奥康纳:美国首位女大法官

2012-07-07 11:18王笑红
检察风云 2012年3期
关键词:奥康纳大法官最高法院

文/王笑红

奥康纳:美国首位女大法官

文/王笑红

奥康纳成为美国首位女大法官后,《时代》周刊这样评论:“里根不仅仅是为大法官职位作出了突破,而且强有力地推动了妇女运动历程,朝着完全平等的道路迈了一大步。”

著:琼·比斯丘皮克出版:上海三联书店

琼·比斯丘皮克,美国作家、记者。从1989年起任《国会季刊》《华盛顿邮报》《今日美国》法律记者,报道聚焦于美国联邦最高法院。1991年获艾维特·麦金利·德克森杰出报道奖。琼·比斯丘皮克在乔治敦大学法律中心获得法学博士学位,目前和丈夫、女儿定居于华盛顿特区。

1981年9月25日,时年51岁的桑德拉·戴·奥康纳被任命为美国联邦最高法院大法官,首席大法官沃伦·伯格挽着她,一步步走下联邦最高法院的大理石台阶。奥康纳是美国历史上首位女大法官,她的任职向全美乃至全世界表明,女性同样可以在最高层级的政府机构服务。奥康纳的任职源起于里根总统在竞选期间的承诺,即在总统任期之内,联邦最高法院出现的第一个职位空缺,将选择由一位女性来填补。

奥康纳生于1930年,正值美国经济大萧条时期,她的父亲哈利在位于新墨西哥州和亚利桑那州交界处经营着一个名为Lazy B的农场,她在那里度过了与世隔绝的童年,养成了不怕操劳也不怕挑战的坚毅性格。哈利苛刻地要求自己的女儿,教育她凡事靠自己,勿对别人寄予过高期望。她15岁时曾独自给卡车换轮胎,满心以为会得到父亲的表扬,而父亲却责备她迟到了,说:“你应当早一点出发,应当事先想到途中可能出现的任何状况。”奥康纳的母亲艾达·梅对生活充满热爱,用美感把逼仄的房屋变成舒适的居所,用精美的餐具盛放美食,在心情愉快时在钢琴上弹奏一曲情歌。艾达竭力让奥康纳感受到牧场生活中最好的方面,教她识字,灌输她对音乐的热爱,教会她款待客人的能力和玩牌的天才,培养她对冒险的热情。牧场生活塑造了奥康纳的童年,也影响着她离开牧场之后的生活,母亲潜移默化中教给她的高超的社交技巧无疑是她日后取得事业成功的利器。

奥康纳语言天赋极高,又在拉德福女校接受了良好的修辞学训练,她积极参与学校的社交活动,热爱各种各样的运动和比赛。她16岁考入斯坦福大学,在那里,经济学教授拉思本是她人生中首位重要的思想启蒙者,让她懂得个人对社会共同体负有责任,每个人都能找到自己的位置,每个人都能对世界发挥至关重要的影响。三年后,奥康纳进入法学院,与军人出身的伦奎斯特成为同学。就连他们自己肯定也想不到,未来他们将在最高法院成为同事。

从法学院毕业后,奥康纳面试了加州的好几家律师事务所,尽管她成绩优异,又曾担任《斯坦福法律评论》的编辑,但她没有得到任何工作机会。她所遭遇的状况并非特例,在当时,妇女、黑人和西班牙裔的律师在法律共同体圈子中都很不受欢迎。在短暂地做了一段时间家庭主妇之后,奥康纳踏入政坛,于1969年成为亚利桑那州参议院州、县及市政事务立法委员会主席,与此同时,她也游刃有余地履行着为人妻为人母的角色。多年之后,她在《法律的尊严:美国最高法院一位大法官的思考》一书中这样解释自己对政治的兴趣:“权力是做事情的能力。无论对男人还是对女人来说,获得权力的第一步都是,成为别人看得见的人——然后展示出令人印象深刻的业绩。”

奥康纳在初来乍到最高法院时,除“南方绅士”鲍威尔之外,其他大法官都对她感到好奇,怀疑她的能力,但她很快显示出自己在专业上能够胜任这份工作。作为女性,她是唯一遭遇过性别歧视,有过怀孕体验的大法官。在进入最高法院几个月后,她即获得机会,为密西西比女子大学诉霍根案这样一个独特的、重要的性别歧视案件撰写法院意见。在该案中,外科男护士申请了密西西比女子大学,被告知该校只招收女生。奥康纳的依据是,在禁止招收男生问题上,密西西比州缺乏必要的“极有说服力的理由”。但她也不打算认定所有州支持的单一性别教育在本质上都是不平等的,都是违反平等保护条款的。这也反映出奥康纳“一次一案”的司法哲学。奥康纳并不因其女性身份而倡导女权主义,她赞同给妇女提供更多的机会,却不曾走向女权主义运动的偏锋。1983年,在她参与的第一起堕胎案阿克伦市诉阿克伦市生育健康中心案中,她认为,增加堕胎费用的规定并未对妇女寻求堕胎的能力带来不恰当的负担,因此未侵犯任何宪法权利。奥康纳始终希望法院保持克制,在涉及种族平权措施的案件中,她一方面尽力认可大学中的种族平权措施,另一方面绝不容忍种族优惠政策任意适用于其他领域,比如雇用与合同。

之前担任州立法者的经历,使得奥康纳倾向于支持行政机关的决定。一旦介入争议性话题,她向来优先考虑在政治领域解决,而非借助最高法院。奥康纳在司法中始终坚持实用主义的进路,在她看来,判决结果比修辞重要。为了获得至关重要的五票,最高法院的所有大法官都会有不同程度的交易,这是形成多数意见的集体决策过程的一部分。曾经担任立法者的经历使得奥康纳尤其适应需要妥协交易的场合,她也经常用这种经历说服其他法官,告诉他们她知道这些法规的实际效果。

从1990年开始,奥康纳赢得了越来越多的多数票,在保守派与自由派法官形成4:4僵局时,许多重要案件都是由中间派的奥康纳投下决定性的一票,她逐步成为最高法院中最有影响力的大法官。尽管如此,媒体和公众仍然认为她并不具备对法律的全面理解,或许这是因为她的判决意见不是雄辩的或值得玩味的,不像其他大法官那样拥有精湛的司法理念,比如布伦南对如何将宪法适用于现代人类尊严理念的理解,又或斯卡利亚对宪法起源的思考。

奥康纳的司法路径或许在理论上无法自圆其说,但在实践中始终游刃有余。在任职最高法院的25年中,奥康纳以她的西部实用主义,以及她对美国核心行事方式的感悟塑造了法律。她是复杂多面的,她是精明的政治家、三个孩子的母亲,还以惊人的毅力战胜了乳腺癌。《大法官奥康纳传》一书的结尾写道:她的任职,在最大程度上改变了联邦最高法院。2005年宣布辞职后,奥康纳仍不断发表演讲、积极参与公共事务,格外关注女性在法律中的作用以及青少年司法。2009年8月,她以其杰出的成就获得奥巴马颁发的总统自由勋章,这是平民在美国所能获得的最高荣誉,同时获奖的还有物理学家霍金、诺贝尔经济学家尤努斯等。

编辑:黄灵 yeshzhwu@foxmail.com

合作单位:上海图书馆 文 /叶雷 朱 曦 小野

揭秘老龄化

作者:(美)泰德 C.费晓闻

出版:机械工业出版社

“2959年的某天,最后一个日本人的生日……”这是一幅有点凄凉的画面,万一面对如此情景,你会做出怎样的感想?老龄化来了,而且是世界性的老龄化来了。费晓闻的《揭秘老龄化》先用一组数据,带领你进入思考。2050年,美国75~85岁的人口将增加到3000万,日本老龄人口将会占到总人口比例的将近40%,每十个欧洲人就有将近三个人年龄在65岁以上,每六个人就有一个人年龄超过75岁,60岁以上的中国人预计会达到4.38亿……

在这本书里,费晓闻是在带领你去感受全世界范围内老龄化问题的严酷现状,从西班牙的村庄变迁,到日本的产业转移,再到美国佛罗里达的老年志愿者……是在分析全球老龄化给各国带来困境的连锁反应,及其产生的全新社会关系与全球关系。

郎咸平说:新帝国主义在中国2

作者:郎咸平

出版:东方出版社

继《新帝国主义在中国》之后,郎咸平继续探讨中国的危机,并指出,美国将会乘中国之危挑起战争。郎咸平说,我们的“危”有三:第一、资产泡沫化,第二、经济停滞化,第三、通货膨胀化。而美国无疑将利用三大战争,汇率大战、贸易大战、成本大战,恶化我们的三大危机。

值得庆幸的是,当全国人民都在强大的主流舆论的引导下兴奋地做着强国梦,当奥运会、世博会等等工程膨胀我们的自信心时,有一个冷静的、有良知的、心系国家的人站了出来,说了一些真话,字字句句切中时弊。他没有讲大话、空话,没有把自己抬到无与伦比的高度,让人膜拜,而只是用最平实的语言说出最痛心疾首的关切。

楼律师办案实录

主编:楼德贤

出版:学林出版社

与共和国同龄的楼德贤律师,上世纪90年开始律师生涯。曾先后获区优秀律师、优秀党员等称号。她根据自己执业经办的案例,集结成50篇法律故事,涉及民事、刑事、房地产、金融等诸多领域。通过清晰细致、层次分明地案情描述,显示律师办案思路,总结律师对案件的思考。在本书中,她不止一次提到了“法律的尊严”和“对法律的信仰”。案件故事《绝症患者悲情维权路》《为农村妇女维权》《为弱者撑起一片天》等,令法律维权仿若心灵鸡汤,滋润了当事人的心田; “法律小贴士”阐述着法条法理,犹如智慧的法律讲堂,开阔了读者的视野。书中对诉讼技巧的娴熟运用,诉讼策略的智慧应对,彰显出她对法律方面精湛的专业水平。

猜你喜欢
奥康纳大法官最高法院
“感觉再也不会跟以前一样了”:奥康纳《异乡客》中的“危机瞬间”
美国联邦最高法院大法官露丝·巴德·金斯伯格去世,享年87岁
大法官奥康纳:做出决定,就绝不回头
加拿大最高法院的法律解释:普通法方法的胜利
约翰大法官的外号
秘鲁最高法院维持对前总统藤森原判
人民政权第一任“首席大法官”
弗兰纳里·奥康纳文学作品的多重审美空间解读
浅析奥康纳《好人难寻》的创作特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