情绪智力理论及其在医学实践中的应用

2012-08-15 00:51张宏伟
卫生职业教育 2012年1期
关键词:情商智力情绪

张 辉,张宏伟

(首都医科大学卫生管理与教育学院,北京 100069)

情绪智力理论及其在医学实践中的应用

张 辉,张宏伟

(首都医科大学卫生管理与教育学院,北京 100069)

阐述情绪智力理论的内涵及其产生背景,并简要介绍情绪智力理论在医学实践中的应用。

情绪智力;医学实践;情商

1 情绪智力理论

1.1 情绪智力理论的内涵

情绪智力(EI)又称情商(EQ)。这一术语最先由美国新罕布和耶鲁大学心理学家萨罗维和梅耶于1990年提出[1],将情商定义为个人具有的对自己及他人情绪的识别与控制,并能利用此信息来指导其思维和行动的一种社会智慧,包括感知、同化、理解及管理情绪的一系列智力能力[2]。萨罗维和梅耶对情商进行6年研究后,对情商内涵作出了更为全面的阐述。情商在本质上是一种智力,最主要的结构是情绪和智力的结合。修订后的情商概念包涵4方面能力,即情绪的认知评估和表达的能力、思维过程的情绪促进能力、理解分析获得情绪知识的能力及对情绪进行成熟调节的能力[3,4]。情绪智力理论经过几年运演,美国《时代周刊》专栏作家戴尼尔·高尔门的科普读物《情绪智力》问世,将近年来情绪智力的研究成果汇编成册,并将情绪智力定义为一个人能否成功最好的预测[5]。高尔门认为EQ包括认识自身情绪、妥善管理情绪、自我激励、认识他人情绪和人际关系5方面的能力[1]。他在《工作中的情商》一书中又扩展出情绪的感知、正确的自我评价、自信、自我控制、团队合作等25种能力[6]。此后情绪智力这一概念在世界各地广泛传播。

1.2 情绪智力理论的产生背景

萨罗维和梅耶称情商是20世纪最重要的心理学研究成果之一[3]。高尔门认为人生成就中智商至多占20%,80%要受其他因素的制约,其中情绪智力起主要作用[7]。情绪智力理论是建立在心理学(多重智力理论、健康心理学、人格心理学、人本主义、管理心理学等)、神经心理学、教育学、认知科学、工商管理社会生态学等研究基础上的一种新理论[8]。

1.2.1 智力理论是情绪智力理论的来源 EQ是相对于智商(IQ)提出的,但是传统智商测验内容缺乏全面性,狭义智力理论无法真正反映一个人的智慧能力,越来越不能适应社会对人才需求的多元评估标准。在这种背景下,美国哈佛大学心理学家加登纳提出多元智能理论,他认为人类的智慧至少包括7种能力:语言智能、数理逻辑智能、空间智能、音乐智能、体态智能、内省智能和人际智能[9]。后两种成为EQ的直接来源。

1.2.2 健康心理学对情绪智力理论的影响 心理健康是个人具有明确自我意识,能充分发挥身心潜能,有效工作学习,更好地适应环境。健康心理学研究与情绪智力理论内容有许多共同要素,处于信息时代的我们在工作和生活上都面临着前所未有的压力。因此,学会自我调节、保持心理健康、能动地适应社会尤为重要。

1.2.3 现代神经科学对EQ理论的支持 包括阿若德的认知评估说、沙赫特·辛格的三因素论、詹姆斯·兰格学说、坎农的情绪丘脑学说在内的许多情绪理论,都不能令人信服地解释人们在突发事件中情绪冲动行为和情绪与认知分离等现象。美国纽约大学神经科学中心纽瑟失·莱杜克斯等人利用脑成像技术和计算机模拟,将运作中的脑部活动做前所未有的精确图示,揭示出过去一直未能渗透的脑部秘密[10]。莱杜克斯的研究表明在杏仁核与新皮质间同时发出平行信号,杏仁核仍可抢先决定回应方式,这一研究成果揭示了情绪与理智分离及相互作用的秘密,为情绪智力理论提供了生理学依据。

1.2.4 情绪信息与语言认知信息的差异 情绪是多种成分组合、多维量结构、多水平整合,并为有机体生成适应和人际交往而认知相互作用的心理活动过程和心理动机力量[11]。情绪和认知虽然都是脑的功能过程,但二者加工概念不同。戴马西欧认为理性决策不可缺少情绪感觉成分,它先将认知引到一个正确方向,而后纯粹的逻辑思维才能作出最佳发挥[11]。

1.2.5 情绪理论是对现代认知心理学研究反思的结果 认知心理学的核心是揭示认知过程的内部心理机制,但人是有生命的有机体,只强调人脑的理性加工不足以揭示人类千变万化的心理世界。情绪影响认知的心理机制是个体情绪体验的不同导致当前认知加工容量的变化,从而影响认知加工过程。

1.2.6 情绪理论是对传统学校教育缺失的思考 智力开发、培养、完善、提高是传统学校教育核心,相比之下,学校对情绪智力的培养并没有足够重视。学生在校成绩优异并不能保证面对人生磨难或机会时会有适当反应,情绪智力理论内容在某种程度上正是学校教育所忽视的东西。

2 情绪智力理论在医学实践中的应用

2.1 情绪智力理论与医院护理

在医院护理管理中导入情绪智力理论,并用情绪智力理论的重要内容指导医院护理管理工作的发展战略,提高管理工作成效,具有较之其他理论不可替代的指导作用[12]。

2.1.1 ICU护理中的应用 重症监护病房(ICU)是收治急性重症患者的场所,这就要求ICU护士除具有较高医学专业知识和娴熟急救技术外,还要具备护理评估能力、沟通技巧。高情商的护理人员在每天面对危、急、重症且与外界隔绝的患者时,能控制自己的情绪,从心理和生理两个角度观察病情,关心、尊重患者,设身处地为患者着想。罗杰斯指出:如果我们能够移情理解一个人,站在他的角度去理解他的思想感情,进入他的内心世界,就能使他的心理安全程度得以提升[13]。情绪智力理论应用于ICU护理中,是以人为本理念在护理工作中的具体体现。努力做到在救护工作中不分男女、老少、贵贱、贫富、病种、病因、种族与信仰,充分尊重患者人格,提供同样质量的医护服务,努力做到用心服务,用情呵护[14]。

2.1.2 院前急救护理中的应用 急救护士要担任院前急救医疗的重要任务,必须具备各科急诊临床知识和经验,有敏捷的应急能力和基本抢救技术,具有特殊的职业情感。能宽容患者并具备良好的自控能力[15]。院前急救任务的特点是随机、紧急,一有呼救必须立即出动,一到现场立即抢救。高情商的急救护理人员在现场中,不仅能收集患者生理方面的资料,敏锐确定患者全面护理问题,而且能迅速采取现场急救护理措施,为抢救赢得时间,同时得到患者及其陪伴者的信任。现场急救环境大多较差,而且病种复杂,高情商的现场急救护士能在不良环境中,迅速排除不利因素和干扰,机动灵活地利用现场的有限条件,以患者利益为重,趋利避害,克服困难,就地取材,立即施行现场急救[16]。

2.1.3 病房护理中的应用 作为一名病房护士,EQ的高低直接影响着护士情绪的好坏和工作质量[17]。所以,病房护士除需具备高尚的爱岗敬业精神、过硬的专业理论知识和操作技能外,还必须注重情商的培养,情商高低对护理工作可产生直接影响[18]。护理工作量大,工作紧张,只有保持良好情绪,才能做到语言行为和谐统一。面对困难、挫折不能情绪化,要及时自我调整,并感知患者及其家属的情绪,与患者交流沟通,发现患者思想的变化和情绪的波动,给予恰当的心理指导和护理,这些都是做好护理服务的基本要求。

南丁格尔曾说:“护理工作是精神艺术中之最精者,其中一个原因就是护士必须具有一颗同情的心和一双愿意工作的手。”只有护士情商和护理质量两方面均得到提高,才能保证为患者提供生理、心理、社会、文化全方位的护理。

2.2 情绪智力理论与医患沟通

医患沟通交流的技巧建立在情商及其他技巧之上,医疗、护理、表达、移情、倾听、管理等整个过程都以情商为基础[19]。患者的情绪状态多不稳定,容易激惹,而医护人员恰当的表达可在传达信息的同时,避免对患者造成伤害[6];移情是沟通交流技巧也是情商的重要组成部分,患者移情不足往往造成对患者的同情和照顾不周[20]。医护人员真诚的态度及充分的共情可取得患者的信任[21];高情商的医护人员能以平和的心态了解他人感受,同时恰当表达这些感受,有助于提高病史收集和患者主诉的准确性。

2.3 情绪智力理论与临床医学教育

目前,临床医学教育现状不容乐观,主要存在以下问题:(1)医学生医患沟通能力不足,有资料表明,因医患沟通引起的医疗纠纷,35%是由于医务人员不恰当的沟通引起的[22];(2)临床教学方法和医德医风教育在实践中存在不足,仅限于对理论知识的教学,忽略了卫生国情和职业道德教育;(3)临床医学生缺乏医患沟通技能的训练,难以有效应对复杂的医患关系;(4)临床医学生存在特殊的情绪心理问题,临床实习阶段的医学生,正经历由在校生到职业医师转变的关键时期,角色改变跨度大,常因医患关系、学习工作压力等产生抑郁、焦虑及强迫等症状,出现较复杂的心理问题[23,24]。

面对如此严峻的现状,情绪智力理论用于临床医学教育实践刻不容缓。具体方法如下:(1)加强自我激励与正面引导。(2)在教学过程中合理应用EQ理论。教师要树立平等的教学观,树立以人为本的学生主体观,建立和谐的师生关系,真正做到教学相长[25]。(3)关注临床医学生的情绪心理问题。要解决这一问题,可以从优化外界环境、建立健全预防机制和提高个人心理素质3方面入手。(4)对学生进行情绪智力理论与技能培训。教授情绪智力理论,不仅能使学生进行自我激励,完善人格,正确评价和接纳他人,还可掌握一定的人际交往及情绪调控技巧,提高共情能力[26]。国内一些实例证明,情绪智力理论已应用于临床护理工作,并收到了较好效果。医学生处于接受知识并逐渐用于实践的过程,掌握一定的情绪智力理论并接受相关训练是素质教育不可缺失的一课[27]。

随着时代的进步,各行各业对情绪智力的重视程度逐渐提升,情绪智力理论的应用不再局限于医院护理和医学教育,在企业管理、大学生就业等方面也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尽管如此,仍需进一步研究情绪智力理论,以期更好地适应社会发展需要。

[1]Goleman D.Emotional intelligence[M].New York:Bantam Books,1995.[2]Gaghie W C.Perspectives on medical school admission[J].Academic,1990(65):136~139.

[3]Mayer J D,Salovey P.The intelligence of emotional intelligence[J].Intelligence,1993(17):433~442.

[4]Mayer J D,Salovey P.What is emotional intelligence?[M].New York:Basic Books,1997.

[5]刘新学,张福娟.情绪智力研究新趋向[J].中国特殊教育,2006,73(7):92~96.

[6]Goleman D.Working with Emotional Intelligence[M].New York:Bantam Books,1998.

[7]许远理,朱新明,李亦菲.情商培养与素质教育[J].教育科学,1998(2):30~32.

[8]许远理.论情商理论产生的历史背景[J].信阳师范学院学报,1999,19(1):67~69.

[9]Gardner H.Frames of Mind:The theory of multiple intelligence[M].New York:Basic Books,1983.

[10]Goode E.Where emotions come from?[J].New and World Report,1991(24):214~232.

[11]孟昭兰.人类情绪[M].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1989.

[12]周爱萍.情商理论与医院护理管理[J].东南国防医药,2007,9(5):372~373.

[13]张其志.罗杰斯的创造性教育思想简述[J].外国教育研究,2000,27(4):14~18.

[14]林德娟,陈佩乔,陈肇婉.ICU护理工作中情商理论的运用[J].岭南急诊医学杂志,2005,10(3):233.

[15]刘均娥,李明子,李映兰,等.急诊护理学[M].北京:北京医科大学出版社,2001.

[16]林德娟,陈肇婉,陈楚惠.情商理论在院前急救护理中的应用[J].南方护理学报,2005,12(3):63~64.

[17]吴波.实施整体护理必须注重护士情商的培养[J].实用护理杂志,2000,16(4):1~2.

[18]藏爱华.情商理论在中医门诊护理中的应用[J].贵阳中医学院学报,2008,30(5):53~55.

[19]吴娜,李谧宁.论情商理论在护患沟通交流中的应用[J].现代护理,2003,9(5):332~334.

[20]Cadman,Brewer.Emotional intelligence:a vital prerequisite for recruitment in nursing[J].Journal of Nursing Management,2001,9(6):321~324.

[21]潘孟昭.护理学导论[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1999.

[22]方松.论医患沟通的实现[J].江苏卫生事业管理,2006,17(1):11~15.

[23]刘大钺,杨超,申琳,等.八年制医学生心理健康状况的探析[J].中国高等医学教育,2009(11):13~14.

[24]戴琴,冯正直,宋新涛.医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初探[J].中国高等医学教育,2009(11):15~16.

[25]宋静,毛柏青,王琳,等.临床医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对策研究[J].中国高等医学教育,2007(5):23~24.

[26]尹秀云.医学教育中的社会心理问题和伦理学[J].中华医学教育杂志,2006,26(4):1~6.

[27]高杰,陈雷.情商理论用于临床医学教育的探讨[J].中国高等医学教育,2010(8):18~20.

G420

A

1671-1246(2012)01-0012-03

注:本文系首都医科大学社科基金课题(2010SK04);北京市人才强教深化项目——医学人文优秀教学团队(11150619)

猜你喜欢
情商智力情绪
你过得不好,是因为“假情商”太高
低情商的6个原因
小情绪
小情绪
小情绪
智力闯关
智力闯关
二则
没有表达,哪来的情商?
情绪认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