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院妇幼卫生及死亡监测信息系统的研发与应用创新

2012-04-17 03:20赖仲琼廖勇彬张惠英刘俊英韩春春林海燕杜春花
中国医院 2012年11期
关键词:妇幼卫生直报子系统

■ 赖仲琼 廖勇彬 张惠英 刘俊英 叶 青 韩春春 林海燕 杜春花

妇幼卫生监测及死亡监测的信息管理,是我国卫生工作和当前医院管理十分重视的问题。我国开展妇幼卫生监测已有20多年历史,死亡监测历史更长,但监测基础数据管理一直未能走出手工操作模式,各地曾有报道建立妇幼卫生管理的信息系统,但只能作为其管理资料上报的平台,或是只能从入院登记中利用病人的身份数据,不能使大量的监测基础数据即:病人的基本信息-门诊信息-入院信息-住院信息-出院信息按需实现全程信息化管理。这样,对监测方法学上的改革与创新研究,就成了紧迫的课题。2009年1月,我院在医院数字化开发与建设研究成果的基础上,开展建立在电子病案系统基础上的妇幼卫生及死亡监测基础数据信息化的研究,至2010年7月建成具有创新特色的监测数据信息化应用系统,共9个子系统。经过2年多运行,收到显著成效。下面介绍我院的经验与做法。

1 搭建监测系统架构

1.1 设定开发内容

该系统根据我国现行妇幼卫生监测工作手册和广东省死亡监测的各项指标规范要求,研发建立在电子病案系统基础上的医院妇幼卫生及死亡监测基础数据信息化系统。包括9个子系统:(1)死亡医学证明书自动生成子系统;(2)围产儿及儿童死亡报告子系统;(3)出生缺陷监测登记子系统;(4)育龄妇女死亡登记子系统;(5)孕产妇死亡监测子系统;(6)14周以上终止妊娠记录子系统;(7)计划生育三术(人流、上环、取环)管理子系统;(8)婴儿出生花名册子系统;(9)爱婴服务管理子系统。要求各管理子系统的信息实现与临床医疗信息资源共享,从而构建临床医疗-妇幼卫生监测-死亡监测一体化的信息管理系统。在此基础上建立能与中国疾病预防控制系统及妇幼卫生信息直报系统之间的直报连接。

1.2 设定重点解决技术关键问题

首先,确定监测项目和范围,实现自动识别监测对象、提取整合其监测资料功能。第二是电子病历首页、分娩婴儿记录表等,要建立适应要求而又符合管理规范的字段,以利于信息的获取和共享;第三是孕产妇死亡报告的时限性很强,系统要设置督促和提示功能;第四是重点解决CA认证签名和电子印章的法律效力问题;第五是解决连接中国疾病预防控制系统及妇幼卫生信息直报系统相关接口问题。第六是系统要有“网卡”功能,即对相应数据填写错漏的提示和逻辑识别功能。

设计监测资料生成、审核、利用流程(见图1)。

图1 妇幼卫生监测及死亡监测资料生成、审核、利用流程图

2 实现系统功能

按照以上架构思路进行开发建设,监测系统实现了以下八大功能:

2.1 数据采集与共享功能

录入界面是报告卡的形式(死亡监测是以死亡医学证明书的形式),医生输入住院号后,便可从电子病案系统中读取患者的基本信息,疾病诊断、治疗信息或死因诊断信息到卡片相应的空格中,只有极个别特殊数据由医生补充填写。出生缺陷卡中的出生缺陷诊断能连接主要出生缺陷病名,选择出生缺陷后,其疾病分类诊断和代码可以自动填充到相应表格中,系统已设置有出生缺陷疾病名称和代码。

2.2 数据审核功能

系统可以审核出明显的逻辑错误。妇幼监测卡片或死亡医学证明书内容填写不全或逻辑错误时便发出警告提示,待填写无误、无漏项后方可自动保存。

2.3 网上实时监控功能

通过“综合查询系统”随时查阅全院住院死亡病例(含围产儿死亡、死胎、死产病例),以确定监测范围的住院死亡病例有否漏报。此外,系统还建立了门急诊电子日志的“查询系统”,可对门诊、急诊等监测范围内的死亡病例进行查漏,及时将漏报情况反馈到相关科室,从而实现及时、准确、全面收集医院范围内的死亡监测资料。如发现孕产妇死亡信息时,系统及时发出督促和提醒上报的界面。

2.4 数据管理和服务功能

可以从系统中提取、上报、统计、综合分析数据(各字段的汇总)作为统计报表的数据来源,并可以以EXCEL的格式输出。

2.5 用户管理功能

该功能可以进行编辑、新增及权限的设定。

2.6 数据的输出打印功能

报告卡或死亡医学证明书审核完成后可以统一以卡片的格式或死亡医学证明书格式输出打印。汇总的报表数据可以以报表的格式输出打印。各类传输并录入的死亡院内评审内容,也可以以报告文本的格式打印上报。

2.7 数据网络直报功能

根据需要,可将各项妇幼卫生监测数据直接导入省妇幼卫生信息管理直报系统,将死亡监测数据直报省、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实现网络直报功能。

2.8 无纸化管理功能

所有监测资料均可CA认证签名或电子印章,保证其法律效力,使监测资料得以实现无纸化管理。

3 效果评价

该监测系统以其科学、先进、创新等优势,突破了医院长期以来传统的监测管理模式。目前,已在广东省内8家市或县妇幼保健院、综合医院推广应用。

3.1 实现科学化管理

随着我国妇幼卫生监测及死亡监测工作的不断深入开展,对监测技术、质量、效率都提出了更高要求。该系统的研发与应用创新,正适应了监测工作不断发展的需要。监测系统做到所有监测资料来源正确,反映客观真实,而整个监测管理也形成了主动控制的管理模式,真正实现了科学化管理。

3.2 实现现代化管理

从手工操作到数字化管理,这是一个质的飞跃。该系统运行稳定,从监测资料的形成、审核到利用过程,均具有节约资源、优质高效、网络传输、快捷方便、资料完整、实用性高等现代先进科技特色。根据统计数据显示,监测资料平均耗时(分),死亡监测资料:信息化前为18分,信息化后为5分,信息化后耗时下降260%;妇幼卫生监测资料:信息化前为6.3分,信息化后为2.7分,信息化后耗时下降133.3%;两项监测统计学t检验P值均<0.001,前后差异非常显著。该系统除明显提高监测效率外,更为建立与中国疾病预防控制系统及妇幼卫生信息直报系统之间的连接提供了理想的接口。

3.3 实现规范化管理

该系统彻底解决了监测数据的错报、漏报、重报现象,医院所有监测对象均纳入规范报告范围。尤其对死亡医学证明书的管理抓得更严,利用系统实行编号监控管理,杜绝过去可作假的较乱现象。系统使用后与使用前比较,临床填写错误率下降23.16%,漏报率、重报率均为零,统计学χ2检验P值均<0.001,有非常显著的统计学差异,即基础数据信息化能大大提高监测资料质量。

基于电子病案系统基础上的医院妇幼卫生监测及死亡监测基础数据信息化管理是我院新创。它的重大意义在于真正体现到在减少人力的情况下,实现监测资料的零错报、零迟报、零漏报、零重报,填写项目错误率也大幅下降,为上级卫生行政部门的科学决策提供及时、准确的依据。其创新性、科学性、先进性和规范化已为广大医院的妇幼卫生监测及死亡监测探索了一条崭新的管理路径。

[1]赖仲琼,张惠英,刘俊英,等.妇幼卫生与死亡监测基础数据信息化管理[J].现代医院,2012,10(10):1-2.

[2]黄素丹,张德仁,张秀英.基于HIS的医院预防保健信息一体化管理系统[J].中国医院,2008,12(1):75-78.

[3]王飞,薛满全,孙铭.关于妇幼卫生监测工作网络化管理的设想[J].现代医院管理,2007,10(5):15-17.

赖仲琼:广东省江门市中心医院信息科主任技师。

E-mail:laizhongqiong@21cn.com

猜你喜欢
妇幼卫生直报子系统
不对中转子系统耦合动力学特性研究
流动的希望:新中国早期的妇幼卫生工作队
GSM-R基站子系统同步方案研究
试论妇幼卫生统计监测漏报原因及对策
岚山区2018年死因网络直报工作报告
浅议新中国成立初期中共领导下的妇幼卫生工作
驼峰测长设备在线监测子系统的设计与应用
浅析新形势下如何做好卫生计生统计直报工作
动车段(所)控制集中仿真测试平台中TDCS/CTC仿真子系统的研究
江西省抚州市2012年非结核病防治机构网络直报肺结核患者转诊追踪情况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