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化语境中增强我国文化软实力的必然途径——构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

2012-08-15 00:45彭曙齐
党史文苑 2012年12期
关键词:价值体系实力价值观

彭曙齐

(洛阳理工学院 河南洛阳 471003)

全球化语境中增强我国文化软实力的必然途径
——构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

彭曙齐

(洛阳理工学院 河南洛阳 471003)

随着全球化进程的日趋加速,文化软实力在提升国家综合国力中的作用日益彰显,已经成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新的战略着眼点。如何提升我们的文化软实力,以构建我们民族内在的强大精神之魂,必然的、有效的途径就是加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是增强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凝聚力以提升我国文化软实力的根本;是构建中国软实力国际国内认同的思想基础和内在要求;是改善当前我国文化软实力现状的可靠保证;是整合社会多元价值、提升我国文化软实力的必然选择;是构建和谐文化以提升我国文化软实力的关键所在。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 文化软实力 全球化

随着全球化进程的日趋加速,国际竞争已经逐渐从传统的单纯的依靠由经济和军事等实力所构成的硬实力转向由意识形态的感召力、文化的感染力、国际形象的影响力以及社会发展模式的吸引力等所构成的软实力,文化软实力在提升国家综合国力中的作用日益彰显。正是适应这一形势,我党审时度势的把文化建设提到国家发展的战略高度。党的十七大报告强调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重心就是提升国家文化软实力;党的十七届五中全会再一次强调,文化是一个民族的血脉和灵魂,是国家发展和民族振兴的强大力量;在全面分析当前的国际国内形势下,党的十八大报告又提出要扎实推进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建设、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进一步兴起社会主义文化建设新高潮。毫无疑问,风起云涌的全球化时代,文化软实力已成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新的战略着眼点。但是,问题的关键是如何提升我们的文化软实力?如何让我们的文化软实力真正的 “硬起来”?如何凝聚和统一当代中国社会各利益群体的思想?笔者认为,当前,提升我国文化软实力最根本、最有效的途径就是加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以构建我们民族强大的内在精神之魂。

一、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是增强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凝聚力以提升我国文化软实力的根本

“软实力”是一个外来词,和“硬实力”相对应,这是一种隐形的、难以量化的、本身主要是靠自身的引力和广泛的认同体现出来的力量。文化软实力实质上就是由一个国家的民族文化和意识形态等精神因素对内外所辐射出来的凝聚力、渗透力和影响力,这种影响往往具有持久性、广泛性。意识形态是国家软实力的重要组成部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是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本质体现。当然,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决定着我国文化软实力的性质和发展方向,也决定着我国文化的魅力和价值。

全球化时代,文化的交流融合与相互碰撞正在极大地变革着人们的生产方式和生活方式,而这也必将引起人们在思想观念和意识形态领域的改变,中国文化呈现出主流与非主流、马克思主义与非马克思主义的多元对立特征,我国的意识形态建设受到严峻的挑战。面对新形势、新挑战,我们需要有一种核心价值观来统领规范全社会成员的思想。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为根本的新文化观确立了我国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建设的性质。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中,马克思主义指导思想是社会主义制度的生命所在,是引领社会前进的精神旗帜,是我国先进文化建设的根本指针,是我们一切行动的指南,为我们正确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提供了强大的思想武器,我们需要进一步坚持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的指导地位。十七大报告指出: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是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本质体现。要巩固马克思主义指导地位,坚持不懈地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最新成果武装全党、教育人民……”因此,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第一位、最紧要的就是坚持马克思主义的指导地位。毛泽东早在 《为建设一个伟大的社会主义国家而奋斗》中就说过: “指导我们思想的理论基础是马克思列宁主义。”邓小平也一再强调: “对马克思主义的信仰,是中国革命胜利的一种精神动力。”江泽民也曾深刻指出: “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是我们立党立国的根本指导思想,是我们一切工作的行动指南,是激励全国各族人民为振兴中华团结奋斗的思想基础和精神动力,也是我们认识世界、改造客观世界和主观世界的强大思想武器。”可以说,加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是中国应对文化全球化挑战的正确抉择;是增强我国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吸引力的可靠保证;是凝聚当代中国不同社会利益主体思想、打造我们共同精神支柱的有力武器;是维护国家稳定、促进经济发展、推动社会走向和谐的精神纽带,对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先进文化、提升我国文化软实力必将产生深远影响。

二、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是构建中国软实力国际国内认同的思想基础和内在要求

软实力实质上来自人们的认同,是一种认同性实力,具有非物质性的特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构成了我国文化软实力国内思想的认同基础。其表现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灵魂——马克思主义理论为我国软实力建设确立了科学的指导思想;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主题——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吸纳了人类文明进步过程中的优秀成果,为中国人民的美好夙愿和现实追求勾勒了宏伟蓝图,为我国软实力建设确立了符合我国国情的共同奋斗目标;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精髓——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时代精神为我国软实力建设提供了强大的精神动力和智力支持;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基础——社会主义荣辱观是对当代中国社会最基本的价值取向和行为准则的集中概括,为我国软实力建设提出了新的道德规范。

同时,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是提升我国文化软实力国际认同的内在要求。新中国成立以来,尤其是改革开放这些年来,我国的文化软实力有了明显提升。要进一步提升我国文化软实力的国际认同度,让我国由现在的有一定世界影响的 “大国”变成西方人眼中未来的“强国”,一方面是有赖于我国经济等硬实力的进一步发展,另一方面也有赖于其他国家对中国 “和平崛起”性质认知的进一步肯定。这二者都离不开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建设。构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有利于团结全国各族人民,调动广大人民的建设积极性,为中国经济发展和科技进步提供力量之源,同时也能增强我国和平发展模式对其他国家和地区的吸引力,从而夯实我国文化软实力的国际认同度。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为指导,在国内建设和谐社会,在国际上推行和谐世界理念,我国将走出一条中国特色文化软实力的发展新路。

三、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是改善我国当前文化软实力现状的可靠保证

一个国家文化软实力取决于国民的精神状态、理想品质和内在凝聚力、创造力等。客观来讲,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增长,中国文化热在世界各地悄然兴起,中国软实力有所发展并呈不断上升趋势。但是,现实中,我国文化软实力的发展现状有诸多不尽如人意的地方,相比中国的 “硬实力”或者其他发达国家和地区的文化软实力,我国文化软实力的建设还处于初级阶段,实力还很薄弱,在国际上处于弱势地位。比如我国意识形态领域仍面临诸多挑战。近些年来,随着全球化进程中西方价值观念的不断渗透和冲击,再加上处于转型期的我国社会在经济、政治、文化等体制的转轨中也存在诸多不完善的方面,已经有一部分人对现实产生的矛盾缺乏理性分析,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共同理想、对马克思主义科学信念产生动摇与怀疑。再如公众诚信的缺失和价值取向的金钱化。市场经济环境下,由于人们对利益的盲目追求出现了道德的困境。虽然网上频频传出 “最美妈妈” “最美女孩” “最美爷爷”等人性真善美的自然流露,可我们也要看到,很多群众在道德判断和行为方面存在着许多矛盾和困惑, “金钱至上”、拜金主义成了很多人的价值取向,诚信缺失、 “好人难做”等矛盾也一直困扰煎熬着很多人的内心,道德的滑坡已经到了何等严重的地步。还有就是传统文化传承堪忧以及创新能力薄弱。本来博大精深、源远流长,在世界文明体系中独树一帜的中华传统文化可以成为提升我国文化软实力的丰厚资源,但很多青少年更多的是热衷于现代西方文化,对西方的麦当劳、情人节、圣诞节等追捧有加,文化出现严重的逆差现象,传统文化被边缘化了。而另一方面表现出来的是自我创新的缺乏。目前我国在国际市场竞争力仍然主要是依靠劳动密集型制造业产品,产品也多表现为模仿与复制,原创和技术含量高的 “中国设计”产品则少之又少,产品研发能力严重不足,我国整体创新能力仍较滞后。

以上等等我国软实力表现出来的欠缺无疑会影响到我国民族凝聚力和综合国力,削弱我国的国际竞争力。因此,要改善我国现有的文化软实力状况,唯有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教育和引领广大社会成员,规范市场秩序,提升国民的道德素质、文化素养和国家的总体创新能力。

四、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是整合社会多元价值、提升我国文化软实力的必然选择

价值观是文化软实力的核心,一定社会的核心价值观是国与国之间文化软实力区分的主要标志。当代中国的主导价值观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依靠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整合多元价值观、最大限度地形成社会思想共识是提高我国文化软实力必然选择。随着全球化进程的不断加剧,文化的高度互动与激烈碰撞使人们在价值观上越来越呈现多元化。主体在价值追求、价值选择、价值评价等方面表现出很大的差异性,这在一定程度上是有积极意义的。如价值多元意味着以人为本的价值主体的自我认同、个性发展与理性追求凸显;意味着各种文化和思想观念的交流互动、平等对话与共识分享,表征着社会的宽厚包容与普遍文明,而不同价值形式间的交融又完善了整个社会的价值结构,为社会发展提供前进的动力。但是价值多元也存在着悖论,它会导致社会价值体系的混乱、矛盾与冲突,容易打破社会价值结构的有序与协调,最后致使整个社会价值体系的失衡。因此,要平衡社会多元价值观,就必须发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整合功能,确立核心价值观地位,以主导性的核心价值观去实现社会价值共识,这样就自然提升了我国文化软实力。

首先,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整合了个体价值与群体价值之间的矛盾。现阶段,我国的个体与群体在价值实现上仍存在着矛盾性,价值追求中个体与群体之间的和谐尚难完满实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强调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思想,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为共同理想,在此基础上进行的价值整合,一方面可以充分尊重个人价值实现,赋予个人价值实现以制度的保障;另一方面又强调社会价值的实现,协调了个体价值与群体价值之间的冲突,追求个体价值和社会价值的统一。

其次,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整合了理想价值与现实价值之间的矛盾。理想和现实是一对矛盾。一个社会的和谐就其本质来说不是否定、消除矛盾,而是要在社会核心价值观的指引下,协调、整合并有效解决矛盾,使全社会的各种力量和要素真正协调起来,保持着良性的运动状态,在化解理想价值与现实价值的矛盾过程中实现社会的和谐发展。

最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整合了价值观多样性与统一性之间的的矛盾。价值观多样性往往会带来一定的盲目性和无序性,这就需要价值观的统一性来化解矛盾、维护稳定;而价值观的统一性容易使人墨守陈规,造成文化的单一性,从而消解社会的创造活力,这就需要价值观的多样性来丰富文化的发展。坚持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整合社会思潮,努力形成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为主,其他价值观为辅的和谐文化氛围,既能增加社会成员的归属感与向心力,又能让每个社会成员的个体性得到自由全面拓展;既能提升我国文化软实力,又能推进经济硬实力快速增长。

五、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为核心统领和谐文化建设,是提升我国文化软实力的关键所在

构建和谐文化,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不断增强我国的文化软实力,不仅是关乎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全局性大问题,也是我们赢得国际竞争的关键所在。当今世界,文化发展已经成为世界各国提升综合国力以提高国际影响力的重大战略选择,为此,我国加快了建设和谐文化的步伐。但是,什么样的文化是和谐文化?怎样建设我们的和谐文化?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理论的提出,抓住了社会主义和谐文化的根本,把握了推进和谐文化建设的正确方向。正如十六届六中全会 《决定》指出: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是建设和谐文化的根本。”在构建和谐文化的过程中,只要我们牢牢抓住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这个核心,抓住社会主义文化的本质,把握好社会主义文化的发展方向,就可以大大提升我国文化软实力。

目前,建设我国和谐文化以提升文化软实力的基本前提是:第一,马克思主义之统摄力。我国是一个有着特殊国情的多人口、多民族的大国,在转型期社会里,人们的思想、观念往往表现出多样性和差异性,这就需要有一种核心价值观来凝聚人们的思想、统摄人们的行动,使之能更好地为社会和谐发展贡献自己的力量。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是马克思主义关于社会意识形态理论与当代中国实际相结合的产物,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成果引领社会思潮,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提供精神动力和智力支持,是提升我国文化软实力的首要任务,也是推动我国文化发展走向和谐的重要条件。第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之理想力。理想信念是我党治党治国的精神旗帜,是我们民族奋勇向前的向导,是我国走向繁荣的精神动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是中国历史发展的必然选择,它是中华儿女的根本利益和共同愿望;是保证全体人民团结一致,克服困难,争取胜利的强大武器;是发展社会主义和谐文化的根本依托,是建设国家文化软实力和增强中华文化影响力的重要因子。第三,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之精神力。充分发掘中华传统优势、凝炼民族文化,弘扬民族精神、培育时代精神,建设当代中国新文化,使其与时代特征相适应,与现代文明相协调,这是中华民族生生不息、永葆生机的不竭动力,是我国建设和谐文化、增强文化软实力的重要的文化资源。第四,社会主义荣辱观之规范力。社会主义荣辱观是中华民族传统美德与时代精神的有机结合。它潜移默化地教育着人们明辨是非曲直、分出善恶美丑,引导、调节、规范人们的思想行为,帮助社会树立良好的社会风气。这构成了衡量社会文化和谐程度和国家文化软实力高低的一个重要标准。○

彭曙齐(1976—),女,洛阳理工学院社科系副教授,研究生,主要从事马克思主义理论与文化哲学研究。

河南省社科联调研课题《全球化视域中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与提升我国文化软实力研究》。

责任编辑 万 强

猜你喜欢
价值体系实力价值观
我的价值观
重要农业文化遗产价值体系研究
软实力致胜
实力抢镜
《青花瓷艺术品价值体系建构》摘要
提升文化软实力是当务之急
场上拼实力,场下拼表情,就这么拼了
知名企业的价值观
价值观就在你我的身边
坚持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引领青少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