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展教育不走寻常路——宣恩县“课内比教学、课外访万家”活动侧记

2012-06-19 09:51梅红星商克超胡慧芳
湖北教育 2012年1期
关键词:宣恩县后勤教育局

◎/本刊记者 梅红星 特约通讯员 喻 明 商克超 胡慧芳

>>宣恩县教育局局长刘军推门听课,调研最真实的课堂。

宣恩县地处湖北省恩施土家族苗族自治州南部,这里山大人稀,信息相对闭塞。然而,就是这样一个山区县,在2011年3月召开的全省教育工作会上公布的一项关于它的统计数据吸引了记者的眼球:在全省81个义务教育均衡发展试点项目中,宣恩县占据了6个,成为全省试点项目最多的县。而这正意味着宣恩县教育的发展必将充满改革和创新的元素。在全省正扎实开展湖北省教育厅推行的“课内比教学、课外访万家”(以下简称“两课”)活动时,记者来到了宣恩,探寻它们发展教育的不寻常路。

回归本原,“课内比教学”活动让视线聚焦课堂

2011年10月的一天上午,宣恩县椒园中学902班正在上语文课《心声》,突然教室的门被轻轻推开,宣恩县教育局局长刘军、副局长商克超和两位教研员带着板凳走到教室的后面坐下来,打开笔记本准备听课。而语文教师曹芳和学生似乎并未受影响,依然按照导学案设计的课堂流程进行。学生自主学习、自由展示,教师辅以精彩点评。课后,刘军在听课笔记上这样记录着对这节课的评价:整堂课结构严谨,目的明确,重点突出,学习气氛热烈和谐。在与刘军的交流中,曹芳道出了课堂上镇定自若的秘密:在学校推行高效课堂建设后,每堂课前,语文备课组的老师都进行了认真备课,共同制定出导学案,导学案就是课程进行的导航图,有了它就不会慌张。

这是刘军走进课堂听课的一个案例。局长和教育局其他机关干部推门听课,是宣恩县开展“课内比教学”活动的一项重要举措。刘军说:“素质教育的主阵地在课堂,提升教育质量的关键也在课堂,只有把视线聚焦在课堂,才真正抓住了教育发展的根本。”

局长是校长成长的导师。局长关注课堂,校长丝毫不敢懈怠。11月25日,椒园镇中心学校在椒园小学组织了镇级校长“课内比教学”活动。椒园镇龙井小学校长黄坤宏既讲了课,又参与了全镇校长组的听课、说课和评课。他说,今年要满55岁了,不论是过去在中心小学当校长还是在村小当校长,他都坚持带数学课,对数学很专注。这次活动让他看到了一群勤钻苦研、敬业乐业、与时俱进的校长。他们不仅是优秀的校长,而且还是出色的教学能手。正是因为宣恩县教育局倡导校长上讲台,植根课堂,贴近师生,校长们才会在“校长赛课”上展现精彩。

记者来到宣恩县李家河乡中心学校采访时,刚好路过李家河小学,宣恩县教育局精心策划组织的全县小学教师中年组“课内比教学”展示活动在这里刚刚结束。参加这次活动的选手年龄跨度为22-59岁,30名来自乡(镇)小、10名来自村级完小,学科覆盖语文、数学、英语、科学、品德、音乐等,提前公示评分标准与评奖办法,现场亮分、计分、颁奖和总结,评选透明度高。宣恩县教学研究室副主任张敏介绍说:“本次展示活动一改以往带课参赛的做法,实行现场抽课,选手既要上课,又要说课,提高了比赛难度,但更有利于考查选手的教学基本功,有利于发挥团队协作精神,有利于促进教师团队专业素质的成长。”

无论是常规课堂,还是比赛课堂,宣恩县教育局制定了一个最基本的标准,那就是紧紧围绕高效课堂构建展开。宣恩县不统一模式,按照高效课堂构建的“九大范式”,各校因地制宜,进行吸收、借鉴和创新。如李家河民族初级中学在广泛借鉴山东杜郎口中学和昌乐二中办学模式的基础上,实施了“535”优质高效课堂模式,即导学案编写的五个部分,课堂教学的三大环节和学生学习的五个步骤;沙道沟民族中学借鉴并运用了杜郎口中学的“10+35”教学模式;县民族实验小学实践总结提炼出“一二六”课堂教学模式等。“课内比教学”展示活动的课堂不是临时上演的作秀课堂,而是严格按照本校开展的高效课堂模式进行。如果弄虚作假,评委直接给零分。

对于全省开展“课内比教学”活动,身处一线的宣恩县长潭民族中学教师李世银这样理解:“构建高效课堂追求的就是新课程标准要求的以学生为中心,强调学生的自主、合作和探究能力的培养,要求教师更新观念,提升专业技能,这与‘课内比教学’活动的实施有异曲同工之妙。”“课内比教学”活动的开展成为宣恩县高效课堂建设的重要推手,也让李世银老师尝到了课堂带给他的快乐,他在自己的教学反思中写道:夕阳无限好,何惧近黄昏!

拓展延伸,“后勤比服务”活动提升品质

“课内比教学”的“比”体现的是竞争意识,目的在于促进教师专业水平的提高。而将视野推向学校工作的整个层面,除了前勤,还有后勤。后勤既是服务,也是教育。后勤人员是不上讲台的教师,其服务能力和文明的服务态度,对学生有榜样示范作用,有潜移默化的教育功能。在全县如火如荼地开展“课内比教学”活动中,把后勤工作一并纳入“比”的范畴,宣恩县高罗乡民族中学走在了前面。

高罗乡民族中学是一所寄宿制学校,学校寄宿生815人,占学校总人数的88%。走进校园,虽然建筑设施有些陈旧,但是到处干净整洁,地上很难发现废纸和食品袋子。学校的食堂功能分区科学健全,餐桌椅配套完善,设备先进环保,后勤服务人员穿戴整洁,整个食堂透着浓厚的饮食文化气息。一份记录在墙面黑板上的食堂工作人员“后勤比服务”量化考核表吸引了记者的注意,每位食堂工作人员的分数要么是90分,要么是100分。校长季信华解释说:“分数是根据学校后勤管理工作的‘五比五看’活动评价出来的,有一定区别,但区分度不大,主要是由于后勤工作人员不够稳定,分数更多地是一种激励。”

“五比五看”活动是高罗乡民族中学将“比”的范围延伸到后勤工作的具体做法,即“比服务态度,看关心学生;比烹饪技术,看饭菜质量;比经营特色,看花样品种;比勤俭节约,看能耗用量;比清洁卫生,看操作流程。”“后勤比服务”活动要求后勤服务人员全员参与,对服务人员加强技能培训,开展岗位大练兵和岗位大比武活动。充分发挥食堂操作员、卫生监督员、质量评判员、价格监管员、营养指导员的职能和作用,坚持做到“每天一查一示,每周一会一评,每期一奖一惩”,即每天一次常规检查,并及时公示,每月一次常规例会,通报结果,发扬优点整改缺点,每学期对整个后勤岗位比武情况进行总结,落实奖惩措施。

管理出质量,管理出效益。季信华深有感触地说,“五比五看”活动开展以来,学校后勤管理水平有了明显提高。以前,有的食堂师傅在洗萝卜时,用自来水不停地冲洗,中间从不关水,没有节约意识。现在,学校食堂的能耗降下来了,与去年同期相比:10月份节约水费210元,电费540元,煤碳约0.5吨;11月份节约水费325元,电费614元,煤碳约0.5吨。为了鼓励后勤工作人员,学校规定,拿出节约费用的一半作为奖励,直接奖给食堂工作人员。

高罗乡民族中学“后勤比服务”的经验迅速在全县得到了推广。2011年11月9日,宣恩长潭河乡中心小学“后勤技能及服务水平评比活动”正式拉开序幕。通过紧张角逐,后勤员工队覃遵香摘取菜肴组第一名和“最佳菜肴”奖,陈秀月摘取点心组第一名和“最受欢迎菜肴”奖。覃遵香和陈秀月接过校长康德辉颁发给他们的奖金,脸上笑开了花。覃遵香说:“做了半辈子的饭菜,没想到这次还能拿奖,一下子觉得自己做的这项工作很有意义,能为那么多学生做点事情也是我们的荣幸。”

陪同记者采访的商克超副局长说:“提高后勤服务品质的关键在于提高后勤工作人员的素质。学习培训为后勤人员奠定了良好的理论基础,技能竞赛则为他们提供了一展身手的舞台,在业务技能上立标兵、树典型,更能激发后勤人员的工作热情。”

着眼长远,统筹实施“两课”活动与教改试点项目

小锐是宣恩县珠山镇宝塔小学605班的一个女生,个子较高,但是性格不好,还时常同男生打架,家庭作业经常不能按时完成。在全县开展“课外访万家”活动时,小锐的家庭被作为走访的重点。班上的覃卫华老师走进她的家里了解到,小锐的父亲外出打工,家里就靠母亲张罗,既要照顾耄耋之年的爷爷、奶奶,还要种田、喂猪,小锐每次回家,就成了母亲最得力的助手。小锐经常忙家务要忙到晚上10点多钟,此时她已经筋疲力尽,无暇顾及作业了。学习成绩一直在下滑,小锐心里只有委屈却从不吭声,压抑时间久了,性格也变得越来越孤僻。此次家访,覃老师与小锐的母亲进行了推心置腹的交谈,双方都愿意以后多关注和鼓励小锐,并让她从家庭的琐事中解放出来。家访之后,小锐在学校开始有变化了,性格变得开朗了些,作业也能够按时完成了。当然,小锐在学习任务完成后,也会主动地帮母亲分担一些家务。

这只是宣恩县开展“课外访万家”活动的一个缩影。“课外访万家”活动,促进了家校之间的沟通,让教师和家长都更多地了解了孩子,更加贴心地关爱孩子。

>>高罗乡民族中学开展“后勤比服务”活动后,后勤工作人员服务质量更高了。

其实,宣恩县珠山镇宝塔小学地处城乡结合部,是县、镇两级政府指定的接收外来流动人口子女接受小学阶段义务教育的定点学校,在校学生中近三分之一是留守儿童。宝塔小学校长杨长艳介绍,宝塔小学的家访,按照时间划分为三个阶段:2008年之前,学校为了统计“普九”文化户口册时组织教师家访,大致了解学生的家庭情况和在家表现;2008年至2011年春季,重点走访留守生、贫困生、学困生家庭,作为课题进行研究;2011年8月以来,按照省教育厅的统一部署开展“课外访万家”活动。三次家访活动,不同的侧重点,但是一次比一次深入,在“课外访万家”活动中,所有的教师认真践行“以情家访、用心家访、访有所悟、访有所用”的16字箴言。

“课外访万家”活动与宣恩县申请的六大试点项目之一的“关爱留守儿童”项目有许多共同之处。宣恩县教育局将这两项工作有机结合起来,通过“课外访万家”活动,全面准确地了解学生的信息,进一步创新留守儿童关爱工作。比如建立留守学生档案、开通免费亲情电话和“校信通”平台、聘请校外辅导员和法制副校长、开展主题实践活动、继续开办家长学校、建立激励机制、关注留守学生的身心健康、制作课题研究剪报和加强校际交流与合作等。

除了“关爱留守儿童”项目外,“两课”活动将教育局工作人员推向学校、将校长推向课堂、将教师推向学生家庭,让全县的教育工作者都动起来,调研教育,了解教育发展的关键,同时,也在不同程度上为其他五项试点工程(提高教育技术装备水平、优质高中招生计划改革、教师队伍合理流动机制、均衡发展经费投入保障机制、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督导评估机制)的实施积累了丰富的资料。

“创新是教育发展的根本动力。‘两课’活动虽然是一个阶段性的活动,但更应该是一项常规工作。阶段性的活动不打乱教育局对区域教育发展的整体规划,常规工作执行起来不流于形式,必须统筹长远工作和阶段工作,因地制宜,不断创新。”宣恩县教育局副局长喻明肯定地说。

有着一大批富有创新意识的教育行政人员、校长和教师,相信宣恩县的基础教育改革一定会留下更多的精彩!

猜你喜欢
宣恩县后勤教育局
江都市教育局
云梦县教育局举行实验教学说课比赛活动
《科教新报》2020年度十佳通讯员、优秀通讯员名单
后勤服务
“强力后勤”入职记
关于构建战区联合作战后勤聚合保障体系的思考
后勤服务
宣恩县乡镇动物卫生监督执法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及整改措施
一心为民 尽职尽责——记湖北恩施州宣恩县椒园镇黄坪村党支部书记姚元翔二三事
郑代表的“诚信茶经”——记湖北省人大代表尧恩施州宣恩县伍家台村党支部书记郑时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