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克思主义大众化背景下促进大学生民族精神的培育

2012-04-08 19:01
关键词:主体作用大众化弘扬

(百色学院 社科部,广西 百色 533000)

马克思主义大众化背景下促进大学生民族精神的培育

温新荣

(百色学院 社科部,广西 百色 533000)

立足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时代背景,在梳理民族精神内涵的基础上,主要探讨了培育大学生民族精神的必要性及途径。

马克思主义大众化;大学生;民族精神;培育

党的十六大报告明确指出:“民族精神是一个民族赖以生存和发展的精神支撑。一个民族,没有振奋的精神和高尚的品格,不可能自立于世界民族之林。”大学生是民族的希望、祖国的未来,其自身素质的高低、民族责任感的强弱在一定程度上决定着中华民族的生存和未来。

一 民族精神的含义及中华民族精神的科学内涵

1.民族精神的含义。

“民族精神”这一概念,最早出现在冯·莫泽尔《论德意志民族精神》一文。民族精神,是一个民族在长期的共同生活和社会实践中形成的民族意识、民族心理、民族气质、民族价值观及民族品格等的总称,是民族文化最本质、最集中的体现。

2.中华民族精神的科学内涵。

中华民族精神是中华民族在五千多年的发展中形成的民族意识、民族心理、民族气质、民族价值观及民族品格等的总称,是中华民族文化最本质、最集中的体现。它是中国取得新民主主义革命、社会主义改造、社会主义改革开放等革命伟大胜利的法宝,是中国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旗帜、坚定不移地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精神引擎。在马克思主义指导下,党的十六大对中华民族精神进行了提炼和概括,明确指出中华民族精神是“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团结统一、爱好和平、勤劳勇敢、自强不息的伟大民族精神”,这为全面把握在当代大学生中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的具体内容指明了航向。

二 马克思主义大众化背景下促进大学生民族精神培育的必要性

1.民族精神的本质属性和内在要求。

民族精神是一个民族生存、发展、自立于世界民族之林的精神支柱,而这种精神动力的发挥,有赖于掌握人民群众。马克思在《〈黑格尔法哲学批判〉导言》中指出:“批判的武器当然不能代替武器的批判,物质力量只能用物质力量来摧毁,但是理论一经掌握群众,也会变成物质力量。”当代大学生是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主力军,是实现中华民族自立于世界民族之林的储备力量。

2.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要求。

马克思主义大众化就是将马克思主义向民众传播、为民众所掌握,成为民众的共识。这里的马克思主义不仅指马克思、恩格斯根据19世纪工人运动的实践创立的理论体系,而且包括马克思主义者根据新的时代和实践要求提出的一系列理论,如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等。中华民族精神在马克思主义同中国具体实践相结合的过程中得到不断的丰富和发展,在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进程中得到不断的弘扬和培育。

3.塑造大学生健全人格的需要。

人格是人的性情、气质、能力等特征的总和。健全的人格,包括体育、智育、德育和美育。大学生健全的人格不仅需要有健康的体魄、渊博的科学文化知识、积极向上的审美观,而且更需要具备高尚的道德品质。中华民族精神是中华民族的灵魂,是凝聚中国作为一个多民族统一大国的强劲纽带,是中国综合国力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培育大学生具备高尚道德品质的重要内容。

4.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需要。

中华民族在五千多年的历史发展中,历经磨难,百折不挠,不仅没有在历史的惊涛骇浪中沉沦,而且以东方巨人的身姿自立于世界民族之林,依靠的就是中华民族精神的力量。现阶段,中国正处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关键时期,深化改革开放、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攻坚时期。深刻认识并准确把握国内外形势新变化新特点,加强大学生的民族精神培育,对于继续抓住和用好我国发展的重要战略机遇期、夺取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新胜利、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等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三 马克思主义大众化背景下促进大学生民族精神培育的途径

1.立足马克思主义大众化背景,开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教育。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是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本质体现。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有助于增强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吸引力和凝聚力。而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要巩固马克思主义指导地位,坚持不懈地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最新成果武装全党、教育人民,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凝聚力量,用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鼓舞斗志,用社会主义荣辱观引领风尚,巩固全党全国各族人民团结奋斗的共同思想基础。”“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是马克思主义大众化和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重要内容。在马克思主义大众化背景下开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教育,有助于推进马克思主义大众化进程、弘扬中华民族精神和培育当代大学生的民族精神。

2.依托中华民族的悠久文化,开展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教育。

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在创造灿烂的中华文明的进程中逐步形成的,是中华民族文化的根和魂,是中华民族精神得以传承、弘扬和提升的载体,其内容博大精深,涵盖了哲学、社会科学、文学艺术、科学技术等方面的成就。有效地培育和弘扬中华民族精神,必须使当代大学生系统地学习和了解中华民族的光辉历史和优秀传统文化,特别要学习中国哲学、中国历史、中国文学、中国艺术和中国科学技术等内容,激发其民族自尊心、自信心和自豪感,增强其民族向心力、凝聚力和生命力,树立反对民族虚无主义、民族分裂主义、民族沙文主义和民族保守主义等落后的民族观念,最终使中华民族精神在其身上得以传承、弘扬和提升。

3.挖掘地方红色资源,开展以爱国主义为主题的教育活动。

爱国主义是中华民族精神的核心,是中华民族精神得以形成的动力和起因,是中华民族精神的价值取向和最终归宿。开展以爱国主义为主题的教育活动,对培养当代大学生团结统一、爱好和平、勤劳勇敢、自强不息的中华民族精神和树立民族自尊心、自信心、自豪感等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因此,要挖掘地方红色资源,如“百色起义”的革命精神,深入开展中华民族优良传统和中国革命传统教育,培养当代大学生自强不息、顽强拼搏的精神和爱国情怀,使其始终保持艰苦奋斗的作风和昂扬向上的精神状态。

4.创新“两课”教学方法,切实发挥“两课”的主阵地作用。

十六大报告要求将“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作为文化建设极为重要的任务,纳入国民教育全过程,纳入精神文明建设全过程,使全体人民始终保持昂扬向上的精神状态”的论述,给教育工作者提出了明确的要求。高等教育作为国民教育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应该把大力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用民族精神铸造当代大学生作为一项战略任务,纳人到高等教育的各个环节。“两课”是高等教育的重要内容,是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的主阵地。因此,要创新“两课”教学方法,切实提高“两课”的教学效果。一是采用先进的教学理念,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二是采用现代的教学技术,使教学由平面走向立体;三是根据形势的变化,不断充实教学内容,用民族的、科学的、大众的文化来武装大学生。

5.抢占网络阵地,开辟大学生民族精神教育的新渠道。

随着互联网的日益普及,互联网成为大学生了解信息、掌握知识的一种主要渠道,对大学生民族精神的培育带来了千载难逢的机遇和巨大的挑战。面对机遇,要加强校园网建设,建立弘扬民族精神教育网页,如“红岸网”、“红城讲坛”等,充分发挥校园网的育人功能,创造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的信息学习环境,使校园网成为培育大学生民族精神的新渠道;面对挑战,要抢占网络阵地,利用“防火墙”和加密技术强化对网上信息的审查、监控,随时摒除互联网上的不良信息,把互联网建成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的坚强阵地。

6.以生为本,充分发挥大学生的主体作用。

大学生本身具有接受和弘扬中华民族精神的内在动力。因此,高等教育要充分发挥大学生在教育中的主体作用,挖掘这种内在主动性,并将其这种主动性转化为对活动的主动参与,在发挥作用的过程中培育其民族精神。为了在马克思主义大众化背景下弘扬和培育中华民族精神,必须讲究有效的方法和途径。根据学生的思想特点和成长的规律,引导学生对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主动参与,在参与的过程中发挥主体作用,在发挥主体作用中使学生得到培育。实践证明,凡是以生为本,注重发挥大学生的主体作用,注重在发挥主体作用的实践中进行引导、教育的做法,一般都是有效的。因此,在大学生民族精神的培育中一定要坚持“以生为本”的理念,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

[1]马克思,恩格斯.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一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72.

[2]党的十六大报告[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2.

[3]党的十七大报告[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7.

[4]许汝罗,王永亮.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学生辅导读书[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6.

[5]郑邦山.论当代大学生民族精神的弘扬和培育[J].经济师,2005(4).

[6]李远贵.论大学生民族精神教育[J].毛泽东思想研究,2005(1).

[7]王大贤.论当代大学生民族精神的培育[J].中国高教研究, 2004(3).

[8]汤静清,刘卫明.培育大学生民族精神的有效途径[J].文化建设, 2007(6).

ClassNo.:G643.0DocumentMark:A

(责任编辑:郑英玲)

CultivationofCollegeStudents’NationalSpiritintheContextofPopularizationofMarxism

Wen Xinrong

The focus of this paper is on the necessity and the ways of cultivating college students’ national spirit.under the background of popularization of Marxism on the basis of explaining the nature of the national spirit.

Marxism popularization;college students;national spirit; cultivation

温新荣,硕士,讲师,百色学院社科部。

百色学院2010年度院级科学研究项目“全球化视阈下大学生民族精神教育研究”(编号:2010KB06)的成果之一

1672-6758(2012)07-0031-2

G643.0

A

猜你喜欢
主体作用大众化弘扬
弘扬爱国精神
弘扬爱国精神
高中文言文教学中如何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
现代高等教育大众化教育质量观
充分发挥企业在科技成果转化中的主体作用
如何发挥编辑的主体作用
发挥主体作用,加强高中数学复习的自主性
弘扬雷锋精神,既不左,也不右
『互动式』是理论宣讲大众化的有效途径
在文化认同的基础上推进马克思主义大众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