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历史文化在景观设计中的正确表用

2012-06-14 01:28凌利平
山西建筑 2012年5期
关键词:水景特质北极

凌利平

北极阁广场以北极阁(山)为名,2002年开始,南京市将建设北极阁风貌区列为老城整治的重点工程。希望由此提升城市文化形象,北极阁被作为城市重点文化广场进行设计,目标是建设成为城市的标志性文化广场。然而在浓郁的文化背景中,历史文化的特质的不明确,以及景观元素中历史文化的不彻底不适当的运用,影响了基地的表达,历史得不到充分体现,使得北极阁广场的建设没有达到预计的文化效果。

1 文化背景及特质

文化特质是文化组成的最小单位,是景观人文空间特色塑造的基本要素。独特的历史背景使北极阁积淀了深厚的历史文化内涵,作为在南京这样一个有着丰富历史文化背景的城市中所存在的景点,北极阁必定会背负上南京的历史,六朝的文化,而忽略了北极阁自身也有着其独特而深厚的历史文化内涵。北极阁的气象历史源远流长,早在南北朝时期,北极阁便建有“灵台候楼”,用来观天测候;明,洪武年间,又建造了“观象台”,又名“钦天台”,既观气象又观天象;清,康熙二十三年(1684)玄烨南巡,登山眺望后,在此题了“旷观”二字。北极阁的气象观星史以及由此而衍生出的其独特的文化,便是北极阁自身所特有的文化特质。

2 现状对比与分析

2.1 文化小品的主题选择

位于下沉广场之中的雕塑文化墙,是体现整个北极阁广场历史文化内涵的主体景观,文化氛围以此为中心展开。此景主要由瀑布及文化墙构成,文化墙依托于仿自然山体的岩面雕塑,设计的初衷是将其打造成整个文化广场的点睛之笔,以突出“金陵悠久历史、深厚文化内涵、灿烂的六朝艺术”为宗旨,所以浮雕墙上附有大量六朝时期的雕刻、砖墓壁面、浮雕、书法碑帖等,依附着山体走势“浓缩”于文化墙之上,然而这些历史痕迹却没有起到明显的文化表达效果,由于内容多而杂乱导致主次关系不明确,主题不突出,北极阁所特有的古代观星及气象文化更是被淹没其中而无法得到强调,导致失去了景观文化特质。加上文化墙的建造在材质运用上使用了人造手法,从而使墙体与自然山体的背景产生了脱节,更加削弱了整个景观应有的效果。

作为一个表达人文历史背景的景观节点,首先,就是要突出基地的文化特质,而不是泛泛的引用区域环境所固有的相同的文化背景。凸显历史文化特质,才能鲜明的表现基地文化,使景观具有特殊性。

杭州西湖风景区的涌金段景观,恰好能说明凸显文化特质的重要性。涌金门为古代杭州西城门之一,因传说此处为西湖中金牛涌现之地,唐景福二年,故在此处开城门,命名为涌金门。在涌金广场的设计中,以唐风纹样为主要装饰纹样,而广场西侧的湖面中更设有“金牛出水”雕塑,诉说着基地的故事。

西湖涌金段景观的设计,在古杭州众多的历史典故及文化底蕴中,只提取了与景观节点所关联的文化特质加以刻画,生动的表现了基地的历史文化内涵,特征明显,内容丰富,使得景观点有了特殊的内容和含义。

2.2 水景与历史文化的融合

北极阁广场亲水平台处的水景安排,以一种现代的、西方的姿态摆放于古韵浓厚的历史文化前,东西方的碰撞,古代与现代的碰撞,未能找到平衡两者的契合点,生硬的衔接大大削弱了场地的历史文化氛围。

水是景观设计中不可缺少的元素之一,而符合文化特质的水景,为营造景观氛围起到了重要的作用。如西湖涌金段水景设计,无论是在材质的运用上还是在小品的处理上都运用到了历史文化元素,厚重朴实的天然石材,自然的植物,古韵浓厚的石桥不但使文化的主题在景观中得到了延续,还成功的烘托了景观环境的历史文化氛围。而自然式的水景处理,更符合了中国古代的造园艺术的标准。

从北极阁广场景观的下沉广场开始向外扩展,可以看做是从古代文化朝向现代的朝气的年代的跨越和融合。但是在两种文化的交接以及融合上,却没有得到融洽温和的效果。古代文化的氛围不够浓重,现代的商业亦缺乏特点。一味的套用西方的设计手法,而没有思考中国文化在现代设计中应如何得到很好的应用,从古代中国文化,逐渐演变到古文化在现代的运用,才是真正的历史演变。

如图1所示,长方形喷水池是西方园林的典型产物,应用到这个以六朝古文化为主题的广场中,是否显得有些不合适。

图1 西式园林的几何形水池

那么怎样才能使现代水景设计富有历史的意味而又与现代环境相融合,怎样来寻找两者的契合,在对材质的运用上和对文化的理解上是非常至关重要的。

杭州国际名品街位于风景秀丽的西子湖畔,与杭州最繁华的商业地带延安路的交接处,而入驻名品街的多为国际顶级品牌,在这样一个古今交汇,中西合并的环境中,却没有一丝的不和谐。在西湖风景区的大文化背景下,中国的古文化与现代的商业气息和谐交汇。现代材质的古典运用以及古代材质的现代运用,起到了很大的作用,使得文化特质这条主轴线在材质上得到贯穿,以细小部位烘托大气氛。

图2 西湖国际名品街水景

图2为杭州西湖国际名品街内的一处水景,设计中体现的也是西方几何式的水景造景方式,然而,与北极阁水景图列相比较,却因为材质的迥异而产生了不同的效果。在西式现代的造景模式中,柔和的运用进了中国古代材质以及中国古典园林材质,古典材质在现代设计手法中的运用,两者相得益彰,使得设计在周围环境中,营造现代商业气氛的同时,又不失古韵。

2.3 铺装手法的历史表达

古法铺装对于历史文化氛围的烘托起到非常重要的作用。而在铺装中加入能够体现基地历史文化特征的标志性纹样或者文字,对景观历史环境的形成能起到很大帮助。

北极阁广场铺装材质主要使用了水泥砖以及少量的花岗岩,以现代西方的手法加以布置,显得过于粗糙而且随意,无论是主题还是表达,都没有追随“文化”二字展开,材质的选择,铺装的手法,都与历史主体所不协调。虽然有极少的梅花图案出现在铺装中,但是对整个铺装所形成的大气候并没有很大的改善作用,铺装色调跟景观环境也并非很融洽。梅花成为南京市的市花,是在新中国建立之后,并不能够体现出北极阁本生所固有的古代历史文化特征。

杭州西湖风景区的道路系统中,为了烘托环境氛围,所有的铺装都采用天然石材,并且融合古典园林铺装手法,尤其使用了古杭州所特有的道路结构,即路面呈拱形两边各有排水沟的道路形式,并在铺装中大量加入代表性图案及文字,充分显示了景区浓厚的历史文化底蕴,古味十足。北极阁完全可以在铺装等细节上抓住历史文化特征加以表现。

历史文化特质的表达要贯穿到设计的每一个细节之中,从各个景观元素中体现所要表达的同一个文化和同一思想,小到铺地形式,大到景观雕塑,这样才能营造出设计者想要达到的氛围,达到景观效果。

3 反思

北极阁历史文化浓郁,然而在设计中却没有抓住特质,基地文化被地域文化所覆盖。北极阁可以将观星及气象史中的特殊地位,以及康熙帝所提“旷观”二字,为整个景观设计的主轴线,以此展开设计。其次,从细节上贯穿文化特征,如在铺装以及小品设计中的文化元素的运用,来烘托历史氛围。

在历史文化背景浓郁的城市景观设计中,如何抓住文化特点,并加以表现,对一个设计的成败起到关键的作用,在景观设计行业高度发展的今天,我们需要的不再是盲目的追从西方的现代的设计,而是在设计中体现我们固有的,几千年的历史文化。抓住文化特征,并且正确运用到设计的各个细节中,是作为一个好的景观设计作品的必要条件。

[1]余开亮.六朝园林美学[M].重庆:重庆出版社,2007.

[2]王向荣,林 箐.西方现代景观设计的理论与实践[M].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2.

[3]俞孔坚.景观:文化、生态与感知[M].北京:科学出版社,2000.

[4]刘滨谊.现代景观规划设计[M].南京:东南大学出版社,2003.

[5]迈克·克朗.文化地理学[M].南京:南京大学出版社,2003.

猜你喜欢
水景特质北极
天音水景
天音水景
天音水景
天音水景
文人的心理探索之“痴颠狂怪”特质
北极有个“放屁湖”
北极兔乖乖,唱起歌来
北极
论马克思主义的整体性特质
抓住特质,教出说明文的个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