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学案”中“过程与方法”目标的实现初探

2012-04-20 05:03余世亮
新校园·中旬刊 2012年2期
关键词:过程与方法导学案目标

余世亮

摘 要:随着新课程改革的展开,广大教师的实践和探索助推了课改的深入和发展,本文是作者在“导学案”教学模式的实践中,对化学课程三维目标特别是“过程与方法”目标实现的一点探索。

關键词:导学案;过程与方法;目标

传统教学重教师的教,新课程则重学生的学,新课程关注的核心是学生的发展。传统的教学目标主要是学生掌握知识技能目标,而新课程标志性的目标则是“过程与方法”目标。为了落实这一变革,出现了许多教学模式。目前,许多学校正在推广使用的“导学案”教学模式就在落实“过程与方法”目标有其独特优势。

一、“导学案”与“过程与方法”目标含义

“导学案”是以研究学生、研究学情、研究学法为基础,变教学目标为学习目标,通过“服务于学”让学生“会学”和“创学”,是变传统的教师课堂为学生学习课堂,变传统的“惟教”为“惟学”、“惟师”为“惟生”的一种新的教学模式。把学习还给学生,让学生亲历知识形成过程,通过找方法,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实现“过程与方法”目标。

新课标三维目标中的“过程与方法”目标是指:让学生了解学科知识形成过程,亲历探究知识的过程,学会发现问题、思考问题、解决问题的方法,强调的是学会学习,形成创新能力。

二、“导学案”中“过程与方法”目标的制定

“导学案”的“导”是引导,“学”是目的,“案”是设计,教师通过“学案”来引导学生的“学”。教师要准确理解并能在“导学案”中准确表述“过程与方法”目标的要素。

首先,目标的主体是学生而不是教师,所以“案”的设计主体对象是学生,要通过“案”的设计“带着学生走向知识”,通过“案”指导学生学习方法,授之以“渔”而不是“鱼”。

其次,在“案”的设计中关注学生的体验与感悟、探究与实践、合作与交流。所以,在表述中的相关动词有感受、尝试、观察、讨论、寻找、解决等。

第三,在“案”的设计中“过程与方法”目标要有层次。如,第一层设过程的活动,让学生从中建立感性认识,获得“经历”;第二层,通过经历解释知识的形成,让学生体验知识应用;第三层是探索用知识解决问题的方法。

三、在“导学案”中“过程与方法”目标的实现

“导学”关注的是学生的“学”,也就是学生“学的过程”,用“导学”实现“过程与方法”目标有其先天优势。

1.精心设计的“案”,“导”学生走进“过程”,探索“方法”

“导学案”是一种工具和手段,教师在备课过程中通过自己对课程目标和教材的理解,多个教师合作研究(学科组活动),加上自己对学生的了解,精心编制“学案”,巧妙设计问题或实验,让学生在经历—体验—探索过程中,逐步深入,在发现问题、探索和解决问题的过程中使知识结构得以建构和完善,掌握知识发生和发展的过程,从而实现“过程与方法”目标。

如高中化学《乙烯》一课“导学案”的问题设计:

(1)通过实验观察到哪些现象?

(2)与烷烃对比,本实验的生成物的性质有哪些相同点和不同点?

(3)生成的气体是烷烃吗?探索产物的结构特点。

学生通过“学案”带着这些问题有目的地去做实验——体验,通过实验的感性活动获得探索知识的“经历”,再通过问题2引发思考,问题3的探索解决问题,这三个问题贯穿始终,层层上升,用三个问题与过程目标的三个层次对应,结合学生展示、讨论和点评,让学生自主课堂,还课堂给学生学,老师则通过“导学案”导演课堂,让学生成为课堂的主角。

2.创设情境,点燃学生经历“过程”的激情

教师自身对知识的发生、发展和应用虽然非常清楚,但如何让学生走进这一过程呢?这就要看老师在“导学案”中如何创设情境了。创设一定的气氛和背景,让学生自然地走进去并开始思考,这就要求教师研究并了解学生,创设学生熟悉并感兴趣的情境和背景,同时还要对大多数同学有一定的挑战性,能激发学生思考和探索。在这方面,随着各种现代教学设备和技术广泛应用,广大教师已积累了丰富的经验。

四、在“导学案”落实“过程与方法”目标应注意的问题

首先,“导学案”在教学目标的实施中,教师是主导,把握方向,但不是主演,要让学生进入“过程”,要让学生进入情境“主演”。

其次,教师在过程中要根据实际情况适当调控“过程”目标,使目标更适合学生。课堂教学的三维目标是一个整体,把“知识与技能”目标融入到“过程与方法”目标实现过程中。

总之,课堂教学目标是课堂教学的灵魂,制定科学合理的三维目标,并用科学的方法和手段去实现,是提高课堂教学水平和教学质量的关键,本文只是对实践“导学案”教学模式的一点探索,还有待更深入研究和学习,在实践中不断总结和反思。

参考文献:

普通高中化学课程标准(实验)[S].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3.

猜你喜欢
过程与方法导学案目标
准确理解落实新课程三维目标之“过程与方法”
农村初中数学探究式教学过程与方法之我见
撑一支竹篙 向更深处漫溯
浅谈如何提高导学案在初中数学教学中的实效性
构建优质高中数学课堂,实现活力教学
关于全班同读一本课外书的阅读评价
高中历史教学“过程与方法”目标的实现探究
新目标七年级(下)Unit 3练习(一)
新目标七年级(下)Unit 4练习(一)
(新目标)七年级下Unit 1练习(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