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心的形成——哈莱姆:美国新黑人首府和政治文化中心

2012-08-15 00:42常熟理工学院江苏常熟215500
名作欣赏 2012年24期
关键词:美国黑人黑人

⊙张 捷[常熟理工学院, 江苏 常熟 215500]

作 者:张 捷,硕士,常熟理工学院讲师,主要研究方向为英美文学。

哈莱姆文艺复兴,也被称做新黑人运动或黑人文艺复兴,是20世纪非裔美国人历史上重要的发展时期之一。作为一场文学艺术运动,哈莱姆文艺复兴被称做是非裔美国文化史上最具重要意义的事件和最具创造性的时期。它重新定义了黑人文学、戏剧、音乐和视觉艺术,孕育了新一代的黑人作家和艺术家。其一方面发展了黑人艺术、文学和文化,并试图获取美国主流文化的认同和接受;另一方面,这场复兴运动坚持个性化的艺术发展道路。总之,作为一场文化和社会政治运动,哈莱姆文艺复兴为后来的黑人民权运动者留下了宝贵的财富。然而,作为一个历史事件,对于其准确的时间界定、本质及其重要性和影响,运动的参与者和研究学者们一直有许多,甚至是相互矛盾的理解和评价。同时,作为运动的中心,哈莱姆是如何一步步成为美国黑人的首府和政治文化中心的,这也是学术界谈论得比较多的方面。本文试图从这两个方面来进行论述。

一、时间界定

出于不同的目的、根据不同的标准,学者们对哈莱姆文艺复兴的准确时间界限持不同的观点。历史学家纳森·哈金斯(Nathan Huggins)认为哈莱姆文艺复兴始于第一次世界大战到1920年期间。当时,黑人领导所在地从塔斯克基(Tuskegee)搬迁到了纽约。同时,哈金斯还把1935年的哈莱姆骚乱看做是文艺复兴的结束。另一学者布鲁斯·凯勒(Bruce Keller)尽管也认同把1935年骚乱看做是文艺复兴的终结,但他认为哈莱姆文艺复兴始于1917年,当时有三个事件的发生来标志着哈莱姆文艺复兴的开始,分别是:1917年无声抗议游行;克劳德·麦凯(Claude Mckay)的诗歌在白人文学杂志Seven Arts上的发表;雷杰·托伦斯(Ridgely Torrence)的三部戏剧在百老汇的上演。①Keller的观点得到了安·道格拉斯(Ann Douglas)的认同,他认为,1917年7月28日的无声抗议游行标志着哈莱姆文艺复兴的真正开始。②阿纳·邦当(Arna Bontemps)也赞同这一观点,他曾写道“:20年代黑人文艺复兴的种子在1917年就播种下来了。”③

然而,与阿纳·邦当同时期的兰斯顿·休斯和詹姆斯·韦尔登·约翰逊则将复兴开始的时间追溯到了1921年音乐剧《一起走》(Shuffle Along)的开播,这是文艺复兴时期最受欢迎的音乐剧。休斯指出“:20年代是曼哈顿黑人文艺复兴的年代。但绝对是音乐时事讽刺剧《一起走》导致了黑人文艺在曼哈顿的发展和繁荣,并且在1929年大萧条之前达到了顶峰。”④

此外,2001年普利策传记奖获得者大卫·利弗林·刘易斯(David Levering Lewis)则认为,“总的来说,哈莱姆文艺复兴的发展经历了三个阶段。第一阶段,结束于1923年美国黑人著名作家吉恩·图默(Jean Toomer)的小说《公民凯恩》的发表,这部作品是受到了白人艺术家和作家的深刻影响的;第二阶段,从1924年初到1926年中,这一时期主要体现为城市联盟黑人民权组织和全国有色人种促进会的建立;最后一阶段,则是从1926年中到1935年3月的哈莱姆骚乱,这一时期的文化逐渐为黑人艺术家和作家自己所主导。”⑤卡里·D·温茨(CaryD.Wintz)认为哈莱姆文艺复兴是一场自我意识的觉醒运动,开始于1923年图默的《公民凯恩》的出版,并延伸到30年代。⑥

有趣的是,对于哈莱姆文艺复兴的起止时间,一些学者要么极大地扩大,要么完全地缩小。例如:亚伯拉罕·查普曼(AbrahamChapmen)表明说他在杜波依斯1889年发表的诗歌《黑烟之歌》(The Song of the Smoke)中就看到了复兴的因素,而约翰·霍普·富兰克林(John Hope Franklin)在1980年出版的《从奴隶到自由:美国黑人史》中提到说哈莱姆文艺复兴一直延续到了20世纪60年代。⑦著名黑人学者斯特林·S·布朗(Sterling Brown)甚至否认了哈莱姆是这场文化运动的中心。

尽管对于哈莱姆文艺复兴准确的时间界限有着许多不同的理解,然而,学者们达成的大体一致的观点认为:哈莱姆文艺复兴是19世纪20年代的事件,始于第一次世界大战和1919年的种族暴乱,止于1929年的股票市场大崩溃。绝大多数的观点认为哈莱姆文艺复兴是一场以哈莱姆为中心的运动。著名黑人学者艾兰·洛克(Alain Locke)在1925年编辑出版了一部综合年轻一代黑人的诗歌、散文、戏剧、小说的文选,题名《新黑人:一个解释》(The New Negro:An Interpretation),在当时的黑人文坛曾起过很大的影响,被认为正式宣布了这场文学艺术运动的诞生。随着1926年卡尔·范·维克腾(Carl Van Vechten)的作品《黑鬼天堂》(Nigger Heaven)的出版,这场运动在20年代中后期到达了顶峰。运动受到1929年经济危机的影响开始走下坡路。1935年的哈莱姆骚乱让人们真正关注真实的黑人哈莱姆——一个受严重经济和社会问题困扰的贫民窟。总之,作为一个历史事件,哈莱姆文艺复兴始于其特定的历史背景并受其影响。

二、作为美国黑人首府和政治文化中心的哈莱姆的出现是南方“推力”和北方“拉力”的共同作用

尽管对于复兴的确切时间,学术界有着不同的见解,但都普遍认为这场艺术文化运动是以哈莱姆为中心的。卡里·D·温茨,研究哈莱姆文艺复兴的主要学者之一,认为“复兴的焦点是哈莱姆”,“很明显哈莱姆是运动的中心”⑧。根据这些论断,哈莱姆可以被看做是美国黑人的首府以及政治文化中心。

20世纪初,作为纽约市的一个黑人社区,是什么使得哈莱姆从众多的黑人聚居区中凸显出来并成为黑人世界的首府?答案就在其成立的时间和当时的环境。在众多因素中,有三个主要的因素对哈莱姆成为文艺复兴的中心起到了极大的推动作用,它们分别是:黑人首次大迁移(the Great Migration)及黑人居民城市化、第一次世界大战和哈莱姆房地产所有权的获得。

同美国历史上的其他现象一样,发生在19、20世纪之交的第一次黑人大迁移,是南方“推力”和北方“拉力”共同作用的结果。黑白种族关系的逐步恶化和南部农村经济的陷入艰难,使得大量的美国黑人离开南部农场。同时,由于“一战”导致北方对战争业劳动力大量需求,吸引大量南部黑人去往北方工业城市。因此,作为“避难之所”的北方同时也起到了巨大的拉动作用。“这场轰轰烈烈的大迁移是美国黑人历史上自黑奴解放以来最重大的事件。”⑨

1.南方的“推力”

20世纪初南部的种族关系主要体现在美国社会中黑人社会和政治地位的不断恶化、滥用私刑以及种族暴乱的发生。虽然由于奴隶制的废除,一些黑人开始有一定财产并开始接受教育,但是,绝大多数的黑人仍然得不到教育,生活在贫困的农村。“奴隶制的废除使所有的奴隶主失去了奴隶,但奴隶所有权的丧失导致的是奴隶主阶级的消失,而非种植园主阶级的消失。”⑩为了生存,黑人不得不被束缚在别人的土地上,继续受原来的奴隶主现在的地主的支配和欺凌。最高法院对第14、15条宪法修正案的重新解释使得黑人对南部立法机构的种族隔离制度无能为力。从而,南部黑人被剥夺了公民权,同时在公共设施的利用方面也遭受隔离,如学校、火车、厕所、公园以及居住地等。

此外,种族暴力和恐怖活动的频繁出现也使得南部的美国黑人的生存状况变得更加糟糕。私刑滥用,尽管其数量从19世纪90年代的每年150起到1905后下降了差不多一半,但仍然威胁着黑人群体并引起其义愤。其中最显著的是种族暴乱次数的明显增加。对南部黑人来说,更为糟糕的是,在一些反黑人的文学作品中表现出了一些关于种族主义的伪科学理论和反黑人的宣传。这一切都在提倡和鼓励“白人优等”和“黑人劣等”的种族主义理论。⑪

与作为“推动力”的南部地区不断恶化的种族关系同时存在的还有困扰南部黑人的不断恶化的经济状况。1914年和1915年的经济萧条低迷蔓延了整个南部;1915年夏天到1916年的棉虫灾害使得棉花种植损失惨重,许多以棉为生的黑人苦不堪言;1916年夏一场极具破坏性的大洪水袭击了南部地区,成千上万的黑人一贫如洗,无家可归;此外,“一战”的爆发使得南部食品价格的增长大大超过了农场工资的增长。所有这一切经济方面遭受的破坏和损失使得南部黑人对于他们的经济状况的不满不断加深。所以,毫无疑问,以上经济方面的原因,再加上南部不断恶化的种族关系,共同形成了黑人大批北迁的主要动力,其中前者是迁移的主要原因。

2.北方的“拉力”

在南部农村的黑人看来,自从奴隶制时期开始,北部一直被看做是一个拥有平等和种族公正的避难所。然而,1915年的黑人大迁移的“拉动力”则主要是经济原因,正如其也是“推动力”的主要方面。在各种“拉动力”中,“一战”起主要作用。一方面,由于军事工业的发展,政府征兵备战,北部对劳动力的需求量激增;另一方面,战争同时也切断了美国工业劳动力的传统来源,即欧洲移民。为了解决劳动力短缺的问题,许多公司开始积极招募南部黑人从事低报酬、无需技能的工作。南部大量发行的黑人杂志上刊登了许多此类广告,从而吸引了众多南部黑人迁往北部城镇。

总的来说,“北部战争工业对劳动力的需求、外国移民中断、南方农作物歉收的压力、南方一些地区恐怖主义的增多等因素合力促成了黑人大迁移。”⑫在20世纪的头十五年中,受到以上“推动力”和“拉动力”的共同影响,成千上万的黑人从南部乡村迁往北方工业城市。但真正的黑人大批迁移则是开始于“一战”爆发后的1915年,并持续了整个20年代。在此期间,在所有北方工业城市中,纽约吸引了最多数的黑人,其黑人数量从1910年的91,709增加到1930年的327,706,增长了250%。⑬

三、哈莱姆:从一个理想的白人中上层社区成为美国黑人首府

黑人第一次大迁移的其中一个影响就是使哈莱姆成为了美国黑人的首府。1900年以前,哈莱姆还是一个有着豪宅的理想的中上层白人社区,居住着大量富裕的纽约犹太居民。由于19世纪90年代大量投机房屋的建立,哈莱姆地区涌现了大量高档住宅。随着20世纪初这个建筑高峰的结束,该地区大量房屋无人居住。同时,纽约六万多黑人分布在其五个区,其中最大的集中区位于曼哈顿西边的田德龙区(Tenderloin)和圣胡安山一带。尽管位于二十七大街和五十三大街之间的西边地区被称做是“黑人波西米亚”中心,然而,在这些隔离贫民区的生活却毫无美好可言。小的住所、狭窄拥挤的街道以及卖淫赌博,这一切成了黑人生活的真实写照。随着20世纪初田德龙地区种族暴乱的兴起,黑人从南部大量涌来,使得本已十分糟糕的居住情况变得更加惨不忍睹。因而,一些在经济上取得一定成就的有野心的黑人搬往哈莱姆以寻求更好的居住和生活条件。⑭

大概从1903年开始,黑人开始搬往自称拥有足够好房子的哈莱姆地区。这次搬迁主要是由一位名叫菲利普·A·佩顿(Philip A.Payton)的黑人房地产商策划和倡导的。其承诺能为纽约的黑人提高更好的居住场所。佩顿向那些房屋所有者们提议将空置的房屋出租给固定的黑人租客,从而缓解低迷的房市带来的损失。他的建议得到了采纳。慢慢地,那些空置的房子住满了黑人。一开始,白人并没有太多关注这种搬迁,但后来,当这种情况蔓延到伦诺克斯(Lenox)大道以西地区时,他们开始着手去调查了。例如,哈莱姆的一些白人居民建立了如哈莱姆财产拥有者改进组织等机构来保护其居住地并抵制黑人“入侵”。对此,黑人也做出了相应的回答:佩顿建立了黑人房地产公司,一个为黑人提供购买和出租房屋业务的企业。后来佩顿和其他黑人商人以及黑人教会又购买了哈莱姆的一些住所。随着一年年黑人的不断涌入,白人们变得惊慌失措,开始像躲避瘟疫一样逃离哈莱姆。大量房屋、街区变得空无一人。到1916年,黑人已经成为哈莱姆西部地区的主要居住群体。⑮

在接下来的二十年中,随着南部及西印度黑人移民的大量涌入,哈莱姆地区黑人数量不断增加。1920年,哈莱姆黑人居住区从130街区扩展到145街区,从第五大道扩展到第八大道,居住了大约73,000的黑人(占曼哈顿区黑人总数的66.9%);到1930年,又扩展了10个街区至155街区,拥有大约164,000的黑人(占曼哈顿区的73%)。到1920年,黑人人口占绝对数量的哈莱姆地区已成为了美国黑人的首府,其所散发的魔力吸引了全国各地的各阶层黑人来到此地。⑯

四、哈莱姆:美国黑人的政治文化中心

有多个形象可以和20年代的黑人哈莱姆地区联系起来。在复兴时期著名的黑人知识分子及主要发起人詹姆斯·魏尔顿·约翰逊(James Weldon Johnson)看来,哈莱姆“不仅仅是一个黑人社区”,还是“一个城中城”:它位于“曼哈顿的中心”,有着“新建的公寓和漂亮的住所,以及铺砌讲究灯光明亮的街道”,同时还“拥有自己的教堂、社会活动中心、商店、剧院和其他娱乐场所”⑰。

作为复兴时期一位主要的有天赋的年轻作家,尽管兰斯顿·休斯一直认为哈莱姆是一个仍然无法摆脱种族压迫的贫民窟,然后他热爱居住在那里的黑人的生活和体现的活力。对成千上万的普通黑人来说,哈莱姆是一个能够脱离白人控制的避难所。

无论哈莱姆究竟是一种什么样的形象,其所散发出来的魅力对不同阶层的黑人来说都是不可抵挡的,从贫困交加的南部农民和佃农到受尊敬的黑人。哈莱姆真正成为了美国黑人的政治和文化中心。

哈莱姆在20年代成为了美国黑人政治生活的中心,其部分的原因是“一战”前大量的有才能的黑人的迁入,这些人中有杜波依斯、马库斯·加维、詹姆斯·魏尔顿·约翰逊等。哈莱姆也成为了众多黑人政治和民权组织的所在地,如全国有色人种协进会(NAACP)、城市联盟(the Urban League)、黑人睡眠车搬运兄弟联盟(all-black Brotherhood SleepingCar Porters)。到 20年代初,杜波依斯和约翰逊分别担任全国有色人种协进会总秘书和执行秘书。马库斯·加维的全体黑人进步协会(UNIA)也是在哈莱姆,这是美国城市黑人群体中唯一一个大规模的组织。在20年代,加维组织了一次短暂的但极具影响力的以“回到非洲去”口号为中心的黑人民族主义运动。尽管加维的运动失败了,但加维的到来却使得哈莱姆看起来更像一个世界性的黑人种族首府了。⑱

哈莱姆同时也是美国黑人的文化中心。到“一战”爆发时,一群有着波西米亚风格的黑人——文人、知识分子、作家、音乐家、演员和视觉艺术家,纷纷涌入哈莱姆。到20年代中期,与哈莱姆文艺复兴有关的绝大部分艺术创作者都定居在哈莱姆。尽管没有一所黑人大学,但哈莱姆取代华盛顿和亚特兰大,成为了黑人波西米亚繁荣的地方,咖啡馆和夜总会孕育了充满文化艺术元素的生活方式,艺术家、作家、批评家和政治激进者共同探讨和争论美学、政治以及种族。⑲

正如以上所述,作为美国黑人的首府以及政治文化中心,哈莱姆已经成为了那些有追求有抱负的年轻人所向往的地方。年轻的黑人艺术家、作家和音乐家从全国各地涌入哈莱姆,寻求文学艺术方面的各种机会。克劳德·麦凯和兰斯顿·休斯就是典型的例子。麦凯,哈莱姆文艺复兴时期的一位牙买加诗人和重要作家,在读了杜波依斯的《黑人的灵魂》后,放弃了在堪萨斯州立大学学习农艺学的梦想,来到了纽约。对杜波依斯作品的影响,他说,“就像地震一样震撼了我”⑳。休斯的父亲想要他去瑞典学习工程学,但是这位年轻人在听过著名的音乐剧《一起走》(Shuffle Along)以后,毅然来到了哈莱姆。“与巴黎、莎士比亚的家乡、柏林、阿尔卑斯相比,我更想去看看哈莱姆,世界上最大的黑人城市。”㉑休斯认为这一决定是正确的,尤其当他看到“哈莱姆就像是吸引黑人知识分子的巨大磁场,从各个方面吸引着他”㉒。

因此,“‘哈莱姆文艺复兴’这一称呼,既表明了人们对新黑人运动中起作用的各种社会文化力量的复杂性的认识,也是人们对哈莱姆在这场运动中所起重要作用的肯定”㉓。

总之,哈莱姆文艺复兴是美国历史上一场重要的政治、社会和文化运动。由于其特定的历史、社会及政治等原因,黑人从南方迁往北方、从农村走向城市,黑人聚居的哈莱姆地区逐渐成为了美国黑人的“首府”和政治文化中心,为美国黑人中产阶级的成长开辟了土壤,并最终导致了哈莱姆文艺复兴的繁荣。

①⑳ Cooper,Wayne F.Claude McKay:Rebel Sojourner in the Harlem Renaissance, A Biography.Baton Rouge:Louisiana State University Press,1987:Xvi,p68-72.

② Douglas,Ann.Terrible Honesty:Mongrel Manhattan in the 1920s.London:Picador,1995:328.

③ Bontemps, Arna (ed.) The Harlem Renaissance Remembered.New York:Dodd,Mead,1972:7.

④ ㉒ Hughes,Langston.The Big Sea:An Autobiography(1940).New York:Hill and Wang,1963:223,240.

⑤ Lewis,David Lewering.When Harlem Was in Vogue.New York:Penguin Group Inc,1997:xxvi.

⑥ ⑪ ⑬ ⑭ ⑯ Cary D.Black Culture and The Harlem Renaissance.Houston, Texas: Rice University Press,1988:2,8-10,14,17-18,20.

⑦ Franklin,John Hope.From Slavery to Freedom:A History of Negro Americans,5th ed.New York:Alfred Knopf,1980:383.

⑧⑲ Wintz,Cary D.& Paul Finkelman (ed.).Encyclopedia of The Harlem Renaissance.New York:Routledge,2004:X,127.

⑨ 孙胜忠:《哈莱姆文艺复兴的缘起及其同美国主流文学的姻联》,《四川外语学院学报》2003年第3期。

⑩ 黄虚峰:《美国南方转型时期社会生活研究》,上海人民出版社2007年版,第29页。

⑫㉓ 黄卫峰:《哈莱姆文艺复兴研究》,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2007年版,第54页,第81页。

⑮⑰ Locke,Alain(ed.).The New Negro(1925).New York:Macmillan Publishing Company,1992:303-304,301.

⑱㉑ Huggins,Nathan Irvin.Harlem Renaissance.New York:Oxford University Press,Inc.1971:15-30,24.

猜你喜欢
美国黑人黑人
20世纪前后美国黑人的真实处境
美国黑人女性文学中的空间建构
黑人谈河流
THE JAZZ AGE
影史上第一个黑人与白人接吻的镜头,是他剪辑的!
高中生写100遍“黑人的命也是命”
美国黑人英语与美国主流英语的差异分析
从《宠儿》透视美国黑人女性的悲剧
善跑不擅游的黑人
美国黑人影星争演泰森好莱坞青睐拳击题材 老泰森筹划年底复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