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本主义哲学反思:非理性主义之辩证思考

2012-08-15 00:47陈然然
通化师范学院学报 2012年11期
关键词:理性主义意志本质

陈然然

(吉林大学 马克思主义学院,吉林 长春 130012)

人本 代从以前坚持哲学中的理性传统,转而开始重视非理性的作用,形成了一股强大的非理性主义的人本主义思潮。坚持使人回归自由本性,从而实现对人的解放。那么,非理性主义能否实现人类的解放,人类如何才能实现人类的彻底解放。本文对此进行了辩证的思考。

一、非理性主义哲学及其使命

一般认为,现代西方非理性主义是指19世纪末20世纪初继西方近代理性主义之后兴起的一股反对理性和批判理性主义的哲学思潮或哲学倾向。非理性主义不是一个完整的体系,而是一种广泛的哲学思潮,其基本的理论倾向是与传统的理性主义相对立,否定理性在人类认识和实践中的决定作用。[1]非理性主义一开始就是以实现人类的解放为根本使命的。这与它产生和发展的背景是紧密相关的。哲学是哲学家生活的那个时代现实生活的反映,也是人类对自身存在的反思,是人类的安身立命之本。所以哲学从产生的第一天起就具有浓厚的人文关怀情结。

早在古希腊,苏格拉底就把“认识你自己”作为哲学的根本任务。关于人的研究并没有成为当时哲学研究的主流。中世纪受宗教神学的统治,占主导地位的意识形态是基督教神学人生观,其核心思想是对人生的否定和对再生的追求。上帝对人的束缚长达数百年。文艺复兴反对宗教神学的统治,结束了神的权威地位。它最大贡献就是在观念上坚定地将人类置于主体地位。它对人生价值作了重新定位,成为人性解放、思想解放浪潮的起点。人本主义者崇尚理性,追求真理,主张用知识造福人类本身,追求人类的自由和幸福。文艺复兴以后,人本主义继续发展。理性成为评价一切事物的标准。理性主义者以理性的眼光来审视批判现实社会的一切。理性在近代得到最大限度的弘扬。黑格尔使理性主义达到了巅峰。

或许是因为“物极必反”,人类在理性中迷失了自我,理性的消极影响开始暴露。资本主义的破坏性事件使人们开始对启蒙理性悲观失望。理性主义的发展既控制了自然界又控制了社会和人,使人服从于理性统治,使人不能得到自由解放,产生了对人的自由和人性的威胁。可以说,理性的独尊是以人类精神的沉睡为代价的。理性主义的危机促使一些哲学家从理性主义的对立面去寻求出路。这样,否定或限制理性作用的非理性主义顺势而生。从总体上说,非理性主义是精神危机的哲学。他是伴随人类生存状况的恶化产生的。资本主义生产力的发展和科技的进步极大地丰富了人类的物质生活,但是带来的却是人类精神的虚无。物质越发展,人类越迷失、越偏离自我。人类所崇尚的理性逻辑失去了他的力量。他不再能提供为人类解决问题的具体方法。非理性主义把人作为研究的主要内容,把理性与人的直觉、情感、意志、欲望、本能对立起来,将人类的关注重心转移到自身。叔本华是现代非理性主义的开创者,他以生命意志理论开启了现代非理性主义的大门;尼采是极端的反理性主义者,他对任何理性哲学都进行了最彻底的批判。他认为,欧洲人两千年的精神生活是以信仰上帝为核心的,人是上帝的创造物、附属物,人生的价值,人的一切都寄托于上帝。他认为基督教约束人的心灵,使人的本能受到压抑;柏格森宣扬直觉;萨特宣扬存在主义,指出存在先于本质。他认为人先天是没有任何本质的,只有存在着,人是通过自己的行动来后天塑造自己的本质的。此外,弗洛伊德、海德格尔等人又进一步拓展了非理性主义研究的视野。20世纪以来,非理性主义在西方广泛流传。通过对非理性主义产生、发展背景的分析可以看出,非理性主义从一开始就抱有关注人类的价值和尊严,实现人类解放的历史使命。

二、非理性主义哲学与人类的解放

1.人类本体论地位的确立

非理性主义者试图在对传统哲学的批判过程中实现人类的解放。他们分别以不同的方式表达了对传统哲学中建立在主客两分之上的本体论的异议。他们主张在消除主客两分的前提下建立“人类中心主义”的本体论,以此作为实现人类解放的哲学前提。叔本华认为主体和客体都不能作为单独的实体各自独立存在。一方的存在是另一方存在的条件,两者是不可二分的统一整体。正是主体、客体的这种统一决定了它们之间的内在联系。虽然主客二分更能使主体意识到自身的存在,但是主客二分把本来浑然一体的事物分为两个独立的实体。如果想实现主体和客体的联系,必须借助认识这一手段。通常认为,理性是实现人类认识的唯一的东西。因此,直觉、情感、意志、欲望、本能这些非理性因素就被本能地排除在外了。这样,人类被抽象化为理性的东西。人类的真正本质就被掩盖了。他认为,人的意志才是最根本的本体。他将世界的本原归于人的意志。尼采第一个对人类的深层心理进行了揭示,使沉睡的精神觉醒,人也由此而成为真正启蒙的人。柏格森生命哲学认为生命才是人的精神生活的真正源泉,而生命实质上是一种内在的活力、创造力,是无意识和非理性的,是内在的绵延。萨特认为人是绝对自由的,这种自由主要表现为选择的自由,并且对自己的选择负责任。他强调人的主观性、能动性、选择性。他认为这个世界有待于人发现它、解释它并赋予它意义。这样,人的主体地位就被确立起来了。总之,非理性主义者通过各自不同的方法批判了传统哲学的本体论,确立了“人类中心主义”的本体论,试图以此作为人类解放的基础。

2.人类本质的重新定位

非理性主义者各派关于人的本质虽然各不相同,但都一致认为是非理性的。他们认为,非理性是人的唯一原始存在,这种唯一的非理性存在才是人们生活与存在的真正起始。叔本华认为人的本质取决于人的生命意志,是人类对于生存的欲求。他认为规律和约束只存在于表象世界里,一到意志世界里,充足理由律的统治便宣告结束,意志才是人类的本质。尼采也把人类的本质归于盲目的冲动和欲求。他认为人的本质是奋发有为的权力意志。尼采的权力意志永不懈怠地追求自我超越和自我扩张。他主张的权力意志不仅超越一切自然规律,还企图超越伦理道德的束缚,喊出“上帝死了”、“重估一切价值”的口号。柏格森把人的本质归为变动不已的生命之流。他认为,传统哲学中的本体论范畴,所表达的是一种不变,而他主张世界的多样性和变动性。人的非理性本质是变动的,作为它的展开的人的生活也必然是变动的。这样就使人生充满了机遇和变数,冲破了理性主义对人的限制,使人看到了解放的希望。萨特认为人的本质需要后天填充,先有对象意识后有自我意识。人本来是无,人的本质是自我设定的。个体是在不断选择中创造自我的过程。这样,人的主观性、能动性、选择性就被凸现出来了。非理性主义者认为健全的个人存在应该是奋发有为,永不懈怠的。非理性主义者想通过非理性本体的无规定性来打破自然规律和社会规范的制约,为人争取了自由的生活空间。

三、对非理性主义哲学的辩证思考

从理论上讲非理性主义似乎可以实现人类的解放,可是它使人得到短暂的心灵慰藉之后,又陷进了悲观之中。生命是有缺陷的,欲望是无限的。人是不可能满足自己的欲望的,人的欲望在满足之后又后出现新的痛苦。痛苦是永恒的,审美是短暂的。但是也不能因此对非理性主义持否定的态度。非理性主义作为20世纪的主流哲学之一对我们的生活产生了广泛而深刻的影响。我们应对其进行全面客观的分析和理解。

1.非理性主义的积极影响

非理想主义者强调非理性因素在人的生活中的作用。世界大战、经济危机、环境问题、人性异化、人格裂变、轻生等社会问题的出现造成现代人生存环境的恶化。非理性主义把人的解放作为自身的哲学使命,探讨了人与生存环境的矛盾和危机。它对于批判西方现代资本主义社会,揭示在当代资本主义制度和科学技术条件下,人的生存状况和处境起了一定正面作用。非理性主义的哲学探索为解决人的生存问题提供了一条不同于传统理性主义的道路。非理性主义研究人的非理性因素,把人的直觉、情感、意志、欲望、本能问题放到哲学研究的中心位置,扩宽了哲学研究的视野,深化了对人的自身的认识,在肯定人的价值和尊严方面具有积极地意义。如果没有非理性的存在,人就不是一个有血有肉生动的人,也就不可能有能动的创造活动。人类社会之所以五彩纷呈、丰富多彩在很大程度上是由于非理性因素的存在。

2.非理性主义的消极影响

非理性主义者片面强调非理性因素,否定理性因素,把非理性因素绝对化、极端化,把非理性作为支配人一切活动的唯一动力。他们认为非理性因素不仅是人的本质,也是世界的本质。认为人们认识世界的过程就是认识非理性因素的过程,人类社会也是由非理性因素推动而发展的,这是很极端的思想。非理性主义夸大人的个体性,贬低了人的社会性,并把二者对立起来。现代非理性主义自觉不自觉的把个体的人从社会中剥离出来,离开了具体的社会关系和社会实践去强调人的个性,去彰显个人的情感、意志以及欲望等非理性的因素,并认为人只有在非理性状态中才能摆脱异化回归自我。离开具体的社会实践和社会关系去强调人的价值和生命的意义。这样必然导致个人行为和社会规范相抵触。割裂理性和非理性、生命本能和社会性的有机统一,不可能实现人类解放的哲学使命。

3.实现人类解放的哲学使命

非理性主义者把实现人类解放作为自己的哲学使命。然而,只是片面强调非理性因素的作用是难以完成这一使命的。只有把理性和非理性结合起来,物质和精神并举,解放和发展生产力,调整不合理的生产关系,才能实现人类解放。[2]

理性和非理性是人的精神属性不可分割的组成部分。缺少任意一方面,人的精神存在都是不健全的。理性通过概念、判断、推理等活动去认识世界,为人的实践活动提供指导,为人的生存寻找更多的外部合理性;非理性借助非逻辑、自发、偶然等特征弥补理性在寻求外部合理性的遗漏,为理性的寻求活动确定目标和追求的终极意义。如果没有理性,非理性就是盲目冲动的;如果没有非理性,理性的追求也就失去了自身的目标和价值。人的理性因素和非理性因素的结合构成了人的完整的认知结构和人性结构。现实的和完整的人是理性和非理性都具备的人。所以,实现人类的解放,理性和非理性都需要被重视。

解放生产力,改革不合理的生产关系是实现人类解放最根本的途径。人类实现自身的解放包括物质的解放和精神的解放。关于人的物质解放包括两个方面:既要包括使人类摆脱对自然的依赖性,又包括使人类从不合理的生产关系中解放出来。大力发展生产力可以为人类创造丰富的物质财富,为人类的生存奠定坚实的物质基础。人类的解放要以高度发展的生产力为基础。只有高度发达的生产力才能为满足人类的物质精神文化需求提供保障。非理性主义者的错误在于他们单方面强调精神的作用,希望通过精神解放来实现人类的解放。只有不断解放生产力、适时改革不合理的生产关系,促进生产力的高速发展才能真正实现人类的最终解放。

综上所述,本文的基本观点是,要把理性和非理性结合起来,物质和精神并举,解放和发展生产力,调整不合理的生产关系,才能实现人类的彻底解放。

[1]王智敏.浅析非理性主义的形成及其意义[J].法制与社会,2008(1).

[2]徐满泽,刘卓红.非理性主义及其对人的拯救一对人本主义哲学中非理性主义的辩证思考[J].大庆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3(2).

猜你喜欢
理性主义意志本质
关注本质 为理解而教
时代新人与意志砥砺
理解本质,丰富内涵
包豪斯理性主义设计思想刍议
从理性主义到历史唯物主义——马克思利益观的形成理路研究
童年的本质
麦克尤恩小说《爱无可忍》的电影改编
《西厢记》中的理性意志与自由意志
对求极限本质的探讨
自由意志的神经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