品味《水浒传》中的体育文化

2012-08-15 00:42张晓春菏泽学院体育系山东菏泽274015
名作欣赏 2012年20期
关键词:水浒射箭梁山

⊙张晓春[菏泽学院体育系, 山东 菏泽 274015]

作 者:张晓春,菏泽学院体育系讲师,研究方向:体育文学和体育社会学。

体育文化是人类的精神财富,是人类社会生活的精神文化活动;小说是作家对社会生活的艺术概括,是通过故事情节和环境描写,以塑造人物形象为主要手段,反映社会生活和个人内心世界的一种文学体裁。古往今来,在古典名著中,以体育为题材或情节的经典之作确实为数不少,《水浒传》中涉及的体育项目和内容较多,情节颇为细腻,反映了丰富的体育文化。

一、水浒武术文化

武术源于武艺,武术虽主要是健身娱乐,但其战斗和防身的实用性也有其独到之处。《水浒传》中众多江湖好汉的练武活动,形象地说明了武术与武艺的内在关系。《水浒传》第三回(史大郎夜走华阴县 鲁提辖拳打镇关西)中描述八十万禁军教头王进与史进比棒的情形:“那后生抡着棒又赶入来,王进回身把棒望空地里劈将下来。那后生见棒劈来,用棒来隔。王进却不打下来,对棒一掣,却望后生怀里直搠将来,只一缴。那后生的棒丢在一边,扑地望后倒了。”王进进攻手法简单易行,但是实用较强,看似简单的动作却把对手给放倒了。

《水浒传》是中国四大名著之一,作品以描写农民起义、征战为题材,著作中的情节主要侧重于打斗和战争,涉及的有关体育主要表现在军事练武项目方面。“水浒武术文化”是中华民族传统体育文化的瑰宝,历史源远流长,“水浒武术”又称“梁山武术”,是指以武术为载体,具有融军事格斗、健身、表演等为一体的传统项目,主要流传于我国鲁西南一带,几千年来武术文化发展一直长盛不衰,民间习武较为盛行。四大门派之一的“梁山武术”,其秘功绝技至今在梁山仍得以延续和流传,如子午门功夫、梅花拳、大洪拳、燕青拳、武松刀、鲁智深醉拳、天罡侠、水浒拳、飞镖等。

其独特的文化特色或者说水浒英雄的最大特点是“崇文尚武、义气豪爽”。梁山好汉个个尚武尚勇,精通武艺,身怀绝技,当年的水泊梁山既是武林高手的聚集地,也是梁山武术的传授地。水浒英雄的行侠方式各自彰显、独有风味、不尽相同,然而却体现着共同的精神,即对“义”的认可,并付诸行动,落实到江湖活动中去,他们为了“义”,可以不顾家的存在甚至生命的存亡。关羽、张飞、刘备三人的兄弟“义气”之情令水浒英雄们心地佩服,为之感动,并将之作为人生的精神追求。在好汉的内心深处,人在江湖,“义气”凌驾于一切之上,英国学者贝思把这种“四海之内皆兄弟”的“义气”观,概括为“绿林道德观”。

水浒英雄中义气英雄很多,譬如,武松“磨剑问不平,士为知己者死”的两肋插刀以及义气诚信的高尚道德;又如鲁智深,其“杀人须见血,救人须救彻”的见义勇为和拔刀相助的品格;再如,李逵的正义更让当今的世人所感动,他从恶霸手中救出受掠的女子,这揭示了英雄身上正义的力量。如今,与梁山人交往的人,都会体会到梁山人心直口快、性格豪爽、重人情、讲义气、讲信誉等一系列的良好做人风格,充分反映了水浒英雄的大气风度和水浒文化所折射出的侠义精神。

二、水浒民俗体育文化

对于民俗体育,通常理解为是指由一定民众所创造,为一定民众所传承和享用,并融入和依附于民众日常生活的风俗习惯之中的一种集体性、传统性、生活化的体育活动,不仅是一种体育文化,也可理解为是一种生活文化。水浒民俗体育文化主要体现在蹴鞠、射箭、投壶、倒骑驴、秧歌、斗鸡、斗羊、旱船、龙灯、狮子、高跷、摔二鬼、抬赃官、老汉推车、赶毛驴等方面,本文就射箭和蹴鞠进行尝试性品味。

射箭在中国有着久远的历史,可以称得上是中国古代体育项目的鼻祖,据考古发现,在距今两万八千多年前就已经出现了,考古工作者在山西峙峪人文化遗址,曾经发现了一件距今两万八千年的石箭头,表明当时人类已经开始使用弓箭了,弓箭具有强大的杀伤力,增加了人类征服自然的能力。原始人类把射箭当做生产的工具,利用弓箭来获取猎物,延续人类生存。自从人类有了战争之后,弓箭便成为战争的重要武器,射箭是战斗的重要技能之一。《水浒传》是一部描写战争的书,作品从许多视角描述了射箭的练习和功能。《水浒传》中的第十二回“青面兽北京斗武”,描述的是周瑾与杨志比武场上的射箭,通过射箭决出其本领高低;第三十四回“小李广梁山射雁”,其中描述了这样一段话:“远远的有一行雁来,花荣说这枝箭要射雁行内第三只雁的头上,射不中,众头领休笑。花荣搭上箭,拽满弓,觑得亲切,望空中只一箭射去,果然正中雁行内第三只,直坠落山坡下,急叫军士取来看时,那枝箭正穿在雁头上。”一箭射断绒绦,射下了飞雁,充分显示了个人高超的射箭技艺;第九十二回“振军威小李广神箭”,说明了战争中的射箭,一箭决定战斗之胜负。由此可见射箭在古代战争中有其独到的一面。

从魏晋南北朝到隋唐,射箭活动取得了长足的发展和进步。在唐代,武则天规定了九项选拔和考核人才的武举制标准,其中五项是关于射箭,这五项包括步射、平射、长跺、筒射、马射。从唐代到宋代,射箭在民间也较为普及,据有关文献记载,在当时的河北一带,民间组织的“弓箭社”大约六百多,参加成员有三万之多,这是中国历史上最早的射箭专业运动员组织。

清朝,满族人由于搬迁入住中原,便把少数民族的射箭项目引入到了中原,射箭在中原逐渐得到广泛开展。康熙61年(1722),为增强整个射箭活动项目的开展,便把承德作为涉猎的重要活动基地,射箭活动因此也不断得到普及。后来由于清代中后期西方的火器在中国进一步普及,射箭便慢慢退出军事领域,逐渐演变为一种规范的射箭比赛。

踢球古代称为蹴鞠,《水浒传》中写做踢气球、蹦气球。《水浒传》中写高俅因踢球得遇宋徽宗,平步青云,当上了太尉高官,这件事确实是有事实依据的。《宋史·徽宗本纪》:“政和七年,正月庚子,以殿前都指挥使高俅为太尉。”《水浒传》中是这样叙说的:小苏学士把高俅介绍给王晋卿,王晋卿遣高俅送玉玩与端王,端王恰巧正在花园中踢球,高俅于是碰上了发迹的良好机遇,其事见南宋人王明清撰写的《挥座后录》。《水浒传》中写高俅的出身为“帮闲浮浪子弟”,其实高俅是苏东坡家中的书童,具有一定的文化素养,“笔札颇工”。到了端王府当差颇受器重和信任,成为端王赵佶亲随。高俅入端王府将近一年,赵佶便入宫当上了皇帝,承继大位,由于刚入皇宫需要有亲信人保卫,经过几番考虑,便以高俅为殿前指挥使,从此,高俅官运亨通,最后升到太尉这一位置。宋代以踢球发迹的不只是高俅一人,宋太宗时宫监“张明起贱微中,以蹴鞠事朕,洁己小心”。

元末明初时期,名著《水浒传》完稿成书,此时踢球作为朝廷宴乐表演活动已经慢慢淡化,而转变成浮浪子弟的娱乐活动。《水浒传》在第五十一回“李逵打死殷天赐 柴进失陷高唐州”描写殷天赐的一段:“骑着一匹撺行的马,将引闲汉三二十人,手执弹弓、川弩、气球、粘竿、吹筒、乐器,城外游玩了一遭,带五七分酒,佯醉假颠,迳来到柴皇城宅前,勒住马,叫里面管家的人出来说话。”当时浮浪子弟的玩乐生活以打鸟、踢球、奏乐为主,踢球作为娱乐活动的社会阶层发生变化,从事该活动的人的身份相应降低,作者把高俅的社会地位由一个“笔札颇工”的人转化为“帮闲浮浪子弟”,这确实有点冤枉。由此也表明,宋元时期仅仅一二百年的时间,蹴鞠其社会价值就降到不可思议的程度,表明蹴鞠已走向衰落。

三、水浒水上运动文化

据史料考证,古代游泳产生于居住在江、河、湖、海一带的古代人。为了获取食物、谋求生存,需经常在水中捕捉水鸟和鱼类等,作为生存食物。因此迫使自己通过不断观察和模仿鱼类、青蛙等动物在水中游动的动作,日久渐长,自然学会了游泳。在战国时代《庄子》一书中就记载,有一男子游过“悬水三十仞,流沫四十里,尾笼鱼鳖之所不能游”的浩瀚激流。孔夫子问:“你有这样高超的游泳本领”原因何在?男子爽快地说:“我居住在这环水的山里,要生存就必须学会游泳。”由此我们看出,人类为了适应自身生存的自然环境、要战胜自然,必须学会当地的生存本领。

自从以舟船为工具的水战慢慢出现,游泳也就成为战斗的技能之一。在春秋时期,齐国为了提高游泳水平,成立水军,曾“立沼池”训练齐人游泳。五代十国之时,南方的诸国交战都是在水中作战,通过游泳潜行袭击。以游泳潜行取胜的战例在《水浒传》中也较多,如:阮氏兄弟仅有几人,以潜水全歼了何涛带来的官兵;梁山泊三败高太尉也是以潜水凿船取胜。《水浒传》中的第十九回(林冲水寨大并火 晁盖梁山小夺泊),有这样一段精彩的描写:“船忽的搪将开去,从水底下钻出一个人,把何涛两腿只一扯,扑通地倒撞下水里去。”《水浒传》第八十回(张顺凿漏海鳅船 宋江三败高太尉):“高太尉和闻参谋在中军船上,听得大乱,急要上岸,只听得芦苇中金鼓大振,舱内军士一齐喊道:‘船底漏了。’滚滚走入水来。前船后船,尽皆都漏,看看沉下去。四下小船,如蚂蚁相似,望大船边来。高太尉新船,缘何得漏?却原来是张顺引领一班儿高手水军,把凿在船底下凿透船底,四下里滚入水来。”宋朝军队失去在江河里过硬的战斗力,高手水军的游泳技艺在战斗中凸显其功效。高技能的游泳表演在《水浒传》中也令我们刮目相看,第六十五回(托塔天王梦中显圣 浪里白条水上报冤)提到张顺能在“水底下伏得三五夜”,他能“带住了李速一只手,自把两条腿踏着水浪,如行平地,那水浸不过他肚皮,淹着脐下,摆了一只手直托李逢上岸来,江边的人个个喝彩”。能托住一个人而水淹不过肚脐,《水浒传》中游泳实例诠释了宋代游泳的发展。

四、结束语

体育与人类的生存、发展紧密相连,人类创造了体育,也创造了体育文化。在人类文明的进程中,出于人类的共同需要,对人类自身生存、发展、享受的追求和关注一刻也没有停止过,《水浒传》中的体育文化也是我国传统文化中的精华,体育物质文化的传承给我们今天的体育发展带来了活力,体育精神体现在打破传统、超越传统的价值取向与追求理想人格、积极向上的精神品格上,这对塑造民族健康的人格将继续起着重要的作用。

[1]刘富顺,刘瑞莲.水浒武术文化的探析及理性思考[J].山东体育学院学报,2011(8).

[2]刘秉果.《水浒传》中的体育文化[J].体育文化导刊,2004(1).

[3]陈振勇.武术文化继承与发展:地域武术文化发展展望[J].体育与科学,2008(2).

[4]穆瑞丽,刘富顺.水浒武术文化的发展战略[J].搏击(武术科学),2010(5).

[5]邱丕相.文化争夺的时代——传统武术的无奈[J].西安体育学院学报,2006(2).

[6]晏西征.呼吁抢救稀有拳种[J].中华武术,2004(12).

猜你喜欢
水浒射箭梁山
童说水浒——项目式美术课程设计的探究
空中看梁山
两支箭
学射箭
上大梁山(外四首)
胡澹三维场景设计作品
射箭游戏
跳跳龙失踪
《闲看水浒》里的黑暗江湖
铁血尖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