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宽窄巷为例分析开放式的城市街道

2012-06-14 01:28
山西建筑 2012年5期
关键词:街巷巷子院落

张 伟

随着工业时代的进行,信息时代的发展,快速的城市交通改变了人们的生活方式和生活节奏。高大的国际风格取代了传统建筑,现代的城市空间取代了传统空间,导致了城市之间的差异性的消失,使得城市亲切感逐渐褪去,传统的街道空间正在远离人们的生活。这种现象也引起了人们的反思。很多城市又重新开始去探寻传统的街道空间。但是毕竟传统的街道空间的尺度狭小,不能够满足大量市民的参与了。如果拓宽街道就又失去了原有的街道空间感,变得不伦不类。

1 宽窄巷历史

宽窄巷的历史起于1718年清朝留守成都的兵丁修建的“少城”。解放以后大量居民涌入,民居院落变成了杂院,拆建搭建破坏了传统的建筑风貌。到20世纪90年代,只剩下了宽窄巷子和少量的民居建筑。2003年,成都市宽窄巷子历史文化片区主体改造工程确立,该区域将在保护老成都原有建筑的基础上,形成以旅游、休闲为主,具有鲜明地域特色和浓郁巴蜀文化氛围的复合型文化商业街(见图1),并最终打造成具有“老成都底片,新都市客厅”内涵的“天府少城”。自从2008年建成以来,宽窄巷成为了成都的新的城市名片。也于2011年被评为新的成都十景,就连美国副总统拜登访华也到此参观。

原始的传统街道都是以线性的空间为主,这种空间形式是传统街道的重要特色。但是在很多城市的建设中都无法保留一个完整的街道空间,或者是保留之后的街道空间变为了纯商业场所,失去了它的文化历史价值。一个好的传统街道空间应该成为城市的一座“博物馆”,展现城市的变迁。传统的街道空间演变成一个城市开放的街道空间,一个以街道空间为主题的“公园”(见图2)。

图1 宽窄巷街道

图2 宽窄巷的街道空间

2 宽窄巷现状

宽窄巷是由宽巷子、窄巷子和井巷子三条平行排列的城市老式街道及其之间的四合院群落组成,总长约400 m,宽巷子宽度为6 m~7 m,窄巷子为4 m。2008年宽窄巷子改造工程全面竣工。它是由45个清末民初风格的四合院落、兼具艺术与文化底蕴的花园洋楼、新建的宅院式精品酒店等各具特色的建筑群落组成。

1)空间特征。街道空间的特征取决于街道空间的尺度,建筑的尺度。在《街道美学》中芦原义信提出了D/H的理论。D/H即街道宽度和临街建筑高度的比值,当D/H为1.5~2时可获得很好的围合感和空间尺度,当D/H为2以上时则会看见沿街的建筑全貌,封闭感减弱。宽窄巷以巷子为中心,院落为单位,建筑主要以2层为主,局部3层。沿街建筑高度大体都为5 m~9 m,街道空间的宽高比适宜。

2)交通。交通的分析主要分为两部分:车行交通和人行交通。宽窄巷为步行街,车行交通主要体现在了停车和旅游交通集散两方面。在停车方面宽窄巷全部为地下停车,整个地下都是停车场。停车场中有电梯和楼梯,能够直通地面街道。同时在东西两侧还设置了两个集散的广场,充分的解决了大量人流的集散产生的拥堵问题。在人行方面,主要的人行流线是以三条巷子为主(宽巷子、窄巷子和井巷子),但是在中间又穿插有竖向的联系,使得人行的参观流线丰富多样。

3)景观设施。景观设施是一个开放空间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景观设施的设计直接关系到开放空间的使用,影响着人的参与。宽窄巷虽然是一个街道空间,但是它的景观和设施的设计却是丰富的。这也是使它成为一个优秀的开放空间的重要因素。在景观设计上,由于街道宽度优先,所以将绿化分为了三种方式,第一种是盆栽,第二种是小广场的绿化,第三种是院落的绿化。同时在空间的设计中也将座椅等设施和绿化、遮阳伞、铺装等结合布置。在设计过程中,将厕所,LOGO等也做了统一的设计,让整个宽窄巷成为了一个品牌,区域感场所感更加的明确,更将整个街道空间成为了一个开放的场所。

3 宽窄巷街道特点

宽窄巷是在保护成都原有建筑的基础上,形成以休闲,旅游为主的具有鲜明地域特色和巴蜀文化的文化商业街道。这种复合型的文化商业街道既是保护传统建筑,传统街道的典型代表,又是城市中承担休闲,旅游职能很好的开放空间。它主要具有以下特点:

1)街道保护的完整性。每一个历史悠久自然形成的街道都不是在同一时期形成的。一个完整的街道必然包含着多个时期的建筑,它们或许风格迥异,但是都是包含着丰富的历史。这种统一中的差别就构成了街道风格的完整性。由于宽窄巷是在原有的传统街道基础上进行改造和翻新,就很好的保持了街道的宽度,街道的高宽比,建筑的风格等等。在对原有建筑进行保护和复原的同时又加进去一些花园洋楼和新式的宅院,增加了建筑风格的丰富性。丰富的建筑风格构成了城市街道的完整性,任何一个完整的街道都不太可能是由一个建筑师独立完成的,也都是在历史的原有的基础上不断改建。宽窄巷在建成至今依然有很多建筑在改建中,这种修改使得街道变得完整。

2)游览线路的丰富性。中国传统的街道空间都是以长的线性空间为主,而国外的街道空间大多是以街区为主。相比于线性的街道空间,街区就显得空间路线更加的丰富,而不是单一的一种游览方式。宽窄巷不仅仅是在一个方向上并行的三个街道,同时在适当的位置也留出了一定的联系交通。这些垂直方向的交通和原有的巷子组成了一个新的网格式的丰富的街道空间。游览的路线不再是单调的单方向的,而是可以自己选择的多样组合的路线。

3)区域感强烈。宽窄巷独特的建筑风格和建筑尺度与区域中别的建筑形成了强烈的对比。当人进入到巷子中就会有强烈的区域感。同时,整个宽窄巷子也根据功能进行了划分。这三个巷子在建筑的铺装,商铺的功能都有所不同。身处在巷子中会有强烈的区域感,宛如处在一个建筑的花园当中。这种强烈的区域感打破了传统街道带来的现状空间感觉,使得空间不再单调。

4)可停留性高。整个宽窄巷是以休闲,旅游为主要目的,所以咖啡馆,茶馆占了商业的很大的比重。再配合上沿街布置的很多座位,阳伞,偶尔打开的院落和景观小品,在整个游览过程中都有很多可以驻足观察,休息的地方。这些手法都大大增加了可停留性。宽窄巷给人的并不是传统街道意义上的线状的流动感,而是把线性的街道作为一种景致呈现给游人。

5)空间院落变化丰富。虽然宽窄巷也是由院落空间和街巷空间组成,但是它的院落空间和街巷空间的交流丰富。在视觉上这种丰富的交流大大的增加了街道的层次感。同时,每一个院落空间都是有着很大的进深,有的甚至有二进院落,三进院落,再配合上建筑本身的空间,游览的可能性和丰富性再一次被加大。

4 传统街道空间的开放式改造

4.1 传统街道空间特点

我国有着五千年的文明历史,传统的街道空间更是伴随着我国的历史文明而发展起来。在传统街道中,有门市,庙会等等各种形式空间。这些空间的尺度感适宜,给人以亲切感。

街道空间既有尺度较大的商业街道,如《清明上河图》所描绘的喧嚣的商业街,当然也有小尺度的胡同等。按照传统街道空间的组成我们将街道空间分为两个主要部分:院落空间和街巷空间。

1)院落空间。院落空间是街道空间的基本围合单元。在经典的图底关系理论中,如果我们将街道空间看成是“图”,那么院落空间就像是无数的细胞,将街道空间围合出来。院落空间是由街道空间两旁的建筑围合成的院落。院落空间的发展受到了街道进深的限制。进深越大的街道,院落空间就越大。进深越小的街道,院落空间就越小。同时受到中国传统建筑布局的影响,还会出现一进院,二进院,三进院等等,这又进一步增加了院落空间的层次感。

2)街巷空间。街巷空间是传统街道空间的主要部分,是院落空间的延伸。街巷空间由街道两旁的建筑围合而成。功能上既是交通要道,同时又具有联系街道两侧的商肆,形成商业氛围。街巷空间主要受到两个主要的因素影响:街巷的空间尺度和街道两侧的立面。街巷的空间尺度包括街道的高宽比,绿化面积等等,它决定街巷空间的整体空间感。街道两侧立面是指街巷空间和周围院落空间之间的关系,决定了街巷空间的层次感和进深感。

两种空间是互为延伸和互为补充的。例如,我们将院落空间看成是街巷空间的一种延伸。那么街道空间就不仅仅是单纯的现状空间,而是形成了分支的小空间。它的层次感和进深感凸显出来。两者之间的关系决定了街道整体的感觉和性质。例如在交通性较强的街道,院落空间就和街巷空间相互割裂开来,保持了一定的私密性。

4.2 开放式街道空间改造

现代城市的不断发展,规划理念的持续进步,人们对城市生活的品质要求在逐渐增高,现代城市中的开放空间逐步发展。但是这些开放空间并不是一个中国所特有的,大量的广场和公园设计都是遵循着西方的规划和景观设计理念。而中国式的开放空间正是存在于那些对传统城区的改造中。如何将原有保留的传统街道区域变为一个城市的开放空间,变成了一个新的问题摆在了设计师的面前。

中国传统城区的原始形态大多是以线性空间为主,交通是它的一个重要的功能。这种线性空间虽然也是一种很重要的空间形态,但是它不一定适合于开放空间。开放空间不单单需要一个商业的线性空间,更多的是要求线路的多样性使人能够滞留和游玩。同时街道空间到开放空间的演变也在一定程度上要求街道空间的丰富性,不仅仅是路线的丰富,更多的是空间的丰富。这种丰富性将原本路线单一的街道空间变化为复杂的迷宫式的空间。每一个参与者都可以有不同的游览方式和游览路线。游览和休憩成为空间的主要活动,而商业活动只是一种附属的作用。这种设计将原本的街道空间设计更多的变为了一种景观设计,使得建筑空间和街道空间相互融合,院落空间和街巷空间彼此渗透,整个街区成为了一个整体。这是一种城市和建筑式的景观设计(见图3)。

图3 开放式的街道空间

这种开放式的街道设计也是由几种简单的变化组合而成的。在游览线路方面,它是由前街后街,相邻街道的相互串通而形成多种游览线路。

5 结语

开放式的街道空间不仅仅提供了一个有传统特色的街道空间,同时也塑造了一个崭新的城市空间。丰富的,活跃的空间更好的向人们诉说着城市和街道,也更好的向人们展示着区域历史和特色文化。伴随着城市的高速发展和传统建筑保护的严峻性,如何既能让传统街区更好的融入城市生活,又避免它被商业所吞没,如何既使人能享受到传统街道的亲切的尺度感,又能使传统街道有更新发展,这是摆在现今建筑师面前的严峻而急切的问题。

[1]彭一刚.传统村镇聚落景观分析[M].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1992.

[2][美]凯文·林奇.城市意象[M].何晓军,方益萍,译.北京:华夏出版社,2001.

[3]谢文博,王小凡.浅谈商业街的文脉与特色[J].山西建筑,2008,34(1):42-43.

[4]阮仪三,王景慧,王 琳.历史文化名城保护理论与规划[M].上海:同济大学出版社,1999.

猜你喜欢
街巷巷子院落
人间烟火,最爱隐秘的街巷美食
%Arabica成都宽窄巷子
院落(外二首)
边走边唱
作品五
雨中的街巷
游成都宽窄巷子(外一首)
院落里的黄昏
都江堰:散居院落新生活
老城区街巷整治后评价工作体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