刍议高职医学教育教学效率的最大化

2012-03-19 01:16孙永波
卫生职业教育 2012年7期
关键词:基础医学最大化医学教育

孙永波

(淄博职业学院护理学院,山东 淄博 255314)

刍议高职医学教育教学效率的最大化

孙永波

(淄博职业学院护理学院,山东 淄博 255314)

强化高职医学教育教学效率最大化的主要因素是:课程标准的重新制定和落实,课时属性的论证和调整,课程体系的优化、整合和包容,配套使用教材亟待调整和出台,基础医学实验流水运转,规范教学六步骤和坚持布鲁姆教学思想,教学有效感、教学品位和学习有效感、学习品位的提升,典型病人进入课堂和学习理性精神与服务意识强化型教育的完善。

高职医学教育;教学效率;最大化;基础医学课程

目前,“必需、够用,基于工作过程”教学思潮蜂拥而至,使高职医学教育教学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面临着如何保持教学效率,并使其最大化的问题。经过近3~5年的改革实践,高职医学教育在保持教学效率最大化的环节上,突出的影响因素已露端倪。

1 课程标准的重新制定和落实

“基于工作过程”的高职教育模式,开拓“坚持理论知识必需、够用”,“重点培养服务技能”,“强化服务意识和职业成长性”的教学思路,思考教学体系改革,尤其是基础医学课程。坚守高职院校教育精神和理念,保持高职医学教育本色和教学规律,才能为高职医学教育教学效率最大化提供保证,要重新制定高职医学教育诸课程标准,并使之落实。

目前,高职医学教育课程体系,尤其是基础医学课程体系面临重大的课时改革,现在执行的基础医学主干课程的课时体系压缩规模均达30%~40%,非主干课程甚至达50%以上。面对大规模削减课时,课程标准的调整已属必然。对此,基础医学课程体系的教学专家和专业教师必须审时度势,在专家反复动议、教师讨论和教学考证的基础上及时调整和出台新课程标准。课程标准的重新制定和落实,使教师有章可循,进行实效性教学,贮备教学效率最大化的潜能。

2 课时属性的论证和调整

笔者认为,课时属性有二:一是必须,即各门课程的知识容量不同,教学情境规模差别较大,难易程度不同,并且高职医学生对课程接受能力也不尽相同,需要基本的课时容量才能达到教学过程的和谐。故不能不切实际,禁锢课时规模,要实事求是,遵循科学发展观,配备相应的课时数,以保证知识容量的传授。二是够用,即在保证诸课程课时数的基础上,适当延伸课时数,创造和谐的“教、学、做合一”的教学情境,以保证主干课程的教学效率,并力求教学效率最大化。

目前,基础医学课程课时体系存在的最大问题是:不进行专家动议和教学考证,肆意大规模缩减基础医学课程课时,缩减规模达30%~40%,甚至更多,并且基本课时不定,年年变动,直接干扰和影响了基于“工作过程”的“必需、够用”知识容量的传授,使教学过程运转困难。

针对上述问题,我们要坚持高职医学教育的理念和科学精神,体现高职医学特色,摒弃高职教学课时改革的束缚和急功近利的弊端,全面对课时属性进行论证和调整,以保证高职基础医学课程教学效率的最大化,进而为临床专业课程学习奠定基础。

3 课程体系的优化、整合和包容

传统的医学基础课程之间存在以下几个特点:(1)解剖学、组织学、生理学、生物化学、病理学和药理学衔接效应突出,教学呼应性、连接性和系统性较强,教学基点层次分明,教学逻辑性较强;(2)上述基础医学课程的基本知识、基本理论和基本技能实用性强,容量积累性强、压缩性小;(3)上述课程之间的内容体系,具有重复性、重叠性,有整合、优化和包容的空间;(4)上述医学基础课程的实验体系可归纳为人体形态学实验体系和功能性实验,可操作性和可组合性较强,能组合成系列模块实验课程,融教、学、做于一体。

针对上述基础医学课程之间的特点,我们应科学、发展地调整教学思路,对医学基础课程体系之重复性、重叠性内容进行优化、整合和包容,增强教学载体的科学实用性,强化“必需、够用”知识体系的情境教学,使教学效率最大化。课程体系的优化、整合和包容是高职医学教育改革的重点,是保持教学效率最大化的基础条件。

4 配套使用教材亟待调整和出台

如何适应高职医学教育课程改革,教材建设是关键一环,但相对滞后的建设局面令人担忧。当前,高职医学教育均沿用以往的卫生部规划教材或高职医学院校规划教材,都是课程体系、课程标准、课时体系改革之前的版本,不能满足“基于工作过程”教学情境的需要,教学效率无法实现最大化。面对这种局面,应积极组织教学专家和专业教师审时度势,在课程标准、课时体系改革大局已定的基础上,编纂和出台配套的实用教材。及时制订教材编写计划、进入编写程序是高职医学教育课程改革的现时命题。在这方面加大投入,方能满足教学效率最大化的需求。

5 基础医学实验流水运转

基础医学课程的实验课程体系是高职医学教育的根基性技能培训体系,是重要的专业课程群支撑点,教学效率最大化与其息息相关。当今,由于课时缩减和不切实际的节约型办学意识的误导,高职基础医学课程的实验课程体系进入一个误区,即节约动物实验开支,压缩验证性实验规模,减少经费和课时常规性投入,实验课程流于形式。这有悖于高职医学教育改革的现实理念,应遵循科学发展观,遏制这种混乱局面,制定基础医学课程的实验规程,提高教学效率。

高职医学教育基础医学课程“教、学、做合一”的基本教学形式要求基础医学实验模块化、程序化,步入流水状态,不但要求配备足够的学时数,还要求加大实验室投入。拓展基础医学实验模块化、程序化建设思路,严守实验规范,使人体形态学和机能学实验进入流水状态,增加学生的动手机会,创造实效的教学情境,使基础医学课程“教、学、做合一”落到实处,教学效率提高及其最大化也就水到渠成。

6 规范教学六步骤和坚守布鲁姆教学思想

6.1 规范教学六步骤

笔者认为,高职医学教育演绎和创新教学六步骤,可以从以下几方面着手:(1)预习与问题要览(资讯):对应项目驱动程序,指导学生和学习小组预习相关任务的基本内容,发现问题,导出问题,解惑要览,营造自主学习和交流氛围,牵系达标教学。(2)拟制目标程序教学(决策):依照教学任务的细节,拟制目标程序教学,设计教学目标,突出教学中的做。(3)框化教学任务(计划):基于特定教学任务,框化教学内容,设计教学流程,设定虚拟教学切入点,确立课堂教学重点与难点,布控反馈和答疑要点。(4)驾驭教学过程(实施):“以问题为中心”,“以器官、系统为中心”,“以活学活用为要素”,针对教学任务和教学目标,灵活运用教学模式、方法和手段进行情境教学,完成教学任务;包容和演绎问题环节,培养学生综合运用知识能力,提高其分析、理解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推动其职业性成长。(5)达标反馈与解惑(检查):课堂实施设计达标反馈环节,界定教学有效感和学习有效感,以强化教学质量;通过教学存在的问题,适时答疑解惑,进一步提高教学质量。(6)达标考核与小结(评价):设定综合性评价学习成果的达标考核规范,注意课堂小结强化作用,随机考核全体或特定学生的学习成果。演绎和创新教学六步骤可创设教学效率最大化的实施空间。

6.2 坚守布鲁姆教学思想

著名教育心理学家布鲁姆的基本教育思想为:(1)前面的学习要掌握达到80%~90%的正确率,才能开始新的学习。(2)原有知识的基础在学习成绩中的权数是50%的观点被大家所接受;如果按规律有条不紊教学,如果学生在学习问题上遇到问题受到帮助,如果给予学生充足的学习时间,如果学生具有明确的学习目标,学生都可以达优。这一教育思想对高职医学教育教学有一定的指导作用。坚持传统的目标教学,内化和考证布鲁姆的教学思想和教学情境,可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完善教师的教育有效感和教学品位,促使目标教学与教学模式融会贯通,强化和谐教学与情感教学环节,可以营造教学效率最大化的教学氛围。

7 教学有效感、教学品位和学习有效感、学习品位的提升

7.1 教学有效感、教学品位的提升

高职医学生的知识容量、层次及思维空间均与教育有效感和教学品位直接相关。教育有效感有教育价值有效感和个人教育能力有效感两个基本维度[1]。教育价值有效感是第一位的,是教师完成教学任务的一种本能,是教育能力有效感的前提,而教育能力有效感客观定位了教师的教学品位。教学品位实际上是学生对责任教师的最终评价,也是教师的价值所在。现实和未来的高职医学教育及变化的社会医学需求,昭示着教师教学品位必须有合理的取向,这种取向无疑带有竞争性、目的性和调控性。教学有效感、教学品位的提升可创设教学氛围和有效的学习情境,明显提高教学效率并使之最大化。

7.2 学习有效感、学习品位的提升

学习有效感形成的过程在一定程度上与学习技巧、学习经验积累和学习目标有关。积极吸取高品位的教师精品课程,注意学习效果的推敲,反馈矫正学习行为及学生之间的督导均可加速其形成[2]。医学教学过程的训练和学习经验的积累,使不同学习能力的高职医学生有不同的学习品位。学习品位不是对学生学习能力的主观臆测,而是教师对学生的最终评价,也是学生的价值所在,与学习有效感息息相关。学习有效感、学习品位的提升可督促和完善教学,有利于教学效率的提升及其最大化。

8 典型病人进入课堂

8.1 教师带领学生亲历病人场景

单纯模拟病房和教学模型在一定程度上可以提高“教、学、做合一”的教学效果,其局限性在于不能全面仿真病房和病人。故应调整教学思路,把临床专业课的实训和情境教学规模引入病房,专业教师带领学生亲历病人场景,必要时亲身模拟病人,可开拓教学效率最大化的教学局面。

8.2 典型病人进入课堂

医学与哲学辩证法告诉我们,通过实效工作,动员典型病人进入课堂进行辅助教学,更能完善“基于工作过程”的教学流程,开拓教学效率最大化的教学局面。

9 学习理性精神与服务意识强化型教育的完善

强化学习理性精神,明确学习意图,同时兼顾医学服务意识的强化型教育,可激励高职医学生进一步体会“基于工作过程”的学习情境,有助于达到教学效率最大化的学习境界。

10 精品课程与教学权威情结

10.1 精品课程情结

目前,高职医学教育的精品课程建设尚未形成整体、集团和互动的关联优势。精品课程建设已经启动5年,但主要集中在生理学、生物化学和解剖学课程上,其他基础课程相对落后,这束缚了“以器官、系统为核心”教学方式的有效展开,使整体基础医学课程教学体系“教、学、做合一”的教学诉求难以落到实处,流于形式,进而使临床专业精品课程建设也没有达到较高层次,直接影响了教学效率的最大化。

10.2 教学权威、名师情结

医学实践证明,高职医学教育特别注重教学权威、名师或学科带头人效应。教学权威、名师具有教学艺术家之品位,对所教学科知识有独到见解,能娴熟地把握整体知识,并能出神入化地带领学生遨游知识的海洋,在教学中能使学生把学到的知识置于整体知识体系中,善于提高学生的综合能力,给学生留下深刻的印象;他们有一定的教学理论造诣和高格调的教学艺术,能灵活地把心理学和教育学知识运用于课堂教学中,并能自如洒脱地驾驭课堂教学;他们有学科带头人的作用,能脚踏实地地带教青年教师。教学权威、名师或学科带头人效应可彰显学者型教师之教学品位、教学能手之教学品位,是教学效率最大化的内涵所在[1]。

[1]孙永波,马骥.医学教育的教育有效感和教学品位[J].卫生职业教育,2002,20(3):30~31.

[2]孙永波,李俊.浅谈医学职业生学习品位与学习有效感的培养[J].卫生职业教育,2009,27(4):30~31.

G420

A

1671-1246(2012)07-0008-03

猜你喜欢
基础医学最大化医学教育
勉县:力求党建“引领力”的最大化
Advantages and Disadvantages of Studying Abroad
提升医学教育能级 培养拔尖创新人才
刘佳炎:回国创业让人生价值最大化
2019年第一批口腔医学国家级继续医学教育项目
医学生怎么看待现在的医学教育
戴夫:我更愿意把公益性做到最大化
基础医学
基础医学
基础医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