义务教育学校标准化建设的问题与对策研究

2012-04-13 16:52
衡水学院学报 2012年1期
关键词:黑龙江省校本教研

赵 清 福

(黑龙江省教育科学研究院 基础教育研究所,黑龙江 哈尔滨 150080)

义务教育学校标准化建设的问题与对策研究

赵 清 福

(黑龙江省教育科学研究院 基础教育研究所,黑龙江 哈尔滨 150080)

黑龙江省义务教育学校标准化建设存在的主要问题有:三级课程管理政策认识不到位;教育资源的配置不均衡;教师待遇低等问题,教师素质有待提高.应对策略:加强三级课程的管理与监督;切实建立“以县为主”的保障机制;加强教师队伍建设等.

义务教育;学校;标准化建设;对策研究;黑龙江省

1 义务教育学校标准化建设存在的主要问题

1.1 农村义务教育阶段办学效益问题

黑龙江省义务教育阶段学校和学生基本以农村为主,分别占到总数的86%和60.7%,在校生总数分别占到52%和 44.2%.从校均规模和平均班额来看,城市和县镇的办学效益明显高于农村学校,这主要是由于农村学校网点分散,规模效益无法显现.与全国比较,全国小学校均规模为330人,初中为966人,黑龙江省分别为234人和748人,也说明黑龙江省义务教育的学校规模相对较小,需要调整,特别是农村中小学,还需进一步集中办学,提高规模效益.

1.2 三级课程的落实和开设问题

首先,对国家三级课程管理政策认识不到位.认为地方课程、校本课程不参与中考,可有可无,一些学校地方课程、校本课程不上课表,上级来检查了就上一节,检查走了就不再上了.有的学校国家课程、地方课程、校本课程概念不清晰,把信息技术、综合实践活动、心理健康、环境教育等也都视为地方课程.有的学校校本课程的开发与地方课程割裂开来,地方课程在三级课程中的桥梁和纽带作用没有发挥出来.

其次,课程设置和课程内容交叉现象严重.课程设置的门类过多(《生命教育》《人文与社会》《技术》《环境教育》),内容交叉现象严重,例如:综合实践的一些内容与科学课的内容交叉(指纹的研究、风车的学问、食品包装的学问等),地方课程的人文与社会和品德与生活、品德与社会交叉,技术与综合实践交叉,给学生造成过重的学业负担.

第三,地方课程的内容设置不适合农村学校的学生使用,在农村学校开设部分地方课程有很大的困难.现在使用的地方课程教材适合城市学校,不适合农村小学开设,比如:现在很多课程要求学生课后上网查阅一些资料,城市或县城的学生比较容易做到,农村学校就很难做到了,平均一个班有一个学生家里有计算机都很难.

第四,教材版本使用得不稳定,上下年级衔接不上.

1.3 教师队伍问题

一是教师多为兼职.大量兼职教师制约学科的健康发展.由于教师定岗定编时没有考虑地方课程、校本课程,学校没有地方课程、校本课程教师编制.除国家课程中的数学、语文、外语外,其他的学科如:科学、综合实践、地方课程等基本上没有专职教师,多为兼职教师,一人兼数职,尤其是校本课程几乎全部为兼职教师.小学的校本课程几乎全部由班主任兼,工作量大,教师缺少专业知识,工作积极性不高,疲于应付.另外由于兼职教师忙于多学科备课、上课,很难保证课程实施的质量,尤其是像技术、黑龙江人文与社会、生命教育这些全新的课程更是难以保证.

二是教师专业发展滞后.无论是技术、黑龙江人文与社会还是生命教育以及科学课、综合实践课等,目前尚无师范院校或普通高校的本科毕业生,各学校只能选择相近或相关专业的教师来承担地方课程,教师的专业知识能力远不能适应新课程的需要.中学英语、计算机大专以上学历的教师很少,学科教师的专业化水平还较低.有个别学校英语教师是兼职的,导致小学生升初中后与初中开设的英语衔接不好.又由于培训经费问题致使这里的绝大多数教师无法接受省、市、县的三级培训,极大地影响着教师们的专业发展.

三是农村教师结构性矛盾突出问题.农村教师编制偏紧,补充渠道不畅,教育行政部门和学校缺少用人自主权.农村教师学历偏低,义务教育阶段教师与城镇学校相比低 2.2%.其中,小学教师低 1.15%,初中低5.32%.农村教师职务结构与城镇学校相比,高级教师职务比例低 7.3%,其中,小学、初中分别低 2.15%和11.27%;中级教师职务比例低5.71%,其中,小学、初中分别比城镇低6.54%和6.5%.农村小学教师平均年龄偏大,小学教师35岁以下比例比城镇低22.4%,仅达到33.3%.农村中小学学科结构不完善,短线学科、新兴学科教师极缺,兼课、代课现象普遍.由于学校布局的调整,教师年龄偏大等因素,在学校出现了教师“既多又少”的局面,即教师严重超编,又缺少合格的教师.

四是农村教师的待遇仍然很差.相当多地区农村中小学教师津补贴没有纳入财政统一发放,教师的绩效工资得不到落实.广大农村中小学教师缺乏住房保障,居住条件普遍很差.不少地区农村教师的住房公积金、医疗保险、养老保险和失业保险等社会保障未落实.义务教育教师平均工资收入与公务员比还有很大差距.据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调查显示,全国义务教育教师与当地公务员月平均收入差距约560元.黑龙江省教师工资与公务员相比,也还有一定差距,月均差400元左右.加之教师的权益未得到保障,影响到了教师的职业幸福感.

1.4 教育资源的配置与利用问题

一是资源的分配还不很均衡.如县城的小学有校园网,已配备到各个班级,有远程教育地面卫星接收系统及相关的接收室和播放室,有图书室和实验室等,基本可以满足教学资源和学习资源的需求.而比较偏远的乡镇小学农村远程教育设备没有配备,现在还没有远程教育网.相当一部分学校缺少相应的专用教室,全省现有小学美术教室267个,缺4 272个;音乐教室现有357个,缺4 109个.初中有美术教室127个,缺893个;音乐教室143个,缺879个.

二是实验室建设亟待加强.各小学的科学实验室及实验用品,中学的物理、化学实验室实验仪器设备、化学药品极其缺乏,不能满足学生上实验课的需求.初中技术试验室建设无着落,严重影响和制约着技术课程的发展.由于受当地学校条件的限制,很多实验学生不能动手实践,因而难以完成相应的教学任务.

三是地方课程实施过程中对当地课程资源开发与利用不足.有些学校未能充分挖掘校内课程资源,如理、化、生实验室等为地方课程教学服务.校外的青少年活动中心、基地等校外课程资源由于种种原因不能很好地利用.

四是教师感到常规课程资源不足,如教具、学具、挂图、光碟、课程资源包,教师教学困难大.

五是学校卫生保健设施急需解决.全省 41%的学校没有建立卫生室,12%的学校没有开展学生每年的体检工作,90%的学校没有学生近视眼矫正器材,20%的学校照明器材不达标,25%的学校没有健康教育教师,33%的学校没有开展健康教育.

1.5 学生综合素质评价及教师评价与考核问题

社会和政府侧重于中考的升学率及对中考成绩按其升入重点校人数进行奖励和评价,导致在实施素质教育中,仍然存在重知识的传授,轻能力培养的倾向.调研发现,家长评价与学生互评以及教师的评价有一定的差距,存在着走过场等现象.很多学校目前仍未把地方课程、校本课程学生的学业评价纳入学生的综合素质评价中.评价问题目前仍是制约新的课程改革三级课程发展的瓶颈.

一些学校虽然有对教师考核的一些制度,但实施起来很难,学校管理上存在分配机制和用人机制的不合理,很难激发教师工作的积极性.

1.6 经费投入的问题

黑龙江省是一个资源大省,同时也是一个经济弱省和财政穷省.全省财政收入 2007年 440.5亿元,而且来自于自然资源方面,还有 14个国家级扶贫工作重点县,9个省级扶贫工作重点县.受经济、财政体制结构等因素制约,财权与事权处于“倒挂”状态,收支矛盾突出.由于办学经费的不足,教学设备的维护与更新、教师培训等受到限制,影响教育教学开展和教学质量的提高.

1.7 学校德育工作的问题

受升学“指挥棒”的影响,客观上导致一些学校注重追求升学率,把智育当成硬指标,将德育视为“软任务”.“校长抓硬件,各科抓分数,学校抓升学率”“升学第一、分数第一、智育第一”的问题相当突出,这反映了众多学校的现状.班主任由于教学任务重,学校与学生家跨度大等原因很少能做到一一进行家访.部分学生家长中也存在着重智育,轻德育,影响了学生良好品德的形成.

以上问题,有些是教育内部原因,有些问题的产生是体制和机制的问题.目前大兴安岭地区政体合一的体制,对于国家“以县为主”的管理体制的贯彻实施将会产生一定的影响.

2 义务教育标准化学校建设的对策建议

当前,黑龙江省义务教育标准化学校建设面临着良好的机遇.十七届三中全会后,国家加大了对“三农”的扶持力度,农村因家庭贫困而上不起学的状况得到根本扭转;教育均衡发展和教育公平已经被纳入了事关国计民生的宏观政治视野;《义务教育法》已重新修订,政府作为义务教育办学的主体作用越来越突出.在教育内部,“普九”任务完成,“普九”债务即将化解,危房改造工程、“远程教育”工程、“免费教科书”工程、“义务教育扶贫助学”工程、“两免一补”政策的顺利实施,为标准化学校建设奠定了良好的基础.从人口变化看,由于计划生育的有效实施,黑龙江省义务教育阶段适龄人口呈逐年递减趋势,义务教育阶段的规模扩充已达到边界,目前的小学毛入学率已经达到 108.22%,初中毛入学率已达到 117.21%.规模扩张结束后,必然要把工作重点转到内涵建设上来,而义务教育标准化学校建设就是提高质量内涵的有效载体.

2.1 切实建立“以县为主”的保障机制,明确义务教育办学的责任

“以县为主”管理体制对农村义务教育发展起到了保障作用,但在主辅关系的处理上暴露出很多问题.农村学校都座落在乡镇和农村,与农村学校相关联的道路、环境等基础设施建设、校舍临时维护、社会治安、学校应急处理以及教师和学生的饮食起居都需要乡镇和村屯发挥重要的作用.但是在“以县为主”管理体制下,乡镇政府和村屯失去了对学校和教师的管理职能,乡镇政府和村屯即使想对学校进行投入,也没有直接渠道,只能采用迂回策略.在这种情况下,如果乡镇政府和村屯的领导重视教育,学校的环境就比较宽松,领导不重视,学校的运转就比较艰难.因此,应从体制机制上明确乡镇政府和村屯在“以县为主”体制中的辅助责任和职能.建立保证经费投入、评价机制和政策保障机制.以法的形式确保国家政策的落实到位.

2.2 把农村作为义务教育标准化学校建设的重点

义务教育标准化学校建设的重点和难点都在农村和偏远地区.在调研中发现,广大农村学校(小学占86%,初中占 60.6%)硬件条件、教师队伍建设明显偏弱,各种专用教室不完善.应按照突出重点、注重效益的原则,集中人力、财力、物力优先解决农村学校的建设问题.

2.3 加强三级课程的管理与监督

省级教育行政部门加强对国家、地方、校本三级课程的管理与监督,统筹规划,合理安排.地方课程的内容安排上要符合城市和农村学校的实际,对相关内容进行整合,避免与其他课程内容的交叉重复.

应根据黑龙江省义务教育课程设置新情况,对《黑龙江省义务教育课程设置实验方案(试用)》(黑教基[2001]268号)进行调整,对三级课程进行梳理和归纳,合理安排教学内容和课时,使教师有据可依,以适应新课程改革的需要.

应建立地方课程的监管评估机制:

1) 教育行政部门应加大地方课程、校本课程在督导检查中的权重,以保障地方课程和校本课程的良性发展.

2) 地方课程学生学业评价分两步走,第一步:纳入综合素质评价,与中考配额硬挂钩(省里明确操作细则);第二步:条件成熟时地方课程纳入会考甚至中考.

3) 设立地方课程、校本课程专项奖励基金,对地方课程、校本课程开展好的市(地)、县(区)、学校、有突出贡献的个人进行奖励.

2.4 加强中小学教师培训基地建设

全面加强各级教师培训机构建设,尤其是县级教师培训机构建设.充分发挥县级教师培训机构的支撑作用.每县办好一个教师培训机构,在教师进修学校建制不变的前提下,采取合并、改制或“一套人马、几块牌子”等多种模式,实行教师培训与教研、教科研、电教、电大工作站等教育机构资源整合,发展成为具有多种功能、适应多种学习模式的区域性教师学习与资源中心.构建“多功能,大服务”,上通下联的教师培训基地,形成区域性的教育资源中心、信息中心、课改指导中心、教师培训中心、教育科研中心.

2.5 加强教师队伍建设

1) 把师德建设放在教师队伍建设的首位.大力宣传教师教育和教师队伍建设的方针政策、改革思路和重大部署,加强对典型经验和优秀教师的宣传.通过表彰先进、加大对边远地区高级职称指标的投放力度,提高教师待遇等措施,激励教师从教的积极性.

2) 省里有关部门根据课程改革的新变化和新需求,重新核定教师编制,设立专职地方课程、校本课程以及综合实践课等教师编制.

3) 加大培训力度,省、市、县都要制定具体的地方课程教师培训计划,并认真落实.研究探讨行之有效的培训模式,提高教师培训的实效性,可借鉴黑龙江省送教下乡的做法.

4) 在黑龙江省普通高校或师范院校增设技术教育本科或研究生专业,为地方课程教师提供源头活水.

5) 建议将地方课程、校本课程教师的继续教育纳入师资培养计划,启动“黑龙江省地方课程教师、校本课程教师继续教育工程”.

6) 要继续推进教师聘任制度和校长负责制度建设,加强教师队伍(含校长)建设的评价体系建设,促进教师合理流动,激发教师的工作热情.

2.6 加强教学资源与实验设施建设

1) 省里要制定中小学三级课程特别是地方课程实验设施配备目录,对中小学有关实验室及其设施按标准进行装备.

2) 各级教育行政部门要想方设计法为学校利用校外课程资源创设条件.

3) 省、市、县(区)三级教研部门要通力合作,配合研究部门开发出光盘和课程资源包等.

4) 建立地方课程网站,开发地方课程网络资源库.

2.7 大力开展教学研究

在教师教研方面,学校除了开展校本教研、定期进行集体的备课、教学反思之外,还可以广泛地开辟其他的形式.要强化教育科研意识,围绕新课程改革大力开展教育科研,切实解决新课程改革中的实际问题.

1) 学校层面.建立地方课程学科校本教研制度,成立学科教研组、备课组;学校领导定期深入地方课程学科教研组,指导、检查教研组活动;要求地方课程教师也要像其他学科教师一样参加学校的说课、赛课、评课等教研活动.

2) 教研层面.各级教研部门要加大对三级课程特别是地方课程的研究力度,指导一线教师更好地理解和把握教材,要定期开展形式多样、内容丰富、扎实有效的教研活动,使地方课程、校本课程教研工作常态化;积极探索区域性教研、网络教研等教研工作新方式,提高教研工作的针对性和实效性,切实解决个别学校教师数量少、个人单打独斗的问题;以课题研究带动课程建设,用教育科研引领新课程改革,推动新课程改革科学有效的发展.

2.8 成立义务教育学校标准化建设评估指导机构

根据黑龙江省“义务教育学校标准化建设标准”制定实施细则,省、市、县均成立相应的义务教育学校标准化建设评估指导机构,对所属学校进行相应的评估、指导,以确保我省义务教育学校标准化建设科学有序的进行.

2.9 提高班主任津贴标准

班主任是学生管理的主力军,在素质教育实施的过程中,既要抓好学科教学,又要管好班级,做好学生的思想工作,沟通家长和学校,工作量是科任教师的数倍,任务繁重而艰巨.黑龙江省现行班主任津贴,仍然执行1994年制定每月14元的标准,无法体现班主任的工作量,教师从事此项工作的积极性不高.建议重新核定班主任津贴标准.

The Construction of Standardized Schools for Compulsory Education

ZHAO Qing-fu
(Heilongjiang Academy of Educational Science, Haerbin, Heilongjiang 150080, China)

The major problems in the construction of standardized schools for compulsory education in Heilongjiang Province involve the follows: less understanding of the three-level course management policy, imbalance of the deployment of education resources, low pay for teachers and the teachers’ quality to be improved. The countermeasures to these problems are to strengthen the management and supervision of the three-level courses, establish county-focused guarantee system and enhance the construction of teachers.

compulsory education; school; standardized construction; countermeasure study; Heilongjiang Province

G642

A

1673-2065(2012)01-0089-04

2011-09-25

黑龙江省教育科学“十一五”规划重大课题 (ZXZD0803)

赵清福(1956-),男(满族),黑龙江兰西人,黑龙江省教育科学研究院基础教育研究所研究员,硕士生导师.

(责任编校:李建明英文校对:吴秀兰)

猜你喜欢
黑龙江省校本教研
研学农谷 产教研学
黑龙江省节能监测中心
高中地理校本课程的开发与实施——以闽江环境保护校本开发为例
赋能:教研转型中教研员的应然追求
《红楼梦》(新校本)
《红楼梦》(新校本)
点校本《史记》中的“曆”字
黑龙江省土壤污染防治实施方案
黑龙江省人民政府令
黑龙江省人民政府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