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阳照常升起》的魔幻现实主义与本土化探讨

2012-08-15 00:42赵凡伊首都师范大学文学院北京100089
名作欣赏 2012年24期
关键词:魔幻现实主义姜文魔幻

⊙赵凡伊[首都师范大学文学院, 北京 100089]

作 者:赵凡伊,首都师范大学文学院在读本科生,主要研究方向为文化产业。

一、魔幻现实主义电影定义

电影中的魔幻现实主义概念源自于文学,而文学中的魔幻现实主义概念源自于绘画。“魔幻现实主义”这个词最早见于德国文艺评论家弗朗茨·罗于1925年发表的关于后期现代派绘画的专著《魔幻现实主义·后期表现派·当前欧洲绘画的若干问题》,提出了“魔幻现实主义”的神秘是“隐藏在事物背后并且始终活动着的神秘”的观点。上世纪40至50年代,“魔幻现实主义”作为一种文学流派开始在拉丁美洲兴盛起来。古印第安文化是魔幻现实主义产生的基因和土壤。

借鉴文学中的魔幻现实主义概念,将魔幻现实主义手法运用于电影中,在形式上就是“把现实放到一种魔幻的环境和气氛中客观地、详细地加以描写,换言之,也就是给现实蒙上一层光怪陆离的魔幻外衣,使对现实本质的反映更加强烈、更加深刻”。在这里必须区分一下魔幻现实主义电影与夸张的喜剧电影的区别:“魔幻现实主义电影敢于将现实魔幻化,最重要的是敢于将魔幻化的现实作为情节发展的主要动力和线索,从而形成动作冲突的原因和动力。魔幻现实主义手法的关键是打破了正常的逻辑思维方式和因果联系,原因与结果可以是一种‘非常的’关系。就像《太阳照常升起》中,小队长妈因为丢了一双鞋就疯了;同样是她,在火车上把肚子丢了,小队长就这么降生在铁轨上;会说人语的鸟儿,从树上掉下来的羊等,但是由于电影在总的时空与情节上是连贯的,事件的描述与细节是具象的和有依据的,所以我们还是被作者和艺术家的作品所吸引和感动,为独特的手法所折服。”

二、《太阳照常升起》中的魔幻现实主义特征

1.循环往复的魔幻化叙事结构

影片分别叙述了四个看似独立的故事。故事一“疯”开始于1976年的春天,结束于当年秋天。讲述了在中国南部的一个小村庄中的一个奇怪的女人因为丢了一双鲤鱼鞋儿癫狂,在清醒之后又整装投河的故事。故事一开始就把我们带入了一个神奇魔幻的世界,充满了各种不可思议和不思其解。第一个故事很好地起到了先声夺人的作用,观众被吸引并迫不及待地想解开心中的疑团。故事二“恋”发生在中国东部,时间是1976年的夏天。深受众女喜爱却不自知的梁老师,因“摸屁股事件”被牵累,在经过一番荒唐可笑的调查之后产生了自我怀疑,并认罪检讨。在真相大白之后却出人意料地上吊自杀了。从内容上看,前两个故事似乎毫无关联,观众在好奇的同时,继续被影片轻松活泼的节奏和荒唐可笑的剧情吸引。故事一和故事二终于在故事三“枪”处交会了,但一切仍是雾里看花。在1976年的秋天,故事二中的唐老师在妻子的陪同下放到故事一中的村子,村子里的小队长与唐婶偷情,唐老师经过北京之行后,想明白了偷情这件事自己也有责任,想放过小队长。可是小队长的话激怒了唐老师,最终死于唐老师的枪口之下。故事三略显沉重,连镜头中的村子也变得雾气蒙蒙,阴冷潮湿。第四个故事“梦”发生在1958年的冬天,地点在中国西部。年轻的唐婶和疯妈各骑一匹白骆驼并行于沙漠之上,唐婶去结婚,疯妈去奔丧。一个走向路的尽头,一个踏上了非尽头。一边是热闹欢腾的婚礼,另一边却是形单影只的意外产子。最后,在久石让的音乐声中,一轮缓缓升起的红日跃上了荧幕,结束了整个故事。故事四虽被放到了影片的最后,但却是整个故事的开始,所有人物在这里交会,许多疑问在这里被解开。

从文本结构上看,导演采取了了连环、环环相套、循环往复的叙事结构,运用时空错置,打破了主观和客观的时序。通过剪辑,故事巧妙地形成一个轮回。《太阳照常升起》其实是从1958年一直写到1976年,但电影将每个时段的故事拆碎,将疯妈的故事、林老师的故事与唐嫂的故事以不同的角度串联起来,以共同的主人公在不同时段里的境遇来讲述一个荒唐的年代,将一个充满背叛与谎言的年代表现得淋漓尽致,展现了一代人唏嘘不已的命运。事实上,这种叙事结构是借鉴了“世界电影顽童”昆汀·塔伦蒂诺的成名作《低俗小说》。由于主体故事的晦涩难懂,所以在运用此结构的流畅自然性上,姜文远远不及昆汀。但与昆汀仅仅运用创造性的剪辑方式将烂俗的黑帮内讧片演绎得卓尔不群,并展现了美国时代风貌。不同的是,姜文这么做有更多的政治隐喻与无可奈何,并且借此使影片原有元素组合出了更多的深意,通过不同观众的解读,演化出无穷的意义。这种国内观众所不熟悉的叙事结构,与日常生活极大地区分出来,在感性上也加强了魔幻感。

2.神奇而又现实的空间场景设置

以《太阳》为例,饱含情感的镜头运动和色彩设置为姜文的电影世界披上了一件斑斓的外衣,影片中的视觉元素如同华丽的油彩,将一个令人不解的、抽象隐晦的世界描画得令人神往。早在剧组赴云南拍摄时,就引起了广泛关注:几十吨鹅卵石、红土从千里之外运到外景地,调集几十部卡车托载一只铁甲船从金沙江下游一直运抵高原湖,姜文甚至被说成了一个对细节高度敏感的偏执狂,比如绣花鞋的样式、衣服顺水漂下的样子、孔维的衣服的纽扣颜色、一口气搬走整个村庄等。如此大的投入的确创造出了令人惊叹的风景如画、唯美奇妙的世界,此景只应梦中有。

三、魔化现实主义对《太阳照常升起》的本土化意义

1.应对国内审查制度的实际需要

姜文的魔幻现实主义与传统的魔幻现实主义有一定区别。他的魔幻现实主义产生的背景是中国独特的政治环境和审片制度,因而有些许权宜之计的意味。中国电影审核机构是国家广播电影电视总局。由于中国没有电影分级制度,不适合青少年和儿童观看以及有悖于主流思想的片段一律减掉,甚至整部电影遭到封杀。在这种背景下,观照现实的作品纷纷回避,为了审查安全,一窝蜂地去拍历史题材。究其原因,一方面是创作者的视野和能力问题,另一方面也应该认真检讨一下我们的审查给创作带来的伤害和桎梏。影迷们也表示,似乎“电影离自己有点远”。一些青年观众反映:“现在的电影市场看似活跃,但实际上找不到几部真正能让自己感到共鸣的影片,好莱坞大片‘狂轰滥炸’,但是跟自己的生活有什么关系?国产大片多是古装戏,而难得的几部现代题材,很少有对现实社会的深入探讨,大多是浅尝辄止,这些不利于国产电影出精品。”

2.对于荒诞社会现实的艺术化影射

魔幻现实主义并不是为“魔幻”而“魔幻”,魔幻现实主义中的神奇的事物并不是凭空杜撰的,而是现实的一种变形,旨在通过大量使用象征、暗示、比喻、借代的手法,表现一种神奇的现实。即使披上了光怪陆离的外衣,其本质还是反映现实的,在朦胧中包蕴更多内容和供人咀嚼与想象的余味。就如《太阳照常升起》中的石头房子,可象征经历了“文革”十年浩劫的中国。四人帮虽被打倒,国家大伤初愈,破坏的一切经过修修补补,似乎完全可以开始新生活了。但一切只是表面繁荣,传统文化的破坏是不可恢复的,甚至经不起一个喷嚏的震动。故事二中的“摸屁股事件”开始得荒谬,结束得戏谑。“手摸屁股”的荒诞不经,是政治上的倾轧与陷害,梁老师只是政治牺牲品,陪着演了一场好戏。最后,梁老师自挂东南枝,双手插兜,似是微嗔,似是戏谑,又似是看破红尘的释然。那个时代带来的性压抑、不自由,在潇洒遗世的梁老师面前,都不再沉重了。梁老师的遗体被开玩笑般地停放在乒乓球台上,盖尸布上以水果压边,这种不严肃使得梁老师的死似乎变成了一场闹剧。现实之中自缢之人的恐怖被消解,似乎这个人一会儿便会醒来,一切一如往昔。魔幻手法下,哀伤褪去,死得潇洒。

3.风格新颖独特产生商业价值

《太阳照常升起》并不是一个在票房上成功的例子,但是由于其形式的新颖性,题材的多义性,加上导演功力不俗,将影片拍摄得美轮美奂,所以仍很大程度上吸引了评论界的注意。日趋庞大和专业化的大众评论队伍也是一支不可忽视的力量,在影片策划团队的适度引导下,《太阳照常升起》被网民热烈讨论,成为很好的口碑营销。这时候魔幻现实元素起到了提高影片的话题性的作用,并且魔幻现实主义作为标签,使影片极具独特性,易于被记住,也容易被提起。也许一时在票房上成效不明显,但是树立了导演个人品牌,提高了姜文的曝光率和知名度,这将为日后的电影做宣传提供便利。

[1]吴晓东.20世纪外国文学专题[C].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2.

[2]朱景东.魔幻现实主义大师加西亚·马尔克斯[M].郑州:黄河文艺出版社,1988.

[3]加西亚·马尔克斯.百年孤独[M].黄锦炎等译.上海:上海译文出版社,1984.

猜你喜欢
魔幻现实主义姜文魔幻
姜文国:身残志坚 笑对人生
Cook School魔幻厨房
幻城(油画)
白煮蛋的魔幻变身
相信不可能
姜文妻子周韵:刚柔并济“降服”混血继女
水上魔幻阵
课间小游戏
比较文学视域下莫言小说独创性探索分析
魔幻现实主义与宫崎骏的动画电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