类型文学面面观——透视西湖·类型文学双年奖

2012-08-08 09:23铁骑
博览群书 2012年9期
关键词:黑道言情武侠

○铁骑

类型文学面面观
——透视西湖·类型文学双年奖

○铁骑

借用电影《匹夫》的一句广告,“每个人都有自己的帮要混”——每部小说也都有自己要站的类型,或言情,或武侠,或历史、军事、职场、推理等,不一而足。当然,小说本身的创造很可能只是一个随心所欲的过程,作者在创作中是自由的,甚至在完成之后也不在意它到底属于哪个类型。但读者在意,包括围观者和评论者。面对一种沛然而起的新局面,人们总是希望构建出一套系统框架,以便于在这个框架内达成一定的共识,梳理其规律和发展趋势。这或许可以解释类型文学理论提出的初衷。

2011年开始举办的西湖·类型文学双年奖,则可以视作是对这个理论系统的一次具体实践。在一年多的时间里,来自评论界、作家和出版人等各领域的40余位评委,推出六期推荐榜单,集结玄幻、科幻、言情、官场、历史演义、悬疑推理等类型作品160余部,最终有113部符合条件(已完结、集结出版)的上榜书目进入初评,被分为都市官场职场、历史军事、科幻玄幻、武侠仙侠、言情、悬疑惊悚六大类。站在这个高度上,双年奖无疑是一个视野极佳的观察窗口。借这个窗口,可了解当前的各类型佳作,并揣测当前类型文学的发展趋势。

类型小说创作的几个趋势

类型划分相对稳定,出于对阅读新鲜感的追求,各类型内部不断建设和开拓。

西湖·类型文学双年奖在评奖规则中如此阐释当下的类型文学:中国传统类型文学样式类作品,例如武侠、仙侠、言情和历史演义等;中国当代类型文学中“写实”类作品,例如校园、职场、财经、军事等;中国当代类型文学中“构幻”类作品,例如科幻、奇幻、灵异等。应该说,这基本上涵盖了当前市面上的文学类型,而且这种包容力使其定义的文学分类基本稳定。

不过,我们也应当看到,在这个框架内,每个门类中会不断出现新鲜的模式。题材的开拓是永无止境的,对于大众读者而言,故事情节和情感刺激永远排在第一位,同一题材的过度开发令人厌腻后,作者必须推陈出新,近年的宫斗文、总裁文等,都可视作是言情类型内部的一种模式。

或许当这种内部模式的传播力和持久度达到一定规模,一个新的类型就会被承认,如早前兴起的玄幻应当说脱胎于武侠,而当下盛行的职场、官场等,都属于新晋类型。

纯文学与大众文学在类型文学领域的混合或曰融合。

观察进入初评的作品,不得不感叹评委们对类型文学的宽容,什么作品都被纳入了类型文学的范畴,方方的《武昌城》、刘心武的《刘心武续红楼梦》……但反过来思考,它们为什么就不能算类型文学呢?

获得第七届茅盾文学奖的麦家,此次《暗算》、《风语2》两部作品同样进入初评,将其归入谍战并无不妥。

而笛安的《东霓》进入初评,亦属自然。出道以来,笛安在青春文学市场受到热捧,但其相对严肃的文学立场又得到诸多传统名家的赏识。她的成功让我们看到,大众文学和纯文学或许并没有那么明显的疆界,而类型文学和纯文学,并不冲突。

进一步说,类型文学的这个系统本身起着拉拢两极的作用,一方面它通过一定的准入门槛在吸纳着更多的流行作品,在这个过程中提升其品质和自觉性,另一方面,我们可以观察到,更多传统作家开始把作品格调主动向类型化靠拢,从而赢得一定市场。宏观角度上这或许不是一个主动的过程,而是一种不自觉的渐进式影响。当它的这种拉拢作用制造出足够浓烈的氛围,就会形成一种全新的认识,即类型文学对纯文学的容纳。而最终这种认识会影响新一代的作家,使他们的创作反过来推动纯文学与俗文学在类型文学这个大容器中的混合,乃至融合。

具体而言,当下各类型中言情、玄幻以及悬疑惊悚类遥遥领先,武侠衰落,科幻露头。

在入围初评的作品中,可以看到言情作品有30部,言情类型的数量相当了得。且入围的《戒年华》《蜗婚:距离爱情一平米》等作品大多连载于红袖添香等原创文学网站,占据重要读者市场。或许只要还有男人和女人的存在,言情的势头就会长盛不衰。

而悬疑惊悚类在当下的大行其道也在双年奖榜单得到反映,包括《藏地密码》《下南洋》《原来的世界》在内的19部悬疑惊悚类作品赫然在列。应该说,通过自身探索和借鉴国外创作经验,这些领域确实涌现出大批新作家,使得该类型品质得以提升。如近年天下霸唱《鬼吹灯》、南派三叔《盗墓笔记》的风行,使惊悚、探险类型的市场份额得以迅速拓展。

相对于入围初评的作品各类型的济济可观,武侠的式微让人感念。从入围初评的名单上看,入围的武侠屈指可数,上百部作品中似乎只有张大春的《城邦暴力团》、苍天白鹤《武神》等寥寥数部。作为传统流行读物的武侠,诚然是没落了,这不仅是双年奖榜单的反映,从其他各大原创文学网都可以看出。正如评委何平所说,“新的类型被创造,旧的类型被改造”,武侠的衰落,代之以玄幻、仙侠、修真的崛起,它们既继承了武侠的热血,又不满足于武侠的一招一式,想象力更加天马行空。

同在幻想领域,科幻却总是显得格格不入。纠结于科学与幻想、科学与文学之间的尴尬摇摆,中国科幻长久以来成了禽兽排斥的蝙蝠。评委今何在说,“中国科幻曾经一度辉煌,但又在武侠奇幻的冲击下被挤到边缘,以至于很多出版社一听到科幻作品就摇头。但《三体》系列证明了科幻作品也能畅销,只要它足够优秀。”因此,当我们谈论武侠幻想类型老去的时候,科学幻想的崛起让人憧憬。

几个榜上有名之其人其文

刘慈欣——《三体》

这或许是西湖·类型文学双年奖自推出以来最耀眼的一部小说。评委那多说“《三体》三部曲是一部堪称史诗的科幻作品,在我所阅读过的诸多中国科幻小说中,稳居第一”;南派三叔称其“堪称世界级的科幻大作”;邵燕君说“《三体》系列大气磅礴,堪为中国科幻小说的新界碑”。事实上,在中国科幻文学的圈子里,刘慈欣早已是一个如雷贯耳的名号,从他1999年发表第一个短篇《鲸歌》开始,《乡村教师》《全频带干扰》《球状闪电》……我们可以看到他创作的足印,连续八届中国科幻银河奖得主并非浪得虚名。一部优秀的小说,应当是叫好也叫座的。而它的意义不止于此,从众多评委的惊呼中我们看到,它使很多原本不看科幻或不看中国科幻的人,重新认识中国科幻。

沧月——《羽·赤炎之瞳》

沧月已成名多年。从《云荒》系列、《鼎剑阁》系列逶迤而下,其人其文在武侠幻想领域一直是道风景线。2011年的时候,图书公司给沧月举办了出道十年庆典,算来十年一晃,令人慨叹。登上双年奖推荐榜第一期榜单的那部《羽·赤炎之瞳》,正如推荐人海飞所说,“丰沛的想象和近乎天生的架构力使沧月赋予了这部长篇奇幻小说以理想国的色彩……”这么多年,沧月已有自己的风格追求和固定粉丝,很难再去指摘她的作品优劣,这就是她的领域。每个类型小说名家,都有自己的领域。

何顿——《黑道》,孔二狗——《黑道风云二十年》、《黑道往事》

把这两位放在一起,很明显是因为他们写的都是黑道。但同是黑道,笔锋所指却迥异。打个比方,孔二狗笔下的黑道往事是一幅人物众多、情态百出的浮世绘,陈说黑道的风风火火、血性豪情,而何顿的《黑道》可比希腊雕塑,一个人在黑道中的炽热欲望和痛苦挣扎被雕刻得纤毫毕现。客观来说,这种差异源于两人写作背景和趣味追求的不同。孔二狗更追求故事的传奇性,并展现出一个社会的广度;而何顿则基于严肃文学的立场,通过陈述黑道大佬的发家史,直抵人性深处,那种灵魂的拷问,让人想起蒙克的《呐喊》,狂热痛苦。

张大春——《城邦暴力团》

台湾才子张大春的《城邦暴力团》甫一登陆内地,便引起巨大反响。《城邦暴力团》以少年张大春的经历为线索,以漕帮帮主万砚方和国民党“老头子”的恩怨,描绘出一张中华民族百年风雨的另类面孔。当正史与野史相遇,一切都变得扑朔迷离。陈歆耕称其“让我见识了什么是真正的中国功夫、中国气派、中国式‘魔幻’,深厚的中国传统文化底蕴渗透于每一行文字之中”。但值得指出的是,作者在其中加入的诸多现代小说技巧,以及叙述口吻中所展现出的“文艺”气质,都对它的受众提出了一定的文化层次要求,我怀疑真正的市民读者会选择敬而远之。而缺席了市民的武侠,很难称之为大众武侠。

几种评委的类型

西湖·类型文学双年奖的推荐评委和初评委大约来自五大阵营,不过观察各评委的阅读趣味,实际上都有自己的独特焦点,且趣味不一,倒不能完全以学院派或草莽派这样的身份背景划分。

网络先锋:周志新、林庭锋、朴素

相对来说,文学网站编辑的身份确实让他们的视野在类型文学领域更加开阔,接触的都是一线作品。看周志新推荐《穿越大宋做诸葛》《丛林战神》,林霆锋推荐《武神》《斗破苍穹》,朴素推荐《娱乐圈》《一代军师》……但凡是个网络读者,必然对这些作品不陌生。可以说,他们推荐的小说必然和点击率有关,因此他们直接代表了来自最庞大的市民读者的眼光。

作者联盟:那多、今何在、海飞

作家评论作家与评论家评论作家,很不一样。由于自身的创作实践和对类型文学作者的情感认同,他们的评论更多的是一种写作者之间对视的眼光,而非批评家审视的眼光。那多本人的《亡者低语》也被曾其他评委推上双年奖推荐单,而看他的推荐语,尤其具有作家风范。推荐艾西的《洞察者:螳螂》时,他说“这是位欧美悬疑范儿的作家,也是仅有的会让我感受到压力的国内同行”;推荐蒋家骅的《斋冷》时,他说“这是一个在未来会有很大发展的悬疑小说作者”,宛然前辈口吻。

同样地,作为评委的今何在本身也从事幻想类写作,看他推荐《三体》,“唯有抬头仰望星空的人,才会有勇气在黑暗中前行”,写作者的才情终究收不住。

而声名与创作日益丰厚的海飞,其作品《向延安》也同样被不知情评委推上推荐榜,看他每期推荐《羽·赤炎之曈》《华胥引》《紫川》等作品,必是极认真地从架构、情节、人物、语言上娓娓道来,这是一个执笔者对其他执笔者的观察揣摩。

复古潮流:张陵

张陵把《刘心武续红楼梦》搬上推荐榜时,引起一片喧哗。且看他说:“这部中国经典小说在它问世的时代,也是一部很有读者的通俗作品,很符合我们今天说的那种类型小说的概念……我们完全可以把它纳入当代类型作品的模式中。”只能说张陵以复古的方式彰显了其在类型文学理论上前卫的身姿,在诸评委中独树一帜,手段高超。

最激越:洪治纲

当初洪治纲推荐人称“阴险卑鄙重口味”的网络人气作者烟雨江南的《狩魔手记》这样一部游戏体验的末世流小说,人皆愕然。我敢打赌,这么多评委中能看完这部小说的没有几个。只能说洪治纲以一种激烈的冲锋方式扭转了多数人对学院派评论家的一贯印象,聊发少年狂,堪称给力。而在之后的几期推荐榜单中,洪治纲或许意识到了自己的激越,转而把传统名家方方的《武昌城》搬上类型文学榜。如此一来,恐怕作者和读者都不会买账。

最讲究:何平

在类型文学榜单上,可以发现何平似乎是最敬业的一个,几乎每期推荐他都带着类型文学的尺标去筛选作品。他推荐安妮宝贝的《春宴》时说,“本期推荐安妮宝贝的《春宴》,颇踌躇。”踌躇是因为他对送一个“类型小说”的标签给安妮宝贝很忐忑,“她谁也‘不像’,自成一格,如《解密》、《风声》、《风语》、《刀尖上行走》之于麦家,如《盗墓笔记》之于南派三叔、《藏地密码》之于何马、《三体》之于刘慈欣……我们与其吃力不讨好地把他们按到什么预设的类型,不如承认他们自己就是一种类型,然后深入到他们的秘密核心,揭穿他们的花招。”足见他在类型文学理论上的思考。

小结

西湖·类型文学双年奖在评委阵容的组织上颇有意味,邀请各界评委的姿态彰显了主办方“多元化”的宗旨,而从进入初评的113部作品来看,奖项本身也确实在很大程度实现了其兼容并蓄的理念。这种容纳的广阔性和样本的品质保证都给我们提供了一个空前的观测平台,涉及整个类型文学系统的代表作家、评论人以及整体发展趋势,在此都呈现出管中窥豹的意义。

当然,要在当前类型文学这样一个苍莽庞杂的领域内真正树立一套相对来说比较科学的评价体系,实现多元与权威的统一,则仍然是争议不断甚至吃力不讨好的一件事。而西湖·类型文学双年奖的首届评选,将是一次吃螃蟹的壮举、一场大戏。

(本文编辑 谢宁)

猜你喜欢
黑道言情武侠
武侠风
“言情”的概念史和“言情”故事的特征
误闯黑道
误闯黑道(1)
极限之光
武侠影后郑佩佩
《写给失踪者的信》获言情作协大奖
读者来信
《独家星劫》首发记者招待会
星期五的恋爱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