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津大学青年湖滨水空间行为分析

2012-06-14 01:28周增现罗杰威
山西建筑 2012年5期
关键词:场所空间区域

周增现 罗杰威

在空间设计中人们大多关注的是作为一种视知觉存在的空间,而从社会学角度及行为、时间方面着手的研究则很少,自行为场所理论建立以来,体验美学作为以人为本的特质要求对建筑学经典的形式美学进行了有益的补充。本文以行为场所理论为出发点,从空间序列、行为模式、时间活动分布、空间行为变量等方面对天津大学青年湖滨水空间进行分析,希望藉此引发更多思考,为最大限度地激发空间设计的内部潜能提供有益的帮助。

1 行为场所理论

行为场所理论是行为科学在环境及外部空间设计中取得的重要进展之一,是心理学家巴克等人建立的概念。行为场所理论开创了一种新的研究方法——通过对日常行为场景的系统观察和行为抽样分析来研究生态环境中的行为现象。这种以使用者为出发点的建筑审美研究——“体验美学”,是对建筑学经典的“形式美学”的重要补充。

2 天津大学青年湖行为场所理论分析

青年湖边界作为天津大学极富生命力的娱乐休闲滨水空间,承载着形形色色的行为,空间富有生命力富有人情味的关键在于调动人们去参与,通过组成其周围限定表面的各要素向空间使用者传达不同的情感信息。

为方便分析,按照区域的空间特性对青年湖滨水空间进行分类,六个放大的小节点依次将路径空间分为A~F六个区域,它们之间互相串联转折,引导人们行为并在其编排下成为一系列序列空间(见图1)。

图1 青年湖滨水空间分区示意图

2.1 空间序列分析

青年湖滨水空间的序列空间可划分为前导、发展、高潮和结尾四个部分,人们在这种序列空间中可以感受到空间的变幻、收放、对比、延续、烘托等乐趣。从刻有青年湖的雕塑为标志的入口空间开始,依次经过小节点、小花园、小广场、花架、活动中心,再回到入口空间,构成完整的序列意象。至于哪儿是前导、发展,哪儿是高潮、结尾也不一定是一一对应,对于青年湖滨水空间来说,任何一个可接近的入口都可以重新形成一个新的序列空间。

序列空间中,可借鉴电影文学剧作的一些方法,探讨空间情节创作的方法与可能途径。如对光、声、水的编排及蒙太奇剪辑手法的运用来控制空间中的起承转合关键点,来创造体验主题的场景。A~F路径区域不同的空间特性激发不同的行为和心理感受,其产生的意味也因情况而异,比如,靠近入口空间的人流量大的A区域被设计为极具开放性的趣味空间。C区域靠近小广场,空间尺度灵活,因此吸引较多的人来驻足休憩,属于交往性较强的空间。其他区域特性如图2所示。

图2 青年湖边界空间序列分析

着重考察空间中的情节因子与策略,而不是只关注空间形态尺度等等物理因子,目的是引导设计师从生活体验中发现灵感,通过一系列令人惊讶的,谜底揭开式的编排手法,创造一种共生的空间秩序和一种有感染力的场所。

2.2 步行行为模式分析

人的流动类型可分为四类(见表1):F1——目的性较强的移动;F2——非目的性随意移动的人流;F3——移动过程即为目的的人流;F4——停滞状态的人流。

表1 步行行为模式分析表

目的性较强的行为主要发生在F区,此处作为校园主干道的边界,是学生上学、教师上班的主要道路,大量的人流在此穿过。而A,B,C,E区则有着较慢的人流速度,更适合观赏、游览、散步、休息等等。其中E区围合性较好,路径曲折不适合穿越性人流,私密感和安全性都挺好,因此更易发生停滞状态的活动。休息者、恋人偏爱树枝低垂形成的凹角,树叶树荫花架坐凳为人们休息提供了便利,每当夜幕降临学生情侣们在此纠缠私语。

另外根据行为主体的个数不同分为个体活动和成组活动。

个体活动是指单个的人在场所中成游离状的活动。这种活动一般无固定的目的、线路、秩序,由主体随当时的时空条件和心情的变化即兴发挥,随机选择行为内容。或是来湖边稍歇,或是随便走走,因而在湖边停留时间较短,少则几分钟,在湖边绕一圈便走,多则在座椅、草坪或围栏等处观赏休息一会,大多不到1 h便离开。

成组活动是指若干人成组在场所中进行的集群活动。此时行为主体不是单凭个人意志支配行为,而是多边共同参与下选择和决定行为内容。这类活动一般有一定的目的性,且形式多样,种类繁多,如在小广场及C区域附近游玩、休息、交谈等。成组活动停留的时间较长,对场地空间环境的要求也较高。不仅要求场地有吸引人的景观环境与建筑小品,更重要的是能为其活动提供相应的空间场所。

2.3 分时段活动分布

无论是视觉、气味、声音、行为、事件、沉思还是情感反射,都是一种生活及场所体验。随时间的变化场所中的行为及行为主体也有着不同的变化,总体来说,具有行为目的的两点间的移动和处于停滞状态的行为受时间影响变化较为明显。

工作日快速人流在上班上课时间段最为集中,中间时间段则较少,而在周末则变化较为平缓。停滞状态行为如晨练、休息、等候等活动在同一日时间段变化较大,而工作日和周末相比较则不太明显。

行为活动随季节变化也产生变化,比如夏天湖水作为可观赏性的景色,而冬天结冰引来人们的嬉戏玩耍。

2.4 空间行为变量

空间实际上是由其围合表面如建筑表面、铺地、节点及街道设施等产生的信息场,围合表面不但限定空间,也散发着各种信息,并与使用者的意识联系起来,空间的体验则由这些信息与人的交互作用而产生。

影响一个场所特质的因素有很多,在这儿从可进入性、空间开放程度、行为多样性、视觉通透性、界面丰富性、行为速度六个方面对其进行分析,不同变量组合构成各具特色的场景特质。

A区域作为最活跃的景观场地大量设置了亲水平台,其可进入性及开放程度都较好,周围方便人驻足小憩欣赏风情,设置了多种多样的坐凳,界面十分丰富,因此能无意识地放慢人的行为,尤其是“伴随其他行为目的的行为”和“步行的过程即为目的的行为”。B区域路径则较为狭窄,因此行为多样性程度很少,界面丰富度不够,尤其是处于凸角的折线使自己处于暴露的状态,在此停留的人私密感不高,因此行为支持程度较低。然而在其附近也有少量的座椅,据观察很少有人对其利用,不过由于人流量小,夜里有时也会有情侣在此休息。C区域较为活跃,路边座椅石凳很有韵律感地布置,然而距离水面的距离较远,只能观望无法与水面互动。由于靠近小广场,其空间尺度也稍大,适合老人晨练。D区域则界面丰富性较差,处在宿舍楼的背面,人们的行为速度也较快,往往穿越式的交通在此发生。E区域私密性最好,空间曲折藏匿,界面丰富,靠近大学生活动中心,因此有着较多停滞性的行为活动。F区域则属于行为速度最大的区域,这里只能“远观”青年湖,而无法与其互动。

2.5 “人看人”与“被人看”心理表现

“人看人”或“被人看”的心理表现欲望是现代市民参与表演活动的重要驱动力,它是帮助实现自我价值心理需求的重要活动之一。人们总是喜欢选择安全点进行活动,安全点就是既让人观看他人的活动,又能与他人保持一定距离的地方,从而使观看者感到舒适泰然,因此,我们将休息设施可以朝向活动区布置,鼓励更多的行为发生。当然人看人也可能会对他人造成“视线淋浴”式的干扰,不同的行为不同的场合也要进行不同的考虑。

看人也为人所看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人对于信息的交流、社会交往和社会认同的需要。亚历山大等对此分析道:“每一种亚文化都需要公共生活中心,在其中人们可以看人也为人所看”,其主要目的在于“希望共享相互接触带来的有价值的益处”,而“观察行为的本身就是对行为的鼓励”。通过视线的相互接触,加深了相互间的表面了解,为寻求进一步交往提供了机会,从而加强了共享的体验。

3 结语

分析研究人的行为心理和活动规律,是现代城市外部空间设计中贯彻以人为本原则的基础。生动的面孔,变换不息的人群远比静态的物质结构更有吸引力,更强烈地影响一个人的心理。

只有真正了解人们活动的心理需求和行为特征,并以此为依据,对绿化、水体、铺地、小品、色彩、灯光等多种构成要素进行精心设计和有机组合,才能自始至终体现对人的关怀和尊重,使外部空间真正成为为人享受、为人喜欢、为人向往的公共活动空间。尝试各种可能性事件,发现不同的生活,因为空间不仅要提供一个场所,而是更多地提供给人们一种生活。

[1]林玉莲,胡正凡.环境心理学[M].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6.

[2]李道增.环境行为学概论[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1999.

[3]陆邵明.建筑体验——空间中的情节[M].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7.

[4]刘先觉.现代建筑理论[M].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1999.

[5]亚历山大.建筑模式语言[M].王听度,译.北京:知识产权出版社,2002.

[6]李 曦.公共空间与景观空间之间的模糊性[J].山西建筑,2010,36(11):38-39.

[7]郑时龄.建筑空间的场所体验[J].时代建筑,2008(6):86-89.

猜你喜欢
场所空间区域
空间是什么?
听的场所
2020年5月全市场发行情况(按托管场所)
创享空间
远离不良场所
恋爱场所的变化
分区域
基于严重区域的多PCC点暂降频次估计
区域
QQ空间那点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