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药防治高血压前期的研究进展

2012-04-10 07:56文景玉赵温倩
菏泽医学专科学校学报 2012年2期
关键词:中医药血压高血压

文景玉,赵温倩

(山东中医药大学,山东 济南 250014;山东中医药大学;山东 济南 250014)

高血压病是以体循环动脉收缩压和(或)舒张期血压持续升高为主要特点的全身性疾病,该病也被认为是“生活方式病”、“心血管综合征”,其严重威胁人们的生活健康。在我国高血压病有“三高”、“三低”的特点,即发病率、致残率、死亡率高,控制率、治疗率、知晓率低。因此把中医学中“治未病”的医学方法应用于对高血压前期的预防和治疗中,具有非常重要的现实意义。

1 高血压前期的命名的来源

1.1 高血压前期西医的命名 2003年美国高血压预防与防治指南(简称JNC7)[1]第一次提出了“高血压前期”的新概念,其血压范围为:SBP 120~139 mmHg或DBP 80~89 mmHg。指南提出对该类人群应予以关注并施行干预。2005年中国高血压防治指南[2]中提出“血压正常高值”的分类,与JNC7界定的高血压前期范围相统一。可以说正常高值血压等同于高血压前期。2007年欧洲高血压学会(ESH)和欧洲心脏病学学会(ESCI)作组共同起草了新版高血压治疗指南[3],指南中将正常高值血压的范围定为SBP 130~139 mmHg或DBP 85~89 mmHg。

1.2 高血压在中医中的认识 中医学本无高血压病的概念,根据其所表现的症状、体征,对该病进行辨证施治[4],可将高血压病可归属于中医学“头痛”“眩晕”“风眩”等范畴,随着病情的发展变化,又可将其归属于“水肿”、“心悸”及“中风”等范畴。

眩晕的病名最早见于《内经》,称之为“眩冒”。并认为眩晕属肝所主,与髓海不足、血虚、邪中等多种因素相关联。《素问·至真要大论》曰:“诸风掉眩,皆属于肝”。《素问·至真要大论》曰:“厥阴之胜,耳鸣,头眩”。《素问·风论》曰:“新沐中风,则为首风”,“风气循风府而上,则为脑风”。《素问·六元正纪大论》曰:“木郁之发……甚则耳鸣旋转”。《灵枢·口问》曰:“上气不足,脑为之不满,耳为之苦鸣,头为之苦倾,目为之眩。”《灵枢·海论》曰:“髓海不足,则脑转耳鸣。”《伤寒论·辨少阳病脉证并治》曰:“少阳之为病,口苦咽干目眩也。”《金匮要略·痰饮咳嗽病脉证并治》曰:“心下有支饮,其人苦冒眩,泽泻汤主之”。《丹溪心法·头眩》曰“无痰则不作眩”,提出痰水致眩学说。《景岳全书眩运》曰:“运一证,虚者居其八九,而兼火兼痰者,不过十中一二耳”。强调“无虚不作眩”。明代徐春甫《古今医统大全·头痛大法分内外之因》说:“头痛自内而致者,气血痰饮,五脏气郁之病,东垣论气虚、血虚、痰厥头痛之类是也。”

2 中医“治未病”的学术思想在高血压前期干预中的体现

高血压前期是从正常血压到高血压病的过渡阶段,此时疾病尚处于萌芽状态。应用中医“治未病”的医学方法可以很好的预防这种状态。治未病包括“未病先防”和“既病防变”,通常意义上的治未病即是采取一定的措施,防治疾病的发生发展。中医学自古以来重视治未病,早在《内经》中就提出“治未病”的预防思想。《素问·四气调神大论》曰:“圣人不治已病治未病,不治已乱治未乱……夫病已成而后药之,乱已成而后治之,譬犹渴而穿井,斗而铸锥,不亦晚乎”。《素问·八正神明论》曰:“上工救其萌芽”。《素问·阴阳应象大论》曰:“故邪风之至,疾如风雨,故善治者治皮毛,其次治肌肤,其次治筋骨,其次治六腑,其次治五脏。治五脏者,半生半死也”。《金贵要略·脏腑经络先后病脉》曰:“见肝之病,知肝传脾,当先实脾”。以上文献都体现了中医学“未病先防”和“既病防变”的学术思想。“治未病”对于健康人来说,可以强身健体,预防疾病的发生;对于病人来说,可以防止疾病的发展与传变,改善预后。

3 中医药疗法和对高血压前期的干预

3.1 生活方式的干预

3.1.1 节饮食 节饮食即在饮食习惯上不要有寒热、五味、食类等偏嗜。《灵枢·师传》说:“食饮者,热无灼灼,寒无沧沧。寒温中适,故气将持,乃不致邪僻也”。这段论述中指出饮食要寒热适中,才不导致机体阴阳失调而发病;《素问·五脏生成》说:“多食咸,则脉凝泣而变色;多食苦,则皮槁而毛拔;多食辛,则筋急而爪枯;多食酸,则肉胝皱而唇揭;多食酸,则骨痛而发落”。这段论述则具体讲解了五味偏嗜可以导致脏腑之间平衡失调,从而使其他脏腑发生病理改变,引发肥胖、眩晕、中风、消渴等多种疾病。中医学有“药食同源”的说法,大量的动植物即可以当食物又可当中药材使用。根据高血压前期病人的临床表现进行辨体施治,特别是对轻度(高血压前期)高血压病患者来说[5],多选生津滋阴功效的药物及食物,例如旱芹菜、白菜、西红柿、木耳、海带、绿豆、菠菜、苦瓜、荠菜等,这类食物含有丰富的钾、钙、镁和膳食纤维,可以改善患者病情,能够让患者长期食用[6]。

3.1.2 限制钠盐的摄入 钠盐可升高血压,而钾盐可对抗钠盐升高血压的作用。所以高血压前期患者更应该严格按照世界卫生组织每日低于5 g的推荐量控制钠盐的摄入,并增加含钾食物的摄入。这就要求高血压患者在日常生活中应减少腌制、卤制、泡制食品的食用,减少味精、酱油等含钠盐调味品的应用[7]。

3.1.3 适劳逸 合理的劳动与休息是保证人体健康的必要条件。劳逸失度会导致脏腑精气的失常而引起疾病。定期有效的体育锻炼对高血压可产生重要的治疗作用,如每天进行适当的体力活动在30 min以上;每周应进行三次以上有氧体育活动,这些运动包括步行、慢跑、骑车、游泳及做健美操[7]。

3.1.4 戒烟限酒 戒烟的益处十分肯定,而且任何年龄戒烟均能获益。所有高血压患者均应控制饮酒量,每日酒精摄入量25/15 g(男/女)以下[8]。高血压患者如果饮酒,量应该少:白酒不足50 ml、葡萄酒少于100 ml、啤酒300 ml以下[9-10]。

3.1.5 畅情志 调畅情志减轻心理、精神压力。随着生产、生活方式的改变,目前各类社会人群都承受着生活、学习、工作的巨大压力,这就给人们的精神、心理造成一定程度的困扰。应该采取各种措施,帮助患者预防和缓解精神压力及纠正和治疗病态心理。据测试,人们在相互交谈时血压往往会增高,一些正常人会增加10%~20%,而高血压患者会增加50%;因而高血压患者在与别人交谈时,应放慢讲话速度,防止呼吸急促;更要避免大喜大悲和情绪过分激动[11]。

3.2 中医药防治高血压前期的研究进展

3.2.1 单味中药对高血压前期的治疗 苘建军[12]对83例血压130~139/85~89 mmHg进行观察,男62例,女21例;年龄41~50岁;重指数25~29.9;排心脑血管疾病、糖尿病、肾病及胃病。治疗方法:将决明子放在炒锅小火微炒取出,凉后装袋避光干保存,每日取10 g水冲服,决明子嚼服,6个月后观察血压变化。结果示:72例血压不同程度下降,11例无明显变化,但未见血压升高。结论:决明子降压平稳有效,长期服用无明显不良反应。关永源[13]试验证实三七提取物三七皂苷可以活血、扩张血管,降低全血黏度,扩张冠脉,增加冠脉流量,扩张血管以舒张压下降为主的血压明显下降,扩张血管作用是缘于能阻滞Ca2+内流,降低泡浆内Ca2+浓度所致。唐家玲[14]用桑寄生单独泡水代茶长期饮用治疗高血压,取其补肝肾、通调血脉、祛风之效,治疗肝阳上亢、气血亏虚、肾精不足型均可。妥玉珍[15]等对66例高血压前期患者观察,应用吴茱萸研末加入适量食醋调匀,贴敷双涌泉穴,每穴3 g,6~8 h后取下,7天为一个疗程,4个疗程后与治疗前相比较有显著差异(P<0.05)。韩宇萍[16]等试验证实用茯苓、泽泻、肉桂、猪苓、白术、利尿达到降压的作用。红花[17]、沙苑子[18],调节肾素血管紧张素-醛固酮系统来达到降压的目的。

3.2.2 复方对高血压前期的治疗 徐惠波等[19]研究示,复方钩藤片可能通过舒张血管,降低心输出量起到降压作用。杨传华等[20]将高血压分为初、中和后期,初期(包括正常高值)应用自拟调肝降压汤治疗高血压初期取得满意疗效。复方中很多代茶饮中药制剂,具有降压的作用,如菊槐茶(选用菊花、槐花、绿茶等)、二子茶(选用决明子、枸杞子、冰糖等)、夏枯草降压茶(选用夏枯草、车前草等)、决明罗布麻茶(选用决明子、罗布麻等),具有平肝潜阳的作用,适用于肝阳上亢类患者[21]。

3.2.3 辨体养生[22]多数医家认为高血压因阴阳气血失调所致,阴虚阳亢是其主要病机。在临床实践中可结合王琦的9种基本中医体质类型的分类[23]进行体质辨证,遵循中医养生法则可以改善阴虚阳亢的病理状态,进而防治高血压。应用气功导引方法针对不同患者辨证施功,能够发挥降压作用,其他的非药物疗法技术还包括穴位贴敷、磁疗、足浴等,通过刺激经络达到调整阴阳平衡,稳定血压,减缓高血压前期进展。3.2.4 因时制宜 中医学认为“形神合一”、“天人相应”,体现了中医时间医学与治疗的关系。正常人和高血压患者的血压呈白昼高而夜间低的节律性波动[24],表现为:夜间2:00~3:00时血压最低,凌晨开始升高,白天上午8:00~9:00及下午16:00~18:00各有一高峰[25]。临床实践中医生可以根据高血压峰值的变化,运用非药物(针灸、推拿)和药物对其进行预防或治疗。

4 结论

中医药防治高血压前期是通过多途径、多环节、多靶点实现的,现代研究发现中药在改善血压的同时还有保护内皮、降低血脂、改善微循环等作用。与西药降压相比较,中医药在预防和治疗高血压前期患者方面更加有利;但同时对于高血压前期的治疗还存在许多争议,如对高血压前期的合理评价中医缺乏统一标准,对其治疗也缺乏规范的干预方式及灵活的个体化治疗方案。在未来,希望中医药在治疗高血压前期方面的研究能更系统、更深入、更科学,突破传统的思维模式、用药习惯,实现辨证与辨病相结合,努力发掘具有显著降压作用及靶器官保护的单味中药、中药复方和非药物治疗方法,并对其作用机制进行研究及应用,从而做到对高血压前期人群的早发现、早预防、早治疗,有效延缓或避免从高血压前期转化为高血压病,降低高血压病的发生和发展。

[1]Chobanian AV,Bakris GL,Black HR,et al Seventh Report of the Joint National Committee on Prevention。Detection,Evaluation,and Treatment of Higll Blood Pressure.:tlIe JNC7 report[J].JAMA,2003,289(19):2560-2572.

[2]中国高血压防治指南修订委员会.中国高血压防治指南(2005年修订版)[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6:20.

[3]Maneia G,De Backer G,Dominiezak A,et a1.20cr7Guidelines for the Management of Arterial Hypertension:The Task Force for the Management of Arterial Hypertension of the European Society of Hypertension(ESH)and of the European Society of Cardiology(ESC)[J].Hypertens.2007,25(6):1105-87.

[4]方祝元.中医药治疗高血压病当注重“治病求本”[J].江苏中医药,2007,39(10):5-6.

[5]黄武豪.对防治高血压的点滴体会[A].2005全国首届壮医药学术会议暨全国民族医药经验交流会论文汇编[C].2006:256.

[6]尚玉红,马丽.中医疗法对高血压前期应用的理论探微[J].新疆中医药,2010,28(5)85-87.

[7]刘力生,吴兆苏,朱鼎良.《中国高血压防治指南》新订委员会(2010年修订版[J].中国高血压防治指南,13-15.

[8]Zhang LF,Yang J,Hong Z,et al.Proportion of different subtypes of stroke in China[J].Stroke,2003,34:2091-2096.

[9]吴兆苏,姚崇华,赵冬,等.11省市列队人群心血管病发病前瞻性研究.Ⅱ.个体危险因素聚集与心血管病法发病的关系[J].中华心血管病杂志,2001,29:246-250.

[10]Gu D,Gupta A,Muntner P,et al.Prevalence of cardiovascular disease risk factor clustering among the adult population of China:results from the international collaborative study of cardiovascular disease in Asia(interAsia)[J].Circulation,2005,112:658-665.

[11]姜兰梅.高血压前期患者非药物治疗的护理干预[J].中国实用医学,2009,4(26):183-184.

[12]苘建军.决明子治疗高血压前期疗效观察[J].中国民间疗法,2010,18(6):26.

[13]关永源.三七皂甙对血管中平滑肌a受体引起Ca2+外溢与内流的影响[J].中国药理学通报,1990,6(4):229.

[14] 唐家玲.桑寄生治疗高血压[J].中医杂志,2002,43(11):813.

[15]妥玉珍,张美卉子.中药贴敷疗法治疗对临界高血压的影响[J].黑龙江中医药,2011,40(5):42.

[16]韩宇萍,王宁,宓穗卿,等.五苓散对肾性高血压大鼠降压作用的试验[J].中西医结合学报,2003,1(1):285-288.

[17]刘发,魏苑,杨新中.红花黄素对高血压大鼠的降压作用[J].医学学报,1992,27(10):785-787.

[18]李景新,薛冰,陈连璧.沙苑子总黄酮对高血压大鼠的降压作用及血管紧张素含量的影响[J].中国药理学与毒理学杂志,2002,16(5):336-338.

[19]徐惠波,史艳宇,纪凤兰,等.复方钩藤片降压、降脂作用的实验研究[J].中国中医药科技,2008,15(3):183-183.

[20]杨传华,陆峰.004中国高血压中医临床治疗专题评价分析报告[J].全国中西医结合防治动脉硬化及心脑血管病高层研讨会一第七次全国中西医结合血瘀证及活血化瘀研究学术大会30-34.

[21]杨林,程蕊.高血压前期危险因素的干预措施[J].中国中医药现代远程教育,2011,9(11):103-104.

[22]满秋珊,王爽,衷敬柏.高血压前期的中医药预防[J].中国中医药信息杂志,2010,17(6):5-6.

[23]王琦.9种基本中医体质类型的分类及其诊断表述依据[J].北京中医药大学学报,2005,28(4):1-8.

[24]史载祥,黄柳华.高血压及相关疾病中西医结合诊治[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3,9.

[25]危玲,龙云,刘建新.从中医时间医学探讨高血压患者服药方法[J].中国中医急症,2004,13(6):373-374.

猜你喜欢
中医药血压高血压
全国高血压日
中医药在恶性肿瘤防治中的应用
中医药在治疗恶性肿瘤骨转移中的应用
稳住血压过好冬
血压偏低也要警惕中风
如何把高血压“吃”回去?
高血压,并非一降了之
三种血压测量法诊断标准各不同
血压的形成与降压
从《中医药法》看直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