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中学田径类教学内容创新与开发的基本思路分析①

2012-08-15 00:54葛承国
当代体育科技 2012年36期
关键词:田径分组身体素质

葛承国

(山东省平阴县第一中学 山东济南 250400)

关于中学田径类教学内容创新与开发的基本思路分析①

葛承国

(山东省平阴县第一中学 山东济南 250400)

创新是当前教育界的热门话题,创新教学越来越受到教育界的重视,在体育领域中实施创新教学给广大体育工作者带了新的挑战。对中学生实施田径创新教学,既是实施素质教育的需要,更是学生身心健康成长的需要。

中学 田径 创新 思路

作为基础体育项目的田径,在学校的教学中,是开展普遍,参与人数最多的项目之一。田径运动项目对于学生身体素质的提高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田径教学的创新对于体育教育的创新有着推动工作。田径运动以及田径传统的教学模式,有着单一枯燥乏味特性,也是学生厌倦田径的原因之一,学生们在上田径运动课主要以体能训练为主,久而久之学生们就失去了对田径运动的热爱。本文通过创新田径类教学内容,从田径教学内容创新的基本思路入手,全面宏观的分析了目前中学田径类运动的教学创新。创新的田径教学内容以及教学模式,将从根本上改变以往单一古板的教学形式,从思路入手改变教学形式,把学生感兴趣的游戏比赛深入的结合田径项目,让学生在趣味游戏中找到田径运动的乐趣,从而提高了田径技能,提高了身体素质。内容形式的创新,一定程度上发挥了学生上课学习的主观能动性,学生们也可以结合自身的爱好设计参与到田径类项目的游戏当中来,给学生一个展示自我提高自我的高效率课堂。

早在古老的奥运竞技场上,就有了田径项目的竞争,田径项目的发展之早,在奥运会占据的金牌数量之多,充分表明了田径运动的重要程度。即使在今天的奥运赛场上,奥运田径也是产生金牌数量最多的项目之一。田径运动的发展,从古至今,主要的手段是走、跑、跳、投,在运动的竞技场上熠熠生辉。在我国的中学体育教学中,随着体育课开展内容的增多,田径类项目逐渐被有特色趣味性强的项目所代替,也受到了学生们的冷落。原因显而易见,项目的增加,古板的教学,学生随之失去了对于田径类项目的学习兴趣,对于这样一种情况,唯有求新求变,不能再一味的千篇一律,面对新的教学形式和压力,学校的老师要求新求异,变被动为主动,变学习为兴趣。

田径类项目教学的创新,主要目的就是服务于教学大纲,高效完成教学目标。目标统一,要创新,思路就要变,创新的原则思路(1)立足于传承优秀的田径文明田径文化;(2)田径教学创新要为提高学生的体育素质为目标;(3)田径教学创新,要因地而异,因校而异,因人而已,切实落实科学发展观,用正确的理论指导日常的教学当中来。通过完善创新思路,达到统一的教学目标当中来,通过实践运用科学的理论来达到创新教学。

1 中学田径创新教学的意义

1.1 教学内容的丰富

创新田径类教学,就要摆脱传统的教学思维模式,新的形式、新的时代的今天,原有的田径运动的对于高强度、高技术要求的运动教学要求,已经对学生失去了兴趣,体育教学的教学目标,除了教学目标外,就是要通过课堂的手段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提高学生的身体素质。对于田径类项目的教学创新,要丰富课堂的教学内容,运用科学的发展观,目标一致,转变思路,一切围绕学生,一切围绕教学目标,设计科学合理有趣的教学内容。

1.2 素质教育时代,创新求变

传统的教学模式,已经不能适应今天的教学要求。在素质教育的今天,唯有学会在创新中求变,打破原有的教学思维。对于田径类教学的创新,需要充分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提高学生参与的积极性,才能提高学生的身体素质,增强学生的身心健康。中学时期的学生,是增长身体的时期,这是身体素质最可塑的时期,田径是学生身体素质的有效手段,如果充分调动学生参与到体育运动中来,这就要求学校的老师,在设计田径体育课程时根据学生的需求进行科学合理的设计。田径类教学的创新,需要能够顺应学生的心理和身体的需求,提高学生身体素质的同时也要充分展现学生的个性需求,只有做到这些才能受到学生的欢迎。

1.3 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的兴趣,把兴趣作为习惯

田径参与者的主体是学校的学生,那么如何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如何开发学生对于田径运动的兴趣,那么田径教学的设计就要充分体现学生的参与性,为学生展示自己的舞台提供有力足够的空间。学生的兴趣调动起来,参与的积极性增加,才能在课堂中有所收获,才能锻炼自己,不仅学到了田径的基本技能,锻炼了自己,通过自我的参与找到了兴趣,时间一长,就养成了习惯。提高了学生参与活动的主动性,不仅能够在课堂中学习田径运动,甚至可以课余时间进行有效的体育活动锻炼,以提高自我的身体素质。

2 关于田径类教学的创新开发基本思路

2.1 立足于传承优秀的田径文化

体育项目的发展都承载着自身的文化历史,我们在长期的教学过程中,往往只注重了体育教学的完整性、系统性、目标性,却忽略了体育项目发展的历史传承。每一项体育运动都有自己的文化内涵,文化的发展是运动的主灵魂,学生也只有真正了解了体育项目的发展历史,项目的意义,才能从中找到自我的影子,才能更好的去学习体育。

田径运动的发展有着悠久的文化历史,我们在传统教学目标的基础上选择注重田径以及体育文化的发展传承的内容,通过文化的传承,让学生们充分认识到体育的魅力,充分认识到体育文化的特点、属性、特点,通过文化了解体育的意义,了解体育发展对于人类发展的重要影响,让体育文化深入到学生的日常生活中,要成一种体育习惯。

2.2 田径教学创新要以提高学生的体育素质为目标

田径教学,不仅是要达到教学目标,传授体育文化和体育技巧,更重要的是通过教学,通过锻炼,提高学生的体育素质。学生的学习要因为而异,老师要在教学当中,创新性的发展,通过发现每个人的特质,有针对性的传授其体育锻炼学习的方法技能,以达到学习的目的,提高自身的身体素质。田径类教育,需要老师在估计日常的训练目标外,还有充分的考虑到田径相关的训练方法和评价手段。在创新教学的同时,要顾全教育质量,能够兼顾每一个学生,让体育成绩都能够达到目标训练水平,通过引导学生,提高学生对于体育技能的掌握程度,提高学生的学习水平,提高学生的身体素质,为他们今后的体育、学生、生活打下坚实的基础。

田径的教学要注重其健身性。学习是达成学习的目标,锻炼是提高自我的身体素质,所以田径体育的教学除了具有教学性外,还具有普遍的体育运动的特质就是健身性。体育田径类教学,在注重日常的教学内容外还有能够有针对性的开展学生的健身性训练,提高学生的身体素质,把健身性训练与日常自我训练相结合,提高训练的针对性,养成学生良好的体育锻炼的习惯。

2.3 田径教学创新,要因地而异、因校而异、因人而异,切实落实科学发展观

体育项目是以身体活动为主要学习的教学课程,这是与其他学习课程不同之处,正因为体育学习的特殊性,学习的主体是学生,学生的身体素质有不同,这就要求体育的教学课堂要不尽相同。在不同时期的学生,其身心发展是有很大不同的,都具有相应的身心特点,不同的特点对于体育教学的要求也是不尽相同的,学校的体育教学手段要与其对应的学生相适应。比如归于高年级的学生,其身心的发展相对比较成熟,对此在体育训练的时候就要加大体育训练的强大,与其身心相适应,并有针对性的引导学生进行自我身心素质的提高。对于不同的学生要有不同的教学方法,充分照顾不同学生的不同需求,学生在展示自我的同时,最大限度的提高自身的身体的素质,确保目标完成,学生身体素质提高,个性兴趣充分发挥。

地区不同,学校不同,教学手段也要不同。在我国由于地域辽阔,气候差异很大,不同地区的人群的身体素质存在明显差异。经济水平也影响着当地人的身体素质,不同的民族也有很大的差异。对此,田径教学的创新,这些因素都要充分考虑到,充分考虑到不同地区,不同人群,不同民族的身体素质的情况,力求在教学内容方面做到全面平衡、有针对性、广泛适应性。

3 田径类创新教学的方法

田径类创新教学的方法有很多,每个地区,每个学校,每个老师都有自己独特的教学方法。根据以上创新教学的思路,根据具体的教学实际情况,总结了常用的以下几个方法,(1)游戏法;(2)比赛法;(3)分组教学法。

3.1 游戏法

所谓的游戏法,就是运用游戏的手段融合到田径体育教学里面中去。体育教学有方法,游戏教学需要在方法中保证其严谨性,有效性,这就需要老师制定出游戏的规则,让学生按照一定的规则有序的开展游戏教学,在规则的指定中,要保持游戏的趣味性、活泼性,能够充分调动学生积极的参与性,同时也要保证游戏进行过程中的,公平性、严肃性以及游戏的安全性,只有做好这些才能保证游戏教学的有效性。学生在参与游戏的同时,强化体育教学,提高参与兴趣。

3.2 比赛法

所谓的比赛法,就是通过比赛的形式来进行体育教学。比赛就有竞争,有竞争就需要激烈,学生在激励的竞争比赛中,通过竞技体育的形式,让学生在不知不觉中进行了体育锻炼,也掌握了运动技能,提高了身体素质。比赛法有一定的弊端,就是学生在竞争中,由于重视其比赛的结果,而往往忽略了对于运动技能的使用,这就需要老师在对于课程中比赛全程的指导点评,及时纠正其中错误的运动方法,让学生有意识的形成正确的运动技能。

3.3 分组教学法

传统的教学方法中也有分组教学法,但其有古板性,就是按照学生身高进行统一划分,分组的形式单一。现在的教学分组,要打破原有的分组模式,可以采取自由分组的模式,也可以采取优势互补的形式进行分组,总之分组的形式灵活多变,一个原则就是让分组的学生中能够进行友好和谐互助的课堂气氛。学生的分组也可以是技能的强弱进行结合分组,身体素质的强弱互补,分组的目的就是通过分组学习,相互帮助,团结友爱,提高学生身体素质的同时,也提高了学生的团队精神。

4 田径类创新教学的注意事项

4.1 要保证田径类教学中的负荷要求

提高学生学习的兴趣,是学习的基本,但在学习中,特别是体育学习中,对于运动的要求是有一定的负荷要求的,这就要求在课程设计中,需要有负荷要求的设计。负荷的训练才能更好的提高学生的身体素质。如果老师一味的要求学习的趣味性,而减弱了学习的负荷性,学生的学习兴趣是上来了,但随之而来的学习不能达到学校的目的。趣味与锻炼并重,趣味学习的同时,锻炼的身体,学习了运动的技能,增强了身体素质,达到学习的目的和身体锻炼的目的。

4.2 体育老师要不断的学习,丰富教学内容

创新教学相比传统的田径教学,具有多样性,趣味性,挑战性,创新教学手段更能有效的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但创新需要手段,需要丰富的教学内容,这就需要体育老师不断的学习以适应多变的创新教学手段,创新的教学,对体育老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也带来了新的挑战。如何创新体育田径教学,如何丰富体育田径教学内容,这就需要体育老师不断的学习创新。创新不是空头支票,而是需要充分的准备,这就需要体育老师不仅要具有扎实的基本功,还需要学习新的教学知识,需要较高的知识储备和科学素养,要提高自身以应对多变的教学形式。时代的发展,教学目标的变化,教学形式的多变,教学老师要紧跟时代的步伐,用科学发展观来指导自己的教学,跟上时代的脚印,用创新科学的方法,提高体育田径课堂效率,提高学生的身体素质和运动技能。

4.3 创新教学计划的科学合理性

传统的教学课堂,老师只要根据大纲要求,要求学生进行相关的训练即可,新形势新要求,创新的教学方式,就要求老师制定科学合理的教学计划,丰富体育田径教学内容,充分运用游戏,比赛,分组等方法,进行合理的教学安排,有条不紊的进行课堂教学计划。教学前的计划备课,需要老师认真,只有只能才能保证课堂的效果,才能上一堂精彩有趣有效的体育课。

4.4 中学田径类教学的选择改造原则合理

改造的内容需要遵循以下几个原则,(1)符合学生身心全面发展的要求;(2)注重教学内容的实施性实效性;(3)要注重学生的个性发展;(4)要本着科学发展观的理念。这些原则的实施,都是中学体育田径类教学创新的基本保障,是创新的理论支撑。田径课程的创新改造过程中,要突破传统固有模式的束缚,但要体现出科学合理的课程安排和课堂的有效性,注重学习的趣味性有效性。

5 结语

中学体育田径类教学的创新,需要遵循以上基本原则思路,需要创新教学方法,需要不断的学习新的知识,只有这样在能在日益变化的教学课程中,求变求新,让枯燥的课程焕发出应有的体育魅力和活力,让学生的身心得到全面的发展,素质得到全面的提升。

[1]黄承欢.高校田径教学存在的问题与对策研究[J].江西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4).

[2]董亚玲.健康教育下高校田径健身课程体系构建的研究[J].内江科技,2009(7).

[3]郭建龙,苏明理,许崇高.21世纪我国田径课程改革现状与发展方向[J].广州体育学院学报,2007(5).

[4]黄承欢.高校田径教学存在的问题与对策研究[J].江西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4).

[5]王林,汪巧琴,南仲喜.田径游戏大全[M].北京体育大学出版社,2005.

[6]王艳芳.体育创新教学探讨[J].天中学刊,2007(5).

G807.3;G82

A

2095-2813(2012)12(c)-0061-02

葛承国(1968,8—),山东省平阴县第一中学体育教师,研究方向:学校体育。

猜你喜欢
田径分组身体素质
科学运动会:田径篇
针对性身体素质训练在标准舞技术中的应用
计数:田径小能手
锻炼
分组搭配
怎么分组
从第15、16届世界田径锦标赛透析我国竞技田径的发展
足球专项身体素质练习与足球技能学习成效的相关性研究
分组
体育锻炼也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