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悟思想的力量——读《马克思的事业:从布鲁塞尔到北京》

2012-07-26 06:56谷广阔李慧平
中国出版 2012年19期
关键词:资本论山水马克思

文/谷广阔 李慧平

历史已经证明,我们最大的愚蠢,就是没有读过《资本论》,却相信了这样的口号:“告别卡尔·马克思。”

第三层,“时为岑寂也,若游峨眉之雪;时为流逝也,若在洞庭之波”。远的第三层次就是一种自然山水之境。而自然山水之境是中国古典艺术意境的最高境界。从庄子的游心于“物之初”到魏晋名士的恣情于丘壑之间,再到宋元文人的水墨山水情趣,自然山水一直是文人墨客笔下的心头爱。而在琴者弹琴中,所要创造的最高意境也就是自然山水之境。

历史还将证明,当永别了卡尔·马克思,我们就将与永无休止的危机相伴。

著名思想文化学者韩毓海在《马克思的事业:从布鲁塞尔到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2年9月出版)的开篇献给马克思的序诗,向人们展现了马克思光辉灿烂的一生,亦道出了世人的无限敬仰。《马克思的事业》是一部思维活跃、内容充实,以独特视角汇聚大量史料,并且满含理论思辨力和相当可读性的理论力作,并荣幸地入选了“新闻出版总署迎接党的十八大主题出版重点出版物”。全书以马克思主义的历史发展为主题,以唯物主义与形而上学的斗争为主线,创新性地展示了马克思主义学说诞生150年来所经历的波澜壮阔的历程,为我们呈现出一个睿智、深刻、鲜活的马克思。

在对马克思与卢梭、康德以及马克思与美国的相关论述中,我们可以看到马克思的事业在批判旧世界中的征程;而从在寒冷的布鲁塞尔与马克思共同撰写《共产党宣言》的恩格斯,到顶风冒雪奔回伏尔加河畔革命的故乡的列宁,再到“有着先知的双眸、枯槁的容颜、革命家的腿”的毛泽东,历史又向我们展示出了马克思的事业在创造新世界中的艰辛历程。

这部著作让笔者想到了印度的诺贝尔奖获得者阿马蒂亚·森的经典之作——《以自由看待发展》。阿马蒂亚·森改变了狭隘发展观的旧范式,清晰地阐述了人的实质自由是发展的最终目的和重要手段,并为之建立了全新的理论框架。他认为,发展是涉及经济、政治、社会、价值观念等众多方面的一个综合过程,它意味着消除贫困、人身束缚、各种歧视压迫,从而提高人们按照自己的意愿来生活的能力。

(1)为了保障CT受检者的检查安全,尽量减少不必要的辐射伤害,应在CT检查时做好防护方法,如临床医生在检查前明确扫描范围,在保障检查效果的同时尽量减少辐射剂量。同时应用合适的遮盖物遮盖对CT射线比较敏感的如甲状腺、性腺等部位以及无需曝光的敏感部分,尤其是对于进行CT检查的儿童。

大师的思想是相通的,我们不妨也以自由的视角来看待马克思的事业。作者在该书的开篇就从马克思的视角提出这样的问题:“人类的劳动与忙碌的蜜蜂和不知疲倦的蜘蛛的活动究竟有什么不同?”这是一个极其简单的问题,但却并非一个容易回答的问题。

环磷酰胺联合糖皮质激素对原发性肾病综合征患者肾功能和血脂的影响………………………………………………………………………… 朱 莉,等(11):1336

作者按照马克思的思考路径作出这样的结论:人类的劳动与蜘蛛和蜜蜂的活动的不同就在于:人类在创造着自己的物质生活和谋生手段的同时,也在创造着自己的社会和文明,而这就是马克思所说的“物质生产”与“社会再生产”。社会再生产领域不但为我们提供精神依托和社会价值观,也为社会的生产和交换领域制定标准与法则。上述这个观点,即物质生产与社会再生产的理论,就是历史唯物主义学说的核心。全书以此核心观点为主线,气势磅礴、深入浅出地回答了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建设什么样的党、怎样建设党,实现什么样的发展、怎样发展等重大理论和现实问题。

研读此书的这段时间,机缘巧合,笔者有幸拜访了我国著名的马克思主义经济学家、中国《资本论》研究的权威——卫兴华教授。当笔者向鹤发童颜的卫老请教有关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中相关概念的区别时,治学严谨的卫老让笔者稍等,转身步履矫健地去书房中取出了厚厚的《资本论》。《资本论》的书页已微微发黄,但是却昭示了岁月的痕迹,一如岁月在卫老身上沉淀下的智慧与从容。卫老指着书上的相关概念,为笔者耐心而清晰地一一解释笔者的诸多困惑。短短几个小时的时间里,卫老仿佛为笔者翻开了一本真实而厚重的人生大书,看似恬淡却隽永无穷。

从卫老家里拜别他出来以后,行走在秋风飒爽的校园里,看人大校园百家长廊处埋头苦读的稚嫩面孔,笔者不禁在想,从马克思、恩格斯、列宁,再到毛泽东、邓小平,直至坦诚、率真的卫兴华教授以及人大求是园紫藤花架下偶遇的捧着厚厚的《资本论》认真研读的小姑娘,这何尝不都是对马克思的事业的一种延续与发扬呢?

猜你喜欢
资本论山水马克思
马克思像
我与《资本论》的故事
马克思人的解放思想的萌芽——重读马克思的博士论文
马克思对资本主义剥削的两重批判——基于《资本论》第一卷的思考
爱在一湖山水间
道德资本论的双重误读
山水之间
论马克思的存在论
一处山水一首诗
在马克思故乡探讨环保立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