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新农村建设的职业院校人才培养策略研究

2012-08-15 00:45刘江毅
党史文苑 2012年12期
关键词:职业院校人才职业

刘江毅

(宜春职业技术学院 江西宜春 336000)

一、新农村建设与职业院校人才培养

(一)新农村建设需要职业教育培养的人才

1.农业现代化发展需要职业教育人才支持。农业现代化过程是传统农业、传统农村和传统农民的变革过程,它依靠农业科技的发展与进步。农业现代化要求农业产业化经营,要求对农业资源的深度开发与利用。实现农业现代化的前提条件是提高农业劳动者的文化素质和科技素养。社会主义新农村要求建设 “富裕新村、能源新村、生态新村、数字新村、文明新村”,农村现在面对的能源匮乏、工业污染、医疗落后、产业规划、道路设计等全新的问题需要更多的新型专业岗位,如农业生物技术、农村医疗人才、农业信息技术等人才来参与和解决。

2.促进农村教育发展需要职业教育的人才帮扶。教育既是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重要内容,也是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基础。在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中,必须将教育摆在突出的位置。在政府给予农村大量宏观政策支持的背景下,广大农村的落后面貌在一些硬件基础设施上有所改善,而“软件”设施——人才、管理制度方面依然薄弱,农村人才资源处于贫乏状态。我国目前农村教育已经取得很大成绩,但仍存在很大问题,农村人才还极其缺乏,农民素质还处在较低的水平,其中村一级最缺人才,高等人才几乎是空白。

3.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需要职业教育的支持。我国是世界上农村人力资源最多的国家,最大的现实就是存在大量的农村剩余劳动力。随着劳动生产率的日益提高,农业现代化逐渐推进,必将有一大批农村劳动力被闲置,农村人力资源得不到充分利用,造成浪费。我国农村劳动力资源的数量还将持续增长。随着农村人口的增长,今后每年还将净增600万的剩余劳动力。拓宽就业门路,转移农村剩余劳动力是农村人力资源开发的重要途径。我国农村人口众多,耕地稀少,人地矛盾相当突出,农业效益很低,依靠农业本身的发展来实现农民致富奔小康,在短期内是不现实的。因此,要富裕农民,就必须拓宽农村剩余劳动力就业渠道,加快农村剩余劳动力向非农化和城镇化转移。农村劳动力转移是一项艰巨的系统工程,从掌握劳动力资源,提供就业信息和就业培训,到维护劳动者的合法权益,都需要政府部门提供完善的管理和服务。

(二)职业教育服务新农村建设具有可行性与必要性

1.为新农村建设服务是职业教育人才培养的职能要求。根据联合国教科文组织颁布的世界经济教育分类标准,与普通高等教育培育学术型、工程型人才相对应,职业教育培养的是高级技术应用型人才,其根本目的是在高中文化的基础上,培养生产、经营、管理和服务第一线急需的既掌握一定科学技术知识,又具有很强的专业技能,能把先进的科学技术转化为现实生产力的高级技术型、应用型人才。职业教育服务于新农村建设是职业教育的职能要求。首先,新农村建设离不开高素质人才,而培养人才是职业院校的职能。其次,新农村建设离不开科学技术的发展。建设新农村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工程,而支撑这工程的核心要素是科学技术。发展科学为新农村建设服务是当前职业教育的重要职能。再次,职业院校服务社会的职能应直接体现为新农村建设服务,为新农村建设服务是职业院校的职责与使命。

2.为新农村建设服务是职业教育人才培养的时代使命。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现阶段中国社会发展的重大历史任务,今天的高职教育更强调服务新农村建设,我们可以从新农村建设的指导方针和国家推行的政策找到依据。一是从国家指导方针上看,职业教育承担着为新农村建设培养人才的时代使命。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党中央统揽全局、着眼长远、与时俱进作出的重大战略决策。二是从国家政策来看,建设农村小康社会,需要以科技进步和提高劳动者素质为基础,这需要大量的专门劳动者与人才。国家推行大学生服务西部计划,目的是招募普通高校应届毕业生到西部地区贫困县的乡镇一级,开展为期1至2年的支教、支农、支医、青年中心建设和管理等方面的志愿服务工作。此计划指向西部,服务农村。职业院校由于其与农村的高度相关性,更应成为新农村建设的生力军,积极利用自身优势为社会的发展作出自己应有的贡献。

二、职业院校服务新农村建设的人才培养对策

(一)强化政府作用,建立保障体系

政府应该给予职业院校应有的地位,在高等教育与中等教育发展并重的情况下,政府应一视同仁的对待职业院校与普通高校,要切实转变 “重普教,轻职教”的观念,把对职业教育的重视的态度转化为切实的行动。政府应该出台一些优惠政策和措施,把优秀的职业院校毕业生吸引到新农村建设中来。

政府要高度重视和发挥职业院校在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中的作用。拨出专项经费给予职业院校开展 “新农村建设”的课题研究,发挥职业院校人才和智力优势,在机制、思路及产业发展方向等方面进行深入研究,构建具有特色的新农村建设思路与格局。国家应借助经济杠杆,对主动与职业院校进行深层合作的涉农企业给予政策性激励,保护企业在 “订单”培养、为院校提供奖助学金、建立实习实训基地、赠送实验设备、选派兼职教师、共同研发产品、提供行业标准、聘用员工等方面,全方位地参与高职高专院校的建设发展,既增强职业院校的办学活力,又确保高职教育与行业、产业不脱节。

(二)完善职业院校招生、就业与培训政策

在新农村建设中,职业院校中的涉农专业将会发挥重大的作用,因此应该建立科学的农业行业的就业制度,通过增强职业院校涉农专业毕业生的就业竞争力,来促使更多的人来主动认识和在思想上接受涉农职业教育,从而实现逐步提高 “三农”人才素质的目标。在招生上,应该给予职业院校更多的权利,进一步扩大这些学校对农村生源的招生数量,从而保障职业院校生源的数量与质量,为新农村建设提供人才与技术支撑奠定基础。

从某种程度来说,农村即是为职业院校提供生源的关键所在地,也是职业院校学生将来展示自己才能的大舞台。职业院校应该把自己培养的人才推向农村,让他们在农村大展拳脚,充分发挥他们的作用和才能。这对职业院校来说,既是一种历史的使命与任务,也是一种挑战和机遇。

(三)职业院校定位与教学改革

当前我国正在进行小康社会的全面建设,这为职业教育的发展提供了难得的机遇。职业院校应该认真贯彻党中央提出的一系列政策和精神,增强加快发展的意识,要在思想上充分认识到发展的战略机遇期,树立科学的职业教育理念,拓展办学的思路,进行人才培养模式的创新。通过深化教学改革,为新农村建设培养更多的合格、优秀的人才。

职业院校办学活动要始终围绕新农村建设,深化教学改革,提高教育质量,为服务 “三农”培养、培训大批高素质专门人才。专业设置上要做相应的适当的调整,把相关专业以及学科人才的培养与新农村建设所需要的人才有效衔接起来。

(四)职业院校要精心设计人才培养的计划

职业院校人才的培养方案,要以素质教育为本,人的全面发展为核心,要培养学生适应社会的应变能力,使他们能够可持续的发展。适用的培养方案,有效的培养途径,优良的培养条件,是保证育人质量的基础。因此必须坚持标准,严格教育、严格管理,设计合理的毕业制度,以提高学生的素质为目标,保证学生的质量,提高办学的质量和信誉。应该坚持面向农业农村生产的第一线,通过职业教育为农村基层培养大量的具有理论知识、拥有技术的应用型人才。

(五)以职业院校为主建设农业科技推广体系

职业院校可以借鉴国内外的经验,秉承学校的传统,探索建立以职业院校为依托的农业科技推广模式。主要内涵是依托学校的科技优势,整合校地农业科技资源,重组农业科技价值链,建立以农村示范基地为主体,以科技培训和信息网络为支撑的 “一体两翼”的科技推广平台,探索实践 “大学+基地+科技示范户+农民”的推广通道,通过技术创新、技术示范、技术培训、信息传播四轮驱动,促进科技成果进村入户。

三、结论

发展职业教育是推动经济发展、促进就业、改善民生、解决 “三农”问题的重要途径,是缓解劳动力供求结构矛盾的关键环节,职业教育作为服务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重要内容,必须摆在更加突出的位置。

政府应切实履行发展职业教育的职责,把职业教育纳入经济社会发展和产业发展规划,促使职业教育规模、专业设置与经济社会发展需求相适应。统筹中等职业教育与高等职业教育发展,健全多渠道投入机制,加大职业教育投入,为新农村建设培养更多的优秀人才。

[1]郭振堂.职业院校如何服务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思考[J].科技与教育,2008,(5).

[2]方小斌,叶玲.职业教育服务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定位思考[J].长沙铁道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4).

猜你喜欢
职业院校人才职业
人才云
守护的心,衍生新职业
如何加强职业院校学生的德育教育
职业写作
忘不了的人才之策
留住人才要走心
“人才争夺战”
浅谈职业院校中的美术教育
我爱的职业
支持水利职业院校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