依托红色教育资源优势 探索高校红色文化育人途径

2012-08-15 00:42刘映霞罗中昌杜锦文
遵义师范学院学报 2012年6期
关键词:红色德育资源

刘映霞,罗中昌,杜锦文

(遵义师范学院马列部,贵州遵义563002)

遵义会议是中国革命的转折点,为中国革命做出了卓越贡献。在会议的所在地遵义也形成了以遵义会议会址为代表,由红军总政治部、邓小平旧居、李德博古旧居、红军警备司令部、遵义会议陈列馆、中华苏维埃银行、毛主席旧居等极为丰富的红色文化资源和宝贵的精神财富。利用遵义丰富的红色文化资源在高校开展红色文化教育,在高校德育教学中用“红色文化”引领大学德育教育的全过程,从课堂教学、活动体验、环境熏陶、育人机制、网络建设等方面积极探索红色教育育人路径,将大大增强高校德育实效性。

一、将丰富的红色资源纳入德育教育体系、引入课堂教学

教师要充分发挥将红色资源融入高校德育课程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在大学生思想政治理论课的各门必修课中适当地穿插红色文化的内容,并且结合《形势与政策》、《中国近代史纲要》等科目的教学,重点安排红色文化教育的专题内容,或把红色文化教育作为必修课程列入教学计划。切实加强对红色文化资源的挖掘、研究,充分利用和发挥以遵义会议精神和长征精神为核心的得天独厚的红色文化优势,把红色文化编进教材,让其走进课堂。充分利用红色文化资源,制定和完善教学计划及实施方案,加强教学管理,把红色教育渗透到高校德育过程中,使在校大学生激励志向、鼓舞精神、提升素养。

二、因地制宜,积极开展体验式红色教育实践活动

道德具有实践性本质决定了只有学生通过活动或实践才能“内化”而“入脑”。将“红色资源”融入到学校德育中,可以把学校德育与丰富多彩的活动结合起来,满足兴趣爱好,让大学生身临其境,受到感染和教育。结合我市实际,体验式红色教育活动可以分为两类:一类是校内红色实践活动。联系相关社会组织,设立“红色大讲堂”聘请有亲身革命经验的老红军、老战士来讲授她们的革命史,感受他们当年在战场上的那种氛围,或开展英雄模范人物的走访、慰问、服务活动,让同学们更多了解红色文化。也可以开展模仿革命伟人的动作、讲话方式;排练关于红色历史的话剧、小品比赛,题材可以是某段红色历史的再现或是某几个伟人的对白,遵义会议场景模拟等活动,还可以推荐有影响力、质量高、学生欢迎的红色电影电视,如观看电影《四渡赤水》、电视剧《长征》等剧目后进行讨论或写出观后感;另一类是校外红色实践活动。本着就近原则,结合重大的革命纪念日,组织一些纪念活动,比如带领学生参观遵义会议会址、伟人旧居,到红军山烈士陵园扫墓等;组织学生重走长征路,体验中国共产党领导红军翻山越岭,克服重重困难,取得革命胜利的艰难历程。通过以上活动使吃苦耐劳、艰苦奋斗的精神得以传承,让大学生们生动地体验事实,感知、领悟红色文化,力求达到震撼心灵、启迪思想、感悟道理,促进成长的教育实效。

三、加强与红色基地合作与联系,充分发挥红色基地育人作用

红色基地作为德育的重要阵地和宝贵资源,应充分发挥其在育人中的重要作用。高校应与“红色资源”基地加强合作与联系,形成良性互动。一方面学校组织学生针对基地的不同特点到基地开展各类实践活动,增强基地利用的实效性和针对性,让大学生身临其境,受到感染和教育。另一方面“红色资源”基地应加大宣传力度,除传统展览方式外,主动到学校组织具有一定特色和规模的精品展览或专题展览,并结合高科技等青年学生喜欢并容易接受的展示方式,及时吸收在红色资源研究与应用方面取得的成果,把一些新景观、新事物、新典型纳入“红色资源”基地范围,通过对红色文化有的放矢的提炼和加工,推出富有青春气息和时代价值的红色文化精品,增强基地的吸引力。

四、努力营造红色文化浸润的校园环境

加强红色文化教育就要深入发掘红色文化的精神内涵,将其渗透到校园文化中,从厚重的红色文化沉淀中获取前进的动力。学校可以根据实际适当布置一些红色景观、遵义红色文化的宣传栏,让同学们能够浸润在红色文化氛围之中,随时感悟“红色资源”所蕴含的丰富内涵。请军队、院校的有关专家、教授,或者是专注于革命史教育的专家、学者来学校讲课,让红色文化的传播者走进学校、走进课堂,并解决同学们对红色文化理解含混不清,真正意义上去理解红色文化的教育意义。通过以比赛的形式举办唱红歌、讲红色故事(奖品以红色意义的小礼品如纽扣式的纪念章、红军帽)、谈红色文学、历史题材的舞蹈艺术表演和摄影展览;结合学校社团活动开展相应的活动,参加学雷锋活动,帮助贫困学生,义务献血,为灾区人民献爱心等教育方式,激发大学生的爱国热情,对学生进行入情、入理、入心的教育,使大学生在传承与现实中找到自己思想和行为的坐标。组织学生到社区、企业、农村宣讲红色精神,让学生在更加广阔的空间自觉提升思想境界,同时也可以增加同学们的责任感。也可以把大学生入团、入党的宣誓仪式安排到遵义会议纪念馆、红军烈士陵园等地进行,让大学生去感受和体会今天幸福生活的来之不易,使他们的心灵得到净化,受到潜移默化的教育。

五、完善红色教育运行机制,注重教育实效

一方面加强教学管理,注重红色教育过程中对教师加以引导规范,确保红色教育工作纳入德育教学体系。另一方面科学制订评价标准。在教育效果评价和判断中,做到定性与定量考核相结合,主观评价与客观评价相结合,这样有利于教育者对红色教育开展情况进行深入全面的了解,并根据评价反馈及时地调整教育措施,获知红色教育能否取得实效。同时,高校要切实提供必要的资金保障,广泛动员各种社会力量,切实推进高校红色文化教育。

六、打造“红色资源”的网络世界

目前,手机、网络已成为学生学习生活的第一大信息源,必须重视网络通信科技在弘扬红色文化中的主要作用。

1.搭建“红色资源”网络平台

在大学校园网上开辟体现时代特点、能够联系实际的红色资源网站及专栏,详细介绍我地红色文化资源,并且不断地更新与完善,增强吸引力和感染力,开发相关软件,建设“红色资源”网络平台。通过每位同学进入网站的次数记录,相关的心得体会、阅读红色书籍读后感的发表作为学生操行评价的依据之一,从而提高学生学习红色文化的主动性和积极性。构建红色网络论坛,为增强互动,聘请红色教育专家在网上进行在线交流;针对学生感兴趣的话题可以在论坛里展开讨论,如红军山烈士陵园红军卫生员当年为给当地老百姓治病而牺牲自己值不值得就是一个很好的论题。这样的题目既能调动学生的积极参与,还能让学生主动了解遵义革命事迹及启发他们关于人生价值的思考。还可以通过网络播放一些红色历史题材的影视作品,或是上传一些通过大学生的视角拍摄的“老红军”、“老共产党员”的革命故事、展示“老区新貌”的视频,利用网络举办有奖征文、红色知识竞赛等活动,让大学生了解红色文化历史、理解红色文化精神、提升素养。

2.利用手机等新媒体开展丰富多彩的红色文化活动

现在的大学生玩微博、QQ、飞信是非常盛行的,高校可以建立自己的微博,QQ群以及飞信群,同学们可以在里面分享自己对红色文化精神的见解,分享自己参观红色文化旅游景点的体会,还可以上传实地拍摄的图片,趣味性和娱乐性的增强,将极大地调动同学们的参与热情。

总之,要真正把遵义红色文化资源有效地转化为高校德育资源,离不开高校和教育主管部门倡导和支持,离不开社会各个层面的关心和帮助。只有科学制订教育计划与方案,因地制宜地开展红色实践活动,增加红色文化教育科技含量,不断激发和调动学生主体的积极性、创造性,才能共同推动大学生红色文化教育的发展。

[1]李振东,王姣艳.当前大学生红色教育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及对策[J].甘肃农业,2007,(10).

[2]李忠,罗学谓,晁金典.井冈山红色资源利用与德育校本课程开发研究 [J].井冈山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2005,(7).

[3]贺建新,龚芸.开发红色教育资源创新青少年思想教育模式[J].怀化学院学报,2008,(7).

[4]梁文化.依托红色文化资源优势构建学校特色德育模式的研究[J].中国校外教育,2008,(11).

猜你喜欢
红色德育资源
德育要在“善”处留白
《中国德育》
基础教育资源展示
红色是什么
高中英语教学中德育的渗透
一样的资源,不一样的收获
红色在哪里?
微型演讲:一种德育的新形式
资源回收
追忆红色浪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