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朝鲜诗家曹伸对摘句批评的运用*

2012-04-02 09:07
楚雄师范学院学报 2012年7期
关键词:诗家诗话诗学

王 成

(中央民族大学,北京 100081)

论朝鲜诗家曹伸对摘句批评的运用*

王 成

(中央民族大学,北京 100081)

朝鲜诗家曹伸在其诗学批评中大量运用摘句批评,涉猎内容广泛,包括摘句批评诗人做诗喜好、诗眼、诗歌意境、诗歌题材、诗歌风格等,并摘句消融了传统诗学观点,审美视角独特,论诗特色鲜明,影响深远。

曹伸;摘句批评;特色;影响

诗话之称,源于欧阳修的《六一诗话》。何谓诗话?古今中外诗歌理论家对此有一番精彩的论述,如宋代许顗《彥周诗话》曰:“诗话者,辨句法、备古今、记盛德、录异事、正讹误也。”著名文艺理论批评家郭绍虞先生在《清诗话》“前言”中指出:“诗话之体,顾名思义,应当是一种有关诗的理论的著作。”[1](P2)韩国著名诗话研究者赵钟业教授认为:“‘诗话’者,诗之批评也。凡诗之批评,今人谓之‘诗论’,而古人则谓之 ‘诗话’。”[2](P42)诗家于诗话论诗,并不是平铺直叙,就诗论诗,而是根据论诗的需要,采用各种批评方法,以便阅读之人可以清楚地明晓自己阐述的观点及核心所在。

摘句批评是诗话传统批评方式之一,被众多诗论家所采用。如宋代叶梦得《石林诗话》摘句论述了杜甫诗歌取得的缘情体物的艺术成就:“诗语固忌用巧太过,然缘情体物,自有天然工妙,虽巧而不见刻削之痕。老杜‘细雨鱼儿出,微风燕子斜’,此十字殆无一字虚设:雨细著水面为沤,鱼常上浮而淰,若大雨则伏而不出矣;燕体轻弱,风猛则不能胜,唯微风乃受以为势。”[3](P390)清代潘德舆 《养一斋诗话》摘句批评陶渊明诗歌中不仅有田园之风,亦有忧愤沉郁之气,不能一概而论:“陶公诗虽天机和畅,静气流溢,而其中曲折激荡处,实有忧愤沉郁,不可一世之概。不独于易代之际,奋欲图报,如《拟古》之‘枝条始欲茂,忽值山河改。本不植高原,今日复何悔’,《咏荆轲》之‘雄发指危冠,猛气冲长缨’, ‘其人虽已没,千载有余情’,《读山海经》之‘精卫衔微木,将以填沧海。刑天舞干戚,猛志固常在’,‘徒设在昔心,良辰讵可待’也。”[3](P1062)

朝鲜诗家论诗时也大量采用摘句法,如高丽诗论家李齐贤《栎翁稗说》对月庵长老做诗的特点——爱化用古人的语句摘句给予论述:“月庵长老立为诗,多点化古人语,如云:‘南来水谷还思母,北到松京更忆君。七驿两江驴子小,却嫌行李不如云’,即荆公‘将母邢沟上,留家白苎阴。月明闻杜宇,南北两关心’也。‘白岳山前柳,安和寺里裁。春风多事在,袅袅又吹来’,即杨巨源‘陌头杨柳绿烟丝,立马烦君折一枝。唯有春风最相惜,殷勤更向手中吹’也。”[4](P51)朝鲜初期诗家成伣 《慵斋丛话》摘句论述了金文平诗歌的意境达到了意外之趣、非一般人所能及的程度:“金文平文章雄浑,泛驾从横,专仿司马子长之轨,举世无与支吾,而其诗亦豪键,深得骨髓。然性不拘检,押韵不正,故皆谓诗不如文,其实诗文两赡也。《击瓮图》诗云:‘瓮中天地忽开豁,山川品物同昭苏。’《沈中枢山村》诗云: ‘柴门不整临溪岸,山雨朝朝看水生。’《龙宫轩题诗》云:‘痛饮百杯楼上卧,卷帘南北是青山。’又《题山寺》诗云:‘窗虚僧结衲,塔静客题诗。’此皆得意外之趣,非人所能及也。”[4](P64—65)朝鲜诗家曹伸在诗论中也广泛运用了摘句批评,使其诗论特色鲜明,在朝鲜诗学史上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曹伸,字叔奋,号适庵,朝鲜成宗时文臣,擅长文章与诗歌,也精通外国语,曾任译官前往明朝七次、日本三次。著有《适庵诗稿》、《百年录》等,其诗歌理论收录在《謏闻琐录》一书中,是书共三卷,成书于朝鲜中宗二十年 (1525)。

摘句批评在曹伸诗学具体体现在六个方面,即以摘句论诗人做诗喜好、摘句论诗眼、摘句消融传统诗学观点、摘句论诗歌的意境、摘句论诗歌的题材、摘句论诗歌风格等,审美眼光独具特色。

第一,以摘句论诗人做诗喜好。诗人做诗时都有自己的癖好,如杜甫“为人性癖耽佳句,语不惊人死不休”,李白“斗酒诗百篇”,等等。朝鲜诗家曹伸也看到了诗人做诗有各种各样的喜好,他摘句论述了大诗人李穑 (号牧隐)做诗的喜好——多运用俗语:“牧隐自负才豪,但多用俚语以做诗。如‘雀昼传言鼠夜传’,又‘添不曾知减却知’,又‘前若贫居后富居’,又‘田字窗临口字庭’,又‘雀飞东海上’,俗呼铜盆为东海,故云。又‘平桂真如板’,平桂,蜜饼也,以面和蜂蜜,捏成薄饼,广半寸,长二三寸,煎成于香油,谓之平桂,或者果子。今人于丧祭婚姻宾宴,皆用此。……又云‘削竹串穿荞麦糕,仍涂酱汁火边烧’,盖指面菜炙也。俗以荞麦面和杂菜煎成糕,切而为炙,涂酱而烧之,用之于素馔,谓之面菜炙。俗节冬至,以豆粥相馈遗,公诗云: ‘天净闾阎晓色浓,小娥梳洗淡妆红。家家相送成风俗,白发衰翁乐在中。’上元作糯米饭,和果实甜蜜相遗,诗云:‘粘米如胶结作团,调来崖蜜色斑斓。更教枣栗并松子,助发甜甘齿舌间。’”[4](P95)这段诗话,意义深远,不仅写出了李穑做诗的喜好问题,更写出了李穑诗歌中蕴含着众多的朝鲜民俗,这为研究朝鲜民俗提供了珍贵的材料,值得引起文化研究者的高度重视。

曹伸认为宋代徐俯 (字师川,号东湖居士)、朝鲜李石亨做诗时也有自己的喜好,即都喜欢运用叠字: “东湖居士徐师川,做诗多爱句中叠字,如云:‘雪中出去雪边行,屋下吹来屋上平。积得重重哪许重,飞来片片又何轻?’本国文安公李石亨,字伯玉,号樗轩,亦喜此体,云:‘烟拖野色添春色,风送松声作雨声。’ ‘松下尚看花下客,山中犹伴酒中仙。’ ‘雪消溪畔溪声急,日转松林松影斜。’ ‘庭雪已消余谷雪,溪波方急胜潮波。’ ‘阶花雨后枝枝色,山鸟春来种种声。’”[4](P102)

第二,以摘句论诗眼。古代诗家论诗,很重视对诗眼的论述。诗眼,即诗歌中最能开拓意旨和表现力最强的关键词句,是诗中最凝练、最精神、最准确地传达主旨的字句,是掌握诗歌各部分相互联系的关键,正所谓“立片言以居要,乃一篇之警策”。曹伸论诗时,亦着眼于诗人做诗的诗眼,并喜欢用“奇”、“新”等词语给予评价,他摘录李詹 (号双梅堂)、许锦、安止、李达衷(号霁亭)的诗歌给予坐实:“双梅堂诗‘蜗引苔侵壁,蛙鸣水满庭’,‘引’字奇。”[4](P96)“许锦《独游》诗‘幽斋近日稀相访,时与儿童拾落梅’, ‘拾落梅’语意新。安止诗‘乳燕辞巢拳瘦竹,草虫惊节咽深丛’,‘拳’字奇。”[4](P107)“(霁亭) ‘秋声喧蟋蟀,日色耿蜻蜓。’又:‘黄犊触樊圃,翠禽登水亭。’‘耿’、‘登’字新。”[4](P100)

第三,摘句消融传统诗学观点。“知人论世”是孟子提出的文学批评的原则和方法,对后世的文学批评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孟子·万章下》:“颂其诗,读其书,不知其人,可乎?是以论其世也,是尚友也。”即进行文学批评时,必须了解作者的生平思想和写作的时代背景,才能客观、正确地理解和把握文学作品的思想内容,从而对作品作出正确的评价。曹伸在论诗时摘句消融了“知人论世”的诗学观点,他说:“宗室鸣阳正国珍,潇洒出尘,喜文雅,做诗如其为人。《遣意》诗曰:‘小雨茅斋湿,新晴枕席凉。水衣缘础上,庭草过墙长。露浥菰花净,风含蕙叶香。悠然午眠破,林杪淡斜阳。’ 《秋日》诗曰: ‘白露园林净,高风草木衰。覆杯疏竹叶,汲井煮桑枝。落日雁横塞,秋窗虫吐丝。谁怜贫病客,长吟楚人词。’”[4](P105—106)宗室,指王室同宗族之人,国珍是朝鲜太祖四世孙,字世昌,曾任鸣阳正。

第四,摘句论诗歌的意境。曹伸对诗歌的意境非常重视,在其诗论中大量论述了诗歌的意境。他摘句论述了李穑诗歌的意境:“牧老《待人不至》诗曰: ‘新年无日不思家,岂有工夫管物华?寂寂小村来往断,西山仍旧夕阳斜。’写出萧然意态。又云:‘堂北堂前多老树,最高树上有鸣鸠。’又:‘小妇扫落叶,盛之以破箕。顶戴入厨去,主妇催暮炊。’又:‘坐鞯白沙地,挂巾青松枝。’可谓言之容易,即见如画。”[4](P97)

曹伸认为郑公权 (号圆斋) 《蔚珍官舍》诗描绘的景色像画一样,益斋《四皓归汉》诗议论非常得当,《蜂》诗把蜜蜂刻画得很形象。“圆斋《蔚珍官舍》诗‘寂寂鸟归花影里,萧萧人语竹阴中’,即景如画。”[4](P107)“益斋 《四皓归汉》诗: ‘见说扶苏孝且仁,胡令二世祸生民。逋翁不为卑词屈,未忍刘家又似秦。’论议得当。《蜂》诗:‘课蜜若非王事急,只消恒舞百花中。’善于形容。”[4](P106)

曹伸摘句批评偰逊的诗歌对景色的描绘很平淡但是语言实在,郑梦周 (号圃隐)的诗歌虽含蓄但是语言空虚,对比非常鲜明:“偰逊绝句‘欹斜草帽花枝重,宽博絺衣水气凉。山月忽当船尾照,野风浑作瓮头香’,平易写景而语实。圃隐‘腹里有书还误国,囊中无药可延年。龙愁岁暮藏深壑,鹤喜秋晴上碧天’,含蓄意思,而语皆虚。”[4](P106)

曹伸摘录李穑的诗歌,认为其《晨兴》等诗风格闲适;而《蝉声》诗状物精巧,韵味无穷;从《拾栗》诗可以看出李穑有归隐之意。 “牧老诗闲适,如《晨兴》诗曰: ‘汤沸风炉雀噪檐,老妻盥栉试梅盐。日高三丈紬衾暖,一片乾坤属黑甜。’……如《蝉声》诗云:‘细泉流月叶号风,欲断还连乍异同。曾记客程搔首力,满山红叶夕阳中。’状物精巧,有无限意思。《拾栗》诗: ‘坐想山村栗正肥,金丸欲落映离离。乞身何日飘然去,拾得满笼深夜归。’可见欲归之志。”[4](P96)

曹伸摘录李达衷《咏辛吨》诗,指出此诗是对现实的白描:“霁亭《咏辛吨》诗曰: ‘威能假虎熊罴慑,媚或为男妇女趋。黄狗苍鹰真所忌,乌鸡白马是何辜。’可谓实录。”[4](P100)

第五,摘句论诗歌的题材。曹伸亦着重探讨了诗人金宗直诗歌的题材,涉及写田园之诗、描绘驿站破败之诗、雨后登眺之诗、雪后行路之诗等内容,并高度评价了金宗直诗歌达到了写景如画的地步:“金文简公宗直《访孙克谦林园》诗曰:‘十室卑湫地,闲园数亩荒。松为一柱观,菊作百和香。小砌兰承露,疏篱柿得霜。主人年八十,燕坐惜颓光。’此即村老园林诗。《宿踏溪驿》诗曰:‘古树狞飙搅,荒林片月孤。官胥来督传,邮妇泣供厨。鼠窜残残户,星驰急急符。谁知灯影下,危坐恨非夫?’此即残驿诗。《齐云楼快晴》诗曰:‘雨脚看看取次收,轻雷犹自殷高楼。云归洞穴帘旌幕,风淡池塘枕簟秋。菡萏香中蛙阁阁,鹭鸶影里稻油油。凭栏更向头流望,千丈峰峦涌玉蚪。’此即城楼雨后登眺诗。《雪后发古阜向兴德》诗曰:‘一夜湖山银界遥,瀛洲郭外马萧萧。村家竹尽头抢地,野树禽多翅缀条。沙浦烟痕沧海岸,笠岩霞外赤城标。腊前已是饶三白,想听明年击壤谣。’此即雪后行路诗。皆即景如画。”[4](P97)

第六,摘句论诗歌风格。古代诗歌理论家非常重视对诗歌风格的研究,如唐代司空图的“二十四品”,即雄浑、冲淡、典雅、豪放等,清代冒春荣总结诗歌风格为高古、入神、凄婉、雄壮等二十六种;高丽诗家崔滋把诗歌风格分为新警、含蓄、奇巧、飘逸等三十六种。曹伸的诗歌风格论较司空图、冒春荣、崔滋等人更为精炼,他把朝鲜诗歌风格概括为浑厚、沉痛、工致、豪壮、雄奇、闲适、枯淡等七种,每一种风格都摘录著名诗人诗句坐实:“近代诗,浑厚,如牧老‘风定树容重,雨多苔色深’、‘雨暗桑麻径,秋身芋栗园’,郑埔‘平生耻与哙等伍,后世必有扬雄知’……沉痛,如牧老《闻贼入西京》诗‘岂谓便如此?茫然迷所为’,益斋‘愁听杜子三年笛,怅望张侯万里槎’……工致,如牧老‘宠已极焉同卫鹤,技之尽矣即黔驴’(省略牧隐诗数句),圃隐‘客子未归逢燕子,杏花才落又桃花’……豪壮,如牧老‘城空月一片,石老云千秋’,益斋‘碧云暮隔鱼凫水,红树秋连鸟鼠山’……雄奇,如牧老‘喧枕枯箕怜马瘦,绕墙老荞望人肥’,(省略数句)偰逊‘风前一鸟打人过,天际孤云觉雁飞’……闲适,如牧老‘夜冷狸奴近,天晴燕子高’、 ‘残年深闭户,清晓独行庭’,双梅堂‘蟋蟀鸣依壁,蜻蜓立近人’……枯淡,如牧老‘破窗多月影,虚榻半松阴’,遁村‘瘦马鸣西日,羸童背朔风’……”。[4](P102—103)

在中国诗话的直接影响下,朝鲜高丽朝、李朝共诞生了110多部诗话著作,诗话由此发展成为朝鲜文学领域中重要的批评样式。曹伸作为朝鲜著名的诗论家之一,在其诗学批评体系中广泛而深入地运用摘句批评,体现了作为诗论家的独特的审美意识,在朝鲜诗学批评史上有承前启后的重要作用,对后世诗话批评理论与批评意识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如诗家车天辂、柳梦寅等都受到了曹伸的影响,在论诗时大量采用摘句法,如车天辂《五山说林》摘句论沧海先生诗歌工整绮丽: “沧海先生尝于五峰寺得一句:‘鱼吞僧钵饭,龟度鹤巢云。’大以为工。又曰: ‘松高宜宿鹤,湫黑定藏龙。’可谓绮语也。”[4](P210)柳梦寅 《於于野谈》对崔庆昌诗歌表现的迷路怅惘之情摘句论之:“崔孤竹庆昌寻僧舍,入山谷忽失路。口号一绝曰:‘危石才教一径通,白云犹自秘仙踪。桥南桥北无人问,落木寒流万壑同。’其失迹栖遑之恨在于言表,吟之怅然。”[4](P270)不难看出摘句批评在曹伸之后的朝鲜诗学得到了很好的传承,诚如金东勋先生所言:“研究朝鲜诗话,不仅对于朝鲜文学史和朝鲜诗学理论的研究有相当重要的资料价值,而且对于在世界比较文学领域里建立一个以中国诗话为中心的东方诗学体系有着深刻的借鉴意义。”[5](P19)

[1]郭绍虞.〈清诗话·序〉 [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78.

[2]赵钟业.中韩日诗话比较研究[M].台北:学海出版社,1984.

[3]陈良运.中国历代诗学论著选[C].南宁:百花洲文艺出版社,1995.

[3](韩)洪万宗选编,赵季,赵成植笺注.诗话丛林笺注 [M].天津:南开大学出版社,2006.

[4]任范松,金东勋.朝鲜古典诗话研究[M].延吉:延边大学出版社,1995.

On Application of Excerpts Criticism by CAO Shen

WANG Cheng
(Minzu University of China,Beijing 100081,China)

CAO Shen,a Korean Poet,applies excerpts(zhai ju)to his poetry criticism including poet's preferences,key words,imagery,theme and style of poetry.He also uses excerpts to develop traditional poetry ideas.With unique aesthetic perspective,his poetry criticism is of profound influence.

CAN Shen;excerpt criticism;characteristic;influence

I312.072

A

1671-7406(2012)07-0033-04

2012-04-20

王 成 (1980—),男,吉林松原人,中央民族大学朝鲜语言文学系在读博士研究生,研究方向:朝鲜古典文学、中韩古典文学比较。

(责任编辑 王碧瑶)

猜你喜欢
诗家诗话诗学
背诗学写话
关于推荐《当代诗坛百家文库》入选诗家的启事
闲吟居诗话(五则)
诗话
别具风采的“诗家语”
第四届扬子江诗学奖
新诗话
寻常语亦诗家语——读慧心的几首绝句感言
衔月楼诗话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