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学专科生择业心理探析与对策

2012-08-15 00:51孙晓杰
卫生职业教育 2012年1期
关键词:专科生就业指导挫折

孙晓杰

(山东中医药高等专科学校,山东 烟台 264100)

医学专科生择业心理探析与对策

孙晓杰

(山东中医药高等专科学校,山东 烟台 264100)

当前高校毕业生就业问题非常突出,医学专科生在就业过程中不可避免会遇到各种困难、挫折,使得这一群体存在一些不良择业心理,从而影响就业。本文通过分析不良的择业心理,提出解决办法。

医学;专科生;择业心理

大学生就业历来是我们党和国家高度重视的问题,在近年高校毕业生数量急剧增加的形势下,就业问题变得更加严峻和突出。2010年高校应届毕业生人数是21世纪初的6倍,2011年为660万人,“十二五”时期应届毕业生年平均人数将达到700万人[1]。毕业生就业难、就业率低是多种因素造成的,如高校扩招、学生就业渠道不畅、企业用工制度不合理等,但其中一个容易忽略的方面——择业心理,是影响大学生择业观的重要因素。医学专科生在就业与择业时,部分学生存在一些不良的择业心理,影响了就业能力,增加了就业难度,给学校、社会和家庭带来了困扰和压力。

1 医学专科生择业心理分析

1.1 自卑心理

近年来,由于用人单位一味要求高学历、高技术的精英人才,将很多高职高专院校学生拒之门外,如我校培养的中医学专科毕业生在公立医院很少有就业机会,使得很多学生产生了一种定论:起点决定终点。他们觉得,从踏入学校大门的那一刻起,再怎么努力,前途总是灰暗的。加之受传统观念和学科本位意识的影响,专科生入学时普遍存在低人一等的想法。自卑心理使他们缺乏竞争勇气和信心,包括投简历、面试,都觉得自己不行,犹豫、退缩,信心不足,一旦遇到挫折和拒绝,更缺乏心理承受能力。

1.2 依赖心理

目前,大学毕业生就业渠道很广,如校园招聘会、社会招聘会、自我推荐、实习获得就业机会、教师推荐等,但是据笔者调查,虽然学校对毕业生就业进行了相关指导,仍有部分学生在择业过程中,面对就业机会顾虑重重,不能主动参与到社会竞争中,而是寄希望于学校,尤其是寄希望于家庭,让家人“托关系、走门路”帮自己找工作,甚至有些学生因对工作不满意而不去工作。这种依赖心理与竞争激烈的社会现实格格不入[2]。

1.3 焦虑心理

部分学生毕业时,对未来的工作没有好好考虑,感到前途很迷茫,但又希望找到自己满意的工作,所以产生一定的焦虑情绪[3]。如有的学生担心简历不合格,有的学生担心面试通不过。如果这种情绪持续下去,会形成就业焦虑心理,影响正常生活和就业。

1.4 逃避心理

有的学生面对就业压力,选择逃避,其中很多学生选择专升本的方式,而不去考虑专升本的难度以及本科毕业后的职业发展。我校中医学专业2010届共有毕业生600多人,其中300多人参加专升本考试,受招生计划限制,最后仅录取80人左右,大部分学生付出了努力,不但结果事与愿违,而且失去了重要的择业时机。

1.5 期望值过高

部分专科生不能正确评价自己,不能正确定位自己的职业目标,过于相信自己的优势,如学习成绩优秀、政治条件好,认为自己德才兼备,一心只想寻找高薪酬、条件好的单位,如喜欢到大医院、大型医药公司,不愿意到基层小医院、小型医药公司,结果屡屡受挫。有的学生对于工作后取得成就的速度有着过高的期待,而对自身能力及现实因素估计过少,由于现代社会竞争压力大,只有少部分人能在短时间内脱颖而出,这种现状与心理预期产生一定落差,稍遇挫折,即质疑从事工作的价值,于是频繁跳槽。如我校一位中药专业毕业生,总是对自己的工作不满意,在半年内换了3家医药公司,同时就业的同学已成为业务主管,而他仍然是一名普通业务员。

2 对策

2.1 培养学生正确的择业观

引导学生对自身有正确的认识,明白自己的优势和劣势,懂得选择什么样的职业才是有价值的,要考虑职业对终身发展的影响和作用。树立阶段性就业观,让自己的职业生涯随能力的提高而不断发展。我校在对中医学专业学生进行就业指导时,重点提醒学生将来的就业方向不仅仅在医院,还有很多与医学相关的就业岗位,而且从事这些工作更适合他们的现状,会让他们的职业生涯更成功。

2.2 树立择业自信心

自信心是人类心理生活中最基本的内在品质之一,也是人持续发展的无价之宝。特别是专科生,择业时除了专业素养、综合能力外,自信心尤为重要。其实专科生有很多就业优势,如较强的动手能力,能较快适应岗位需求。我校在每年毕业生离校时举办“我自信,我成功”的讲座,教会学生求职应聘技巧;同时还邀请毕业后成功的学生介绍经验,使学生在激励中受到潜移默化的影响,提高择业自信心。

2.3 提高心理承受力

现代社会的竞争遵循优胜劣汰原则,对每一个人都是公平的,大学生择业难免遇到挫折,应有充分的思想准备,不能期望求职一帆风顺,在面试或者求职失败时,要总结经验教训,冷静、理智地分析择业挫折产生的原因。同时,还应学会对客观事物、挫折情境的正确认识,找出不足之处,加以改进,将消极因素转化为积极因素,促使挫折向积极方面转化。学校在就业指导与心理个体咨询时应注意对承受压力能力较差学生的引导,通过教育帮助学生尽早认识其人格的缺陷及其影响因素,促使其在实践中不断完善自我,提高心理承受力。

2.4 建立全方位的就业指导服务体系

学生在择业过程中出现的心理问题,很大程度上是因为对就业政策、就业环境不了解,盲目就业,从而出现心理失衡。学校应在就业指导上多下功夫,让学生了解社会,了解工作,了解职业。我校积极探索和努力完善毕业生服务体系,构建了“职业生涯规划—拓展就业渠道—建立信息服务平台—就业指导—一对一帮扶援助机制—毕业后跟踪服务”全程化全方位立体式就业服务体系,有效地促进了毕业生就业。面向全校学生开设职业生涯规划与就业指导课程,并于2008年起设为必修课,指导学生做好职业生涯规划,转变就业观念,促进就业指导工作的规范化、系统化和科学化。通过开展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教育,构建“以就业为导向”专业教学模式,加强就业技能培养,规范就业指导工作事务,构建服务工作平台,让学生得到很好的就业指导,做好充分的择业准备。

2.5 开展心理咨询与教育

高校应根据学生的心理特点,有针对性地讲授心理健康知识,开展心理辅导或咨询活动,帮助学生树立心理意识,优化心理品质,增强心理调适能力和社会适应能力,预防心理问题的产生。我校作为一所中医药高等专科学校,非常重视学生的心理健康问题。每年我校心理健康咨询中心使用北京瑞格心理教育信息化管理系统V3.0,以90项症状量表(SCL-90)和大学生心理健康调查表(UPI),对新生心理状况进行调查、分析。结合医学类院校专业特点,针对学生实际,科学制订实施方案,规范落实工作程序,在每班设立了心理委员,为每个学生建立心理健康档案,并开展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月活动,开通了网上心理咨询,建立了“心灵港湾”聊天室,创办了心理健康报,在学生心理协会设立心灵援助志愿者,开展了形式多样、内涵丰富、针对性强的心理健康教育活动。在毕业生离校时,举办“毕业生心理专场”讲座,对毕业生在择业过程中存在的心理问题及时进行辅导和治疗,帮助其走出就业的阴影,重塑信心。

[1]乔潮.高职生就业心理现状分析和思考[J].西安文理学院学报,2009(4):120~123.

[2]赵苗苗,刘静洋.高职毕业生就业难的主要原因及对策[J].辽宁高职学报,2007(5):102~103.

[3]刘颖.大学生择业不良心理浅议[J].思想政治教育研究,2004(4):59~60.

G444

B

1671-1246(2012)01-0017-02

猜你喜欢
专科生就业指导挫折
案例教学法在翻转课堂中的应用初探——以大学生就业指导课为例
大学生就业指导教育工作开展对策探讨
挫折使我更坚强
略谈开展大学生就业指导的重要性
挫折
高校辅导员在就业指导工作中作用探究
生活需要挫折
技能赛事对专科生素质提升的效果分析——以道路与桥梁工程专业为例
医学专科生基层就业状况调查与促进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