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性永不言败的博弈人生——《所以》与《女工》的比较解读

2012-08-15 00:42夏仁娟
文教资料 2012年35期
关键词:池莉女工婚姻

夏仁娟

(四川工商职业技术学院 基础部,四川 都江堰 611800)

池莉与毕淑敏的作品被公认在保持思想深度和艺术水准的同时,还能兼顾通俗性,得到大众的普遍认可和喜爱。尽管她们的生活经历、题材选择、文学风格等有很大的差异,但女性都是作品中的主角,通过众多女性角色的塑造,让读者看到了两位作家展现的对人生、社会、爱情、婚姻、家庭等问题的深刻思考。笔者将池莉的《所以》和毕淑敏的《女工》进行比较解读,试图从中寻求作家们对于女性意识的思考方向。

一、女性注重关注自身心灵成长而不是与男性的博弈

池莉在《所以》中讲述了女主人公叶紫不断寻求幸福和爱情的故事,刻画了她从女孩到女人再到母亲的痛苦中成熟的蜕变轨迹,以及三次失败婚姻的始末缘由。毕淑敏的《女工》书写了女主人公浦小提历经坎坷,在事业、爱情、婚姻中屡受打击,但永不失其尊严和坚强的平凡而动人的生命史。这两部作品的时代背景大致相同,女主人公们的成长历程,也见证了中国社会从上世纪“文革”时代到本世纪初经济社会的时代变迁。

叶紫出生城市,又是名牌大学高材生,事业前途原本一片光明,但叛逆的个性和不谙世事的幼稚,使她被男友关淳一家所利用,暗箱操作领取了结婚证以换得关淳毕业留城的机会,而她分配失败的同时也被关家无情抛弃。叶紫后又结识了能让她回城的军官禹宏宽,但这段无爱的婚姻最终被她主动放弃,并甘愿做被人唾弃的 “第三者”,与有妇之夫华林结合在一起。第三次婚姻中叶紫除了儿子给予的幸福外,仍是一败涂地,华林在经济上依附她,在情感上背叛她,这段婚姻注定会死亡。浦小提出生贫寒,品学兼优,但被“文革”贻误,因不愿献媚于造反派,被分到工厂做女工,因为白二宝作梗,与互生情愫的高海群失之交臂,又阴差阳错地嫁给了白二宝。浦小提的婚姻是“秦香莲”的翻版,白二宝榨干她的血汗后抛弃了她和女儿。但浦小提仍然继续着她自强的生活,她拒绝了外国专家的求婚,面对女同学宁夕蓝的炫耀她不巴结,面对前夫白二宝的无耻她不报复,面对高级军官高海群的真情告白,她也坚守了尊严和纯洁。

叶紫作为同辈中的天之骄子,对待爱情和婚姻的态度和行为显得轻率冲动,过于理想化。一味追求浪漫和自由的个性必定会使她在现实中处处碰壁,遍体鳞伤,也从中领悟了生活本质,成长为真正的女人。每次感情和婚姻的失败叶紫不是全无责任,但读者更会对关淳、禹宏宽、华林之流鄙视唾弃,他们或是将叶紫作为前途的跳板,或是将她视作可炫耀的“面子”和泄欲的工具,甚至是将她当成生存和情感的“双重饭票”。叶紫为每次的错误都付出了沉重代价,而男性们却毫发无伤,因为叶紫对他们没有任何索偿和报复。浦小提相比叶紫更加传统,平民身份和隐忍个性让她在任何时代都没有话语权,她是最典型的中国传统女性,善良坚强、柔中带刚、自强自立。叶紫和浦小提尽管存在千差万别,但在面对男性(特别是卑劣的男性)的伤害和欺辱时却采取了相同的态度和行为。没有报复的仇恨,没有挽留的乞求,没有丝毫的索偿,更多的是原谅和包容。这并不意味着懦弱和无奈,而是她们的主动选择,以高于男性的目光去鄙视他们,反省自己。她们在与社会、与生活、与爱情、与亲情的碰撞和磨合中,更注重心灵的成长和生命的彻悟,注重人生境界的提升。

二、在男权社会的束缚下坚守女性的人格尊严和自我意识

除了感情婚姻是主线外,两位作家也直面社会给女性们设置的种种障碍,以及她们对此的控诉和抗争。中国社会的体制从未摆脱“男尊女卑”的集体潜意识,女性在社会中不能获得与男性平等的机会和权益,在情感和婚姻中往往又逃不过“红颜薄命”的宿命。就如波伏娃所说的那样:“女性永远都在寻找真爱,而真爱实在过于稀少,这是生活本身所存在的沉重主题。这个主题的永恒性与无解性,注定了它的辛酸和凄美。”①

一百年前,鲁迅先生在《伤逝》中就告诫女性:“人必生活着,爱才有所附丽”。获得恋爱和婚姻幸福不能仅靠女性自身的奋斗,还必须依靠整个社会体制和观念的解放。叶紫非常渴望属于自己的房子,但体制不允许,“因为每个女人都会嫁给一个男人,因此,就无需考虑女人的住房了。也就是说,女性根本就没有申请住房的资格和权利”。②她想从县城调回武汉,只有一种途径,“只有正团级以上的军官,他的婚姻配偶才够资格随军……转入户口。这是绝对的政策!”③她被迫选择军官禹宏宽,当她为了坚持爱情放弃禹宏宽时,不仅受到了对方的拳打脚踢,更被公众指责为道德败坏者。女性就是这样,背负着追求个性解放和社会解放的双重使命,但她的奋斗始终充满悲剧色彩,个人是无法与社会抗衡的。浦小提更是体制的牺牲品,她的经历是同时代普通女性命运的缩影,她人生中的多个重要节点都被社会和时代左右,被他人利用,而无法展现自身的风采。读者在品读她们的故事时,会被这种早就注定失败的个人奋斗深深感动,并体会她们成长过程中撕心裂肺的痛楚。

博弈是永恒和无解的,但叶紫和浦小提依然无畏地继续着她们的人生,对人格尊严和自我意识的坚守是她们形象中最富有魅力的一面。叶紫在大半生中失去永远比得到更多,但她依然坚信,“只要我生命不息,所有结果都是过程。我会不屈不挠的。”④急需养家糊口的浦小提,面对企图利用她去打动顾客的同情心的无良老板,她毫不犹豫地拒绝了,“我是下岗女工,这不错。可下岗是不卖的,女工也是不卖的。”⑤生存的压力和时代的抛弃绝不能压弯她的精神脊梁。这就是女性意识对于女性们生命和意志的支撑力,两位作家不讳言现实的残酷,更专注于刻画女性们的坚韧和自强,这是最可贵的地方。

三、女性意识对于传统婚姻家庭观念的解构和重建

在传统观念中,女性的幸福很大程度取决于婚姻和家庭的美满,这也是社会对女性的价值导向,女性通常依靠婚姻的持续、家庭的完整来向外界证明自己的幸福和成就,而这种形式一旦破裂,就意味着女性沦为失败者。在传统文学中有太多女性因婚姻家庭破裂而精神世界坍塌的故事模式。然而我们在叶紫和浦小提身上,看到了身心完全独立自由的新时代女性的崛起,池莉在一次访谈中表示“家的感觉不是男女的感觉,我觉得男女是私人的感觉,只要双方比较理性的话,都不是失败。如果婚姻有问题,我们解除了,也不是一件坏事情”⑥。

叶紫是高级知识分子,她的经济来源也很充足,在婚姻中从来都扮演着施予者的角色。她成就了关淳的前途,她满足了禹宏宽的性欲,她施予华林自己的所有。这与传统女性们经济地位低下、依附男性生存的境遇截然不同,因此叶紫从不惧怕失去婚姻,也不强求家庭的完整。她很高兴,“离婚了!(与一个无耻小人!)家还在!儿子还在!这样的结果,对于一个女人来说,难道不是最好的吗?……离婚成为我的再生之日。”⑦浦小提也是如此,善良本分的她默默地担负着家庭中妻子应尽的义务,离婚后又支撑起自己和女儿的家,最可贵的是她始终安之若素地面对生活的一切磨难,连成了暴发户的前夫也只得承认浦小提 “从来就凌驾于他的精神之上,即使是到了这份穷困潦倒的地步。”⑧传统的婚姻和家庭的固有的概念正在女性意识中解构,丈夫不再是女性理解的“家”中的必需成员,她们以强烈的个体独立意识和追求自由的勇敢精神,正在尝试着重新诠释幸福家庭的定义,尽管这条路还很漫长。

注释:

①[法]西蒙娜·德·波伏娃.第二性.中国书籍出版社,1998.

②③④⑦池莉.所以.人民文学出版社,2007.

⑤⑧毕淑敏.女工.海峡文艺出版社,2004.

⑥陈熙涵.作家池莉谈新作〈所以〉.文汇报,2007-3-9.

猜你喜欢
池莉女工婚姻
我喜欢的水果
婚姻是一门沟通课
纺织女工
皮带女工
Kangfuxin Fluid on the Treatment of Ulcerative Colitis with Retention Enema: a Systematic Review
婚姻中要“看见”彼此
建筑女工
池莉出版首部诗集《池莉诗集·69》
那场猝不及防的婚姻 外一篇
女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