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班主任职业倦怠相关因素及个人对策分析

2012-08-15 00:42邵海艳
文教资料 2012年35期
关键词:归因职业倦怠消极

邵海艳

(沈阳师范大学 教育科学学院,辽宁 沈阳 110000)

一、引言

小学班主任是指在小学担任班主任工作的教师。由于小学生的特点使得他们的工作内容非常细致而烦琐,面对工作对象要有更多的耐心和爱心,这可能导致他们身心俱疲。如果调整不当,持续时间过长,可能产生或者加重职业倦怠。本研究以小学班主任为调查对象,探查与其职业倦怠相关的背景变量以及个人认知因素。为此,设计了三个反映个人认知的问题:小学班主任对工作中产生不良情绪的原因分析、对工作中受挫的归因及对自己工作成功的标准选择等。本研究使用的问卷是中学班主任职业倦怠问题。该问卷是在广泛流传的Maslaachi工作倦怠问卷的基础上结合班主任工作的特点修订而成,由30个题目构成。该问卷不仅能够测查职业倦怠的程度,也能测查职业倦怠的三个因子即情绪衰竭、人格解体与低个人成就感的情况。情绪衰竭是指在情绪上缺乏热情与活力,感情处于极度疲劳的状态。这部分问卷内部一致性系数为0.847;人格解体,指教师在内心上忽视学生的存在,有意减少接触学生,不仅如此,对同事也常常妄加猜疑。这部分问卷内部一致性系数是0.684;低个人成就感指教师消极地评价自己,觉得自己的工作意义不大。一方面,认为自己面对形形色色的学生能力有限,很难改变什么;另一方面,认为自己虽然努力工作,但是教师的社会和经济地位都比较低,心里很失落。这部分问卷的内部一致性系数为0.778。教师职业倦怠问卷总体的内部一致性系数为0.905。

二、小学班主任职业倦怠的相关因素分析

1.工作区域。

本研究发现,皇姑区小学班主任教师职业倦怠较轻,沈河区小学班主任教师职业倦怠较重,两者之间的差异比较明显,而阜蒙、大东区小学班主任教师职业倦怠介于两者之间。这种差异表明,地域文化与小学班主任职业生活感受的关系很大。实际上,由于小学班主任教师所在学校的地区不同,使得他们在工作中感受到的经济条件、社会期待、学生期待、学校文化及上级主管部门的要求都不相同。这些不同都会对教师的职业生活感受产生不同的影响,从而可能导致不同程度的职业倦怠。由此看来,加强各个地区之间、学校之间、教师之间的交流,缩小区域之间的差异,尤其是社会期待、学生期待、家长期待之间的差异,统一上级教育行政部门之间的要求,可能会缓解个别地区职业倦怠严重的问题。

2.担任小学班主任工作的累计时间。

本研究发现,担任小学班主任工作时间累计超过18年后,在第19年开始教师职业倦怠尤其是人格解体的程度会明显下降。小学班主任工作最大的特点就是事无巨细、面面俱到。小学班主任不仅要耐心细致地管理学生,还要传达学校的要求,征求家长的意见,做家长的工作。小学教师要胜任班主任工作,仅靠热情是不够的,还要充分地了解学生、理解家长、善于与领导、家长和学生沟通,善于营造良好的班级氛围,具备领导和管理学生的方法与技巧。所以,一名小学教师可能胜任科任教师的工作,但不一定能胜任班主任的工作。

担任小学班主任工作的时间越长,教师的职业生活经验越多,尤其能对学生有更全面深刻的认识、改进管理学生的方法,提高与学生相关的方方面面关系的处理技巧。这些工作经验的累积就会提升教师与学生相处的能力,增强教师对学生的影响力。随着班主任工作经验的不断丰富,很多年长的,长期担任小学班主任工作的教师在处理学生事务、学校事务、面对家长,协调与学生的各种关系时已经非常自如、游刃有余,他们能融洽地与学生共处,有明确的自我判断的标准、稳定而积极的情绪,这些特点都能有力的抵御职业倦怠危机,对抗长期工作带来的疲乏、无聊与无力感,从而在很大程度上缓解职业倦怠。实际上,长期从事某种职业就可能遭遇职业倦怠的问题。但是,如果热爱这种职业,如果愿意坚守这种职业,坚持积累,不断丰富自己的工作经验,增加积极的职业生活体验,逐渐地职业倦怠的感受就会消退。职业倦怠会远离那些对自己的工作充满敬意,愿意坚守这份工作岗位,对自己、对自己的工作不离不弃的小学班主任。

3.对工作中受挫的归因。

本研究发现,小学班主任对工作中受挫的归因与职业倦怠关系密切。职业倦怠可以理解为在工作中长期受挫造成的一种消极感受累积的结果。将工作中的受挫归因于管理制度不完善,反映了小学班主任个体对客观条件不适应的状态。管理制度不完善是一种客观存在,甚至可以说,管理制度是不可能完善的,如果要通过完善的、完美的管理制度来避免个人受挫简直不可能。将个体受挫归因于自己不可控制的、同时又不太可能改变的外在因素,将导致个体悲观、失望,郁郁寡欢,他们面对工作不积极、不主动,态度消极。而将受挫归因于努力不够则感受到的是挫折并不可怕,未来还有希望,只要自己继续努力。所以,这样的小学班主任更善于在挫折中吸取教训,增加经验,提升自己的认识和能力。他们善于将受挫时的消极感受进行积极的转化。他们相信通过不断的努力可以改变现实,改变自己的感受。他们善于自我激励,他们认识到只有通过不断的努力,才能提高自己面对挑战、克服困难的能力。

将受挫归因于努力不够,挫折带给他们的感受是积极的,有希望的。因此,他们能积极地面对挫折,积极地调控自己的工作情绪,能够以一种积极的心态面对工作,他们也在克服挫折的过程中提升了自己各方面的能力。由于这种归因,在工作中消极的体验就不会长期累积,就可以及时缓解长期重复工作带来的情绪不佳。而归因于自己能力不行与管理制度不完善的教师情绪衰竭程度大致相同。将受挫归因于能力不行产生的消极体验虽然由于对自己的评价消极,当自己的处境与自己的评价基本一致时,消极的情绪体验不会更强烈,情绪会比较稳定,所谓“要求不高,得过且过”,但是,由于这种消极的自我评价,自卑的心理体验导致缺乏自我激励的动力。他们的激情只会不断地被消耗,情绪衰竭也就不可避免。将工作中受挫归因于运气不好与努力不够,在情绪衰竭程度上没有明显不同。运气是不稳定的因素,有时不好,有时又好。虽然,将受挫归因于运气不好,对个人没有消极的影响,不会导致消极体验的积累。一句“运气不好”的解释,将受挫的消极感受远远地推开,让消极情绪不再困扰自己。但是,这种归因毕竟“于事无补”,不受自己掌控,因此,在对小学班主任教师积极情绪的维护上没有“不断努力,积极调整自己”来得更为有力。

三、小学班主任抵御职业倦怠的个人对策

1.了解自己的归因类型,学习积极归因方式,用激情抵御职业倦怠。

当前,小学班主任教师认为自己在工作中感到烦恼、情绪不良的主要原因是社会风气不好,认为自己在工作中受挫的原因主要是管理制度不完善,对自己成功的标准主要是要得到领导、家人以及他人的认可。根据维纳的理论,这种归因属于稳定的、不可控的外部归因;根据罗特的观点,进行这种归因的教师属于外控型个体,而在自我评价上属于他评型。这使得小学班主任在日复一日尤其是累积工作的挫折后容易导致他们个人的体验消沉、失望,感受比较消极,从而容易引发退缩、回避、放弃等消极的行为。这样的感受、这样的行为难以摆脱职业倦怠的困扰。这可能是教师个体感觉对职业倦怠无能为力的根源。

小学班主任对自己工作中受挫的归因与情绪衰竭关系密切。选择管理制度不完善作为受挫的原因的教师职业倦怠最重,而选择努力不够作为受挫的原因的教师职业倦怠最轻。管理制度不完善是一种外在的、不可控以及稳定的原因,这种归因方式属于消极归因方式,而努力不够是内在的、可控的以及不稳定的归因,这种归因方式属于积极归因方式。采用积极归因方式的个体感受和体验是积极的,对以后的工作态度是积极的,工作行为是积极的,更容易产生积极的结果,从而有利于维护激情不被岁月与磨难所侵蚀。所以,小学班主任不要轻视自己个人认识的力量,而是要学习进行积极的归因。利用积极的认识带来积极的体验,这是保护激情以抵御职业倦怠的有力武器。

2.及时调整与维护身体健康,积蓄能量,用力量抵御职业倦怠。

身体是一个复杂的系统,是一个整体。身体健康包含了生理健康与心理健康两个方面,这两个方面既相互制约又相互促进,也是不可分割的一个整体。

小学班主任要认识到个人身体的复杂性、整体性,既关注自己的生理健康,也要关注心理健康。在这方面,中国的传统医学即中医学给人的启示最大。小学班主任应多注意养生、养性的知识,并且学以致用,及时、经常地调整自己的身体,学习身体保健。注意自己的饮食健康,做到营养全面、多锻炼身体,保持充沛精力、及时休息,不要过分疲劳、少熬夜,培养良好的生活习惯。要学习科学、健康的生活。要在生活中多积蓄能量,这样才能有一个好的工作状态,更有力量抵制职业倦怠的侵袭。

3.调整消极的认识,注意增加积极的体验,让理性更有力量。

个人行动的内在动力就是个人的感受与体验。工作中的琐事如果体验是愉悦的、满足的,那么就会增加做这种事情的动力,就会更加自觉地做这种事情。如果理智上认为是正确的、值得的,但是,在做的过程中缺少愉悦、满足感,这就会阻碍自己的行动,从而感到理性的力量很微弱。所以,如果确定某件事是应该做、值得做的,那么,在做的过程中就要多一些愉悦、满足的体验。这样,才会真正具有理性的力量。感性要与理性一致,理性才能成为一种推动力。根据斯金纳的强化原理,永远强化自己该做的事情。生活、工作中多一些自我强化,自我激励,多增加自己该做的行为的积极体验,该做的行为就有了源源不绝的推动力。让理性更有力量,就会远远地推开倦怠情绪,远离职业倦怠。

[1]陈丽萍.中学教师“职业倦怠”的现状及改进策略——以深圳市等中学教师为例.东北师大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8(6):76-80.

[2]陈秋燕,钱敏,黄丽珊,伍新春.四川省中小学教师职业倦怠和工作压力的现状分析.西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科版),2006(12):275-277.

[3]董薇,赵玉芳,彭杜宏.小学教师的职业倦怠与职业压力.高校保健医学研究与实践,2006,3(3):18-21.

[4]孟丽丽、司继伟、王冬梅.山东省中小学教师职业倦怠的现状调查.第十届全国心理学学术大会论文摘要集,2005.

[5]吴学忠.小学班主任工作的困境与对策.教育理论与实践,2009(7):22.

[6]肖爱芝.中小学教师职业倦怠问题研究.教学与管理,2008(11):32-34.

[7]谢雪梅.中学教师职业倦怠的心理归因分析与对策思考.教师教育研究,2007(1):69-70.

[8]杨爱君,杨建英.小学班主任职业压力调查与思考.教学与管理,2007(5):21-24.

[9]郑晓芳等.中小学教帅职业倦怠的人口学因素差异探讨.医学与社会,2010(4):94-96.

[10]植凤英,杨卫星.贵州省中学教师职业倦怠的现状研究.贵州教育学院学报(社会科学),23(1):8-12.

[11]张丽华,王丹.小学教师职业倦怠现状调查.中国健康心理学杂志,2008(9):1029-1030.

猜你喜欢
归因职业倦怠消极
从消极隐私保护到积极隐私保护:元宇宙中的隐私风险及其治理进路
错解归因 寻根溯源
职业倦怠,别“倦怠”了家
积极归因方式:当船漏水了
初中数学学习中教师归因与学生自我归因的比较研究
扩展阅读之职业倦怠
精神科医护人员职业倦怠相关分析
家庭教育:你种的是积极树还是消极树?
“消极保护”不如“积极改变”
学校自评自主性缺失归因及强化机制