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论雪莱《西风颂》对象征手法的运用

2012-08-15 00:42姜春兰西安翻译学院研修学院西安710105
名作欣赏 2012年24期
关键词:雪莱西风手法

⊙姜春兰[西安翻译学院研修学院, 西安 710105]

作 者:姜春兰,英语语言文学硕士,西安翻译学院研修学院讲师,陕西师范大学外国语学院访问学者,主要研究方向为英国文学。

象征作为一种文学创作手段,很早就在诗歌、小说等诸多文学形式中得到了应用。关于象征,美国诗人和文艺评论家亚瑟·西蒙斯将其定义为“形式对思想,有形对无形的一切约定俗成的表现”①;评论家南帆也认为“象征是以特定的具体形象表现或暗示某种观念、哲理或情感”②。由上诸家所论可知,象征性意象在诗歌中的巧妙运用,由于其中具有观念和情感意蕴,而显示出超常的价值。英国著名诗人雪莱在诗歌创作中即善于运用象征手法,本文则以其名作《西风颂》为例,揭示他的这一创作特征。

《西风颂》写于1819年秋,是雪莱的登峰造极之作。诗作中巧妙运用象征手法,表达了诗人澎湃的激情及先进的革命观点,就艺术价值来说,堪称世界诗苑的一颗灿烂明珠。

《西风颂》共五章,每章十四行,章与章之间意思相互连贯,但每章皆可独立成篇。其中前三章从正面直接描绘西风,写它给大地、天空、海洋带来的天翻地覆的变化,后两章抒写诗人由此而产生的情感。

前三章中,雪莱笔下的“西风”是狂烈的,整个宇宙都在它的呼啸中战栗着。如他说:“看吧!那狂暴犹如狂女的头发,在天地间摇曳,布满整个宇宙;那黑夜中浓浓的无边际的神秘,是西风力量的凝结;那黑色的雨、冰雹和火焰是它的帮手。这力量足以打破一切。”③“西风”又是摧枯拉朽的,它狂暴地将陈腐的生命吹去,以横扫千军之势除去没有生机的枯叶,吹去那痨病似的生命。然而,“西风”又是充满生机的,它没有残杀一粒生命。它要将种子放进冬天深深的心中,在那里生根发芽,埋下春的信息。接着,“西风”吹响春的号角,让碧绿、香气布满大地,让它们随着西风运行的足迹四处传播。经过西风的培育,生命在旺盛地生长;那景象、那迷人的芳香在迅速地蔓延着,那污浊的、残破的东西已奄奄一息,在海底战栗着。④

诗人以豪迈奔放的激情,任想象自由地驰骋,并诉诸于多种感官抒写出了西风的狂暴、迅疾、无所畏惧。“赞美他以摧枯拉朽之势横扫残枝败叶,赞美他以磅礴之气驱散空中的流云,召来冰雹、大雨和闪电,为黑暗的世界唱出赞歌;赞美他把大海唤醒,掀起汹涌的海浪,震撼海底的花草树木。他是破坏者,同时又是保护者,他到处播种生命的种子,催促万紫千红春的到来。”⑤

后两章中,雪莱将视角从西风拉到人。他说:“我也就不至于像现在这样急切,向你苦苦祈求。”“我跌在生活的荆棘上,我流血了!”⑥这些人心碎的诗句道出了诗人心灵的创伤。尽管如此,他愿意被西风吹拂,愿意自己即将逝去的生命在被撕碎的瞬间感受到西风的精神、西风的气息;诗人愿奉献自己的一切,为即将到来的春天奉献。在诗的结尾,诗人以预言家的口吻高喊:“要是冬天已经来了,西风呵,春日怎能遥远?”⑦

这里,西风已经成了一种象征,它是一种无处不在的宇宙精神,一种打破旧世界、追求新世界的西风精神。

辛·刘易斯在《意象的定式》一文中说:“一首诗中的意象就像一系列放置在不同角度的镜子,当主题过来的时候,镜子就从各种角度反映主题的各个不同侧面。但它们不仅仅反映主题,而且赋予主题以生命和外形,它们足以使精神形象可见。”⑧《西风颂》便具有这样的艺术魅力,其作品主题从不同角度得到了展现,且被赋予了生命和外形。

如上所述,“西风”狂暴、迅疾、无所畏惧。这使得诗人深受感染,愿奉献一切与其成为一体。通过对“西风”的赞美,诗人表达了对当时丑陋社会现实的深刻批评以及对人类光明未来的坚定决心,又表达了自己的宇宙观,即事物是永远发展变化、不断更新的,自然与社会也处于永恒的更新运动中,黑暗现实终将过去,美好未来必会到来。同时,西风摧枯拉朽的同时孕育新事物的精神也表达了雪莱相信未来革命必胜的乐观主义精神。象征手法被运用得淋漓尽致,诚如鲁宾斯坦所说:“雪莱伟大颂歌的奇妙的象征意义,正像他的《暴虐的化妆舞会》或政治抒情十四行诗的直言不讳的坦率那样,同样成了雪莱诗歌的特点。读他的诗,要像读他的长篇巨著《海伦》和《解放了的普罗米修斯》那样,从几个方面同时探索,才能充分理解诗的意义和力量。”⑨笔者则主要从三个方面分析《西风颂》的象征手法。

1.寓思想情感于格式

《西风颂》形式复杂,结构精巧,且音韵独特、格调激昂地表达了作者的感情。这种独特的“格式”促使了诗歌的升华,读来使人感到“格式”和“意义”之间完美和谐的统一,令人回味无穷。

首先,全诗系以五首十四行诗组成。一般的十四行体适宜于表现一个完整、单纯的观念或情绪,因此往往单独存在,或者构成组诗,但各部分仍有相当鲜明的独立性。然而,《西风颂》却把五首十四行体紧密地组成一首抒情诗,各部分密切依赖而不可分割,实属罕见。根据对当时雪莱所用几个笔记本的研究,最初他所采用的是无韵素体诗,几经修改,才成为目前的形式。我想,这可能是因为无韵素体诗虽然宜于表现雄浑的感情,却一般比较松散,不符合结构严密的要求,而十四行体正以结构上的严密完整著称。但一首十四行体容量太小,不足以充分表现雪莱的宏大气魄和深厚感情,因此需要用几首十四行体组合起来。由此,我们已然能够多少领略诗歌中“格式”和“意义”的密切联系。

其次,《西风颂》每节的韵脚安排是:aba,bcb,cdc,ded,ee,此诗行格律与但丁的“三行体”极为相似。三行体(Tercet)是但丁根据民间诗歌中一种流行的格律创制的,每行包括六个音步,韵脚的安排为aba,bcb,cdc……连锁韵,即每节中一三行押韵,第二行与下节中的一三行押韵。它可以被联想有“出入三界”之意,因为把诗韵用线相连,可以看到绵延的一个个“十”字,引导诗人从地狱到炼狱、以炼狱到天堂的攀升。《西风颂》采用这一格式,则使人联想到西风的恢弘气势。由于三行体连锁韵连绵不绝,雪莱采取了双行偶句结束诗节,进一步加强了整首诗的节奏,似乎表达了诗人对未来的坚强信念和其乐观的精神,读来铿锵激昂,使人顿感西风的气势磅礴。

再次,头韵、摩擦音及响亮的双元音在全诗中的运用,使得西风更加真实、壮观!如第一节中的wild west wind,第二节中 wintry,第三节中的 where、winged、within,第四节的 with,第五节的 wild、which、everywhere。围绕“西风”这个中心词,每小节都使用了与其头韵相同的词,以此渲染诗境,烘托气氛,使全诗极具音乐之美。此外,诗的每一行用词都含有/s/ts/z/等摩擦音,如“Scatter,as from an unextinguish'd hearth/Ashes and sparks,my words among mankind!/Be through my lips to unawaken'd earth”⑩,犹如风声阵阵,具有动感效应。同时,响亮的元音 /ju://ai/如“tumult,mighty,impetuous,behind”等的使用又配合表达出语意,使人感到西风的“狂暴”和“不羁”。

2.寓政治现实于创作

《西风颂》创作之时诗人在意大利的佛罗伦萨。此时,欧洲各国的工人运动和革命运动风起云涌。面对欧洲山雨欲来风满楼的革命形势,雪莱为之鼓舞,为之振奋,胸中沸腾着炽热的革命激情。在意大利期间,雪莱的创作热情高涨。此三年中,除《西风颂》和《暴政的假面游行》,尚有著名诗剧《解放了的普罗米修斯》(1819)、《钦契》(1819)、《希腊》(1821)、《自由颂》(1820)、《阿多尼》(1821)、《致云雀》(1820)、《给英格兰人的歌》(1819)、《云》(1820)等。可见,雪莱一直都以文学创作的方式致力于反专制暴政,支持工人运动和民族、民主独立运动,赞扬民主和自由的正义事业,并积极参加政治斗争。但在对待暴力的态度上,雪莱的思想是矛盾的。他既客观地肯定使用暴力手段反抗邪恶势力的必要性和合理性,又鼓吹以“仁爱、宽恕”待人,反对“以牙还牙,冤冤相报”,提倡“用和平与爱把损害者从卑劣的情操中改变过来”。他认为“由于人们的邪恶,才使政府成了一种不可缺少的坏东西。如果所有的人都成为善良而聪明,政府必然会自己消亡”。⑪

不过,作为一个出生在马克思、恩格斯以前二十多年的革命家,雪莱的思想离科学社会主义还很远,但是由于他仇恨贵族资产阶级统治、同情被压迫的下层人民,他的社会政治观点中仍有许多值得后人学习的地方。

通过“西风”这一艺术形象,诗人展示了他对政治现实的复杂内心感受。西风既是自然界的风,更是革命风暴,诗人明写自然之风,本意却在呼唤、盼望革命的风暴,象征手法使西风这一意象更加饱满而意蕴深刻。诗人借西风横扫落叶的威势来比喻革命力量清除反动政权;借西风吹送种子来比喻革命思想的传播,寄托诗人对于未来的希望——《西风颂》中所歌咏的西风就是“破坏者兼保护者”,它桀骜、坚强、乐观的精神将转化为人们的革命精神、政治精神,使之能够看到美好幸福的前景,并为之奋斗不息。

“雪莱有政治实践,有先进的政治观点,有哲学修养、有自然科学知识。”⑫这些都通过象征手法的巧妙运用而融入其作品,从而使其作品思想内涵深刻,充分显示出人类追求自由解放的伟大主题。

3.寓意义于外景

雪莱给诗的定义是:“生命的形象表达在永恒的真理中的是诗。”⑬《西风颂》就是雪莱诗歌创作的典型,他用外界的生命形象,通过象征手法展示永恒的真理。西风既是自然界的风,更是革命风暴,它象征着一种势不可挡的精神力量。

诗作首句“哦,犷野的西风,秋之实体的气息”把西风指作“秋的气息”,其象征手法隐晦却合情合理;而“鬼魅碰到了巫师”则是诗人用联想来展现象征意象;接着,在前三节中,依次出现了以下形象:有翅的种子,黑暗的越冬床圃,大地调零枯败的落叶,黑色的雨、火、冰雹,以及海底的花藻和枝叶,这些景的描写无一不含有象征意义。后两节中,诗人以“西风”自比,“像你一样,骄傲,不驯”,“但愿你勇猛的精灵/竟是我的魂魄,我能成为剽悍的你!”由此,前三节中的各个形象在后两节中得以升华,作者以美丽的语言、丰富的象征形象描绘了西风的绚丽和狂傲,而且还豪迈地预言:“如果冬天已经来临,春天还会远吗?”如此,雪莱已和西风浑然一体:“诗人吹响进攻的军号,具有诗人自己所不能体会的感召力;诗人的力量,不为他人所左右,而能左右他人。诗人是世界的立法者,虽然无立法者的称号(the trumpets which sing to battle,and feel not what they inspire:the influence which is moved not,but moves.Poets are the unacknowledged legislators ofthe World.)。”⑭

而作为全诗点睛之笔的“要是冬天已经来了,春天还会远吗”,则用自然的季节更迭蕴涵革命的到来,即“处于苦难中的人们请别害怕,最苦的日子已经进行中了,那翻身走向光明的日子也不遥远了”。这巧妙的象征贴切而形象,闪烁着深邃的思想的光辉,还隐含作者在时光流逝中看到了自我或社会的进步而感到的温暖和喜悦,因此,恩格斯赞美雪菜是“天才的预言家”。由上分析,我们可以得出结论,雪莱长于使用象征手法,借助外界景色阐述哲理和感情。

综上所述,雪莱创作的《西风颂》巧妙地运用了象征手法。表现至少有三:第一,其诗歌主题不仅在诗作中得到了形象的阐发,且与外在的诗歌节奏和格式完美统一;第二,用西风象征对现实的不满,借西风抒发“社会观”和“哲学观”,使其赋予生命和外形——西风;第三,借助外景的描写阐述永恒的真理,实现诗歌创作的终极目标。我们认为,《西风颂》受到文学界的重视而广为传播和它的这一创作特征是紧密相关的。

① 黄晋凯、张秉真等主编:《象征主义·意象派》,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89年版,第97页。

② 吴亮、章平、宗仁发编:《象征主义小说》,时代文艺出版社1988年版,第1-9页。

③④⑥⑦ 雪莱:《雪莱诗选》,江枫译,湖南人民出版社1980年版,第87页,第87页,第87页,第87页。

⑤ 朱维之、赵澧主编:《外国文学史》,南开大学出版社1985年版,第286页。

⑧ 汪耀进编:《意象批评》,四川文艺出版社1989年版,第96页。

⑨ Annette T.Rubinstein.The Great Tradition in English Literature,Citadel Press,1953,P.545.

⑩ ⑪ ⑭ The Norton Anthology of English Literature,8th Ed.,Vol.2:Twentieth Century(Norton Anthology of English Literature),Stephen Greenblatt,W.W.Norton 2005-01-01.P.730,P.732,P.794.

⑫⑬ 杨熙龄:《“社会主义的急先锋”——诗人雪莱的政论和哲学著作》,《读书》1981年第5期,第8页。

猜你喜欢
雪莱西风手法
层递手法
画与理
七步洗手法
秋渐浓,分付西风此夜凉
浣溪沙 谁念西风独自凉
西风辞
一诺三十年
雪莱一诺三十年
夜莺为何歌唱:谈雪莱对圣经的讽刺运用
《了不起的盖茨比》多元叙事手法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