足迹的见证——记郧县实验中学教师肖国成

2012-04-13 10:58李长明
湖北教育 2012年1期
关键词:王新足迹家庭

◎/李长明

1200多公里山路,30多个休息日,59个家庭,2个笔记本,2双鞋子,1辆自行车……这一连串数字,清晰地记录了一名教师4个月的家访足迹。他用足迹诠释着“关爱每个学生,温暖每个家庭”的理念。他就是郧县实验中学教师肖国成。

在肖国成心目中,没有家访就无法与教育零距离接触,所以凡是班上的学生,家家必到,一个不少。

从2011年暑假的第一天起,肖国成就开始了家访之路。整个暑期,他不是冒着酷暑骑着自行车到偏远的乡村,就是徒步到社区,家家到,户户访。有时候家访回家天色已晚,全身湿透;有时候冒着酷暑到偏远乡村,交通不便,常常得步行;有时候几里路看不到一户人家,渴了就喝泉水,饿了就吃随身带的方便面。由于步行时间太长,双脚磨了几个大大的血泡。通过走访,全班学生的情况他都了然于心:班上59名学生,有32名学生的家长常年在外打工,有12名学生的父母一年都没有回来。

“2011年8月20日,第59个家庭,江婷婷家。江婷婷出生后第10天,她的母亲就因病去世了,这十多年来她的父亲一直在十堰打工,江婷婷寄居在大妈家……她的大妈、父亲对我校的管理很满意,愿意让孩子到我校读书。回家的路上王校长提议,江婷婷来到我校后,我们三人要时刻关注她。我觉得作为一名教师确实应该教好每一个学生,温暖每一个家庭。”翻开肖国成的家访笔记,每一篇都记载着一个故事。走过的路,每一步都是一段真情的流露。

当满身泥浆的肖国成来到学生王新家门口时,王新的父母十分惊讶。看到王新,肖国成只说了六个字:“下学期回学校。”王新和他父母异口同声:“好!”

每当有学生辍学,肖国成都心疼不已,一定要经过三番五次的家访把学生“请”回来。为了说服辍学的王新下学期返校,肖国成骑着自行车去家访。途中突降大雨,泥泞的山路无法骑行,他只好推着自行车,走不了几步就得停下来,抠去车轮上的泥巴,一路上摔了三跤。浑身沾满泥浆的他终于感动了家长。

肖国成顾不上擦去身上的泥巴,就和王新父母交谈,了解王新辍学的原因。当得知王新父母因王新成绩不理想,才不让王新读书时,他便耐心劝说王新父母:“孩子尚未成年,辍学打工是违法的,再说孩子以后无论从事什么工作都要有文化,做父母的不能误了孩子的前程啊……我喜欢这个孩子,虽然他学习成绩并不拔尖,但是他很懂事,而且口齿伶俐,能言善辩,好好培养一定会有出息!”王新的家长被肖国成的一席话感动了,当即表示要把辍学的王新送回学校读书。

为了进一步改变王新父母的教子观念,肖国成还选购了两本家庭教育方面的书寄给王新父母,并写信告诉他们,家长怎么教育孩子、怎么关心孩子的成长也是一门学问。肖国成的良苦用心深深打动了王新的父母,他们逢人便夸:“肖老师不仅是孩子的老师,也是我们家长的老师,跟他交流,我们感到贴心。”

在家访中,肖国成非常注重运用教育智慧来激励学生成长。班上有一名叫曹立的学生,机灵、聪明,但比较调皮,课堂上注意力不集中,特别好动,作业完成不及时,甚至还影响其他学生学习。肖国成与其家长沟通了这一情况,不想引起了曹立的抵触心理。面对这种情况,肖国成努力去寻找曹立的闪光点。曹立喜欢打篮球,组织能力很强,队友都很佩服他。于是肖国成以此为切入点,进行了第一次家访,当着家长的面表扬了他,家长很吃惊,因为他们从来没听过表扬孩子的话。肖国成的这番表扬激励了曹立,让他增强了信心,脸上有了笑容。

当肖国成再次来到曹立家进行家访时,他的父母主动谈到曹立的转变,说是肖老师的鼓励让孩子有了上进心。秋季开学后,肖国成安排了一名成绩优异的学生辅导曹立,并时常找他谈心。肖国成的关心让曹立学习的信心更强了,动力更足了。

肖国成常说:“教师不仅是学生人格的良师,知识的导师,还应该是心理的医师。要全面洞察学生,为学生心灵把脉;要关爱学生,更要有教育的智慧。”

一路传递爱心,足迹见证真情。走的家庭多了,与学生之间的隔膜就少了;走的路长了,与家长之间的距离就近了。

猜你喜欢
王新足迹家庭
A simple derivative spectrophotometric method for simultaneously detecting nitrate and nitrite in plasma treated water
Stress in Young People
咏蝉
Bionic design of packaging under the concept of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家庭“煮”夫
成长足迹
足迹
恋练有词
足迹
春的足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