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维和警察公共外交研究

2012-08-15 00:55王晓静
公共外交季刊 2012年3期
关键词:任务区维和外交

王晓静 辛 越

维和警察公共外交的优质性取决于主体的素质、公共外交意识以及与传媒的互动程度。维和警察公共外交的路径选择是实现其公共外交目标的重要依托,其主要功能在于在塑造维和警察正面形象的同时,带动整个公安形象乃至国家形象的提升。

中国维和警察公共外交

中国维和警察公共外交旨在建立一种社会关系,有着丰富的内涵,与中国维和警察思想文化、维和警察行为文化相互依赖、相互支撑。中国维和警察公共外交以提升中国维和警察形象为目标,以中国维和警察与任务区之间的互动为主要内容。

中国维和警察公共外交界定

中国维和警察公共外交与其他形式的公共外交一样,与政府外交相互呼应,共同服务中国外交大局。综合各方面的材料及相关研究成果,中国维和警察公共外交可以被定义为,维和警察组织通过自身行为向特定公众输出其价值观念的过程,旨在使公众了解、理解并接受和认同维和警察的价值观,争取公众信赖和支持,提高自身专业、敬业、守信、文明、友好的形象,并以此为平台使国际社会了解中国警察,进而有助于塑造中国的形象。

中国维和警察公共外交是一个动态的过程,包含了维和警察与驻在国民众的互动,与来自各国的维和警察同事之间的互动。在这些互动过程中,维和警察以自身工作为基础,通过开展一系列相关活动,借助传媒的传播作用,将自身形象进行传播推介,使来自国际社会以及任务区的公众了解、认识其职责,判断维和警察对维和工作的态度,理解维和警察工作,最终对中国维和警察群体及其文化产生认同。

维和警察公共外交取得成功取决于以下三个重要因素。第一,与维和警察行为密切相关。良好的行动是产生良好公共外交效果的前提条件。中国维和警察自我形象的展示与形象的塑造,与我国维和警察自身的努力、扎实肯干的工作状态分不开。这就要求维和警察既要敬业地完成自己分内的工作,又要开展一些密切驻在国警民关系的活动。第二,维和警察公共外交的成功必须借助媒体的传播推介。第三,维和警察公共外交目标的实现必须要依靠组织内部的协调运转,对外形象的成功塑造及外部条件的综合应用。

中国维和警察公共外交的主体与客体

中国维和警察公共外交的主体和客体是维和警察公共外交得以顺利开展必须具备的要素。

中国维和警察分为单警和防暴队。单警常常是单兵作战,类似于国内派出所的片警。他们的一言一行、一举一动,都在向世人展示:中国人究竟是怎样的。防暴队是成建制组建,集中统一管理、集体执行任务,有集中的营地,在组织纪律上有非常严格的要求。中国维和警察公共外交的主体自然是维和警察,尽管维和警察也分单兵作战的单警和成建制的防暴队,但他们有着共同的目标,即展示自身形象并与公共外交客体形成各种互动关系。我国维和警察是其公共外交的主体,它具有主体数量小,但影响面大;代表中国执行联合国维和任务,需要遵守国际法、驻在国法律等特点。

中国维和警察公共外交的客体可以分成三种类型:第一类是联合国特派团、行动部等联合国行政单位。中国维和警察在任务区接受这些行政单位的命令,与其有直接的接触。第二类是任务区当地的警察部门。中国维和警察在任务区对当地的警察部门进行监督、合作和指导,与其接触密切。第三类是关注维和警察的公众。主要包括:一是任务区的民众。这类民众是与维和警察能够近距离接触的人,他们对维和警察有更深刻的认识和更直观的感受,且是维和警察公共外交的直接对象。中国维和警察必须克服语言沟通障碍,与驻在国任务区民众相互沟通,以传递友好信息、树立良好形象。二是世界各地的传媒受众、各类国际组织。他们并不是中国维和警察直接服务的对象,但由于中国维和警察身份的特殊性,在一定程度上代表了中国国家形象,任何关注中国的人和团体,都有可能关注我国维和警察的表现、行动。

由此可以看出,中国维和警察面对的公共外交对象具有分布范围广、关注问题集中的特点。

中国维和警察公共外交的实现路径

中国维和警察公共外交的实现路径是由公共外交主体、公共外交的行为过程及其与传媒的关系决定的。主要表现在以下两个方面:一是要加强维和警察实践公共外交的力度;二是要处理好维和警察与传媒的关系。

加强公共外交实践力度

加强维和警察公共外交的实践力度,离不开公共外交主体,即维和警察的素质、公关意识。由于维和警察无法选择公共外交的客体,因此,主体就成为是否能形成良好公共外交效果的决定性因素。同时,公共外交的开展过程,也是公共外交主体与客体之间的互动过程,这个过程为传媒传播作用的发挥奠定了基础。

第一,充分重视维和警察公共外交的重要性,并积极出台加强和改善警察公共外交的办法和举措。中国警方近年来非常注重警察公共外交研究和实践。我国维和行动对公共外交的推动是维和行动本身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只有充分认识其重要性,才能切实提高维和警察公共关系主体意识,增强自身责任意识。通过健全和完善维和行动与国际社会和公众的沟通渠道和传播机制,提高维和行动的透明度,实现维和行动和国际社会公众之间的双向沟通。

第二,配备专职宣传干部,为新闻宣传工作积累宝贵财富。对于单警而言,他们每一个人都有展示自身良好形象的义务和责任。在远离祖国、远离组织、远离亲人、远离战友,面对危险局势、艰苦环境、恶劣条件很多时候是孤军奋战的情况下,他们将自己的工作状况记录下来,无疑对进一步宣传自我,争取公共外交客体的理解具有较大帮助。

第三,树立“全员外交”理念,将公共外交思维作为惯常的思维。每个维和警察都是树立形象,开展公共外交的一分子,应当积极参与公共外交活动,把公共外交工作贯穿于任务区的各项任务中。一方面向联合国职能机构积极推介自己。应该说,中国维和警察的业务素质、敬业精神与各国维和警察相比是过硬的,在联合国维和任务区层面大胆推荐自己对树立中国维和警察形象有重要作用。另一方面中国维和警察在完成好联合国派遣的维和任务之余,还应当注重加强与当地民众的沟通与交流。与公众的每一次接触,都是公共外交活动的一部分,自己的一言一行都是树立形象的最佳机会。每一名警察都成为维和警察公共外交的积极践行者,为中国维和警察、中国警察以及中国塑造良好的国际形象奠定基础。以中国第四批维和防暴队为例,他们以热情友好的态度,努力为当地民众提供帮助,救治伤病员,修理故障车辆,向贫困群众赠送食品和药品。在队长和政委的带领下,他们还走访了海地孤儿院进行捐赠慰问,赠送了食品、学习和办公用品及慰问金,使孤儿院的师生非常感动。第四批防暴队这些亲民、爱民的行动,树立了良好的中国警察形象,更加深了当地人民对中国的了解。同时,在国际社会上,公安部国际合作局和中国维和警察培训中心经常参与一些国际维和合作,到任务区访问,这些都是开展公共外交、扩大影响的表现。

第四,从维和警察内部夯实公共外交活动的根基。一是培养全体维和警察对本组织的认同感、归属感(或称向心力、凝聚力);二是创造和谐融洽的维和警察内部人事环境,树立维和警察自信心。

构建和谐传媒关系

构建和谐的传媒关系,是中国维和警察顺利开展公共外交的主要路径之一。构建和谐传媒关系,可以按传媒类型分为网络、报刊杂志、电视电台广播;也可以按地域分为国内媒体、国际媒体以及驻在国媒体。媒体的宣传推介能够起到积极作用:一是树立良好形象,让任务区民众及世界民众对中国维和警察的素质和精神面貌有更深入的了解。二是传承中国维和警察公共外交文化及理念,对我国维和警察持续开展有效的公共外交奠定内部基础。

就目前我国维和警察的报道而言,国内媒体报道较多,其次为国际媒体,以联合国维和网站比较突出,由于驻在国在新闻传播方面的落后状态,驻在国对联合国维和行动整体报道并不多见。从国内媒体的报道来讲,自我国开始派遣维和警察开始,我国各大媒体就给予了高度的重视,作为我国公安工作的重大活动进行报道。这主要基于各维和警察派出省的报道,以加强对外宣传力度,加强与公众的联系为主要目标。由于媒体发挥的重要作用,维和警察逐渐为我国公众所熟知。通过传媒,向世界展示中国维和警察维护世界和平的坚强决心和实际行动。就国际传媒宣传而言,联合国维和行动部网站对我国维和警察宣传是有益的。而且这样权威的网站应该作为我国维和警察宣传自身形象的重要合作对象。将很多维和营地开展的警营开放日、装备展示、便民利民等公益性的警务活动记录并传给这些网站,利用其平台进行形象宣传。

中国维和警察公共外交及其研究为中国公共外交及其研究提供了一个新的视角。在中国崛起大背景下,中国维和警察开展公共外交,以及开展相关研究将更加重要。相比国外维和警察开展的公共外交,我们还有很多有待提升之处。随着维和警察工作的不断深入发展,其公共外交将列入更重要的议事日程。

猜你喜欢
任务区维和外交
维和亲历记
寻味利比里亚任务区
悠悠岁月外交情
涉侨外交二三事
联合国维和任务区 公车管理系统
联合国恩德培基地
维和女兵
海外维和
外交活動の二大ハイライト
外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