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高校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的意义

2012-03-02 08:27梅长娥
世纪桥·理论版 2012年1期
关键词:意义高校

摘要:

对高校大学生进行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不仅能够使他们掌握马克思主义基本理论及其观点、方法,还能够使他们根据这些观点和方法去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这对提高青年大学生的思想政治素质和促进其全面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关键词:高校;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意义

收稿日期:2011-12-11

作者简介:梅长娥(1985-),女,安徽巢湖人,新疆师范大学法经学院马克思主义哲学专业2010级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马克思主义哲学教育。

我国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的规模之大、在国内文化教育中的地位之高,在世界范围内都是仅有的。高等学校教育是我国进行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的重要阵地,也是向大学生传播马克思主义理论的重要场所。用马克思主义理论武装青年大学生的头脑,提高高校大学生的思想道德素质和心理素质,促进其全面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一、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的含义

马克思主义是发展的科学,它是适应时代的需要而产生,并在无产阶级和人类解放的实践中不断吸取人类文明成果的基础上,不断地丰富和发展,是关于自然界、人类社会和思维发展的最一般规律的科学,是我们立党立国的根本指导思想,是全党全国人民团结奋斗的共同思想基础。近年来,中央下发了多个重要文件并采取了一系列的重大举措。2004年10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发布的《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意见》中,强调要坚持和巩固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的指导地位,在哲学社会科学教学中充分体现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成果,用马克思主义理论武装大学生的头脑。[1]

高校马克思主义理论课既是一门知识课,更是一门思想政治教育课,是高校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核心内容。所谓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是指教育者要有计划、有目的向受教育者系统地传授马克思主义理论的基本观点、基本知识,全面传授党的基本路线、方针、政策,引导受教育者用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武装头脑,逐步树立科学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过程。[2]其目的是从根本上提高高校大学生的思想政治素质和科学文化素质,提高大学生自觉维护党和国家的团结稳定,并努力为维护国家的繁荣富强贡献出自己的力量的思想觉悟。

二、高校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的现状

目前,有相当一部分大学生对马克思主义教育的理解存在片面性。把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仅仅看成是必须完成的课程任务,根本就不关心是否真正理解了马克思主义理论的内涵和其中所蕴涵的方法论精髓。首先是大学生偏向于专业知识,对马克思主义理论课的学习不够重视。主要表现为:一是上课不到课。一些学生专门选择在上马克思主义理论课时办其他的事情。二是上课不听课。一些学生人是到了课堂,但不是在听课,是在看小说、看杂志、睡觉,完全是人在心不在的状态。三是不重视理论课教育。一些学生在上马克思主义理论课时不是忘记带课本就是出现迟到和早退的现象。四是不认同马克思主义理论。他们认为学习马克思主义理论课没有用,只要考试前背一背及格就行。其次是大学生对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存在心理偏见。他们认为马克思主义离现实太远,没有实用的价值。一些学生认为,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环境下,对于能不能赚到钱,过上富裕的物质生活,这已成为衡量一个人是否具有能力的标志,而马克思主义不能给他们带来实惠,只要思想政治理论课考试能过关就行。由于在这种急功近利的心理偏见的影响下,学生们最关心的是英语和其他一些实用的专业知识的学习、一些名目繁多的“考证”和各种技能的培训,对马克思主义理论课抱着应付的甚至是反感或抵触的态度。

针对以上现象,高校教育应注重联系社会发展的实际和当代大学生自身发展的特点,把握他们的心理特征和他们关注的热点和难点等问题,并在此基础上修改和完善马克思主义理论课的教学方案。采用学生们喜闻乐见的形式组织教学,以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同时,结合我国的国情和当前国际国内发展的实际,坚持解决思想问题与解决实际问题相结合,有针对性地进行讲解,从而调动学生们对马克思主义理论课学习的积极性,增强理论课教学的有效性。

三、高校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的作用及其意义

(一)学习马克思主义理论有助于大学生树立科学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

世界观是指人们对于生活于其中的世界以及人与世界关系的根本观点和根本看法,是人对自己与世界关系的总体理解,世界观理论为人们提供理解和协调人与自然、人与社会、人与自我,即人与世界之间关系的理论。[3]在世界多极化和经济全球化的趋势下,在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进程中,加强高校大学生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帮助大学生掌握马克思主义理论的基本观点,有助于他们运用科学的思想方法透过转型期中出现的种种复杂的社会现象,看到社会发展的总趋势,以坚定的信心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人生观是指人们对人生目的和意义的根本看法和总的态度,主要是指人生的价值、目的是什么,应该使自己成为一个什么样的人和怎样度过自己的一生等问题。人生观决定着一个人的人生道路的选择,并规定着一个人的人生发展的方向。无产阶级的人生观是把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并为实现共产主义而奋斗看成是人生的最高目的,这也是人类历史上最科学、最进步的人生观。因而,对大学生进行共产主义人生观教育,对帮助大学生明确学习和生活的方向和形成积极健康向上的生活态度,以及引导大学生不断地完善自己,发展自己,积极主动地实现人生的自我价值,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人生的价值在于奉献而不是索取;对于人生价值的衡量主要是以个人对社会所作的贡献为标准。当前我国社会正处于转型期,在这一社会转型期存在着诸多价值观的矛盾、冲突和斗争。针对社会转型期所存在的大量价值观的矛盾和冲突,对大学生进行马克思主义价值观的教育就是要引导大学生正确的认识人的价值和人的生命,正确处理个人价值与社会价值,明确大学生的社会责任,破除自我中心,树立科学的价值评价尺度,并正确的理解价值观念。

(二)学习马克思主义理论有助于大学生解放思想,培养创新思维

创造性思维与思想上的不断解放总是有机地联系在一起,要发展创新思维就必须从因循守旧和思想僵化的羁绊下解放出来。对大学生进行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不仅是让他们树立正确的实践观,更重要的是让他们在实践的活动中自觉地尊重唯物辩证法。马克思指出:“辩证法是在对现存事物的肯定的理解中同时包含对现存事物的否定的理解,即对现存事物的必然灭亡的理解;辩证法对每一种既成的形式都是从不断的运动中,因而也是从它的暂时性方面去理解;辩证法不崇拜任何东西,按其本质来说,它是批判的和革命的。”[4]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强调的是理论必须联系实际,一切理论都必须回到实践去。创新思维与解放思想是相互依赖、相互依存,是不可分割的有机整体,要发展创新思维,就必须从因循守旧、思想僵化的羁绊下解放出来。邓小平指出:“一个党,一个国家,一个民族,如果一切从本本出发,思想僵化,迷信盛行,那它就不能前进,它的生机就停止了,就要亡党亡国。”[5]对大学生进行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既是解放思想的思想武器,也是培养创新思维的思想武器。

所谓创新思维指的是以吸纳思维对象的相关基础,以强烈的探索动机,经过存疑、联想、假设、推理、顿悟等环节,发现解决有关问题的新方法,从而开拓人类认识新领域,开拓人类认识新成果的思维过程。[6]学习马克思主义理论对大学生培养创新思维的作用在于:首先,有助于大学生形成面向未来的预测能力,要造就创造性人才,就必须培养大学生自觉确立具有前瞻性和预见性的思维。其次,有助于大学生形成开放性的思维,要激发大学生的创新思维,就要引导他们着眼于可能的世界,不能只注重个人,不能孤立地和片面地看问题,要开拓思维空间,要善于提出新的思想和新的观点。

(三)学习马克思主义理论有助于提高大学生的思想政治素质和心理素质

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培养合格的人才,是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的一项基本任务。为了完成这项任务,就需要对大学生进行成才教育,也就是帮助大学生树立成才的意识和志向,通过不断地学习和实践锻炼,使其成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有用之才。对大学生进行成才教育,首先是要帮助大学生树立强烈的成才意识和志向。当前经济全球化快速发展,世界性的经济和文化竞争日益激烈,人才的培养是关键;人才是提高我国国际竞争力和争取为人类社会作出更大的贡献的需要,是为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和建设和谐社会的需要。学习马克思主义理论就是要引导大学生增强成才的意识和树立成才的志向,并积极主动地追求成才。其次是在引导大学生努力学习科学文化知识的同时,坚持正确的政治方向和树立高尚的道德情操。

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和社会的全面发展,对人才的要求是越来越高,同时科学技术的进步及其在生产中的广泛应用,造成了大学生就业压力的增大,这种状况可以说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的必然现象,也是当代大学生素质提高的巨大动力。对他们来说,这既是机遇也是挑战。但是,目前有相当部分大学生对这种状况表现出沉重的心理压力,对这种机遇和挑战他们缺乏理性的思考和一定的心理承受能力。学习马克思主义理论可以使他们认识到人对自然和社会都具有依赖的关系,而且人对自然和社会又具有能动的反作用;这种能动的反作用主要表现为:人不仅可以能动地认识、改造自然和社会,而且还可以能动地认识、改造自我,从而实现主观与客观的统一。因而有必要引导学生实事求是地认识和尊重客观规律,同时充分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学会用联系和发展的观点去分析和解决问题,引导大学生只有在认识到尊重客观规律的基础上发挥主观的能动性;引导他们要正视矛盾、分析矛盾和解决矛盾;正确地认识自己和客观的评价自己,使自己成为一个高素质的并能适应社会形势发展所需要的合格的人才。

参考文献

[1]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意见(中发[2004]16号)[Z].2004.

[2]刘转.高校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的创新 [J].学理论,2009,(32).

[3]李秀林.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原理[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4.

[4]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2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 1995.

[5]邓小平文选:第2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 1993.

[6]吴晓云,胡平.马克思主义哲学与大学生创新精神的培养[J]. 教书育人:高教论坛,2004,(9).

[责任编辑:杜红艳]

猜你喜欢
意义高校
有意义的一天
数学中“无意义”的意义
数学中“无意义”的意义
留学的意义
提升高校官方微信公众平台传播效果的几点思考
中日高校本科生导师制的比较
试论高校党建工作中的党史教育
学研产模式下的医药英语人才培养研究
高校创新型人才培养制度的建设与思考
高校科研创新团队建设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