短期高强度间歇运动训练对青年男性运动耐量的影响分析

2012-08-15 00:54王连军
当代体育科技 2012年36期
关键词:间歇高强度志愿者

王连军

(哈尔滨市体育运动学校 黑龙江哈尔滨 150020)

短期高强度间歇运动训练对青年男性运动耐量的影响分析

王连军

(哈尔滨市体育运动学校 黑龙江哈尔滨 150020)

本文通过四部分对短期高强度间歇运动训练对青年男性运动耐量的影响分析进行说明,其中第一部分:短期高强度间歇运动训练对青年男性运动耐量研究过程中的研究对象以及采用的方式方法;第二部分:研究的结果论述;第三部分:研究结果以及相关分析的讨论。

短期高强度间歇运动训练 青年男性 运动耐量

短期高强度间歇运动训练主要是指将运动以及休息进行交替实行的一种有氧的运动训练方法,其中这种训练方法的主要特点就是在训练的过程中运动的强度比较高,非常接近最大的摄氧量或者能够超越无氧阀,同时持续的时间比较短,可以达到几秒钟一直到几分钟。间歇期能够进行低强度运动训练,持续的时间可以是几秒钟到几分钟。在训练的过程中将这两种训练方式进行交替,同时需要进行数个回合的交替。经过这几年相关工作人员的研究表明,高强度间歇运动的训练在提升运动员的运动耐量以及改善运动员的心血管危险因素的相关情况上,比低等强度或者中等强度的持续运动更加有效。

结合文献记载以及相关的专业研究报道可以知道最大的摄氧量的改变需要的高强度间歇运动的时间大部分是6个星期,与此同时训练的次数至少应该达到14次。另外,其他相关的研究报道认为持续时间应该为2个星期,并且每个星期需要训练3次,经过1~2个星期的间隔之后继续进行,一共6次的踏车训练的方法能够让年轻的男性在进行次极量运动的过程中能够达到持续时间增加一倍,然而这种训练的方式不能够对最大摄氧量产生影响。不一样的训练对象或者不一样的训练方式方法,都能够在一定程度上对最大摄氧量以及运动耐量的改变产生作用或者影响。这项研究的假设,就是针对那些在平时的生活中缺乏运动训练的青年男人,短期的高强度间歇平板运动训练比中等强度运动,在提升运动员的运动耐量的效果方面有着更加明显的效果。

1 短期高强度间歇运动训练对青年男性运动耐量研究中研究对象以及采用的方式方法

1.1 短期高强度间歇运动训练对青年男性运动耐量研究的研究对象的具体资料

研究的过程中需要召集19名青年的男性志愿者作为研究对象,其中这些志愿者需要符合下面的要求或者标准。具体来说就是:(1)年龄需要控制在18~30周岁;(2)在平时的生活过程中没有参与任何比较规律的运动训练的时间已经超过半年以上;(3)没有吸烟或者喝酒的不良习惯;(4)在进行研究的近一个月并没有感染性的病症;(5)没有高血压或者糖尿病等等这类的慢性疾病,与此同时也没有其他的比较明确诊断过的疾病;(6)将近一个月之内都没有服用任何药物;(7)没有家族性的遗传病的病史;(8)没有关于肢体的疾病;(9)志愿者同意签订知情同意书;(10)志愿者本身能够比较顺利的进行一次极量运动的实验。

1.2 短期高强度间歇运动训练对青年男性运动耐量进行训练研究的研究方法

1.2.1 短期高强度间歇运动训练将所有的志愿者进行随机分组

在进行分组之前需要将这项研究的主要研究方法以及研究目的都非常明确的告诉所有志愿者,并且需要他们签订相关的知情同意书,在完成第一次极量运动的实验之后利用抽签的方法把所有的志愿者分为三个组,其中分别为高强度间歇运动训练组(HIT组)、中等强度持续运动组(MCT组)以及无训练的对照组(CON组)。高强度间歇运动训练组也就是HIT组拥有6名志愿者,中等强度持续运动组也就是MCT组拥有7名志愿者,剩下的6名志愿者是无训练的对照组也就是CON组。这三组志愿者的相关信息进行比较,其中在年龄、体重的相关指数、运动训练开始之前的休息心率、休息收缩压、在运动过程中试验得到的运动总时间以及最大代谢当量之间的差别没有非常显著的意义(P都是大于0.05)。

1.2.2 短期高强度间歇运动训练对青年男性运动耐量研究过程中采用的极量运动试验的相关过程概述

全部的志愿者在运动训练的前3天或者运动训练结束3个星期之后,让他们进行运动平板试验。要求所有的志愿者在熟悉相关的试验程序以及试验设备之后,同时有比较经验的心血管内科的相关医务工作人员的监护下,在中山大学的附属第一医院心血管平板运动实验室进行运动实验。全部的检查都安排在下午进行,需要试验的志愿者需要空腹,与此同时运动之前24h不能够服用任何的药物,不仅仅不能够服用任何药物,还必须在运动之前2h不能够服用咖啡、茶饮料以及不能够吸烟。经过充分休息30min之后就可以开始检查。胸壁皮肤经过相关的处理之后再相应的部位粘贴运动过程中专用的氯银电极从而取得12导联心电图的相关信息。全部的接受试验的志愿者都需要进行极量分级运动试验。

1.2.3 短期高强度间歇运动训练的整个试验过程以及志愿者的相关训练情况

使用比较统一的跑台进行相关的运动训练,其中跑台是由NORAMCO公司生产的ST4600HRT跑台。在运动训练的过程中一共进行的运动训练达到6次,间隔一天进行一次,在2个星期内完成运动训练。试验过程中的运动训练主要有三部分组成,分别为5min的热身运动、运动训练以及10min的放松活动。

HIT组进行每次运动训练的过程中包含6个循环,一个循环主要包含1分钟的高强度平板跑步运动以及1min的间歇期,并且间歇期的志愿者通过平缓的速度进行步行。MCT组在进行运动训练过程中需要进行20min的中等强度持续运动。在运动训练的过程中志愿者每2min将自身的手放在手柄上显示心率的相关信息,与此同时在液晶显示屏上将跑步速度以及平板坡度的相关数值进行非常明确的显示。相关的研究工作人员以及试验的检测人员需要利用Borg自我疲劳问卷对相关的志愿者的疲劳程度进行询问以及记录。HIT组的总运动时间是72min,以及MCT组的总运动时间是120min。

2 对志愿者进行短期高强度间歇运动训练的研究所获得的结果综合情况详述

2.1 不一样的运动训练对于青年男性运动耐量的影响作用情况

时间历经2个星期同时运动训练达到6次的试验研究中,HIT组以及MCT组的相关运动试验在运动训练的过程中完成运动的总时间是增加的,但是CON组的参训人员在运动训练的过程中完成运动的总时间没有非常显著的影响或者变化。同时这三个组中只是HIT组的受试者在运动训练过程中最大代谢当量有所增加,其他两个组的受试者在运动训练之前与之后的最大代谢当量没有比较显著的差别。

2.2 HIT组、CON组以及MCT组这三组受试者在经过运动训练之后的运动耐量之间的比较结果

在所有的受试者经过运动训练之后这三组志愿者的运动试验完成的总时间以及最大代谢当量通过使用ANOVA的方法以及LSD方法分别进行两两分析,其中在分析的过程中这三组的运动试验完成的总时间进行比较的时候,F=3.38以及P=0.06。与此同时最大代谢当量进行比较,F=3.39以及P=0.059。通过利用LSD方法进行两两分析以及比较之后的结果显示,只有HIT组以及CON组之间的运动试验完成的总时间以及最大代谢当量之间的差别比较明显,与此同时P=0.02。

3 短期高强度间歇运动训练对青年男性运动耐量研究研究的研究结果以及相关分析的讨论

这项研究的结果以及相关分析或者比较说明,经过高强度间歇平板运动训练能够在一定程度上提升那些在平时的生活以及工作过程中非常缺乏活动或者运动的,同时身体健康的青年男性的运动耐量,其中需要进行的高强度间歇平板运动训练的次数只需要6次,间隔1~2天进行一次,运动训练总共持续2个星期。提升平时缺乏运动的健康青年男性的运动耐量的主要体现在进行极量运动试验的过程中运动的总时间有所增长,于此同时最大代谢当量在一定程度上也有所增加。

高强度间歇运动训练在一定程度上能够将改善运动耐量的机制,使得它的机制比较复杂,心血管系统、呼吸系统、神经系统以及骨骼肌系统的适应性的改变都需要参与,与此同时骨骼肌系统的相关研究在一定程度上能够说明本文中所叙述的这种高强度间歇运动的相关训练能够导致的骨骼肌功能、骨骼肌的代谢以及分子生物学等相联系的各方面的适应性的改变,在一定程度上相似与中等强度的运动训练。

根据以前进行的试验以及研究说明,2个星期的高强度间歇运动训练能够将骨骼肌的相关功能在一定程度上有所增强,并且能够使得线粒体生物的合成有所增加,不仅如此,线粒体内的柠檬酸合成酶也会相应的提升。与此同时线粒体内的细胞色素C的氧化酶在一定程度上也会有所增加,线粒体转录因子A也能够有所提升。能够调节线粒体生物合成过程的关键因素或者信号分子过氧化物酶体增殖物,能够激活接受体γ,并且能够辅助激活因子PGC—1α,与此同时它激活的因子SIRT1也在提升了一定水平。

[1]韦晓英,马彬,吴洪海,等.不同运动量游泳运动对大鼠心房肌细胞心钠素颗粒的影响[J].中国康复医学杂志.

[2]吴霜,张继荣,郑栋华,等.Biostep运动训练系统在腰脊髓完全性损伤患者康复训练中的应用[J].中国康复医学杂志.

[3]杨俊兴,袁颖嘉,李田珂,等.等速向心肌力训练对膝关节骨性关节炎患者关节功能水平的影响[J].中国康复医学杂志.

R493

A

2095-2813(2012)12(c)-0023-02

猜你喜欢
间歇高强度志愿者
高强度间歇运动在慢性病防治中的作用及机制研究进展
志愿者
中年女性间歇习练太极拳的强度、能量消耗与间歇恢复探究分析
间歇供暖在散热器供暖房间的应用
高强度塑钢板桩在河道护岸工程中的应用研究
我是志愿者
应用于汽车行业及建筑行业的先进高强度钢的发展现状
为志愿者加油
短道速滑运动员高强度间歇训练模式的研究
我是小小志愿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