浯溪碑林文化资源与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应用研究

2012-08-15 00:42
遵义师范学院学报 2012年6期
关键词:陶铸碑林革命

全 伟

(湖南科技学院,湖南永州425100)

近年来,地方特色文化旅游蓬勃发展,成为了旅游的一大亮点,为旅游者提供了学习、休闲、娱乐、审美的渠道。浯溪碑林文化资源是集教育、科研、观赏、旅游为一体的综合性地方特色文化,对当今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一、浯溪碑林文化资源

浯溪位于永州市祁阳县城西南,面临湘江,北接南岳,南连桂林。浯溪原为一条无名之溪,该溪汇入湘江处,三峰崛起,奇崖怪石,古木参天,风景十分秀丽。唐大历元年(766),诗人元结出任道州(今道县)刺史,舟过祁阳,“爱其胜异,遂家溪畔”,“为自爱之故”,命曰“浯溪”、台曰“峿台”、建亭曰“痦庼”,合称“三吾”,并撰写三篇铭文,即浯溪铭、峿台铭、痦庼铭,分别篆刻于溪畔石上。元结还将其所撰写的《大唐中兴颂》一文,邀请好友颜真卿大字正书,摹刻于崖壁之上。因文奇、字奇、石奇,被世人称作“摩崖三绝”,享誉中外。因此,历代名人纷至沓来,皇甫湜、李谅、黄庭坚、米芾、秦观、范成大、解缙、袁枚、何绍基等,均在浯溪留有诗文书画刻石,遍崖密布,汇为“浯溪碑刻”,形成了全国罕见的露天碑林。现保存完好的摩崖诗词题刻505方,书体包括篆、隶、行、楷、草五体,以楷书为最,字迹大者4米,小者不足3厘米。[1]20世纪80年代末在碑林景区增建了无产阶级革命家陶铸同志的铜像和陶铸革命事迹陈列馆,增刻了陶铸同志的《东风》诗碑和《踏莎行》词碑,更使碑林胜境的厚重历史文化与光辉的革命传统精神相融合。浯溪景区的思想精华主要体现为忠贞爱国,心底无私、自强不息,集中反映了我国古今人文精神的内涵。浯溪碑林现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国家4A级风景名胜区,省级爱国主义教育基地。

二、浯溪碑林文化资源的价值

浯溪碑刻文化资源非常丰富,其文化价值主要体现在教育、科研、审美、旅游等方面。教育价值方面,无产阶级革命家陶铸同志铜像和陶铸革命事迹陈列馆充分展示了先烈志士们为了美好、民主、自由的社会浴血奋战,抛头颅,洒热血,用生命演绎了一幅幅可歌可泣的历史画卷,让铭记历史,不忘过去成为当今社会的红色主旋律;科研价值方面,碑刻上的诗词为专家、学者、书法爱好者提供了研究、学习、探索、观摩的机会,如《大唐中兴颂》一文为唐朝著名诗人元结于唐肃宗上元二年(761)在荆南节度使吕諲幕府所撰。通过研究此碑文,便可客观严谨地了解“安史之乱”的起因,作者在文中指斥了叛逆,赞扬了忠烈,希望后来的统治阶级能吸取教训,励精图治,勤政为民;旅游审美方面,浯溪位于祁阳县城西南的湘江入口处,奇峰怪石,绿树葱葱,碧波流淌,环境十分幽雅,是休闲娱乐的清静场所。碑刻上的作品,书法遒劲,诗情画意,透露出厚重的历史人文气息。

碑林文化景区弘扬的忠贞爱国、自强不息的精神与我国社会主义道德文明教育建设的宗旨是一致的。将碑林文化资源与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结合起来,让更多的大学生了解到浯溪碑林文化及内在的精髓,以此来吸引大学生对碑刻诗词文化和革命历史事迹的学习和参观。这样不仅让广大青年学生在观光游览时开拓了眼界,增长了知识,同时在旅游的过程中接受了爱国主义教育与理想信念教育。

三、浯溪碑林文化资源对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意义

1.弘扬革命精神

目前,高校大学生大部分属于九零后一代,来自独生子女家庭居多,自小接受革命传统教育少,在网络化与信息化日益发展的环境下,众多思想、文化和价值观念交织袭向大学生,对大学生的学习、生活方式产生了巨大影响。一些大学生在纷繁复杂的社会环境里,出现了不同程度的政治信仰不坚定、价值取向偏离、诚信意识缺失、社会责任淡漠、害怕吃苦受累、盲目追求物质享受、心理素质脆弱、集体荣誉感降低等现实问题。通过碑林文化和陶铸革命事迹陈列馆,开展相关主题教育活动,将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与旅游参观结合起来,将宏伟的革命历史、优良的革命传统、不朽的革命精神和灿烂的地方文化灌输给大学生,教育广大学生牢记党的光辉历史,伟大业绩,缅怀革命先烈,珍惜美好生活,感受地方特色文化的魅力,激励和号召大学生弘扬革命精神,用行动实践到社会主义事业建设中去。

2.传承民族文化

中华民族在漫长的历史长河中创造了灿烂的文化并一贯延续传承下来。一个民族的文化是一个民族的精神和灵魂。[2]碑林文化作为中华民族文化大家庭的重要组成部分,历经岁月的积淀,碑刻诗词弥足珍贵,彰显了地方文化的韵味。大学生通过观赏旅游,了解民族文化和地方文化的深层内涵,挖掘文化背后的悠久历史,探寻古人的智慧结晶,感受文化背后的忠贞爱国情怀,从而进一步促使大学生自觉爱护、传承民族文化,提高大学生参与建设和传播社会主义文化事业的积极性。

3.创新教育方式

古语云:“读万卷书,行万里路。”可见,学习与社会实践是相辅相成的。寓教于游,寓教于乐,变单调的“填鸭式”教育为生动的“体验式”教育,[3]在游览中学习,在学习中得到乐趣,成为了一种新兴的教育方式。将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学习与社会实践相结合,改变了传统的德育教学方式,让教学内容更加生动活泼,变单向教学为双向互动,让书本知识更加接近现实生活。通过这种新兴的“体验式”教学方式,大学生们走出校门,走进革命纪念馆、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历史人文景观,用心去聆听、去感受、去认同伟大的革命精神和渊博的民族文化,从而树立坚定的共产主义信念,提升自身道德素质,做合格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接班人。

四、浯溪碑林文化资源与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应用实践

1.开展爱国主义教育活动

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既要重视课堂内的教学,也要重视课堂外的社会实践活动。依靠得天独厚的碑林文化资源,在大学生中可以广泛开展爱国主义教育活动,让校园文化唱响红色主旋律。在碑林文化景区可开展大学生入学、入团、入党、成人礼等相关教育活动;[4]组织大学生瞻仰缅怀无产阶级革命家陶铸同志铜像,参观陶铸事迹陈列馆;邀请碑林景区的党员同志为大学生讲解革命历史。活动的开展,丰富了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容,充实了大学生的精神生活,提升了大学生的思想道德素质。

2.加强地方特色文化研究

将地方特色文化与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教学结合起来,有助于带动大学生课堂内外的学习氛围,推动教学科研成果的进展,有助于凸显高校校园文化的地域特征,展现高校思想自由、兼容并包的气度,有助于增进高校人才与地方人才的互动交流。加强地方特色文化研究,关键要将地方文化引入到大学校园,融入到校园文化中去,融入到大学生的课堂中去,充分发挥陶冶情操的目的,实现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育人价值。

3.打造毕业生实习基地

碑林文化资源是碑刻文化与革命文化的完美结合,是古与今的历史对接。将碑林文化景区打造成为毕业生实习基地,为即将踏入社会的毕业生提供一个学习、锻炼、成长的平台,让毕业生在人文环境的熏陶下,能够养成艰苦朴素的作风,踏实做事,勤勉好学,乐于奉献,大公无私,以革命先烈为榜样,在学习工作中自我严格要求,展现新时代大学生的风采,为构建和谐社会贡献自己的力量!

[1]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永州市委员会,学习宣传文史委员会.永州文史(第二辑·旅游专辑)[M].永州:政协永州市委员会学习宣传文史委员会,1999.115-116.

[2]殷盈.试论红色旅游的教育功能[J].广西青年干部学院学报,2006,(3):15.

[3]朱东国.红色旅游与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互动模式研究[J].旅游研究,2011,(3):88.

[4]郭代习.红色旅游资源开发与当代大学生爱国主义教育[J].党史文苑,2009,(10):71-72.

猜你喜欢
陶铸碑林革命
凝望
The Changes of Chinese Painting Tools and the Combination of Water
陶铸劈金匾
中国的出行革命
陶铸的“三不准”和“三不吃”
粉红革命
掀起秋冬潮流革命
曾志与陶铸——红色伴侣生死情
刘鄩:西安碑林最早的“守护者”
左宝珍倾尽家资建碑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