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课异构,提高职高语文课堂教学有效性

2012-08-15 00:42张亚飞
文教资料 2012年35期
关键词:职高异构学情

张亚飞

(金华第一中等职业学校,浙江 金华 321000)

职高语文课堂,学生语文基础薄弱,学习兴趣不浓,效率低下,如何在职高语文教学中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即提高教学效率,促进学生语文能力的进步与发展,是语文教师应该关注与思考的问题。可以说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是提升职高语文教育教学质量的新的生长点,而“同课异构”正是一种提高职高语文课堂教学有效性的教学教研模式。

“同课异构”就是选用同一教学内容,根据学生的实际、现有的教学条件和教师自身的特点,进行不同的教学设计。[1]不同教师或同一教师对教材解读、教学思路、教学程序、教学方法等存在着多元理解,但就某一教学目标教学内容而言,在诸多的方式方法中总存在着一两种较好的方式方法。“同课异构”可以让我们在预设和实践的比较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鉴别各种教学方法的优劣,找到适合不同学情的教学模式,优化课堂教学内容,来提高职高语文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一、“同课异构”有利于根据职高学生学情选择最切合学生实际的教学方法。

杜威说:“教学必须从学习者已有的经验开始。”也就是说教学活动是根据学生的学情特点来展开的,任何脱离学生实际的教学都是难有成效的,因此教师应做好职高学生的学情分析,只有这样才能制定出最切合学生需要的教学目标。如果不能把学生的学情、学生的发展设计在内的课,那么肯定不是一节好课。职高学生的学情可谓复杂,从分数说,有中考成绩四五百分的学生,也有二三百分的学生;既有语文能力好一些的班级,也有语文能力差一些的班级。而我们不得不面对这样的事实:一个学校内,不论学生的学习基础如何,学生所使用的教材是统一的,教师很难根据学生学情来自主选择或自编教材,这将意味着知识和能力有差异的学生将不得不接受统一要求下的教学。这样,不同层次的学生的“同课”就成为必然,“异构“的地位就尤显重要了。这个时候,就需要教师根据学生的学情来选择合宜的教学方法来实现某一教学目标。

我校有中高职衔接大专班这一办学类型,采用的是苏教版普通高中语文教材,如果以普通高中学生的学习基础来选择教学方法,要求职高学生也达到同样的教学要求,肯定是脱离职高学生的学习实际的。以《〈廉颇蔺相如列传〉节选》为例,同样是对“文言现象的积累”这一教学目标,对文言基础较好的班级可以采用“以文带言”的方式或小组合作的形式来教学,并且学生可以根据教学要求独立完成对文言现象的归纳整理。而对文言基础较弱的班级,教学中必须逐字逐句加以解说,多做些衔接和铺垫工作来帮助学生理解,否则“文言现象积累”这一教学目标就无法实现。因此学生学情不同,教师面对相同的教学的内容,必须选择适合学生学情的教学方法,制定合宜的教学目标,实施与之相适应的课堂教学,只有这样,教与学之间才能有效对话,产生共鸣,否则就会出现对牛弹琴或拔苗助长的现象,提高语文课堂教学有效性也就无从谈起。

“同课异构”关注到了学生的学情,可以依据学生在语文课堂里应该学什么、掌握什么、学生在课堂里如何学、在课堂里学得如何等思路来选择最切合学生学情的教学方法来完成相应教学内容的教学目标。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始终把学情作为参照点,分析不同学生不同班级的学情,教师的“异构”才是理性的反思状态。根据学情选择教学方法,并不断调整教学内容的合宜性,从而提高职高语文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二、“同课异构”为教师提高课堂教学有效性提供了客观的比较平台。

语文课堂教学有效性的核心问题是学生的学习和发展,教师的才艺再高、教学过程再流畅,语文课堂的教学有效性都应当从对学生的学习和发展所产生的作用来评价。教师每天在课堂上做出的教学决定虽常有预设,但通常是要依据课堂上当时复杂的现实情况来判断,然后决定如何做才最好,没有所谓的正确的或单一的最佳教学模式可以适用于所有的课堂。“同课异构”无疑可以为提高语文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提供一个客观的比较平台。

比如我们在教学过程中会涉及教学重难点的确立,教学方法的选择和教学环节的设计等问题。当面对一节课的教学内容时,往往需要明确哪些是重点,哪些是难点,但由于教师对教学内容的理解不完全相同,学生的学习基础也不同,有可能会造成对教学重点、难点的确立也不尽相同,甚至大相径庭。如《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一词,有的教师以解说六个典故传达出的丰富意蕴为教学重难点,有的教师以诵读品味词的意境作为教学重难点,有的教师把两者都作为这首词的教学重难点。这时我们就可利用“同课异构”中的“异构”,通过不同的教师或者同一个教师用不同的设计上同题课的手段,通过“同课异构”来比较帮助教师确定教学的重难点,更好地把握适合不同教学内容的教学方法,更好地制定适合不同学生特点的教学方案,再进行施教,以此来实现提高职高语文课堂教学有效性的目的。

“同课异构”结束后,教师可以与自己的预设的相比,看教学目标的完成情况;也可以比较教学内容的落实情况,看看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有否被激发出来;还可以根据不同班级学生的语文接受能力,比较一下课堂的容量与密度是否适宜。所以有同课异构就会有比较,不同的文本解读可以通过同课异构来比较短长;纷繁的教学理念可以通过同课异构来明是非;不同的教学思路可以通过同课异构来见高下;不同的教学方法也可以通过同课异构来评优劣。于是,通过比较我们认识到了存在的问题,看出不同教师的不同理解和处理之间的优劣,发现平时教学中的一些低效甚至无效的教学行为,看清问题在哪儿,进而提出改进的设想。一句话,“同课异构”所展示的比较研究功能,挖掘了语文课堂的深度、提升了语文课堂的效度,为职高语文课堂教学有效性提供了客观的比较平台。

三、“同课异构”有助于提高教师的科研能力,提高教师教学的有效性。

职高语文课堂教研氛围并不浓厚,而同课异构的比较功能,从某种程度上说,提高了教师的科研能力。同课异构活动往往是在同一区域的同一学科或一个教研组的范围内举行,让教师从单一封闭的个人研究形式向多维互动的群体研究形式转变,提高教师科研积极性,有利于提高教师科研能力。在“同课异构”活动中既有教师在课前讨论、分析、确定课堂教学的问题和答案,教学重难点及教学方法,又有课后对教学设计产生效果的分析,这些都有利于提高教师科研水平。每次上课和评议,都是教师不同教学方法教学构思的展示,都是不同观点不同意见的碰撞。在展示和碰撞中,教师提高了文本解读能力,激发出教师的智慧火花。在这过程中教师之间的讨论、分析、总结,互相取长补短,把同课异构中大家认为最佳的教学方案作为公共教学资源让大家共享,在提高自己科研能力的同时也大大提高了教学的针对性,提高了语文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我校每次“同课异构”活动都要求每位教师参与评议,写出总结。如果要使自己的评议和总结能切中肯綮,就会促使教师不停地学习各种教学理论教学方法,掌握思想武器,提高分析水平;促使教师认真备课,认真听课;促使教师进行思考分析,对不同教师的教学方法负责任地进行评议。“同课异构”促使教师以研究者的心态将自己置身于教学情境中,以研究者的目光审视和分析教学理论和教学实践中的各种问题,对自身或他人的教学行为进行反思,对出现的问题进行研讨,对积累的经验进行总结,并选出最佳教案,用以指导教师今后的教学,从而促使职高语文课堂教学有效性地提高。

“同课异构”过程中的借鉴分析,帮助教师创造性地生成案例,完善了教师的教学能力;通过理论和实践的综合,提升了教师的教学能力;在教学中研究、在研究中教学,通过教学和研究的有机结合,切实解决了教师在教学中的困惑,增强了教师的教学能力。“同课异构”活动由实践向理论升华,提高教师的教学理论水平和教学行为水平,帮助教师实现从知识型向创造型、从经验型向研究型转变。这过程中的体验和感悟通过教师个人的思考与实践促使改变教师自己的教学行为,因而促使职高语文课堂教学有效性的提高。

四、“同课异构”展示了教师的教学个性,从而调动了学生学习的有效性。

“世界上没有两片相同的树叶”,每个教师自身的性格特点、气质类型、教学经验、教学水平、审美修养等的不同,会使教师形成比较稳定和成熟的教学方式方法,即教师的教学个性。“同课异构”倡导的就是切合实际、个性张扬、特色鲜明的课堂,它为教师教学个性的展示提供了舞台。上课时教师各有各的表现:或粗犷、或细腻;或沉稳,或幽默;或严谨,或活泼;或简略直接,或深情婉转。不同教师的“个性”决定了同课异构的“异”,同课异构的“异”,体现多样的教学个性。而教学中学生学习的有效性与教师的个性息息相关,教师的教学个性发挥到什么程度,对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如果教师的教缺少个性,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就会受到影响,因为,“教师的范例,对青年人的心灵,是任何东西都不可能代替的最有用的阳光”[2]。而“一个毫无特色的教师,他培养的学生也不会有任何特色”[3]。试想一个教师是细腻的,他的学生怎会不善感?试想一个教师是严谨的,他的学生怎会不扎扎实实地学?试想一个老师是幽默的,定会给沉闷的课堂注入活跃的气氛,他的学生学得轻松而愉快,学习的有效性怎会不提高?

富有个性的教师往往是富有魅力的,即使是一个缺乏学习热情的学生也会因为一个有个性的教师的感染而改变自己的学习状态。“同课异构”中教师通过自己的知、情、意、行等方面作用并影响了学生,为了更好地发挥自己的教学个性,促使教师通过改进教学方法教学手段等措施让自己扬长避短,发挥自己的长项和优点,调动了学生学的积极性,有利于教师更好地组织语文课堂教学,来提高职高语文课堂的教学有效性。

综上所述,“同课异构”活动促使教师积极参与、认真思考、努力改进,充分激发了教师在教学活动中的能动性,使教学活动进入最佳状态。且“同课异构”兼顾了学生的学习差异,体现了因材施教的原则,提高了学生学的效益。因此“同课异构”是一种提高职高语文课堂教学有效的教学模式,值得提倡。

[1]陶秋云.推行同课异构,深化校本教研.湖南教育,2005.4.

[2]郑文斌.乌申斯基教育文选.人民教育出版社,1991:197-198.

[3]苏霍姆林斯基.和青年校长的谈话.上海教育出版社,1990:93.

猜你喜欢
职高异构学情
《辽宁职高学报》征稿启事
试论同课异构之“同”与“异”
新课改下的职高物理实验教学初探
针对学情,实干巧干
立足学情以点带面
职高计算机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及解决措施
异构醇醚在超浓缩洗衣液中的应用探索
例说依据学情开展课堂教学的必要性
overlay SDN实现异构兼容的关键技术
LTE异构网技术与组网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