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发展性学生工作的本质与价值诉求

2012-04-09 13:15朱坚
关键词:高校学生工作发展

朱坚

(浙江师范大学学生处,浙江金华321004)

高校发展性学生工作的本质与价值诉求

朱坚

(浙江师范大学学生处,浙江金华321004)

发展性学生工作是高校学生工作发展至今对传统教育管理理念的重新反思,是继“教育-管理-服务”为核心的学生工作后的又一次教育管理理念的新构想。发展性学生工作,与传统的教育管理模式相比,不仅是横向外延上的丰富,而且也是纵向内涵上的提升。坚持学生发展的主体性、全面性和创新性才是高校学生工作理念创新的根本出发点和最终归宿。

发展性 学生工作 历史演变 内涵 价值诉求

中共中央16号文件明确提出,各高校要始终把“培养什么人”、“如何培养人”这一重大课题摆在重要位置,建立健全与高等教育全面发展相衔接,与大学生成长成才需要相适应的思想政治教育管理体系。2010年7月颁布的《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明确提出高等教育要“以学生为主体,以教师为主导,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把促进学生成长成才作为学校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关心每个学生,促进每个学生主动地、生动活泼地发展”。

为全面贯彻中央16号文件精神,近年来各高校始终坚持“以学生为本”不动摇,转变观念、优化管理、强化服务,适时调整战略,教育管理理念上逐步向尊重学生主体性、发展性的方向转变,教育管理实践中各高校提出了更为全面的“以学生发展为中心”的工作要求,学生工作也因此进入了教育、管理、服务与发展并重的新阶段。

从历史上看,我国高校学生工作大致经历了四个发展阶段。一是以“教育”为核心的高校学生工作。这一阶段高校学生工作的主要任务是进行思想政治教育,强调大学生的政治立场和意识,只关注学生的一般发展,而对一些针对性的服务和专项性的指导则关注较少。二是以“教育-管理”为核心的高校学生工作。这一时期的高校学生工作坚持巩固共产主义信仰和政治教育,强调学生事务管理朝着科学化和规划化的方向发展,其不足在于将学生视为被动受管理者的地位,忽视或者抑制了学生个性的自由发展。三是以“教育-管理-服务”为核心的高校学生工作。这一时期的高校学生工作开始从教育管理主体开始转向学生主体,高校学生事务的覆盖面越来越广,高校学生服务体系建设也相应地越来越完善,强调服务提供者的职业化水平;只是在为学生主动性和全程性服务的同时,教育与管理等规范性功能有所弱化。

十七大“科学发展观”的提出,使高校学生工作在突出服务的基础上,又开始进一步思考“学生个体的发展”,“什么才是真正的人才培养”,“高校教育的目的是什么”等一些深层次的教育问题。高校学生工作开始进入到以“教育-管理-服务-发展”为核心的新阶段

这种以发展为核心的高校学生工作是新时期我国借鉴国外学生工作先进经验和反思历史教训后对教育有效性的重新界定,不仅是横向上的范围扩展——对高校学生工作发展至今教育、管理、服务理念的高度概括与总结;而且也是纵向上的意义延伸——从外在的知识传授、行为管理、服务提供进一步发展至满足人自我实现的内在价值需求。它尊重大学生决定自己的生活方向、选择自己受教育的内容的权力,学校则主要扮演帮助大学生发展自我、实现自我的角色。其中,发展性学生工作中教育、管理、服务与发展四者之间的关系是相互统一、缺一不可的,教育、管理和服务只是途径和手段,发展才是最终的目标和方向。过去,对高校发展性学生工作的理解往往会陷入一些误区。

一是把发展与管理相等同。在保安全求稳定的前提下,高校学生工作很容易将对事的管理迁移至对人的管理,正是因为这种理念的混淆,使得实际工作中,本应对学生进行理性教育、人文关怀和情感沟通的事务,演变为学校精神的传达、通知的发送和规定的执行,学生从一个发展的主体沦落为一个被动的受管理者。

二是把学生发展与学校发展相对立。在个体与整体的选择中,我们往往牺牲个体利益来满足集体的目标,但教育管理学告诉我们学校的发展是以学生个体的长远发展为前提和基础的。学校的现实需求往往是眼前、当下的利益,而学生的发展往往是隐性、长远性的需求,两者往往由于时间上的不一致性产生矛盾和冲突,在力量悬殊的较量后妥协使得个人的社会需求演变为了部分人的政治诉求。

三是把发展与教育、管理、服务相割裂。发展性学生工作理念的提出,往往让人理解为是对传统教育、管理、服务理念的全面否定与批判,其实任何一种教育观念的提出都是对教育职能的补充和教育理念的提升。发展性高校学生工作不是一味地强调发展,而不要教育、管理和服务;恰恰相反的是,追求个体与整体、现实与理想的和谐发展,必须在科学发展观的引领下进行个性化教育、科学化管理和人性化服务。

发展性学生工作的定位,是新时期高校对素质教育的深刻理解和人才培养模式的重新认识。要走出对发展性学生工作理解的误区,需从学生的个体发展、学生工作的队伍发展以及学校的可持续发展等方面对其内涵及本质进行多角度的解读及剖析。

(一)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高校学生工作以学生发展为目标,在将育人工作全程化的过程中,着力要求发展好三个方面,即学生学业、个人能力和自我个性。

1.学业发展。学业是大学生成长与发展的基石,学业发展在大学生的专业学习和未来的职业发展中起着主要作用。高校学生工作的基础就是为学生提供一切学习的机会,创造一切发展的机遇,最大限度地满足学生对知识的渴求,最有效地提升学生的学业发展。

2.能力发展。学生能力的锻炼与培养是学生成长成才中的一个重要指标,是学生在就业、择业中充分展现自我、凸显优势的一个重要砝码。在促进学生个体的成长成才中,各高校需用综合能力、发展潜能等一些评价体系来取代传统的唯知识论和唯学历论。

3.个性发展。高校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培养离不开大学生个性的发展,只有个性得到充分地发展,才能孕育出真正的创造性。高校需充分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和作用,尊重大学生的独立人格,尊重他们创造力、潜能和个性的表现和发展,在学生培养过程中具体表现为个性化教育、多层次指导和多元化评价。

(二)促进学生工作的队伍发展

高校学生工作应以育人为核心,坚持“三全育人”的工作理念,在将育人工作全员化的同时,着力建设好三支队伍,即辅导员队伍、班主任队伍和学生骨干队伍。

1.辅导员队伍。辅导员是学校德育工作和学生事务管理的重要力量,在学校人才培养和校园稳定、促进大学生全面发展等工作中发挥了积极的、不可替代的作用。在新形势下,对辅导员个体素质和队伍建设都提出了更多和更高的要求,不仅要具备从事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素质和能力,还要增强自身的不可替代性。而这种不可替代性就是指必须具备独当一面,解决实际问题的综合能力。同时,辅导员只有自身实现不断提升和有效增值,才能更好地促进学生成长成才。

2.班主任队伍。班主任是班集体的直接管理者,是一个学生群体学业、生活的指导者,是学院工作和学生工作的联系者。对班主任的选任,关系到一个班集体的建设;对班主任的考核,关系到教师参与学生工作的积极性;对班主任队伍的建设,更是关系到整个育人工作的成效。因此,对班主任队伍的建设,需要积极引导树立将个人发展和集体发展相结合、将教师专业发展和学生成长成才相结合的思想意识,在以教书育人为宗旨的前提下,切实将每一个学生的发展视为第一要务。

3.学生骨干队伍。高校学生骨干是学生活动的组织者,是校、院各项活动的执行者,是师生间的桥梁和纽带,是实现学生自我教育、自我管理、自我服务、自我监督、自我发展的重要力量。新时期,一支精干的高校学生骨干队伍俨然已经成为高校学生工作得以顺利开展的重要保障。为更好地服务学生、提升自我,在选拔和培养学生骨干过程中,应要求学生骨干不仅要具备良好的政治思想和道德修养,而且要有较强的组织能力、社交能力和表达能力,在关注自我成长成才的同时,还要有带领团队成员共同进步的发展意识。

(三)促进学校的可持续发展

学生工作作为学校整体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在促进学校的可持续发展过程中占据着重要地位,发挥着重要作用。

1.学校整体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高校一切工作围绕“育人”这个中心任务展开。高校学生工作首先要围绕学校中心工作,切实肩负起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培育合格人才的重任。高校第一课堂是学生学业成长的重要基石;第二课堂则是学生能力发展和个性培养的补充和延伸。基于第二课堂与第一课堂的相关性和两者目标的一致性,如今越来越多的第二课堂开始承担第一课堂的任务,将第二课堂的内容渗透至第一课堂;同时又基于第二课堂的独立性和不可替代性,如今越来越多的高校开始将课外的弹性活动设计成课内的规范课程,将第二课堂的相关内容纳入到整个教学计划中。例如越来越多的高校开始重视学生健康成长和职业发展,并将全过程育人的教育管理理念体现在教学课程设计上,针对不同年级的学生,开设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课、职业生涯规划课、社会实践系列课程等。

2.协调各职能部门形成合力。高校学生工作不仅是一种全程化育人的过程,而且需要形成一种全员化育人的合力。发展性学生工作的核心理念还应包括,在立足以学生发展为本位的前提下,学校工作首先要围绕学生发展这一核心目标,将学生的个体发展和学校的可持续发展两相结合,各职能部门在目标一致性的基础上,充分沟通、相互协商、通力合作,避免各自为政、相互扯皮。高校的党办、校办、组织部、宣传部、教务处、学生处、团委等职能部门都应该从全员育人的理念出发,从学校领导层面做到组织落实、从职能部门层面做到体制保障、从课堂教学层面做到鲜活体现、从学院工作层面做到具体落实。在打造全员化教育、全程化服务的工作理念下,才能使学生的教育、成长与发展成为引领学校招生、教学、就业等各项工作的核心。

发展性学生工作的提出体现了一种以人为本的高校学生工作价值观。其价值取向是学生的全面发展,基本内容是学生的德、智、体、美全面发展。其中,“德”是高校学生工作所直接指向的内容,“智”、“体”和“美”是高校学生工作所间接促进的内容。作为一种价值理念,以人为本的发展性学生工作势必对具体的高校思政工作提供思想上的指导和价值判断的依据,这种价值诉求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

(一)尊重学生发展的主体性

既然学生是高校学生工作的主体,就必须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调动学生的主动性、自觉性、积极性与创造性,始终尊重、关心、理解、信任每一个学生,正确引导,使之成长。当代大学生对思想政治教育不轻信、不盲从,追求平等、民主的意识更为强烈,坚持独立自主和公平参与的意识也更为明确。高校学生工作必须在全面分析清楚教育对象的前提下,着眼于激发和调动他们的内在动力和积极性,让他们在平等的交流中获取信息,在坦诚的讨论中得到启迪,在独立的思考中获得提高,在共同的参与中接受教育,而不能习惯于填鸭式的教育、强行灌输式的说教。无论是学生学业的发展、能力的提升和个性的塑造,都要让学生真真切切体会到被人关心和受到尊重,实实在在体验到自己积极行动的意义和主动参与的价值,让学生充分理解自己学业发展和能力提高的重要性和自身成长成才的必要性,转变他们消极依靠、被动学习的观念和行为,使他们懂得主观能动性的积极作用,引导他们通过自己的不懈努力来获得自我的提升和发展。

坚持以学生发展为本的高校学生工作,在尊重学生的主体性方面具体体现为两个层次:一是物质层面上,从学生的根本利益出发,不断满足学生的需要,切实保障学生的各种权益;二是精神层面上,从学生的长远发展出发,在学生工作中要以实现学生的全面发展为目标。这种对人主体性的尊重和高扬,符合人身心发展的客观规律,实现了高校思政教育工作从外在教化向内在自省的转变。

(二)体现学生发展的全面性

高校学生工作作为培养人才的重要渠道,在“如何培养人”和“培养一个怎么样的人”上提供着物质上的保障和精神上的支持。传统的学生工作强调学生的观念正统、循规蹈矩、成绩优良,往往将工作中的注意力放在从政治思想上、道德观点上对学生偏差的纠正和批评,对全体学生的教化和规范;很少将眼光瞄准到学生主体的发展这个着眼点上,从尊重人的全面发展、挖掘人的人本价值方面来思考和谋划,工作中忽略学生个体的需求,忽视学生个体的兴趣,轻视学生个体的才能,学生工作在坚持全体性、规范性的基础上缺少针对性、差异性,难以引起学生主动参与的积极性和情感共鸣的有效性。发展性学生工作是在将学生的自由、和谐、全面发展作为教育终极目标的基础上,让每个学生得到全面且能充分体现个性化的发展,不仅重视学生集体意识的培养、社会群体的融入,而且也鼓励学生个体的自我展示、个性的自我高扬;不仅重视学生学业的基础地位,而且也鼓励学生服务社会、探索创新能力的培养与锻炼。

坚持以学生发展为本的高校学生工作,在学生发展的全面性方面具体体现为两个层次:一在处理集体与个体的关系上,坚持实现自我价值和奉献社会、报效祖国的有机结合;二在处理能力与学业的关系上,坚持塑造一个专业能人和活动能人双重优秀的全面人才。

(三)坚持学生发展的创新性

随着我国各个领域的全面改革和迅猛发展,高校学生(尤其是“90后”)面临并接受着越来越多的新奇事物,学生的思想、个性和能力呈现出多样化的特点。高校学生工作在立足于培养学生创新品质(包括创新精神、创新思维和创新个性)的基础上,只有使自己的工作理念和方式方法不断更新,才能符合时代对人才培养方向的需求,创造出便于学生接受的新的教育形式、方法和手段,给学生提供一个创新思维与能力发展的空间和环境。同时,高校学生工作要将培养学生的创新品质和学生的自我意识统一起来,使其个性得到充分的发展,潜能得到充分的发挥,求知欲望得到调动与满足,孕育出真正的创造性。而事实上轻视、压抑学生个性发展的现象并不少见,如思想政治理论课存在教学计划齐步走、培养目标单一化、教学过程满堂灌的现象。思想教育过程中存在着我讲你听,不太注意学生的主体地位的情况,认为把学生管理得服服贴贴就是好,把学生教导得循规蹈矩就是好,扼杀了学生的思想和创新意识,束缚了学生的个性发展,致使不少学生唯唯诺诺,墨守成规,缺乏坚强的意志和个性特点。

坚持以学生发展为本的高校学生工作,在学生发展的创新性方面具体体现为两个层次:一是工作中创新意识的培养,只有唤起人的主体意识,才能发挥人的主体活动能力;二是活动中创新品质的锻炼,只有在实践中不断地反复和强化,才能铸就人的创新精神。

其中,人的主体性、全面性和创新性三者之间是相互关联的:只有尊重人的主体性,才会有意识培养一个全面发展的人,有意识唤醒个体独立思考和创新的能力;而人的全面性的培养和发展,又是体现为对人主体性的尊重,其中也包括思维创新能力和创新精神的全面发展;而人的创新性又只有在充分发挥人的主体性,促进人的全面性培养基础上才能得以发展。

[1]冯刚.高校思政教育创新发展研究.北京:中国人大学出版社,2009.

[2]马小洁,章劲元.管理、服务与引领——高等学校学生事务国际学术研讨会.武汉:华中科技大学出版社,2008.

[3]汤耀平.科学发展观与高校学生工作理念的新发展.广东金融学院学报,2004(19).

[4]王侃,戴毅斌.高校学生工作落实科学发展观初探.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2004(10).

【责任编辑:王建平】

The Nature and Value Requests of the Developmental Work for Students in Universities

(By ZHU Jian)

The developmental work for students in universities is a reflection of traditional education management ideas and a new construct for education management theories,apart from the key work mode of“education-management-service”.Developmental work for students,compared with the traditional education management mode,is more richer in denotation and deeper in connotation.The basic objectives and aims for university students work should take students development into consideration and be innovative.

developmental;student work;historical change;conntation;value requests

朱坚(1968—),男,浙江东阳人,浙江师范大学学生处副教授。

2012-03-20

G640

A

1000-5455(2012)04-0036-04

猜你喜欢
高校学生工作发展
迈上十四五发展“新跑道”,打好可持续发展的“未来牌”
高校学生党支部建设及作用发挥探索
高校学生意外伤害事件应对与处理
砥砺奋进 共享发展
不工作,爽飞了?
改性沥青的应用与发展
小议高校学生违纪处分制度
关于高校学生工作的思考
选工作
“会”与“展”引导再制造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