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大学生学习态度问题及其对策分析

2012-08-15 00:42王春华
遵义师范学院学报 2012年6期
关键词:学习态度理论课政治

王春华

(遵义师范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贵州遵义563002)

大学生的学习态度在整个大学教育中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学生在校期间以及毕业后的社会表现,都往往受到其影响。如果从社会角色理论对大学生行为进行准确的角色定位,无疑读书、学习、实践是这一特定角色所应具有的社会功能。也就是说,学生的天职首先就是好好读书,然后才是通过社会实践活动来不断提高自己的综合素质。然而,在现实的大学生活中,学生的功利化思想比较明显,学习意识比较淡薄,由此而导致学生的学习态度不明确,影响大学生成长成才的实现。

一、当代大学生学习态度散漫的表现

首先,部分大学生进校后似乎忘记了自己学生的身份,他们读大学并不是真正的想学知识,而是把大学四年作为自己人生的一块跳板,认为只要自己平时考试能蒙混过关,最后顺利拿到毕业证就万事大吉。有的学生读了三四年大学,到毕业时还不知道在图书馆怎么借书,造成有的学校图书馆和教室每年的空置率较高。这些学生只是把大学校园作为玩乐的“天堂”来消遣日子,他们认为在此时此地埋头读书就是“虚度年华”。毕业之时,他们除了一纸文凭外别无所获。而当他们在就业的道路上遇到困难后,却把所有的责任推给了高校教育制度,甚至是大学的老师。这种不良心态给学生带来了很大的负面影响。

其次,部分大学生学习态度极不端正。主要表现在:上课逃学、课后逃避作业、考试前突击抄笔记、考试中千方百计作弊、考后找老师求人情等等。特别是现在复印技术的普及,一些大学生甚至不再亲手抄写笔记或作业,而是干脆去请人打印或复印。有的学生甚至整天上网聊天、谈恋爱等等。

再次,许多学生进校后受到一些不良观念的影响,在大一下学期就开始放松自己的学业,急于走入滚滚的商业浪潮,还理直气壮地打着社会实践这一招牌,这完全是功利性思想在做作祟。事实上,学生参加社会活动本身不是一件坏事,学校应该给予支持和鼓励,因为这是提高学生综合素质的另一个教育方法。但遗憾的是一些大学生完全作了错位思考,未能很好把握两者之间合适的“度”,即把自己目前所处阶段的主要任务和次要任务弄颠倒了,影响了自己的学业。

最后,一些大学生不重视学习成绩,反而崇尚高消费,在学生之间形成一股攀比之风。有的学生从踏进大学校园的那天起,就完全忘记了中学时代的那个“自我”,认为自己已经是成人了,应该早日摆脱中学时代的稚气。因此很多人贪图玩乐,挥霍着父母的血汗钱。有一些家境不好的学生,由于受到虚荣心的刺激,把自己的主要任务置之身外,不顾一切去参加“实践”和“社会化”。

二、新形势下影响大学生学习态度的原因分析

原因一,大学教育主体性的缺失。

学生学习态度散漫,学习不积极主动,这其中肯定有学生自己的原因,但学校作为一个教书育人的教育基地,也有其不可推脱的责任。一旦学生学习动机出现偏颇,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就会出现麻烦。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状况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是政治态度端正与政治立场漂浮及政治方向明确与理想信念糢糊两种状态并存;二是绝大多数学生心理状态良好与一定数量的学生存在心理困惑和极个别学生有心理问题的情况并存;三是乐观学习态度和就业观与悲观学习态度和就业观并存。根据上述情况,笔者认为思想政治教育必须凸显教育的人性化和生命化特征,努力实施和构建以人为本的思想政治教育模式。这就要求大学这一教育载体要充分体现其主体性,否则学生就会迷失方向,提高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来促其学习态度的改变就会成为一句空话。

原因二,市场经济下学生观念的变化。

市场经济一直都与拜金主义、利己主义有着一定联系。在社会主义制度下的市场经济也一样有其特征,所以我们在接受这一新鲜事物的时候,特别是那些风华正茂的大学生,能否做到有效地抵制拜金主义、利己主义等思想侵蚀,是一个非常严肃的问题。一旦学校教育不能很好地引导,学生就会误入歧途,就容易受“一切向钱看、金钱万能”论的影响。他们会失去正确的理想信念,形成不正确的竞争意识,也就谈不上认真学习、报效祖国、或者为人民服务,更不会树立起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要求相适应的集体主义精神。

原因三,网络文化对大学生学习态度和思想政治的影响。

科学技术发展的经验表明它是一柄“双刃剑”,“网络社会”在我国的发展情况也是如此,有利有弊。就大学生这块阵地而言,我们更应当重视它,采取一些措施来消除网络对大学生思想道德方面产生的负面影响。一方面网络的出现是一个划时代的革命,它为人们学习知识、了解世界提供了更为广阔的平台;另一方面,网上不良信息也很容易破坏学生已经积淀到心里的思想、价值和文化。很多学生在甄别事物的真伪方面还很缺乏辨识能力,所以他们很容易片面地接受网上的糟粕信息。

原因四,亚文化的影响。

亚文化指仅为社会上一部分成员所接受的或为某一社会群体特有的文化。本文所指的亚文化是那些不学无术的学生群体所形成的一种文化氛围,这种文化氛围大都是相当消极的思想观念代表,实际上是一种反文化。比如部分学生认为在大学认真读书是在“虚度年华”,有的学生认为成绩好还不如“关系好”,认为书本上的东西在实践中不能发挥作用等等。正因为有了这些反文化因素的影响,所以很多学生都不愿认真学习,而是凭着一颗好高骛远的心在那里胡思乱想。

三、以思想政治教育为途径,改善大学生学习态度

第一,利用网络这个“现代化”平台,积极增强对大学生思想政治的教育与引导。一是开辟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网络新阵地,创新大学思想政治教育的新方式,从而有效提高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时效性,让大学生对网络的本质有一个全面的认识,提高他们的鉴别能力,使他们能够认识到网络教育积极的一面,同时也要要求他们学会理性地对待、利用网络学习知识。二是要培养大学生的自省、选择、判断能力及其批判意识,从而能够在信息繁杂、良莠难分的网络生活中,吸收有利于自身发展的因素提升自己的综合素质,批判和抵制那些庸俗、低级和反动的信息,避免种种不必要的困惑、失落与盲从。三是要发挥网络交流中没有身份限制、交流自由的优势,深入了解学生的思想和心灵,掌握学生的心理发展动态,对网上的一些消极的信息或低级趣味的文化要及时进行正面引导。只有这样,才能让学生将自己的理想转变为现实,才能更好地矫正散漫的学习态度。

第二,坚持以人为本为基点,准确定位高校思想政治工作者的角色。要让学生的学习变成一种有意义的活动,培养他们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从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这方面来看,要求我们以学生为本,把思想政治教育者的主导性与学生的主体性结合起来。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开展,必须要结合学生生理、心理、思想发展的阶段性特点,结合学生生活、学习的实际需要,即要注重时效性。首先,充分发挥学校教育主体性能,紧紧抓住教育核心,即学校应该为自由社会培养人,为和谐社会培养好公民,为社会主义事业的发展培养接班人。我们应该始终把理想前途教育摆在各项工作的首位,必须紧紧抓住理想前途教育这个核心,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使学生在政治上、学习上,态度端正、目标明确。其次,抓好学生的人格教育。既要帮助学生发展个性,又要给他们的个性张扬创造适当的空间,还要对他们进行引导,避免他们误入自我中心主义的歧途。例如:学生在课余有其他爱好的,辅导员或班主任老师应该对其因势利导,不能将其归为学习态度不端正,应该对其加以适当的引导,不失时机地发展学生的个性、特长、爱好。

第三,构建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新机制,促进学生理论学习,开展丰富多彩的第二课堂,以此来改变学生不正确的学习态度。思想政治理论课是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主渠道,但是随着社会的发展,传统的教育模式已经不适合当前教育发展的需要。所以,必须改革传统的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模式,进行教学创新,不断更新教学理念、教学方式,提高教学技巧,从而增强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的积极性、主动性、互动性和实效性。在课堂上,可以利用多媒体来增强思想政治理论课教育的丰富性和趣味性。课外,创新地开展思想政治理论课学习的第二课堂,一是组织各种兴趣学习小组、马列理论研讨会、时事报告会,邀请知名专家做专题报告等。二是把思想政治理论课的精神通过学生参加一些社会实践活动体现出来,即通过行动来提高学习积极性。这样,不仅可以使学生的视野得到开阔,知识得到丰富,智慧得到提高,也更好地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通过课堂内外思想政治理论课教育教学活动的结合展开,有效地提高了思政教育的时效性,从而更好地发挥思想政治理论课教育的主渠道作用。

第四,加强大学生的世界观和人生观教育,尤其是要加强生命哲学教育,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学习观。首先,崇高的世界观和人生观对大学生来说意义更加重大,它直接关系到学生学习、生活的状态。现实生活中,它通过个人对社会、对他人、乃至对自己的不同态度方式表现出来。比如,学生的恋爱观不正确,处理不好,就会演化为悲剧性事件。其次,要加强大学生的生命哲学教育,让他们认识到生命是可贵的,不仅要珍惜自己的生命,也要珍惜他人的生命。如今种种校园悲剧的发生,无不体现了大学生生命哲学教育的缺失,不懂得珍惜生命、尤其是珍惜他人的生命。同时感恩之心,悲悯之心也在一些学生中出现缺失。马加爵事件、药家鑫事件就是证明。最后,要培养大学生正确的物质观、消费观。如今大学生生活条件普遍有所改善,但大多数学生都来自于一般的工薪家庭或农村家庭,生活并不是很富裕。部分学生开始大学生活后,由于环境的影响,出现了盲目攀比的现象,不顾自己的家庭情况,向家里多要生活费,父母在农村辛苦半月,还不够自己在城里和同学的一次聚会,或买一件名牌衣服。

总之,改变学生不良的学习态度,促进他们在道德观念、生活态度、思维方式、行为模式、心理发展、价值取向等方面的发展与提高是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当务之急。

[1]王滨,于海滨,杨爽.大学生网络游戏成瘾与学习倦怠的关系[J].中国心理卫生杂志,2007,(2).

[2]周国莉.大学生学习倦怠问题研究[J].天中学刊,2009,(1).

[3]朱小麟.大学生学习倦怠的因素及其对策[J].教育研究,2009,(2).

猜你喜欢
学习态度理论课政治
大数据时代下高校体育理论课教学模式研究
高职院校专接本学生学习态度及教育对策探析
“讲政治”绝不能只是“讲讲”
“政治攀附”
“政治不纯”
政治不过硬,必定不可靠——政治体检不能含糊
你的学习态度怎么样?
独立学院公共体育理论课教学现状研究
新课标下中职体育与健康理论课有效教学策略探讨
自卑女的大学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