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科研项目为载体培养预防医学专业本科生创新能力的探索与实践

2012-03-19 01:16张志勇漆光紫曾小云邹云锋杨晓波蒋俊俊
卫生职业教育 2012年7期
关键词:科研活动科研项目本科生

梁 浩,张志勇,漆光紫,曾小云,邹云锋,杨晓波,蒋俊俊,苏 晶

(广西医科大学公共卫生学院,广西 南宁 530021)

以科研项目为载体培养预防医学专业本科生创新能力的探索与实践

梁 浩,张志勇,漆光紫,曾小云,邹云锋,杨晓波,蒋俊俊,苏 晶

(广西医科大学公共卫生学院,广西 南宁 530021)

以科研项目为载体是培养预防医学本科生创新能力的有效途径。我院以科研项目为载体,通过建立“四位一体”的科研活动指导模式,积极创造条件开展科研实践活动,建立科研实践活动的资金保障和激励机制等途径,在培养预防医学本科生创新能力方面进行了有益的探索,并取得显著成效。

科研项目;预防医学;创新能力

高等医学教育较其他专业教育要复杂得多[1],相对其他专业学生而言,医学生需要掌握更多的医学知识,而有些医学学科间没有多少直接联系,但又要求完整准确地予以把握。为顺利毕业,医学生需花大量时间和精力去应付各门课程的学习和考试,用于思考和实践的自由时间和精力较少,这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医学生创新思维和能力的锻炼。因此,培养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能力,仅通过改革和创新课堂及实践教学模式是远远不够的,需要充分开辟第二课堂,以加大医学生创新思维和能力的培养。近两年,我院以科研项目为载体,积极指导预防医学专业本科生开展科研活动,在培养其创新能力方面进行了有益的探索与实践。

1 以科研项目为载体是培养预防医学本科生创新能力的有效途径

以科研项目为载体的科研训练是对个人创新意识、创新思维和创新能力培养最有效的途径[2]。(1)科研与创新训练是专业素质与创新精神、创造能力的结合。预防医学专业本科生主持或参与科研活动是对其专业素质的检验,其专业知识是否掌握和专业能力的高低,都可以通过其创新意识的强弱和创新能力的高低得以体现,因为后者是前者的综合运用。(2)通过开展科研活动,预防医学专业本科生能够利用掌握的专业知识,带着问题去学习和研究,在发现、分析和解决问题中必然会大大提高学习兴趣和热情,能培养其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3)预防医学专业本科生主持或参与科研活动是以课题为载体,以学生为中心,师生共同探讨解决问题的方法。这改变了以教师、教材为中心的传统课堂教学式学生创新能力培养方式。预防医学专业本科生参与的科研工作与专业学科的实际领域联系紧密,通常在一般的教科书和参考文献中是无例可循的,他们需要像前人创造知识那样通过查阅文献资料等手段去消化知识,再去发现、解决问题。在解决问题的学习活动中尽力提出新颖的见解和方法,这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发散性思维,也是培养和发展其创新能力的过程。

2 以科研项目为载体培养预防医学专业本科生创新能力的一些做法

2.1 建立“四位一体”的预防医学专业本科生科研活动指导模式

教师是创新思维教育的根本[3]。为了在科研活动中培养学生创新能力,为学生配备高素质、有创新精神的科研指导人员,实施导师制创新人才培养模式是培养预防医学专业本科生创新能力的前提。我们制定了二级学院→科研项目负责人→研究生→本科生“四位一体”的本科生科研活动指导模式。学院的主要职责是制定相关政策,支持和激励预防医学专业本科生主持或参与科研活动,并对科研活动过程进行督察。科研项目负责人负责招收学生并指导开展科研活动,所招收的在校高年级(如研究生二或三年级)预防医学专业研究生负责协助导师指导和协助本科生开展科研工作。以招收本科生参加笔者主持的国家重大专项课题《包皮环切在我国艾滋病疫情严重地区重点人群推广模式的研究》为例。笔者根据研究工作需要,招收了20名预防医学专业本科生,分成4个小组,每5名学生组成一个学生科研小组,均指派课题组成员中的科研骨干教师和研究生负责指导。每个小组负责主持课题中的一个专项,如HIV感染者配偶包皮环切接受意愿调查、外出务工者包皮环切接受意愿调查、吸毒者包皮环切接受意愿调查、HIV高流行区普通居民包皮环切接受意愿调查等。为使学生对该课题有所了解,笔者对整个课题的研究背景、技术路线等进行详细介绍,并对各科研小组进行科研基本知识培训。预防医学专业本科生在开展专题调查研究前,必须完成调查方案设计,形成开题报告并通过答辩后方能进行下一步的研究工作。在课题实施中指导教师给予必要的指导,研究生也给予必要的协助,如指导本科生查阅文献、组织现场调查、数据与文件管理等。研究取得的阶段性成果或研究结束后每个小组撰写至少1篇研究论文。

2.2 积极创造开展科研活动的条件

具备创新能力人才的培养和成长,需要良好的硬件和软件环境支持。

2.2.1 建立学生学习室 为方便预防医学专业本科生学习,使其掌握更多的专业知识,笔者为其申请建立了学生学习室,配备了较齐全的公共卫生与预防医学等方面的书籍和学术刊物,还配备了20多台电脑供学生查阅文献和处理科研工作中的相关资料。建立学生学习室不仅有利于学生充分利用课余时间进行自由学习,还有利于增强学生的学习能力和创新能力。

2.2.2 加强实验室建设 实验室是学校开展实验教学和科学研究的重要基地,培养和造就具有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人才必须要有设备先进、条件优良的实验室。创新型实验室和研究型实验室对于学生开展研究、激发创新意识、培养实验能力、开拓科研思维具有直接作用[4]。因此,笔者通过各种途径争取资金加强实验室建设。同时,为方便预防医学专业本科生适时、顺利地开展科研活动,二级学院的所有实验室及其实验仪器设备均向学生科研小组开放,允许学生根据科研工作需要利用实验室和实验仪器设备。

2.2.3 建立科研活动实践基地 校外科研活动实践基地是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重要保障。目前,地方单位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CDC)、医院以及一些大型企业等对公共卫生与预防医学方面的课题研究能力相对较弱,虽拥有丰富的科研资料来源尤其是现场资料,却无法充分利用;而学院的科研骨干教师常拥有较强的专业理论知识、科研能力和较多的科研项目,但常苦于难以获得较好的科研资料尤其是现场资料。为此,学院与地方企事业单位合作,建立校外科研活动实践基地,既能形成优势互补,又能为学生提供广阔的科研实践舞台,有利于开展学生创新教育和创新能力培养。目前,我院已与柳州市CDC、广西职业病防治研究所、南宁市第四人民医院(传染病专科医院)、广西平果铝业公司等近10家企事业单位建立了学生科研活动合作关系,并成立学生校外创新教育和创新能力培养实践基地。主持或参与科研活动的预防医学专业本科生科研小组,带着项目到基地开展科研工作,接受基地专业技术骨干教师的指导,完成科研设计方案的修订、搜集数据资料、撰写相关报告等一系列科研工作。这种到基地进行现场工作,面向社会实际开展科研实践活动的方式,培养了学生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增强了学生的科研能力,促进了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

2.2.4 开设研究生学术论坛 为了提高研究生的培养质量和科研综合能力,增强研究生的学术氛围,我院从2009年10月起开设了研究生学术论坛,要求全日制研究生在毕业论文答辩前,每人必须在学术论坛上作4次以上学术报告,每人每年参加学术论坛活动30次以上,否则不能参加论文答辩。学术报告内容要求为本专业相关的学科内容,可以是开题报告、预答辩、阶段性的研究成果、读书(文献)报告、科研心得体会等。学术论坛对本科生与研究生之间加强交流、相互学习、共同提高,起到了十分积极的作用,也对本科生了解科研指导教师及研究生研究的内容、方法及成果起到了桥梁作用,能激发本科生参与科学研究的热情。

2.3 建立科研实践活动的资金保障和激励机制

要通过科研实践活动培养学生创新能力,必须充分调动学生主持或参与科研活动的积极性。为调动学生的科研热情,保障学生科学实践活动的顺利开展,必须建立学生科研活动经费保障机制,而且科研经费的多少直接制约着科研活动开展的好坏。因此,为了让学生有足够的资金开展科研实践活动,学院设立了本科生科研项目专项经费。该经费主要用于资助学生自行提出的研究项目,即学生自行提出研究设想,联系相关导师,在导师指导下申报学院科研基金项目,立项后,研究经费由本科生科研专项经费支付。学生在校外科研活动实践基地开展科研活动,按协议规定基地将给予一定的经费支持。

有效的激励机制能最大限度地激发人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以保证组织目标的实现。因此,必须运用物质和精神奖励相结合的手段,采取多种有效的方式方法,激发学生坚持不懈的工作热情,提高学生科研小组的凝聚力。我们通过制定奖励制度,鼓励在科研实践活动中表现突出的学生。如对评选出的科研活动先进个人、优秀团队和优秀论文等科研成果给予奖励,对在省级以上学术期刊公开发表研究论文,按是否为SCI收录、是否为中文核心期刊等不同级别给予报销版面费并奖励。同时对科研活动中的先进个人或有突出贡献者或科研论文被SCI等著名数据库收录以及在中文核心期刊发表者,推荐为学校的学术之星,并在本科毕业时在同等条件下优先推荐免试攻读硕士研究生或用人单位。实践证明,建立激励机制,通过制定一系列的奖励政策,保护和调动了学生参与科研活动的积极性、主动性,激发了学生的科研创新热情,对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起到了积极的促进作用。

[1]姚小飞,秦文刚.论高等医学教育的特殊性[J].西北医学教育,2010,18(1):12~13.

[2]白文苑.大学生科研训练:创新人才培养的有效途径[J].社科纵横,2011,26(2):161~162.

[3]王仁法.创新思维教育在高校的全方位渗透[J].高教探索,2006(5):72~75.

[4]张君诚,张新文,王铮敏,等.研究型实验室的建设与思考[J].实验室科学,2010,13(4):141~143.

G640

A

1671-1246(2012)07-0005-02

注:本文系广西教育科学“十一五”规划2010年度重点课题(2010B22)

猜你喜欢
科研活动科研项目本科生
我校横向科研项目再创佳绩
计算机学科科研活动行为规范建议
One Heath视角下昆明市高年级本科生抗生素认知与行为
航天科研项目评审工作的思考与探索实践
机械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学科竞赛和科研活动体系建设研究
申请科研项目,不应以职称论高下
国际商务本科生参与科研活动的动力与模式分析*
论科研项目档案管理
本科生科研活动存在的问题与对策探索——以经管类本科生为例
行业特色院校本科生拔尖创新人才培养的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