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式摔跤重返全运会的探索

2012-04-13 16:52
衡水学院学报 2012年1期
关键词:全运会中国式体育项目

董 辰

(吉林体育学院 武术系,吉林 长春 130022)

中国式摔跤重返全运会的探索

董 辰

(吉林体育学院 武术系,吉林 长春 130022)

运用文献资料、实证研究等方法,以中国式摔跤进入全运会为视角进行研究,发现中国式摔跤规则完善、爱好者众多、赛事成熟等是中国式摔跤进入全运会的优势.摔柔类项目的冲击与缺少专业运动员是中国式摔跤进入全运会的弊端所在.政府部门的支持、培养中国式摔跤市场、使其进入高校体育教学与培养中国式摔跤的专门人才是中国式摔跤能重返全运会的主要条件.

中国式摔跤;全运会;市场;人才

中国式摔跤是我国民族传统体育宝库中的重要明珠,同时也是我国历史悠久、内容丰富的摔跤体系中的最典型代表.中国式摔跤在近代得到了重要的发展,特别是新中国成立后,党和国家领导对发展中国式摔跤运动十分重视,把摔跤列入了当时全运会的比赛当中,中国式摔跤的各种比赛也逐渐兴起,特别是当时在民间,人们茶余饭后都要到跤场消遣,切磋技艺[1].随着我国经济的飞速发展,带动了竞技体育的发展,我国在国际比赛上,特别是奥运会金牌数、奖牌数的不断攀升,使得国家体育发展战略重心产生了转移,逐渐偏向了竞技体育的发展.在这个时候,中国式摔跤就淡出了全运会的舞台.随着国家文化软实力的发展与国家呼吁传统文化热潮的兴起,代表着中国文化一部分的中国式摔跤又迎来了发展的春天.一个体育项目要想发展,必须进入高级别的体育赛事之中,才能扩大其影响力.本文以中国式摔跤如何进入全运会为目标,探索出一条中国式摔跤的发展之路.

1 中国式摔跤进入全运会的必要性

中国式摔跤代表了中国的一种文化符号,是一种摔文化的符号.而中华人民共和国全运会,是代表了中国运动水平最高的舞台.中国式摔跤要想取得更好的发展就必须借助一个有力的平台进行推广,全运会自然而然地就成为了中国式摔跤发展的一个最理想平台.而全运会的魅力所在及其特色特点,更多的是体现在了全运会当中有许多的民族传统体育项目,比如武术套路、散手等等.这些项目是其他国家运动会当中所没有的,民族传统体育比赛项目已经成为全运会一道亮丽的风景线,吸引了众多人的目光.因此,作为民族传统体育项目的中国式摔跤,其比赛规则完善、胜负判定直观性强、比赛富有对抗性与激烈性.所以说全运会需要中国式摔跤作为其比赛内容,而中国式摔跤也需要全运会作为平台进行发展与展示,所以说,中国式摔跤进入全运会是一种双赢的模式.

中国式摔跤进入全运会同时也是传播中国传统文化的一个重要手段与方式.中国式摔跤不仅是一门竞技体育项目,其经历了沧海桑田的千年变迁发展至今,背后包含了重要的传统文化内涵,可以说中国式摔跤是在中国传统文化土壤中生根发芽的,中国式摔跤代表了中国传统文化的一部分,全运会的赛场不能缺少中国式摔跤.

2 中国式摔跤再次进入全运会的优势分析

2.1 规则完善

中国式摔跤是传统体育项目中规则最为完善的一个项目.一种体育项目要成为重大运动会中的一员,那么首要的也是最为基本的条件就是这种项目的规则完善.因为在竞技体育比赛中,规则是重要的一个环节.没有一个完善的规则体系,比赛将无法进行.中国式摔跤是我国庞杂民族传统体育大系中发展较早的项目,所以其规则也最为完善,从比赛场地、比赛着装、比赛级别、运动员比赛中技术得分胜负判定等都有系统的规则.而系统的比赛规则,也是中国式摔跤能在现今得到较好发展的一个重要因素.全运会是我国竞技水平最高的比赛,进入全运会的首要条件,就是要有完善的规则体系.中国式摔跤正好符合了这一特点.

2.2 爱好者众多

中国可以说是一个喜欢摔跤的国家,在中华民族传统体育宝库中,关于摔跤的项目就有 20多项,如蒙古族搏克、朝鲜族摔跤、藏族摔跤、彝族摔跤等等.中国式摔跤是我国各个民族摔跤精华的高度浓缩.已经流传了千年之久.从有历史记载以来,关于摔跤的话题,就不断地出现在历史故事、历史典籍里.如著名的燕青打擂,使用相扑之术击败了擎天柱.这里的相扑之术,就是现在中国式摔跤的原型.从水浒的这一情节可以看出,自宋朝以来,就流行摔跤之术.在古代,摔跤也被当成一种娱乐,特别是王公贵族,都非常喜爱摔跤.有史料记载,宋徽宗就十分喜爱观赏摔跤之术,常常让太监们,甚至是宫女进行摔跤表演,以便他取乐.摔跤在民间也十分流行,清明上河图中就有描绘摔跤的情景出现.

直到今天,中国式摔跤依然是中国人最喜爱的运动项目之一.现今在我国北方地区的公园里,经常可以看到进行摔跤练习的人群,这些人群中,有上到80岁的老人,下到 5岁的孩童都在从事着中国式摔跤的练习,从这可以看出,中国人十分喜爱摔跤运动.中国式摔跤已经成为一种文化深入人心.

2.3 赛事成熟

我国关于中国式摔跤运动比赛也十分繁多,有每年一次的全国中国式摔跤锦标赛,在少数民族运动会,全国城运会当中,都有中国式摔跤的比赛项目.除了国家级别的比赛,各个省、市的运动会当中都设有中国式摔跤的比赛项目.在摔跤之乡山西忻州,几乎是每年每月关于中国式摔跤的比赛不断,其中最有名的《一代天骄》挠羊英雄会已经成为了一个品牌性的节目,成为利用现代传媒宣传中国式摔跤的一个重要平台.特别值得一提的是,2005年首届全国大学生中国式摔跤比赛的成功举办预示着中国式摔跤已经悄悄地走进了校园.而在国际比赛方面,世界中国式摔跤邀请赛,参赛国家都在逐年上升,说明中国式摔跤已经在世界范围内得到了很好的普及.

2.4 属于重竞技体育项目

中国式摔跤按照运动项群划分,属于同场对抗性项目,与国际摔跤、柔道属于同一门类,是重竞技体育项目.本身项目的属性,为中国式摔跤能进入更高级别的运动赛事打下了基础.

中国式摔跤对抗性极强,在比赛场上,双方运动员使用各种技巧把对方摔倒,而运动员在保持身体平衡的基础上,既不让对方摔倒,又要伺机反击.经常出现一方运动员在比分落后的情况下,在最后时刻利用绝技反败为胜,动作惊险、刺激,扣人心弦.中国式摔跤的得分、比赛输赢判定都极为明确,具有直观性,这使得观众更加愿意观赏这种自己就能看懂输赢的比赛.对比中国式摔跤比赛内容的直观性来说,国际摔跤与柔道比赛当中一些得分,或者比赛胜负的判定就显得过于专业化,许多业余观众还没看懂比赛的过程,比赛就已经结束了,不明白为什么一方的运动员会获胜.国际摔跤与柔道的比赛精彩程度也远不及中国式摔跤[2].在中国式摔跤比赛中,运动员可以利用身体各个部位的动作配合摔倒对方,既有大开大合的过肩摔,又有隐蔽而快速的抱腿摔,这对国际摔跤与柔道枯燥而简单的技术动作来说,中国式摔跤占有了明显的优势.

3 中国式摔跤进入全运会的弊端

3.1 全运会摔柔类项目的冲击

全运会是中国国内竞技水平最高的舞台,全运会举办的另一目的,就是为了国家的奥运战略发现更优秀的运动员,还有就是我国众多优秀运动员练兵的舞台.所以全运会的比赛项目设置,都是与奥运会相接轨的.这样一来,一些奥运会以外的项目,就会被排斥在外.因为在全运会当中,就摔柔项目类别来说,有古典式摔跤、自由式摔跤、柔道等三大项.这三大项都是奥运会的“金牌大户”,所以国家对此非常重视,而中国式摔跤则不属于奥运项目之列,这样就给中国式摔跤再度进入全运造成了阻碍.

3.2 专业运动员较少

中国式摔跤尽管在我国十分普及,但是从事中国式摔跤的大多都在民间,属于业余爱好,而专业从事中国式摔跤运动的专业运动员,却少之又少.虽然民间摔跤爱好者水平非常高,但是他们都缺乏正规的专业性力量、耐力、柔韧等训练,不能胜任高强度的竞技比赛.要在对抗激烈的中国式摔跤中取得优异成绩,必须要有专业的中国式摔跤运动员.中国式摔跤被“踢”出全运会的主要因素之一,就是各个省代表队中的专业运动员太少,在比赛当中,赛不出竞技的水平.所以,中国式摔跤要想再次进入全运会的舞台,首要任务就是各个省代表队中要培养出大量优秀的运动员来.

4 中国式摔跤进入全运会的策略

4.1 政府部门的支持

一项体育运动的发展是离不开政府部门支持的,我们国家竞技体育能取得今天的成就,也是国家有关部门在竞技体育发展上给予大力支持的结果.中国式摔跤要想重返全运会的赛场,没有政府部门大力支持是不行的.有关部门应该对中国式摔跤的发展进行宏观上的指导,对于中国式摔跤的赛事与组织给予支持,为中国式摔跤的后备人才培养提供必要的经费资助,为中国式摔跤能进入学校体育教学给予政策上的帮助.总之,中国式摔跤要想重返全运会舞台,政府有关部门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4.2 培养中国式摔跤的市场

一个成熟的竞赛市场是其项目能得以扩大发展空间的保障.应该根据时代发展,以经济为视角培养一个成熟的中国式摔跤市场.中国式摔跤市场的培养可以形成一条以中国式摔跤为主体的产业链条,获得经济上的收益,使其真正成为一种产业,这样可以极大地刺激中国式摔跤的参与人群,从而增加中国式摔跤的影响力,加大其进入全运会的筹码.在中国式摔跤市场的前期运行中,“要培育市场买方主体,首先通过现有的传播媒介加强对中国式摔跤运动的宣传,强化人们参与和观赏中国式摔跤比赛的积极性;二是增强中国式摔跤的魅力,进一步提高其竞技性、刺激性、艺术性,使比赛更吸引观众”[3].只有培育一个成熟的中国式摔跤市场,才能使中国式摔跤更加富有进入全运会的竞争力.

4.3 使中国式摔跤进入高校体育教学

高校是一个海纳百川之地,是传播各种文化、各种意识形态的集中之地.高校更加是体育运动开展的主要地区.美国春田学院体育社会学教授哈格斯曾经说过:“一种体育运动要想风靡全球,首先需要的是风靡高校.”从这可以看出,高校对于传播体育运动的重要性.因为大学生正处于生理、心理较为成熟的阶段,而且在思想上是一个接受新事物的最好时期,而且最为重要的一点是:大学生是一种流动的群体,他们能把在大学学到的东西传播出去.他们可以看做是一种文化或者一种事物的传播者.中国式摔跤重返全运会的首要条件,就是就是需要一种传播,需要一种青春的活力人群[4].中国式摔跤在高校的开展,就能达到这种双赢效果.中国式摔跤对抗激烈,动作简单实用,具有非常高的实战性,所以肯定会受到众多大学生的喜爱,而大学生的积极参与,就扩充了中国式摔跤的练习人群,使中国式摔跤参与人群更加年轻化,大学生在学校中学到了中国式摔跤的技能以后走向社会,他们就会把这种技能传播出去,让更多的人去了解中国式摔跤.现在我国中国式摔跤在高校里的推广,已经取得很好成效,全国 14所专业体育院校,都开设了中国式摔跤的课程,同时还有一些学院已经把中国式摔跤列为了专项课程.更加值得欣慰的是,2005年大学生中国式摔跤比赛在山东体育学院的成功举办,说明了中国式摔跤在高校良好的发展前景.

4.4 培养新时期的中国式摔跤人才

在科技、信息高速发展的现代社会中,一个体育项目要想得到推广与传播,就必须有一批具有复合型能力的人才.中国式摔跤要想进入全运会的赛场,或者是有朝一日能走到奥运的舞台,都需要有一批人才进行支撑,所以当务之急是培养一种既有高超的中国式摔跤技能,真正的热爱中国式摔跤事业,同时又有扎实的文化功底、熟练的外语技能与前瞻性的思维与眼光的复合型人才.中国式摔跤只有在这种人才的推广下,才能进一步地增强自身的竞争力,早日进入全运会的赛场[5].

4.5 使中国式摔跤竞技化

中国式摔跤属于民族传统体育项目,民族传统体育深受中国传统文化的影响,所以我国民族传统体育项目的竞技性普遍都较差,中国式摔跤也不例外.中国式摔跤既然属于对抗性的项目,但是其竞技性照比柔道、国际摔跤还有很大的差距.所以中国式摔跤要想再次回到全运会的舞台,就需要提升其自身的竞技.这些年来,中国式摔跤在民间流传十分广泛,造成了一些内容上竞技的弱化.全运会的赛场是我国竞技体育的最高舞台,如果一种项目要想加入其中,首先就是强化其竞技内容.

5 结语

中国式摔跤是一项优秀的民族传统体育项目,在这个呼吁传统回归的年代里,是发展中国式摔跤的最佳时机.全运会是代表了中国体育竞技水平的最高舞台,也是中国最有影响力的体育赛事,中国式摔跤要想得到更好的发展就必须重新回到全运会的舞台之中.中国式摔跤虽然在回到全运会之中会遇到许多阻力、自身也存在一定的不足,但是在政府部门的支持、众多中国式摔跤工作者努力与其自身的完善下,一定会重新回到全运会的舞台,让这项优秀的民族传统体育项目重新焕发光芒.

[1] 傅永均,满宝珍.中国跤术[M].北京:人民体育出版社,1983:11.

[2] 苏鸿涛,马建国,朱建亮.中国式摔跤发展的思考[J].首都体育学院学报,2004(3):116-118.

[3] 王路遥.中国式摔跤进入奥运会的发展战略研究[J].武汉体育学院学报,2007(2):15-17.

[4] 苏学良.中国式摔跤的战略研究[J].体育文化导报,2003(3):11-13.

[5] 高丽.关于中国民族体育发展与走向的思考[J].搏击·武术科学,2004(6):72-74.

The Exploration of the Return of Chinese-style Wrestling to the National Games

DONG Chen
(Department of Wushu, Jilin Institute of Physical Education, Changchun, Jilin 130022, China)

This article, through literature and empirical research, makes a study of the Chinese-style wrestling into the National Games and finds that the sound rules, large number of enthusiasts and mature events are the superiority for it to go into the National Games, while the impact on wrestling events and lack of professional athletes are the disadvantages of Chinese-style wrestling into the Games. Government support, Chinese-style wrestling market development, its entry into college sports teaching and training students with Chinese-style wrestling skills are the prerequisite for Chinese-style wrestling to return to the National Games.

Chinese-style wrestling; the National Games; markets; talents(责任编校:卫立冬英文校对:吴秀兰)

G886.2

A

1673-2065(2012)01-0085-04

2011-07-11

董 辰(1987-),男,河北泊头人,吉林体育学院武术系硕士研究生.

(责任编校:卫立冬英文校对:吴秀兰)

猜你喜欢
全运会中国式体育项目
我校被评为“河北省少数民族传统体育项目基地
中国式民主
初中体育项目练习中培养学生责任心的策略
不要让中国式焦虑,废掉了你的孩子
第12、13届全运会田径项目成绩对比及建议
全运会近千名医护人员提供医疗卫生服务
第十三届全运会志愿者风采
完美闭幕
中国式失败
体育项目的生态因子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