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馆学科IC实践对医院科研产出的影响

2012-04-17 03:19崔春玲王丽丽刘培波
中国医院 2012年11期
关键词:馆员我院论文

■ 崔春玲 王丽丽 刘培波

科研信息是科技创新的源动力,医院图书馆是医护人员获取科研信息的主要途径。目前国内医院图书馆普遍存在的经费紧张、信息资源匮乏、馆员知识老化等问题严重制约了医学科研的创新与发展,阻碍了医院科研创新能力的提高和学科建设的发展。信息共享空间(Information Commons,IC)是一种通过对图书馆的空间、资源和服务进行优化整合以达到为用户提供一站式服务的新的信息服务模式。将IC与学科化服务结合起来,“以用户需求为中心和学科化服务”的理念作指导,按照学科、专业整合图书馆空间、资源、服务,提供全力支持用户学习、教育、研究的环境并辅以学科馆员服务形式融入用户整个学习、研究过程,以解决用户实际具体问题为最终目标而提供的专业化、个性化的增值服务模式,可称之学科信息共享空间(简称学科IC)。我院图书馆以“医院学科信息共享空间构建与实践的研究”为题对医院图书馆学科IC建设与实践进行了深入研究,将先进的学科IC理念引入医院图书馆,有效提升了医院科研信息保障能力,提升了医护人员信息素养,促进了医院科研创新能力和医学诊疗技术的提高。

1 医院图书馆学科IC的构建与实践

构建学科IC要求将IC的空间、资源、服务与学科信息服务有机整合在一起,实现IC与学科服务的无缝集成,确保学科建设、教学、科研服务宗旨的实现。根据目前IC服务和学科化服务已经取得的成功经验,医院图书馆有必要将IC与学科服务结合起来,创建面向不同学科专业人员的更为专业化、细致化的学科IC服务。为此,我院图书馆在学科IC建设方面进行了初步的实践探索,取得了较好的成效。

首先,围绕医院重点学科建设,确立了以用户需求为中心,学科IC为载体,学科馆员为龙头,学科服务为基本模式的工作思路。其次,提出了建立面向医院各科室、课题组和个人的不同层次的学科单元,以个性化、学科化、知识化服务为手段,以提升用户获取与利用能力为目标,为自主学习、科学研究、临床疑难提供强有力的信息保障,形成藏、借、阅、检索、咨询、导读、下载、传递、推送等一体化服务模式的学科IC工作流程。最后,制定了具体的图书馆学科IC建设实施规划:(1)对学科信息资源进行优化和整合。主要是完善现有馆藏结构,减少纸质文献数量,增加光盘数据库、电子图书、电子期刊等电子资源种类,建立多渠道的馆际互借和资源共享,合理开发网络学科资源,逐步形成纸质资源保证重点、电子资源覆盖全面、馆际互借查漏补缺的三级信息资源保障体系。(2)加强空间及相应软硬件配备建设。空间建设包括物理空间和虚拟空间建设。物理空间的建设是在现有的图书馆阅览室、电子阅览室以及临床医生办公室的基础上,进一步完善其网络设施和软硬件设备,并配备专人管理。虚拟空间的建设主要是加强学科信息服务平台的开发和学科信息门户的建设。(3)队伍建设。建立由学科专家、学科馆员和技术人员组成的学科信息服务专业队伍,进行多方位、人性化的信息服务,以确保整个学科IC良好运行。同时创建了学科联系人,以方便图书馆与临床医护人员的信息沟通。

2 医院近6年科研产出情况统计分析

科研论文的发表和科研成果立项与获奖情况在一定程度上体现了一个机构或部门的学术水平和科研创新能力。自我院图书馆开展学科IC服务以来,我院的期刊论文发表情况、论文被SCIE和MEDLINE收录情况以及科研立项、成果奖励等各方面都有了质的飞跃。因此,我们对2005-2010年烟台毓璜顶医院发表论文和获奖成果进行统计分析,以便有效评价图书馆文献信息保障能力和信息服务能力。

2.1 国内期刊论文发表情况分析

以“作者单位=毓璜顶医院”为检索词在CBM数据库中检索2005-2010年我院在国内期刊发表的论文,同时参考本院科研处论文统计数据,近6年我院国内期刊论文发表统计数据见表1和图1。由表1可以看出我院2005-2010年的论文数量不太稳定,没有呈直线上升趋势,但是核心期刊的发文率自2006年以后比较稳定,一直保持在占当年发表论文量的54.4%以上。特别是中华级期刊的发文率,通过图1可以看出自2005年以后是稳步增长的,一直处于较高的水平,这说明我院发表的论文在数量方面虽然没有大的提高,但是在论文质量方面却有明显提高。

2.2 论文被SCIE和MEDLINE收录情况

以“作者单位=毓璜顶医院”为检索词分别在PubMed数据库和SCIE数据库中检索我院在2005-2010年分别被其收录的文献数量,发现我院被MEDLINE和SCIE收录的论文数量自2006年以来也有较大的提高,尤其是SCIE收录的论文数量在2008年和2010年同时达到最高峰为20篇,见表2。

2.3 各级项目成果和计划项目申报及获奖情况

据医院科研处统计,2005-2010年的计划项目和成果奖励统计数据见表3、表4。由表3可见,我院2005-2010年成果奖励共150项,除了2009年较2008年稍稍有点降低以外,其余每年都在不断增长,特别是2010年达到最高峰42项,增长速度很快。由表4可见,2005-2010年我院申请到的各级计划项目共212项,2008年最多为51项,较2007年增加了15项,2009和2010年这两年比较稳定,平均每年40余项。

综合上述分析,我们认为医院科研产出在近几年有了质的飞跃。这一方面是由于医院近几年制定了一系列科研奖励政策,如获奖成果奖励、论文被国外数据库收录奖励以及中华级论文奖励等相关政策,在很大程度上鼓励科室科研创新,鼓励科研人员向高精尖成果努力,鼓励医护人员向核心期刊尤其是国外医学期刊投稿。另一方面,医院图书馆近几年不断创新,结合医院学科建设和科研创新需求,开展学科信息共享空间建设与服务工作,整合馆藏资源,拓展学科信息服务领域,开展读者信息素养培训,有效提高了图书馆信息保障能力和医护人员的信息素养,提升了医院科研产出能力。

表1 2005-2010年我院发表国内期刊论文情况

图1 2005-2010年我院发表中华级论文情况

表2 我院2005-2010年论文被SCIE和MEDLINE收录情况

表3 我院2005-2010年获得各级成果奖励情况

3 医院图书馆学科IC建设实践在科研创新中的作用与意义

科研信息保障是科研创新的先决条件,医院图书馆在医院科研创新和重点学科建设中起着重要的信息保障作用。

3.1 基于IC的信息资源建设是科研创新的信息保障

图书馆是医院医、教、研、管的重要信息保障源。加强医院图书馆的信息资源建设,为科研人员提供信息保障,是保证高水平科研产出的巨大后盾。我院图书馆的三级信息资源保障体系,最大程度地满足了临床的信息需求,特别是我院引进的《Medline》、《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CBMDisc)》、《中国医院知识仓库(CHKD)》、《万方数据医药信息系统》、《OIVD LWW》等文摘和全文数据库以及NSTL馆际互借系统,大大增加了馆藏资源的数量,提高了文献保障率,满足了临床日渐增长的信息需求,尤其是外文文献的需求。而且我院图书馆紧紧围绕重点学科建设,根据技术发展方向,建成了以组织器官移植、腔镜微创手术、介入诊疗项目和内镜下治疗为主要内容的四大品牌技术学科知识库,使我院的重点学科医护人员能够及时获取相关的医学信息。目前,作为一家地市级医院,我院拥有省级特色学科10个,市级重点学科12个,其中泌尿外科、消化内科、耳鼻咽喉科、心血管内科这四个重点学科的发展达到了国内领先水平。

表4 2005-2010年获得各级计划项目统计表

3.2 学科信息服务是科研创新和学科建设的有力支撑

从医院近6年的科研产出情况看出,我院学术论文发表、成果奖励、计划项目等在数量、质量上都有较大的提高,这与图书馆优质的学科信息服务是密不可分的。首先,针对科研工作开展了科研立项情报支持服务。为科研立项、查新、成果报奖提供检索服务和定题跟踪服务,为读者提供论文被SCI、MEDLINE等数据库收录情况服务,为医护人员提供论文被引用情况查询服务,为投稿者开展SCI专项服务,协助作者做投稿前期刊评估等一系列学科信息服务,促进了我院高质量的科研产出。其次,针对临床医疗工作开展了临床医疗情报支持服务。建立了“学科带头人”以及“重点学科带头人”档案,对他们的专业名称、学科设置、研究方向、文献需求情况、联系电话、E-mail等进行登记备案,随时掌握和了解他们的学科建设、立项课题和专业研究等方面的进展情况。利用OVID数据库MY ACCUNT等一些数据库的定制推送服务定期以邮件方式主动推送反映国内外该学科最新动态的专题书目资料和相关信息,使有效信息不失时机地实现其最佳价值,为学科带头人顺利地、高质量地完成所承担的教学、科研任务提供信息保障。统计发现,我院在国内外发表的论文和各级项目获奖的人员中,学科带头人的比例高达98%,这充分说明了学科带头人是科研工作的中坚力量,图书馆的学科IC服务也使得他们从事临床、教学以及科研工作更加快捷、方便。此外,学科信息服务在医院管理中的作用也不可忽视,我院图书馆还充分利用文献资源优势为院领导科学决策提供情报支持服务。

3.3 学科IC服务队伍是科研信息保障和学科信息推送的重要基础

在完善医院图书馆学科信息资源的同时,图书馆更需要一批业务精湛的馆员,协助各科室进行科研工作,将自己运用信息资源的能力和临床医务人员的临床经验结合起来,促进高质量科研成果的产出。为此,我院图书馆非常注重馆员业务素养的提升。一方面选派业务能力强的馆员参加各种培训班、研讨会以及到上级图书馆进修学习,提升业务素养;另一方面,邀请专家到馆里进行学术报告讲座并指导工作。此外,馆内还定期举办业务读书会活动,加强馆员之间的沟通,共同提升业务素养,为医、教、研提供更全面的学科信息服务,从而打造了一支由学科专家、学科馆员、技术人员构成的高素质、多样化、综合服务能力强的学科IC服务团队。

3.4 信息素养培训是提升科研人员信息利用能力的有效途径

为提升科研人员信息利用能力,我院图书馆开展了内容丰富、层次多样的读者培训工作,包括检索技能培训课程、数据库的介绍及使用课程、期刊级别划分和投稿指南课程、如何向SCI投稿课程等培训讲座,得到了全院职工的一致好评。特别是我馆采取的馆员走进科室,为某一科室及某一课题组提供有针对性的信息资源的介绍和文献检索技巧的培训,极大地调动了年轻医生积极参与科研的意识,这种个性化的信息培训模式也获得了读者的广泛认可,医务人员利用数据库的热情日益高涨。另外,近几年我们建立了院内网的网络学习知识库,将培训课件、数据库介绍以及多媒体教学课件以网络课堂的方式挂到网上,用户可以根据自身情况随时随地选择自己需要或感兴趣的内容学习。这些培训工作的开展,有效地提升了我院医护人员的信息检索与利用能力,提高了医院整体科研创新能力。

在信息化、网络化的背景下,以读者为本,以学科为龙头,在医院图书馆实行基于学科IC的管理模式,通过网络形式为科研用户提供主动化、专业化、个性化服务,可以真正实现为读者提供多层次、全方位、网络化、一站式、定题式服务,确保科研人员少走弯路,取得高质量的科研成果。使医院图书馆真正成为医学信息传递的重要场所、医护人员更新知识的重要课堂、获得临床诊疗证据的重要途径。

[1]张士靖,杜建.基于实证研究的区域医院图书馆资源共享模式探析[J].情报杂志,2009,28(10):175-177.

[2]张秀华,张晓青,赵伟.国外Information Commons理论与建设实践发展研究[J].情报科学,2008,26(8):1264-1268.

[3]龙莉艳,张桂云,张磊.研究型医院信息共享空间的建设[J].解放军医院管理杂志,2007,14(2):104-105.

[4]刘晓霞,杜慧平.IC的学科化服务探索-以上海师范大学信息共享空间为例[J].图书馆杂志,2008,27(8):38-40.

[5]王丽丽,于国平,郝晓京,等.医院图书馆SIC建设实践研究[J].医学信息学杂志,2011,32(2):76-79,90.

王丽丽:烟台毓璜顶医院图书馆馆长,副研究馆员。

E-mail:liliw1969@126.com

猜你喜欢
馆员我院论文
我院师生参加“天津市2022新年音乐会”
我院隆重举行2020届毕业典礼
高校图书馆义务馆员教育工作的实践探索*
青海省人民政府关于转聘谢承华、斗尕馆员为荣誉馆员的决定
青海省人民政府关于转聘谢佐等3位馆员为荣誉馆员的决定 青政〔2017〕32号
我院跻身全国高校就业50强
下期论文摘要预登
下期论文摘要预登
下期论文摘要预登
2013年5—12月最佳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