是第一个揭开谜底的人。”放学以后,他们有的去观察蜘蛛,有的去查找资料,有的去请教生物老师。第二天,刚一到校,他们就争先恐后地告诉我答案。这就是他们的快乐,也正是我的快乐。

“教育者,乃为教育学生而设,全以学生为中心。教师与学生,焉无同情也?同情谓何?即以学生之乐为乐,以学生之忧为忧;学生之休戚即我之休戚,学生之苦恼即我之苦恼是也。”愿陶行知先生的话能勉励我们抛开枷锁,和学生一同快乐地学习、快乐地成长。

猜你喜欢
蜘蛛陶行知师生关系
浅谈和谐师生关系的作用
我们的100期纪念2011-2020
陶行知教育名录
掌握谈心艺术 建立融洽师生关系
小蜘蛛冻僵了,它在哪儿呢?
蜘蛛
三喻文化与师生关系
大蜘蛛
陶行知生活力专题研究的形成及其发展趋势
浅谈技校的师生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