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铸法》:为共和国法律体系立碑

2012-07-26 06:56刘海涛
中国出版 2012年19期
关键词:组织法宪法特色

文/刘海涛

2011年3月10日,吴邦国委员长在第十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四次会议上庄严宣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如期形成。一个立足中国国情和实际、适应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需要、集中体现党和人民意志的,以宪法为统帅,以宪法相关法、民法商法等多个法律部门的法律为主干,由法律、行政法规、地方性法规等多个层次的法律规范构成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已经形成。截至2011年2月,我国已制定了包括宪法在内的现行有效法律239件,行政法规690多件,地方性法规8600多件。

这是我国社会主义民主法制建设史上的重要里程碑,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逐步走向成熟的重要标志。

《铸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形成纪实》(中国民主法制出版社近日出版)以全景式的记录,真实反映了共和国法制建设所走过的风雨历程。

一、从共同纲领到五四宪法(1949-1978)

新中国的法制大厦,是从制定《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开始构建的。作为新中国的人民大宪章,共同纲领在一个时期内起着临时宪法的作用。

五四宪法是在毛泽东亲自主持下完成的。著名民主人士黄炎培评价说:这部宪法是中国自有历史以来第一部人民的宪法。第一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还通过了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组织法等有关国家机构的组织法,这些法律和五四宪法一起,奠定了新中国各级人民政权的法制基础。

1966年开始的“文化大革命”,使民主法制建设遭到空前的破坏,国家的法制建设遇到重挫。

二、法制建设恢复重建(1978-1982)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拨乱反正,实现了中国历史的伟大转折。邓小平提出,为了保障人民民主,必须加强法制,必须使民主制度化、法律化,使这种制度和法律不因领导人的改变而改变,不因领导人的看法和注意力的改变而改变。

自1979年开始,全国人大常委会抓紧立法工作,一系列法律制定出来,包括:在县级以上地方人大设立常委会,使我国的政权建设得以加强;痛定思痛,制定刑法和刑事诉讼法,保障无罪的人不受追究,使注重保护公民权利的立法理念渗透在刑事立法之中;为吸收外资进行立法,对外开放的大门由此敞开;为创建经济特区立法,赋予经济特区在改革开放方面更大的自主权等。

三、民主法制建设蓬勃发展(1982-1992)

这一时期以八二宪法的制定为标志。小平同志直接抓宪法的起草工作,这部宪法成为新时期党领导人民治国安邦的总章程。这一时期的立法工作体现着两大发展脉络:一是适应和推进经济上的改革开放,先后出台了三个合同法、三个知识产权法等一大批法律,最具有代表性的是民法通则;二是逐步推进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具有代表性的是制定村民委员会组织法和行政诉讼法等。

四、为市场经济体制护航(1992-2002)

这一阶段以1992年邓小平南巡发表重要讲话为起点,确立了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模式。这个时期第一位的任务是加快经济立法,完善了对外开放的法律环境,确立了依法治国的基本方略。出台的法律包括:一是规范市场主体的法律,如公司法,加快了建立现代企业制度的进程;二是调整市场主体关系、维护公平竞争的法律,如合同法就是一部撬动市场经济的“法律杠杆”;三是改善和加强宏观调控、促进经济协调发展方面的法律;四是建立和健全社会保障制度方面的法律。

五、法律体系如期形成(2003-2011)

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以如期形成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为目标,以改善民生,加强社会领域立法为重点的立法工作驶入“快车道”,先后制定了公务员法、企业破产法、物权法、劳动合同法、劳动争议调解仲裁法、食品安全法等一大批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中起支架作用的法律。同时,为实现法律体系的和谐统一,对原有法律中存在的问题进行了清理。

《铸法》由吴邦国委员长题字,包含了许多珍贵的历史图片。作为向党的十八大献礼的重点出版物,它记载了几代立法者和中国法制建设的辉煌成就,是一部内容翔实、资料完备的精彩之作。

猜你喜欢
组织法宪法特色
制定农村集体经济组织法和粮食安全保障法列入2022年立法计划
特色种植促增收
宪法伴我们成长
宪法解释与实践客观性
《宪法伴我们成长》
尊崇宪法 维护宪法 恪守宪法
特色睡床满足孩子们的童年梦
基层政协协商民主的法制保障二题
俄罗斯修订《非营利组织法》
2009年热门特色风味小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