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女性的职业》

2012-08-15 00:42赵淑文太原师范学院外语系太原030012
名作欣赏 2012年24期
关键词:房间职业

⊙赵淑文[太原师范学院外语系, 太原 030012]

作 者:赵淑文,硕士,太原师范学院副教授,主要研究方向为英语语言文化。

弗吉尼亚·伍尔夫的演讲稿《女性的职业》是借个人经历总括地探讨职业女性。文章举例生动、结构严谨、脉络清晰,使读者在相对轻松的阅读中与作者一起思考女性职业这一话题,于自然亲切中,发人深省。

文章以伍尔夫讲述亲身经历启始,总述自己在文学职业中,作为一名新闻工作者、书评家和作家的经历,然后由此引向深入:自己在写评论、作小说时的两个真实体验,其“职业生涯中的两个异乎寻常的经历”杀死“家里的天使”和真实地讲述她的身体和激情。通过这两个经历的讲述,作者向我们展示了女性在职业领域中遭遇的困境。

一、性别意识及与此相关的思考方式、个人教育、社会态度、价值取向

“常有魅力,一点都不自私,做高难度的家务非常出色,天天作自我牺牲……没有自己的想法和期望,总是准备为他人的想法和期望做出牺牲。”同时,她被认为的最美之处是“纯洁”。所以,每当作者写评论时,她就会出来说话,要求评论要“纯洁”,要说假话,这样才会成功。无疑,作者这里的“天使”指向了传统女性,指向了传统思想,指向了在今天仍然植根于人们大脑中的价值观:女性没有话语权,或微乎其微,而男性则是社会中真正的“统治者”。著名女性主义者凯特·米利特说:“对我们的两性关系的制度进行公正调查后,我们发现,从历史上到现在,两性之间的状况,正如马克斯·韦伯说的那样,是一种支配与从属的关系,在我们的社会秩序中,基本上未被人们检验过的甚至常常被否认的然而已经制度化的是男人按天生的权力统治女人。一种最巧妙的‘内部殖民’在这种体制中得以实现,而且它往往比任何的种族隔离更加坚固,比阶级的壁垒更加严酷,更加普遍,当然也更为持久。”的确如此。长久以来,整个社会的核心权力都由男性掌握,包括人们的思想意识,而这些发展到今天,人们似乎早已习惯,不足为奇了。因为在这漫长的发展中,社会法则、意识形态等都已被人内化,女性在自觉不自觉中接受并执行着,认为理所当然,并无不合理之处。当代美国社会学家罗伯特·墨顿借用“托马斯定理”——“如果人们把情景当做是真实的,那么其结果将成为真实的”——提出以“自我实现预言”来解释和说明为什么值得怀疑或错误的文化观念会长期存在,并一直束缚着人们的思想和行为。这就正如女性处于由男性制定法则的社会之中,在强有力的话语权力、意识形态之下,在体现男性价值观而长久地牺牲甚至已对女性自身价值无视的社会之中,女性自身思想意识的发展变化仅仅成为男性思想意识的继承与后续发展,除此,女性自身的一切意识已被湮没在男性意识的汪洋大海之中。

所以,作者认为她有必要对“天使”发起进攻,“尽最大努力杀死她”,否则“她就会杀死我”。当然,这非常艰难,“消耗的时间要比学希腊语语法或周游世界体验冒险经历的时间多多了”。然而作者毕竟杀死了她,这一步很重要。这不仅是“女作家职业中的一部分”,而且更是不同职业中女性必须要做的工作。女性要深刻认识到自身的依附性,并敢于正视,这本身就是解放,是体现超越的第一步。

二、自己的艺术创作方法独立于男性评论家的影响

在这里,作者用了第二个暗喻:“一位坐在深湖边手握鱼竿沉浸在梦境中的钓鱼者”。作者讲述她写作中的无意识状态,这是一种创作佳境,无人干扰的平静状态。然而“猛烈的撞击声、爆炸声”将此状态打破,将想象力拦腰截断,使作者从艺术家的无意识状态中惊醒,“一件不适合女人讲的有关身体和激情的事情”,阻碍了作者的想象与创作。她想到了男人的震惊,想到了另一个性别非常传统的观念的阻挠。无疑,这一暗喻的锋芒指向了现实社会中男性的价值评判眼光、标准及传统性别观念。“千百年来,作为生物个体而相对独立的人,总是以其特定的性别身份存在于人类社会中”,而“某些文化和社会的习俗告诉人们应该做一个男人或女人”,“性别叙事告诉我们人是什么,人应该变成什么样子;这种叙事就像空气一样,每天都包围着我们每一个人”,所以当作者处于创作的无意识状态时,尽管这只是意识的冰山一角,然而还是不能尽言尽意,囿于传统性别的束缚,囿于传统思想的束缚,囿于社会的评判及男性的评价。如此,一位优秀的作家怎么能创作出优秀作品呢?而尤其是一位优秀的女性作家又怎么能够真切地创作出女性自己的特色作品呢!这已不仅仅是创作问题了,而且也不仅仅是只存在于文学领域的问题,而是存在于女性身上、存在于社会中的每个人思想与价值中的问题、存在于各行各业的女性问题。不解决,就没有女性的独立自主,更没有其来自自身的真知灼见。

诚然,性别具有灵活性与伸缩性,其意义可以因文化、家庭、伙伴群体、社会氛围,甚至随一个人的不同生命期的变化而变化,但它对于个体来说,独立性、自主性与依赖性是截然不同的。“要充分地发展到心理的完整性或个体化,人们必须跨入一种崭新的整体性意识——一种对自己的多元自我和多元动机的自知或责任感。人要学会为自己的主体性负责任”,尤其是女性,更要坚守自己的主体性,要保持自己的独立思想与人格,要不畏传统观念与世俗批判。为此,“我们可以着手审视我们内心的人格分裂,审视我们的自我意识所遭受的不必要的束缚……从而省察自己心灵生活的盲点。为了做到这一点,我们还需要修正我们自我反思的方式,无论是从个人生命体验的解放,还是从理论考察的角度,我们都需要转变自己的意识态度”。所以文章作者一直在解决着这个问题,尽管她认为“女人不用杀死鬼怪,不用击碎岩石就能够坐下来专心写书还需要很长时间”,但毕竟她已经在与这鬼怪搏斗了,并且在坚持着……

伍尔夫通过自身的这两个异乎寻常的经历来探讨女性职业,指出了女性在职业领域所遭遇的困境。她相信在女性的职业领域中仍有许多鬼怪和障碍若隐若现,而讨论与界定这些障碍是必要的,尤其是讨论女性为之奋斗、为之与难以克服的障碍作斗争的目的尤为重要。“在这个迄今为止专门由男人控制的房子里,你们已经赢得了自己的房间。但是,这种自由才刚刚开始……房间还需要置办家具,需要装饰物,需要有人与你分享。”作者用了第三个暗喻:“自己的房间”,指出虽然女性获得了自由并取得了经济上的独立,但仍然需要继续作战来维持自己的地位,需要用新思想、态度和价值观来武装自己,这就是文中“家具”、“装修”,与谁“合用这个房间,有什么条件”的具体承载物。这一问题提得尖锐、深刻,很有现实性与前瞻性,切中要害。“从男人那里争取到经济解放的女人,在道德、社会和心理上还没有获得和男人相同的地位。她对职业的态度和奉献精神与她的整个生活方式密切相关,因为她在步入成年之后,并没有与男孩子相同的背景,社会对此也不予同等对待,世界以另一种前景呈现在她的眼前。在作为女人的前提下,在现代社会成为一个独立和真正意义上的人,是她们遇到的特殊的障碍。所以女性要想在自己的房间里打造出一个崭新的天地是很困难的。”

女性首先要挣脱传统观念的束缚,要有自己的主体独立性,这是首要的,它体现在方方面面,在“自己的房间”里,经济的独立只是其中的一部分。要知道,所谓“房间”的概念是指向女性的广阔世界,职业领域是这个世界里的一个分区,由于男性长久以来有着优势,有着社会赋予他的任务,传统观念中女性仅是附庸物。在男权社会中,她被要求必须变成客体和猎物,必须放弃成为主权的主体的要求和希望,甚至女性自身在某种程度上对男性的世界还感到危险,保留着隐退的想法,习惯于内心中寻求庇护。于是,在职业领域中,她会听从专家的劝告,仅仅作为一个平凡的参与者,或者列席作为一个业余爱好者,将自己的身份与价值贬低到自甘奉献的境地,这是不公平的,是不合理的,是悲哀的。

女性自我觉醒,自我奋斗,在获得了“自己的房间”后,必须不断前进,在职业领域中,在社会中获得与男性平等的地位与权利。“只有她成为具有生产性、主动性的人时,她才会获得超越性,她会以具体细微的计划来肯定她的主体地位,她会努力认识她所追寻的目标,她所拥有的财富以及权利相关的责任。”女性通往独立的自由的道路还很长,她还要花很多时间来经营,创造“自己的房间”。马克思说:“世界解放的程度就是女性解放的程度。”而只有当女性得到和男性相同的处境时,女性才会获得解放。

伍尔夫通过自身经历及三个暗喻的运用,深入浅出、严肃冷峻地向我们有力地表述了女性在职业领域面临的困境,阐述了女性自身的生存状态,提出“自己的房间”这一问题,深刻地揭示出女性在取得主体地位,获得与男性同等权利的道路还很漫长,需要女性团结、自立、不断奋斗、不断争取、不断与“鬼怪”作斗争,以赢得真正的解放。演讲至此达到高潮,于发人深省中戛然而止,留给我们长久的回味与深思。

[1]沈奕裴.被建构的女性·当代社会性别理论[M].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2005.

[2][美]波利·杨-艾森卓.不受诅咒的潘多拉·性别与欲望[M].杨广学译.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3.

[3][法]西蒙·波伏娃.第二性[M].李强选译.北京:西苑出版社,2004.

猜你喜欢
房间职业
Chapter 4 Merrick's first home
守护的心,衍生新职业
房间
职业写作
看不见的房间
有趣的职业
我爱的职业
房间,这是我的房间
五花八门的职业
锁在房间里的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