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形成性评价改革视角下研究语用失误规避意识及技能

2012-04-14 02:24张淑娟
黑龙江教育学院学报 2012年6期
关键词:恭维跨文化交际

张淑娟

在形成性评价改革视角下研究语用失误规避意识及技能

张淑娟

(黑龙江科技学院外语系,哈尔滨150027)

语用失误是造成日益频繁的跨文化交际活动失败的主要原因之一,因此引起了不少学者的关注。但当前绝大多数的相关研究都是从文化、认知等层面入手,分析语用失误成因、讨论减少语用失误的方法与途径等。鉴于此,从实际教学出发,以形成性教学评价改革为视角,提出有效、可行的方法,以期提高语用失误规避意识及技能。

语用失误;教学评价;形成性评价

引言

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交通与通讯网络的迅速发展,中国同世界的联系越来越紧密,国际交流活动日益频繁。交际者们可以说着相同的语言传递信息,但由于社会价值体系、思维方式、讲话规则等语用因素存在差异,在交流过程中常常产生语用失误,影响交际效果,甚至导致交际失败。

一、语用失误研究概况

“语用失误”这一概念最早公开出现在1983年Jenny Thomas的“Cross-cultural Pragmatic Failure”一文中,即“只要说话人所感知的话语意义与说话人意欲表达的或认为应该为听话人所感知的意义不同,这时就产生了语用失误”[1],并且Thomas将语用失误分为语用语言失误和社交语用失误。

(一)语用语言失误

语用语言失误是由于外语学习者使用的外语不符合该语言本族人的语言习惯或套用其母语的表达方式,措辞不当或误解意图等原因所引起的差错。例如:一名中国留学生去他的美国老师家做客,夸老师菜做得很好,“Sir,I didn't expect you could cook so delicious food!”这句被当成恭维语的话在那位美国老师听来却似暗示着自己笨手笨脚,让人意想不到自己可以做出美味食物。结果恭维不成,反遭误解,严重影响了交际效果。

(二)社交语用失误

而社交语用失误则更多是由于谈话双方文化背景不同、信仰不同而造成的差错,与人际关系的远近、人们的义务权利、价值观念、社会规则、社会距离、禁忌语等有关。例如,一个外教称赞他的中国学生“Your report comes out very well”,这名学生感到有些不好意思,结果就回应说“No,no,you overpraised me!It is lucky to have your help”,而在相似的情景下,英语本族者通常会说“Thanks for your compliment”或者“Thank you very much.”在中国文化里,委婉拒绝他人的恭维被认为是谦虚美德,而在跨文化交流中却很可能激化情感,因为它暗含着“恭维之人判断力很差”之意。

(三)非言语交际语用失误

Thomas对上述语用失误的“二分法”长久以来一直被国内外的学者们奉为金科玉律。但近年来,我国已有少数学者对其提出质疑[2~3],认为语用语言失误和社交语用失误都是从言语方面划定的,而在真实交际中还存在比例远远大于上述语用失误的非言语性语用失误。例如,我们常见外籍教师穿着带破洞的牛仔裤或大短裤,或者光脚穿着凉鞋,坐在课桌上,晃着双腿与同学们聊课,全无中国教师的堂堂仪表,给人感觉很随意,很不重视教学,甚至让人觉得对听课人很不尊重,此时非言语交际语用失误就产生了。

二、教学评价改革研究

语用失误是影响外语学习者语用能力的重要因素之一,但教学评价好坏对学生语言综合能力发展的影响同样不容忽视。传统英语教学往往通过一两次的考试就评定学生总体学习状况,偏于重视语言知识的长期性、终结性学习效果。因为语言学习活动是阶段性、动态性的,所以此种评价形式既难检验学生的真实水平和实际能力,又不能对教学状况做出及时反馈,严重阻碍了学生语言综合能力的发展。因此,加大形成性评价的比例既十分必要又十分紧迫。

形成性评价是指对学生学习过程进行的考核与评定。通过对学生日常学习表现、取得的进步,及在学习过程中所反映出的情感、态度等进行考察。旨在发现学生学习规律与潜力,并据此调整其学习策略与方案,激励学生努力学习,有效控制其学习过程,不断使得他们获得成就感、建立自信心,培养团队精神,最终促动其综合能力的发展。因此,对形成性评价与终结性评价的角色分配可具体如下:考核总成绩100'=形成性评价50'+终结性评价50'。形成性评价中要尽可能多地涉入能够激发学生主动思考、善于质疑、乐于探究、勤于动手、努力求知、热情参与等各种小项活动,且每一小项都占5'-10'。例如演讲,课堂讨论、辩论、角色扮演、协力作业、网络训练等活动。那么,如果学生不充分准备,不积极参与每一次布置的讨论、辩论、角色扮演等活动,无论她/他期末考试(笔试)考多好,都有可能综合成绩不及格。这样不仅可以大大减少“哑巴”英语和“聋子”英语等只学不用不良现象的发生,而且还能避免学生平时不积极,期末才努力的弊端。

三、加强语用失误考察,提高规避意识与技能

形成性评价同样是整个教学活动中的重要环节,需要能够准确反映教学质量,对语言学习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做出迅速反馈,以便能够及时调整教师与学生的授教和学习策略,为实现培养学生语言综合运用能力目标导航。因此,十分必要在形成性评价内容设置方面有意识地加入语用失误知识的考察。

在形成性评价过程中,我们可以将东西方存在典型差异的“见面打招呼”、“恭维答语”、“请客吃饭”[4~5]等常见话题布置给同学们,让他们以角色扮演,协力作业、讨论等形式在课堂上完成。经过不断地教学试验,发现同学们的表演往往都是中国式的,例如,在他们见面打招呼情景中会听见这样的对话,“Where are you going?”“I'm going to...”“Have you had your dinner?”“Yes,I have.”在称赞与回答对话中会听到“Your dress is so beautiful!”“Where,where,I bought it several years ago.”在请客人吃饭场景中最常见到的动作就是他们边说“Please eat more.”边往客人盘中夹菜,等等。

同学们完成形成性评价考察作业后,让座位上观看的其他同学指出是否有语用失误之处,然后老师再做总结性点评。比如,对于朋友或熟人见面打招呼,只要互说“Hello/Good morning(afternoon或 evening)+first name”或“Hello/Good morning(afternoon或 evening)+address+surname”之类话语就可以了。如果按中式的问候,会让对方怀疑多管闲事,有探他人隐私之嫌:“我去什么地方关你什么事啊!”或者产生“被请吃饭”的误解,如果没付诸行动,他又会觉得你有失诚信。至于恭维话语的回答更是简单,只要一句“Thank you.”就足够了,再多说也是画蛇添足。若像同学们对话中所说,操英语的人也许不会体会到你的谦虚,反而觉得在暗示自己的判断力很差。操英语的外国人尤其是美国人,比较喜欢自由、独立,所以在餐桌上他们不会给人夹菜,也不会劝酒,喜欢随意,最多说“Help yourself.”“Please feel at your home.”

经过一年多形成性评价内容设置改革,同学们挖出了大量存在而又常被忽略的语用失误素材。先由同学们自行找出语用失误问题,再经老师点评,不仅会让学生加深印象,还大大提高了其语用失误规避意识,英语交际能力有了显著提高。

结语

对形成性评价进行改革,不断渗入、加强各种典型语用失误知识的考察,可以扩大学生英语语言学习视野,使其深刻认识到对一门语言的掌握不仅仅包含语言知识,还包括更高层次的应用能力。同时,使学生频繁参与到语言应用活动中来,不仅使其建立自信心、培养团队精神,更会提高在跨文化交际中语用失误易现及语用失误规避意识,最终通过文化趋同途径将语用失误降低到最小化,使交际尽可能圆满。

[1]Thomas,J.Cross-cultural Pragmatic Failure[J].In Applied Linguistics,1983:91 -112.

[2]李元胜.跨文化非语言交际语用失误研究[J].华中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4,(2).

[3]龙翔,黎政.言语交际与非言语交际中语用失误的对比研究[J].广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2,(2).

[4]陈治安,李力,刘承宇.跨文化交际学理论与实践研究[M].重庆:重庆大学出版社,2005.

[5]何兆熊.语用学文献选读[M].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2003:534-696.

H315.9

A

1001-7836(2012)06-0154-02

10.3969/j.issn.1001 -7836.2012.06.061

2011-12-06

2009年度国家社科基金项目子课题“大学生英语能力培养I-CARE模式研究”(09BYY072)

张淑娟(1977-),女,黑龙江哈尔滨人,讲师,硕士,从事英语语言文学及英语教育学研究。

猜你喜欢
恭维跨文化交际
情景交际
超越文明冲突论:跨文化视野的理论意义
为何恭维让我们不舒服
为何恭维让我们不舒服?
石黑一雄:跨文化的写作
交际失败的认知语用阐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