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IPP逆推模式在职业体育院校理论课程评价中的应用初探①

2012-08-15 00:54王志勇
当代体育科技 2012年36期
关键词:体育院校理论职业

王志勇

(山西体育职业学院 山西太原 030006)

高等体育职业院校的前身大多是体育职工运动技术学院或体育运动学校,其原本成立的目的是为我国体育人才的“三级培养体系”服务,从而满足高水平竞技体育运动人才的需要,以及满足社会对体育应用型人才的需要而产生和发展的。[1]社会转型期为我国竞技体育体制与教育体制的革新,特别是与职业理论课程教育的结合提供了非常好的机遇,但同时也为更好地体现“体教结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职业体育类院校在行政主管上可以分为“教育”和“体育”两条主线,由于职业体育院校的社会职能和行业职能有所区别,作为省市体育局系统管辖的职业体育院校有着明确的全运会、亚运会或奥运会的参赛任务,对运动成绩有着非常明显的需求。

目前我国高等教育中体教结合具有一定的模式化方案,主要可以总结为:体育学院运用的竞技体校运动系与优秀运动队联合办学途径;体育学院与优秀运动队联合办学途径;综合性高校与运动队联合办学途径;以及各省市体育局自办的竞技运动学院,即职业体育院校。CIPP模式作为一种高效的评价模式被广泛应用于各种教育、培训途径,在CIPP模式基础上进行逆向思维,找出四种评价方式在职业体育院校理论课程教学中的应用,以提高理论课程在职业体育院校中的实效性。

1 CIPP模式概述

20世纪60年代后期,美国著名教育评价专家斯塔佛尔比姆 (Stufflebeam)及其同事在泰勒模式的基础上提出了极富盛名的“CIPP评价模式”,CIPP评价模式也称为“决策模式”或“决策定向模式”,其核心思想是认为对教育活动的评价应该是广义的,而不应该只是限制于确定教育目标是否达到,所谓“广义的评价”就是说评价的最重要目的不是为了证明,而是为了改善,不仅证明某种教育的目的,更要为决策者提供改进教学计划的依据,使具体的课程方案更加符合实际。[2]

早期的“CIPP评价模式”是由“背景(Context)”评价、“输入(Input)”评价、“过程(Process)”评价和“成果(Product)”评价这四个环节所组成,这种评价模式所采用的基本指标包含了两个方面,一是被评价对象的价值(即是否符合需要);二是被评价对象的优劣(即其品质怎么样)。[3]虽然CIPP 模式在后来又得到了一定的改进与完善,斯塔佛尔比姆在他的新著《CIPP 评价模式》和《国际教育评价手册》中将评价的环节由原来的四个变成了七个,这种改进是将“成果(Product)”环节分解为“影响(Impact)”和“成效(Effectiveness)”两个环节,并在原环节中新增加了“可持续性 (Sustainability)”和“可推广性(Transportability)”两个环节。[4]但CIPP的核心部分仍然是背景、输入、过程和成果这四个部分。

2 理论课程在职业体育院校的重要性

职业体育院校中由于运动和比赛任务占据了学校日常教学训练的主要时间,因而理论课程一般都得不到老师和学生的重视,许多运动员甚至是教练员都认为理论课只是运动训练的调节课,是可有可无的。诚然运动成绩的取得,最主要的方式还是要通过实践训练和优秀教练员的训练经验,但对于职业体育院校这样一种处于“三级培养”体系较为基层的机构而言,不可能令多数的在校学生都成为国家队或省队的优秀运动员,享受国家相关待遇,因而在运动训练之余,强化学生对于训练理论知识的了解和掌握就成为此类院校毕业生面向社会生存的重要基础性课程,这些课程的开设与讲解并不仅仅是使学生在训练之余放松,更为重要的是使学生在训练时可以更加深刻地理解其训练内容对于其机体的各种重要影响,如“运动训练”、“运动生理”等课程,这些理论课程可以使优秀的运动员苗子在训练中得到更好的提高,也可以使那些普通的学生在毕业后从事相关专业工作时得心应手。此外,对于专业运动员来讲,理论知识是其获得理想运动成绩的必要基础,这已经得到了许多优秀国家运动员的认可。

3 CIPP评价模式逆推

“逆推”顾名思义是指由下向上、由后向前推测。清代归庄《<西汉地理志注>序》中提到:“自禹跡九州而外,如秦汉以下,宜先自近代逆推而上之,以其世之相近,多沿少革,便於考索也。”;此外,郭沫若先生在《十批判书·古代研究的自我批判》中讲道:“众或众人就在周穆王以后都还是奴隶,在殷代的情形便可以由这儿逆推了。”[5]逆推就是要在原意基础上,逆向思维进行推导与推测,CIPP评价模式中的四个步骤是正常地由背景入手,输入影响因子,进而评价过程最终进行成果评价的,而若将其步骤反转,从成果评价入手则更加贴近真实的教学环境。

3.1 成果评价(Product Evaluation)

成果评价是对理论课程教学目标所达到程度做的评价,其中包括:对理论课程教学内容的测试、教学方法的判别、教学过程的解读以及教学对象的许可程度等。成果评价的本质是要做出终结性评价,观察或调查到了什么结果。在职业体育院校理论课程的成果评价中,就是要调查出现行开设的理论课程是否符合实际需要,对学生的实际意义是否重大等。

3.2 过程评价(Process Evaluation)

过程评价是对方案实施过程中作连续不断地监督、检查和反馈,其本质是形成性评价,是为了调整和改进实施过程而进行的。[6]在逆推模式下,过程评价可以为理论课的执教者和管理者提供反馈信息,从而深入了解该课程实施的细节,并决定是否要依原定计划进行教学;此外,过程评价可以发现理论课教学过程中的潜在问题,为改进教学方法与手段提供指导,并为实际教学过程提供详尽记录。

3.3 输入评价(Input Evaluation)

输入评价原本是要在背景评价的基础上,对方案的可行性和实效性进行判断。从而得出应采用何种手段、方法和预案来满足这些需要。在逆推模式中的任务则转变为透过“过程评价”所得到的有用信息来推导出更为合理的方案,以供决策者选择。

3.4 背景评价(Context Evaluation)

逆推模式中,背景评价已经基本脱离了其对方案目标的合理性进行评价和判断的本质任务,但依然是为计划决策服务。在对现有理论课程进行评定的基础上,深入分析某一理论课程设立的背景与目的,从而为去除与职业体育院校竞技重心相左的理论课程,把更多的课时用来开设那些为提高学生竞技能力为目的所必须的、有用的课程。

4 CIPP逆推模式的理论应用

任何一所院校开设的某一门课程都已经有了其存在的意义和背景,要从头开始分析其可行性不仅会影响本门课程教师的教学积极性,也会影响到正常的教学秩序。特别是在职业体育院校现在已经形成的理论课程模式这一现状面前,传统的CIPP评价模式并不适用,因而对其进行反向推导,从成果(product)评价入手,即由现在开设的理论课程教师的教学效果和学生学习效果作为评价的起点(成果为先),对学生与任课老师进行问卷调查与访谈,找出令学生和老师不甚满意的课程;进而对调查结果不满意的课程进行教学过程跟踪调研(过程评价),找出这一理论课程在设立和教学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发现实际教学方案与原订方案的差异所在,以及学生对该课程的整体评判等,通过过程性评价需要知道原课程教学方案实施的程序如何,是否要对教学方法与手段进行调整或修改,如何修改,并对过去的教学过程进行全面记录,以获得文字或影像资料信息;分析造成该课程的开设与教学出现不足的影响因素(输入评价),分析实现教学目标的可能性,师资、经费等的分配,以及为什么选择此课程而不选择其他课程等,并对所选课程的实效性、合理性进行评定,帮助决策者在训练需要与比赛环境允许的前提下,提出最佳方案;最后再对该课程的创立背景进行调查,充分认识该课程的创办价值,并与自身单位实际情况相结合,分析其是否适合在职业体育院校开设,从而得出在未来的教学中是否需要开设或是否应该停止这一课程的结论。

5 结语

CIPP评价模式是经过理论和实践充分验证的一种课程评价模式,但在全面改善课程结构方面尚存在一定的局限性,因而通过逆推该模式,从结果入手可以与职业体育院校的理论课程开展实际更紧密地结合,也更加便于将这一模式应用于职业体育院校的理论课程评价中。

[1]缪本海,叶条凤.广东省三所体育职业技术学院办学模式的比较研究[J].体育科技,2011(1):142-145.

[2]肖远军.CIPP教育评价模式探析[J].教育科学,2003,6(3):42-45.

[3]朱丹.CIPP评价模式在综合实践活动课程评价中的运用[J].基础教育研究,2010,1(A):18-19.

[4]冯生尧.课程评价含义辨析[J].课程·教材·教法,2007(12):4.

[5]逆推·汉典[EB/OL].http://www.zdic.net/cd/ci/9/ZdicE9Zdic80Zdic8645838.htm.

[6]王盈,李平.CIPP模式在高校文化素质教育课程评价中的应用[J].宁波大学学报,2009,6(3):1-6.

猜你喜欢
体育院校理论职业
坚持理论创新
守护的心,衍生新职业
理论创新 引领百年
体育院校体育经济与管理专业课程模式构建与探索
职业写作
微格教学法在体育院校速度滑冰教学中的应用研究
多项式理论在矩阵求逆中的应用
我爱的职业
五花八门的职业
冬奥会视域下体育院校加强英语教学的必要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