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BL与PBL相结合教学模式在药化实验教学中的应用

2012-08-15 00:51黄海英
卫生职业教育 2012年9期
关键词:实验课教学法实验教学

黄海英

(白求恩军医学院,河北 石家庄 050081)

LBL与PBL相结合教学模式在药化实验教学中的应用

黄海英

(白求恩军医学院,河北 石家庄 050081)

LBL;PBL;药物化学;实验教学

近年来,对PBL教学模式在基础学科中的应用进行了大量探索实践,得到了学生和教师的认可。笔者将PBL与LBL教学法有机结合,初步应用于药物化学(药化)实验教学中,并与传统教学法进行对比。

1 药化实验教学现状

受传统教育的影响,药化实验教学长期处于理论教学的从属地位。实验课成绩一般只占总成绩的15%~20%,这使得教师和学生更加重视理论课的教授和学习,把实验课放在次要位置。传统的实验教学模式是以教师为主导,教师以教材为模板,仅进行教材中提到的实验,且实验内容陈旧、方法单一,与实际需要脱节。传统的实验教学以验证性和演示性实验为主,实验教学讲义近乎一个“菜谱式”的操作程序[1],犹如教师做饭、学生吃饭。大多数学生只是把实验指导中的实验目的、操作步骤、注意事项等抄到实验报告上,照方抓药,循规蹈矩地完成实验操作步骤,逐渐失去了对实验课的新鲜感及对知识的渴望。这种实验教学模式,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学生的自由发展,严重束缚了学生独立思考的能力,扼杀了学生的创造力。为此,我们改革教学方法,把PBL与LBL教学方法引入到药化实验教学中。PBL与LBL相结合的教学模式,在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及创新精神等方面有着独特的作用,同时也为培养优秀的药物化学专业人才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2 PBL与LBL相结合教学模式特点

PBL教学法强调以学生的主动学习为主。国内引进PBL教学法后,肯定了其对培养学生综合能力的作用,克服了传统医学教育分割基础医学知识和临床技能的弊端[2]。PBL教学法的特点是注重对学生进行能力培养,以学生为教学主体,遵循“提出问题、寻找答案、得出结果”的学习过程。与传统教学相比,开展PBL实验教学需花费学生5~10倍的时间和精力,多数学生感觉加重了学习负担;同时采用PBL教学法对教师的综合素质和教学资源要求较高,教师也需要投入更多的精力和时间。另外,药物化学专业性较强,PBL教学法横向扩展有余,纵向深入不足,学生在耗费大量时间解决问题的同时,无法真正理解和掌握本专业知识的重点和难点。

传统教学模式强调以教师讲授为主(LBL),以教师为中心,教师主导整个教学过程,学生则是被动的接受者。教师精心安排授课,可以系统地传授理论知识,但这种教学模式只注重理论知识的传授,忽略能力的培养,遵循“组织教学、复习旧课、巩固新课”的教学模式。

由于我国医学教育的特点,LBL教学法在今后的一段时间内仍是我国医学教育的主要模式。因此,我们在药化实验教学过程中,选择性地使用两种不同的教学法,即在LBL教学法的基础上采用PBL教学法,二者优势互补,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分析综合能力及应用能力,增强师生的互动热情和学生的团结协作精神,激发学生的创新意识。

3 PBL与LBL相结合教学模式的应用

3.1 引出问题(PBL教学法)

问题是兴趣的开端,强调素质教学的PBL教学法的首要任务并不在于直接传授现成的知识,而在于引导学生发现问题,有效地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教师在课堂讲解时优化教学内容,创设情境,引出问题,引导学生思考与讨论,从而加深其对知识的理解和掌握,并能运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以药化实验教学为例,药化实验课主要是对药物中化学成分进行鉴别、检查及含量测定。在传统教学方法中,实验教材明确了实验流程,学生只需按照教材操作即可。整个教学过程中学生的思维能力没有得到锻炼,只是在“照方抓药”。而采用PBL教学法,先由教师提出问题,学生通过思考解决问题。如以下几种方式。

(1)创设问题情境。所谓创设问题情境,是基于学生的学习生活经验,教师向学生呈现问题的有关背景资料,引导学生据此提出一系列有可能进行探究的问题,将实验内容经验化、形象化,从而引起学生的兴趣,激发其探究的欲望。

(2)导入问题激发兴趣。预习是学习课程非常重要的环节,它不仅可以帮助学生初步构建知识的结构体系,而且可以强化学习过程中的重点和难点。但在药化实验教材中,枯燥的语言、抽象的化学分子式都会令学生望而却步,因此,应设置一定的提示和一些有趣的问题对学生加以引导。传媒的作用使学生对科学相关时事非常敏感,讲授者将这些元素融入到课前预习中是取得较好教学效果的保证之一。如在药物稳定性实验之前可以提出“黄柏胶囊事件”,引导学生思考为什么在黄柏胶囊中添加四环素会引发大面积药害事件,如何检测差向四环素?此外,还可以提出与日常生活密切相关的一些学生感兴趣的问题。

(3)质疑问题,反思整合。传统课堂教学是“带着问题来,带着答案走”,现代教育理念提倡“带着问题来,带着问题走”。药化实验内容较抽象,很多学生即使在课堂上能很好地理解所学内容,但如果不能很好地进行整理、归纳,容易导致知识体系混淆。这个阶段是师生互动,全员再学习的阶段。此时教师要加以引导并进行评点,以巩固实验结果。允许存疑,并以此指导学生的实验操作,直至最后确认答案,引导学生反思自己的实验过程,对有创新性的实验方法加以推广。

3.2 教师讲授(LBL教学法)

教师主要通过提问的方式检查预习情况,对实验原理和操作注意事项进行讨论或启发性的讲解,时间控制在半小时左右,将剩余时间留给学生亲自动手操作。当然,学生主体作用的发挥是依靠教师的主导作用进行的,教师必须自始至终深入到学生中,巡视、观察、发现问题,及时指导、纠正,集体讲评或个别指正。注重培养学生认真的科学态度和严谨的科学作风及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最后,教师在总结时对每组的实验结果进行评价,对学生在解答问题过程中的一些错误、忽略的知识点进行必要的补充,对实验过程中应当注意的问题进行讲解。教师在讲授过程中可以把问题转化为更加清晰的学习目标,加深和巩固学生对知识的理解,提高学生综合实践能力。

教学实践表明,PBL与LBL相结合的教学模式在药化实验教学中的应用效果优于单纯的LBL教学法,值得进一步推广。

[1]丁启龙,刘晓东.药学医学基础实验教学体系的建设与实践[J].药学教育,2009,25(1):28~30.

[2]申志英,宋智敏,徐东花.药学实验教学改革探析[J].药学教育,2007,23(3):52~54.

G424.1

B

1671-1246(2012)09-0100-02

猜你喜欢
实验课教学法实验教学
密林深处——“从写生到创作”的水墨实验课
批注式阅读教学法探究
小议初中化学演示实验教学
电容器的实验教学
对初中化学实验教学的认识和体会
实施“六步教学法”构建高中政治高效课堂
有趣的实验
几何体在高中数学实验教学中的应用
高中化学实验课改进和实践及其效果评价
创新策略在高中生物实验课中的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